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799 Views
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 美丽转身. 上海师范大学 吴忠豪. 一、什么是教课文,什么是教语文. 四年级 《 太阳 》 研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说明文文体的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 课程内容 教什么 课文内容 用什么去教. 《 毕加索和和平鸽 》.
E N D
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 美丽转身 上海师范大学 吴忠豪
一、什么是教课文,什么是教语文 • 四年级《太阳》 • 研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 学习说明文文体的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 • 课程内容 教什么 • 课文内容 用什么去教
《毕加索和和平鸽》 • 有一次有位法国老人来找他,涕泪纵横地向他说了一件悲惨的事:法国当时正被德国人侵占,一天,老人的小孙子把一群白鸽子放出去玩,但是,其中一只小白鸽很久都没有飞回来,小孙子心里惦挂着,就跑到屋顶上面眺望。忽然,他看见蓝天上有个小黑点。啊,是小鸽子回来了。小孙子马上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好让小鸽子认出自己的家。不幸的是,附近的德军看见了,以为他在给法国游击队发信号,便发狂似的跑上楼把小孙子推下楼,接着又把飞回来的小鸽子打死了。老人泣不成声地请毕加索给他死去的小孙子画一幅画。
毕加索与和平鸽 一、观察图片,引入课文。 二、快速默读,思考: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新词。 四、抓重点段,学习画流程图 五、布置作业:回家观察妈妈做家务的片段,试着画流程图。
课文内容 课程内容 ≠ • 课程内容: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 教材内容:指为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教课文”效率调查 • 三年级《一尊铜像》 • 一、敌人点燃导火索的目的是为了 (勾出正确答案) 炸掉市政厅的地下室 ( ) 炸毁布鲁塞尔市中心广场( ) 炸毁布鲁塞尔这座城市 ( ) 重新占领布鲁塞尔城市 ( ) • 二、于连急中生智想出的办法是 (勾出正确答案) 沿着深沟往前跑 ( ) 下到沟里用脚踩 ( ) 用水浇灭导火线 ( ) 在导火线上撒尿 ( )
“教课文”效率调查 • 三、布鲁塞尔人民欢庆胜利的因为(勾出正确答案) • 比利时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 ) • 导火线被浇灭敌人阴谋没有得逞( ) • 比利时人民赶走了侵略者 ( ) • 外国侵略者不敢攻打比利时 ( ) • 四、于连的雕像成为布鲁塞尔城市标志的原因是(勾出正确答案) • 撒尿的小男孩又调皮又可爱 ( ) • 这个小男孩是救布鲁塞尔城的英雄 ( ) • 这座雕像在布鲁塞尔中心广场 ( ) • 到比利时的游客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 )
“教课文”效率调查 • 五、文章主要是写 (勾出正确答案) • 比利时人民为于连塑了一座铜像 ( ) • 于连机智地保护了布鲁塞尔城 ( ) • 到比利时的游客都去瞻仰铜像 ( ) • 布鲁塞尔市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 ( ) • 六、下面哪个词语能够概括于连的品质(勾出正确答案) • 调皮捣蛋( ) • 天真活泼( ) • 坚持不懈( ) • 机智大胆( )
用圈划出和带点词语意思最相近的词语 • 断定: 判断 决定 一定 认定 • 隐藏: 隐患 隐瞒 埋藏 收藏 • 屹立: 屹然 矗立 站立 树立 • 瞻仰: 参观 游览 敬仰 仰望
下面带点词语哪些是用对的 • 1、干涸 • 干涸的湖泊( ) 干涸的马路( ) • 干涸的水渠( ) 干涸的操场( ) • 2、急中生智 • 小于连急中生智,撒了泡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 ) • 比利时人民急中生智,塑造了这座铜像纪念小于连。( ) • 隐藏的敌人急中生智,想趁人们欢庆胜利时引爆炸药。( )
二、为何难以跳出教课文怪圈 • 长期来,我国语文教学五分之四时间用于讲一篇篇课文,语文教学改革,主要也是聚焦在如何讲好一篇篇课文,怎样提高讲课文的效率。语文教学竞赛,也是在比谁讲得精彩,讲得有深度,有新意,有水平,谁能讲得听课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症结何在? 1、文选型课程形态造成课程内容的缺失 2、教学流程适合讲课文,不适合学语文 3、课程没有预留语文实践的时间
以“阅读为核心”的课程形态 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教师选择,自己添加的. 阅读 口头表达 听说 语文知识 阅读是核心,与听、说、写成为“主从”关系。 书面表达 写作 其他 学习方法
美英俄等国课程形态——并列式 • 语言 阅读
日本课程形态—分项式 听说 国 语 写作 阅读 语言事项 知识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 •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 • 四、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 五、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 六、布置作业
《月光曲》教学设计2 • 三、欣赏感悟,积累语言 · 边听边读,体会月光曲曲调的变化。 · 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迁移运用 ,情境写话 听《百鸟朝凤》,将联想到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用上“幽静、陶醉”等课文中的词语。 一、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检查朗读、听写词语、词语理解 说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二、读文品味,想像说话 贝多芬为何推门而入 他是怎么想——于是推门而入
于永正《月光曲》 一、认识“事物和联想” 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 2. 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 3. 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 二、拓展延伸,实践操练 1、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 2、修改短文, 荷花 3、修改后交流。
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实施者 • 课程内容应该由课程制定者规定。无论哪一门课程,其课程内容都应该是明确的,结构化的(系统),典型(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如果一门课程不能形成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那么这门课程的合法性就应该受到质疑。
学语文的教学流程 领会 指导运用 独立实践 反思总结
3、课程没有预留语文实践的时间 阅读 口头表达 听说 语文知识 书面表达 写作 其他 学习方法
二年级课文《岁暮》(6课时) • 一、准备活动,提出教师和学生事先需要作的准备工作。 • 二、发展活动,主要用于新课传授,包括生字新词教学,课文内容、课文形式深究,课文写作特色的欣赏等等。 • 第三为综合活动,占三个课时,用于说话指导,习作指导和写字指导,各一课时。 (预习) (讲读课文)
