1 / 63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王力耕

教,必须有效! 学,必须快乐!.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王力耕. 新课改,促提升,不在于技术, 关键在于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观念跟不上,节奏就跟不上, 节奏跟不上,质量也就跟不上。 眼界决定观念 观念决定发展 发展决定生存. 更新什么?解决什么?. 更新 “ 知识中心 ” 的课程观, 确立 “ 能力中心 ” 的课程观, 以解决 “ 教什么 ” 的问题; 更新 “ 教师中心 ” 的教学观, 确立 “ 学生中心 ” 的教学观, 以解决 “ 怎么教 ” 的问题; 更新 “ 分数中心 ” 的评价观

russ
Download Presentation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王力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必须有效! 学,必须快乐!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王力耕

  2. 新课改,促提升,不在于技术,关键在于对传统观念的突破!新课改,促提升,不在于技术,关键在于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观念跟不上,节奏就跟不上, 节奏跟不上,质量也就跟不上。 眼界决定观念 观念决定发展 发展决定生存

  3. 更新什么?解决什么? • 更新“知识中心”的课程观, 确立“能力中心”的课程观, 以解决“教什么 ”的问题; • 更新“教师中心”的教学观, 确立“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以解决“怎么教 ”的问题; • 更新“分数中心”的评价观 确立“素质中心”的评价观 以解决“教得怎样”的问题.

  4. 教,必须有效! “教什么”的思考 “怎么教”的探索 “教得怎样”的期待

  5. “教什么”的思考 ——从对现行基础教育的反思,看课程观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化的必要性。

  6. 我们不一定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但至少要知道,哪些做法是不对的我们不一定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但至少要知道,哪些做法是不对的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思: 反思办学目标,是否满足了学生的期待? 反思教育过程,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尊重了学生的差异? 反思课堂教学,是否仍然停留于“告诉”? 反思学校管理,是否具有科学性、艺术性?

  7. 反思1:知识,是否越多越好? ——正确理解“知识与负担”的关系 ●知识的多少是以“需要”为指向的,同样的知识对不同人的价值不一样; ●负担过重的原因是“过剩的学习”; ●学习与学生兴趣一致,则是享受,反之则是负担。

  8. 一个数学只考20多分的学生的周记: 明天就要考我最头疼的数学了,好象我心头的乌云,那么轻易地就遮住我世界中的阳光。现在,我的感觉就好象羽毛,被多雨的季节淋了一身冰凉。把这种感觉变为文字,实在有些不易。所以,现在你什么也别想,静静地听我诉说。 今天天气不好不坏,好象我的心情。拾起笔来,一时有些茫然,竟不知该写下些什么。那就随便些一些吧! 早上,做作业,如山的作业几乎要把我淹没。我好象一只折了翅膀的鸟,被关在笼子里,但还要被迫歌唱,没有人能理解我的心情,好象一个误入别人家的孩子,一抬手打翻了花盆,一转身又碰倒了杯子。我所能做的,就只有用我惊惶不安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或是一遍遍问自己:这世界怎么了?我怎么了? 中午,吃饭,好丰盛的一顿饭。一边吃得啊呜啊呜的,一边听父母唠叨学习的事,所以,看着一桌子饭好象也变成了一锅又苦又热的药,而父母好象不觉得,又加了几味更苦的药进去。唉! 下午,考试,好难的题目!做着做着,忽然厌烦得想把这试卷和笔统统撕碎扔出去,但我知道我不能。抬头,

  9. 美国: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学生达到自我实现和过负责任的生活。 • 哈佛教授加德纳: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自由地寻找那些自感有意义的并值得追求的事情。

  10. 苏霍姆林斯基: •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 • 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11. 反思2:教学,是否就是传授知识?——正确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反思2:教学,是否就是传授知识?——正确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明确“引领”是比“传授”更重要的教学手段 ●明确“能力”是比“知识”更本质的教学目标 资料≠知识 分数≠学识 ●教育通过知识这个载体来培养能力 知识≠能力

  12. “怎么教”的探索 ——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看课堂教学的“四变三结合” 告别“告诉式”教学 告别“撒网式”训练

  13. 一、从教材结构分析看,备课的角度要变,要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一、从教材结构分析看,备课的角度要变,要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

  14. 1、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的特征。 重点是教材的逻辑结构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学生都是一致的。 难点是指学生在接受上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是由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协调造成的,所以是因人而异的。

  15. 2、“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就是心理学上的“角色换位”,更有助于教材的“动态生成”。2、“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就是心理学上的“角色换位”,更有助于教材的“动态生成”。 (1)选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2)设计要“活化”教材; (3)备课时,要处理好“预设” 和“生成”的关系。 误区:淡化“预设”,泛化“生成”。 因为后者的精彩,取决于前者的精彩。

  16. 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四性、二度”。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四性、二度”。 • 目标性——内容反映目标 • 启发性——内容具有启发意义和实际价值 • 思想性——内容具有教育意义或培养价值 • 科学性——内容正确无误 • 深度——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 • 广度——“博”“精”结合,不局限于既定教材

  17. 4、一课三备: • 一课三备:每个教案必须历经“指定主备”“集体讨论”“个人复备”三道程序,方能作为成熟教案,进入课堂。 • 指定主备:按备课组分工的指定主备人,根据分工内容,必须提前一周备好课形成初稿。基本要求是确保各班教学的“进度、例题、作业、批改”四统一; • 集体讨论:是指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在主备人提供教案初稿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汇集集体智慧,统一教学指导思想,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 集体备课一般每周进行两次,第一次,重点讨论教材,核心内容、疑点难点易错点、深度难度拓宽度,统一例题、作业、批改要求;第二次,重点讨论学情,教学实施情况,学生错题汇总,确定周练内容(周练中要安排错题反复练内容)。 • 个人复备:在对初稿进行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个人对本周的各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如对情境设计、讲解顺序、板书设计等教学流程作个性化设计,以体现个人教学特点,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18. 二、从课堂教学结构看,教师的教法要变,要将“讲清重点 、启发思维 、 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

  19. 反思3:讲解,学生是否就能理解? ——正确理解“态度与效果”的关系 ●好态度未必有好效果; ●学校应避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误人子弟的老师成为主流。

  20. 1、“讲清重点、分化难点”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讲清重点、分化难点”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学生主体的体现,首先表现在“顺应学生思维” 上;“示笨”,不是“示强”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使学生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途径;

  21. 4、学生反思意识的强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4、学生反思意识的强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 5、明确“能力”是比“知识”更本质的教学目标; 6、强化“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意识。

  22. “三讲三不讲” 重点讲:核心内容、 思路方法、 疑点难点; 不必讲:学生已经会的、 学生一看就会的、 讲了也不会的;

  23. 三、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看,听课的方式要变,要将“以听为主 、以练为主 、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有效学习。

  24. 1、遵循认知规律,“听、看、议、做”并举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知识结构,并使之扩充、完善的过程,因而是一个是交往互动的过程,应具有生命性的特征,我们期待出现“教师式的学生,学生式的老师”。

  25. 2、学习的有效性,就是要追求“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与“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之间的高度匹配。2、学习的有效性,就是要追求“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与“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之间的高度匹配。 • 讲得多≠听得懂 ——讲解与理解的关系; • 听得懂≠自己会 ——记忆与掌握的关系; • 会模仿≠能力培养 ——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26. 3、 两个“15分钟”的吻合,是课堂学习效率高的重要标志。

  27. 四、从教学反馈要求看,作业布置的形式要变,要将“顺次布置、精选布置 、分层要求”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尊重差异、减轻负担。

  28. 1、作业,怎么布置?是否越多越好? 反思4:训练,是否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正确理解“训练与兴趣”的关系 为什么没有“后劲”? 没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是难以为继的。

  29. 2、辩证理解“知识”、“作业”、“负担”三者之间的关系:2、辩证理解“知识”、“作业”、“负担”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作业的关系: • 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作业来巩固; • 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作业布置必须分层要求。 作业与负担的关系: • 使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不会成为负担; • 教育学生“宁可开天窗,不可抄作业”

  30. 四精: 精选, 精讲, 精练, 精评。 五必: 有布置,必收缴; 有收缴,必批改; 有批改,必订正; 有订正,必反馈; 要学生做,必先自己做。 3、建立作业反馈制度。作业布置“四精五必” 达到“讲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效果。 建议学生使用“错题本”

  31. 论“罚抄” 今些年来,不少老师都喜欢对学生进行“罚抄”,书背不出来,抄书;默写默不出来,抄答案……两天前,还有一位老师向我们宣布,从今以后,凡是她的默写,80分以下的抄10遍,70分以下的抄20遍,60分以下的抄30遍……对此,很多人都不当一回事,但我却对这种方法非常担忧。 其实,那些老师的想法很简单,你不是背不出来、默不出来吗?我帮你,罚你抄十遍二十遍,这样这些课文、知识就能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了。可是依我看,让学生罚抄,不管你罚他抄多少遍,他也不可能记住这些知识,因为我们学生平时的学习就很紧张,有许多作业要完成,你再布置他们抄那么多东西,他们心里自然很不乐意,也不可能一遍遍地认真抄写,他们只会抱着一种为抄书而抄书的心理。