国语第九册18课《岁暮》教学设计 • 一、发展活动: • 第一节 • (一)默读课文,检视预习。 • (二)试说大意: • (三)研讨新词,生字:
第二节 • (四)内容深究: • 1朗读课文: • 2辅导儿童深究本课含义。 • 3、归纳本课主旨: • (五)课文形式深究: • 1、本课体裁: • 2、段落大意; • 3、本课纲要; • 4、课本习作习写及批改订正。
第三节 • (六)课文特色欣赏: • 1体裁特色: • 2结构特色: • 3课文开头、结尾的特色: • 4本课语词的特色(如教材分析): • (七)语句练习: • 1词句分类: • 2练习写诗句: • 3练习国语 作业。
二、综合活动: • 第四节 • (八)说话指导: • 1美读指导。 • 2辅导儿童阅读国语习作之辅助教材《寒流》,并发表读后感想。 • 3练习报告:
第五节 • (九)作文指导: • 1配合说话课,将报台口述的内容笔述为作文的内容。 • 2模仿课文形式及写作技巧,例如形容词、重复语句、重叠宇、排比向等方式,写出冬夭的情景。 • 3注意优美词句的运用,但也注意内容和情节强调创新,不抄袭。 • 4各自习写、创作,教师辅导。 • 5欣赏及订正,共同研讨。
第六课 • (十)写字指导: • 1指导毛笔的运用:执笔,磨墨,运笔。 • 2老师提示范字。 • 3共同讨论。 • 4各自书写。 • 5收集批改。 • (十一)综合整理: • 1 课文朗读。 • 2习作内容提示,并辅导于作业指导时间写作。
三、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 • 1、把发展儿童语言放在首位 • 2、凸显语文方法的学习过程 • 3、构建适合语文学习的课型 • 4、探索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
梧桐树 春天到了,梧桐树的枝干上长出了一片片碧绿的叶子,有时一只只小麻雀停在树上一动不动。 秋天,梧桐树的叶子渐渐枯黄了,掉落在地上。
梧桐树 (修改稿) 春天到了,梧桐树的枝干上长出无数小粒,小粒渐渐长大,像牛和羊的奶头,绿叶从奶头似的芽里伸展出来,给大街涂上了两行绿色。我们高兴地说:“梧桐树穿上新衣服了。” 秋天到了,梧桐树的叶子渐渐枯黄了,飘落在地上,给大地染上了层层金色。 秋风吹起黄叶,就像一群蝴蝶在空中飞舞。 这时的梧桐树又赤裸裸的了, 衬着蓝天像一幅油画。
语言的输入 • 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语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 语言输入是学习者学习的蓝本,也是学习过程的起点。没有语言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学习。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和速度。
语言的输出 语言输出并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运用和表现,而且也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而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
阅读是语言意化过程 • 感言 会意 得意忘言 (清)姚鼐
语言学习理论--同化理论 内化 (理解和积累) 同化 外化 (言语实践) 言语能力 言语策略
语言能力的获得 --靠日积月累 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语言范例,丰富儿童的语言积累,形成语感。
言语能力的获得--靠言语实践 儿童可以通过日常交际自然获得语言。如果儿童生活在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中,经常有机会与别人进行言语交际,口语能力就会得到迅速发展。
香港,璀璨的明珠 •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词。2、认识香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 •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香港,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
香港,璀璨的明珠 •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17个四字词语。 • 2、学习运用课文中四至六个个词语说话。 • 3、指导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璀璨的明珠。
一、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 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1、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说一句话。 香港是(万国市场) 香港是(美食天地) 香港是(旅游胜地) 东方之珠 (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 • 2、把上面几句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香港是万国市场,是美食天地,也是旅游胜地,是我 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 3、比较课文中的句子
三、根据课文内容,扩展说话。 • 1、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介绍: (万国市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 香港是购物的好去处—— 香港有来自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真是个“万国市场”。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物美价廉。 香港是购物的好去处。商人都乐意来这里做生意,所以世界各地的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而且物美价廉。 香港是购物的好去处。那里有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琳琅满目商品,不但物美价廉,而且应有尽有,真是个“万国市场”。 2、小组合作,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分别介绍香港是“美食”、“旅游”的好去处。 香港是美食的好去处—— 香港是旅游的好去处——
四、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话 • 介绍上海南京路,外滩, • 1、分别介绍:美食、购物、旅游观光 • 2、综合介绍
《第八次》教学课例 一、预习检查 • 看着这些词语,简要讲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抵抗侵略、失败、失去信心、蜘蛛结网、 终于、感动极了、四处奔走、招集、 动员、成功
二、听故事,讲故事。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 谁能根据这组词语,自己来讲这个故事? 正在结网、丝断了、网破了、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并不灰心、从头干起、终于
三、指导朗读 • 四、写动员书 • 假如你就是布鲁斯王子,现在要动员你的军队和人民起来与你一起抵抗外国侵略者。你该怎样说服他们?怎样激励他们?怎样振奋他们?请你写一份简短有力的动员书。 • 开头: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 • 五、当堂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