  32. 我们过去的英语默写,错的要抄十遍,据我了解,很多学生在抄句子时,总是把每个句子先抄一遍,然后照着例句一遍一遍地抄,根本不思考一下,还有更离谱的,先把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抄十遍,然后抄第二个词,再抄第三个词……照这样抄下去,学生根本不可能从抄书中学到任何知识,而且还可能引起学生想方设法欺骗老师。我就曾经看见过一件可能只有在马戏团才会发生的事,一位同学手拿三支笔在那儿抄句子,他手中的三支笔,一支蓝色、一支黑色,还有一支蓝黑色,而且写出来的字迹弯弯扭扭,估计连他自己也认不清楚。还有的同学,把那些句子首尾相连,写得密密麻麻,叫人不易数出遍数,他们往往只写8遍、9遍就交给老师,老师也没功夫跟他们慢慢数,于是干脆打个勾了事。用这样的伎俩欺骗老师,这已经远远偏离了老师“罚抄”的本来目的。我们过去的英语默写,错的要抄十遍,据我了解,很多学生在抄句子时,总是把每个句子先抄一遍,然后照着例句一遍一遍地抄,根本不思考一下,还有更离谱的,先把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抄十遍,然后抄第二个词,再抄第三个词……照这样抄下去,学生根本不可能从抄书中学到任何知识,而且还可能引起学生想方设法欺骗老师。我就曾经看见过一件可能只有在马戏团才会发生的事,一位同学手拿三支笔在那儿抄句子,他手中的三支笔,一支蓝色、一支黑色,还有一支蓝黑色,而且写出来的字迹弯弯扭扭,估计连他自己也认不清楚。还有的同学,把那些句子首尾相连,写得密密麻麻,叫人不易数出遍数,他们往往只写8遍、9遍就交给老师,老师也没功夫跟他们慢慢数,于是干脆打个勾了事。用这样的伎俩欺骗老师,这已经远远偏离了老师“罚抄”的本来目的。

  33. 综上所述,我认为罚抄是一点用也没有的,依我看,对于那些默写默不出来的学生,单词可以抄5到10遍,长一点的,只要二到三遍,至于一大堆文字,最多抄一遍,而那些背书背不出来的,最好不要抄书,最多抄一遍,但一定要让学生在抄写的时候认真思考、认真记忆,老师也可第二天进行抽查,这样的效果,不是要比学生不动脑筋地死抄书要好得多吗?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看法,之中可能有些想法还不够全面,但抄书有害无益,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希望广大老师能认真思考,不要再让我们白白受罪了。

  34. “教得怎样”的期待 ——从中考、高考改革的方案看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期待。

  35. 教得怎样的期待 反思5:学习,是否就只讲产出,不讲投入? ——正确理解成绩与效率的关系 学习要重成绩,但更要重效率。

  36. 误区: • 我们往往崇尚勤奋而忽视效益, • 追求投入而漠视效率, • 以至对一些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在“误人子弟”的老师,大加表彰。

  37. 教得怎样的期待 反思6:质量,是否就是指“高分”? ——正确理解“分数与素质”的关系 学生培养三问: 在取得高分的同时,是否愉快? 进入高中以后,是否具有潜力? 毕业以后,是否眷念母校?

  38. 对教师“三盯住,四跟上”: • 盯住下滑的, • 盯住有反映的, • 盯住缺经验的; • 谈话跟上、 • 听课跟上、 • 作业检查跟上、 • 问卷调查跟上;

  39. 对学生的“三盯住,四跟上”: • 盯住有实力的, • 盯住临界的, • 盯住特殊的; • 短板分析跟上, • 课堂提问跟上, • 作业试卷跟上, • 家长联系跟上。

  40.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概括为两种教育: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概括为两种教育: 聪明的孩子智慧的学生1.能够知道答案    1.能够提出问题2.带着兴趣去听    2.表达有力的观点3.能理解别人的意思  3.能概括抽象的东西4.能抓住要领     4.能演绎推理5.完成作业      5.寻找课题6.乐于接受      6.长于出击7.吸收知识      7.运用知识8.善于操作      8.善于发明9.长于记忆      9.长于猜想10.喜欢自己学习   10.善于反思、反省

  41. 多元智能的学生评价观: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应该是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 (1)因材施教的人材培养观 (2)人人皆有创造力的人才发展观 (3)发挥个性注重创新的人才评价观

  42. 反思1:知识,是否越多越好? ——正确理解“知识与负担”的关系; 反思2:教学,是否就是传授知识? ——正确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反思3:讲解,是否就能使学生理解? ——正确理解“态度与效果”的关系; 反思4:训练,是否有助于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正确理解“训练与兴趣”的关系; 反思5:学习,是否就只讲产出,不讲投入? ——正确理解“成绩与效率”的关系. 反思6:质量,是否就是指“高分”? ——正确理解“分数与素质”的关系

  43. 学,必须快乐! ——反思教育现状, 确立“三人”办学宗旨

  44. 一、现行的教育,对人的尊重关注不够——呼唤“差异教育” ,而不是“种方西瓜”的教育。 校长要反思: 是寻找适合我们教育的学生; 还是创造适合我们学生的教育? 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进入重点中学, 但要保证每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

  45.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应该是指每一个学生都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都有自己的智能弱势。“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应该是指每一个学生都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都有自己的智能弱势。 • 我们应确立: • 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观; • 人人都有创造力的人才发展观; • 发挥个性注重创新的人才评价观。

  46. 素质教育,就是差异教育! • 我们的责任在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在差异的基础上发展学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