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k likes | 1.71k Views
第六章 数据的光盘存储技术. 主要内容. CD 简介 CD 的工作原理 CD 的制作 DVD 介绍 CD 的物理格式 CD 的逻辑格式 光存储技术发展趋势 —— 全息光存储. 6.1 简介- DISC 与 DISK. 原先意义: 专业上一般用 DISK Professional 娱乐中一般用 DISC Entertainment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 愿意用 DISC 取代 DISK. 信息产业. 基础产业. 信息传输. 信息存储.
E N D
主要内容 • CD 简介 • CD 的工作原理 • CD 的制作 • DVD介绍 • CD 的物理格式 • CD 的逻辑格式 • 光存储技术发展趋势——全息光存储
6.1 简介- DISC 与 DISK 原先意义: 专业上一般用 DISK Professional 娱乐中一般用 DISC Entertainment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 愿意用 DISC 取代 DISK
信息产业 基础产业 信息传输 信息存储 信息处理 通信网络 光磁/盘,带,卡 计 算 机 核心产业 软 件 IC芯片 6.1 数字光盘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
6.1 数字光盘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 光盘产业是信息产业群中的基础产业, 也是一种数字化产业。 社会发展: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信息是知识经济的“能源”,就像工业经 济以石油,煤为能源一样。
光盘 磁盘 光卡 磁卡、IC卡、闪存卡 光带 磁带 6.1 光存储有以下几种形式
6.1 简介— CD历史 • 1972年,Philips公司展示了播放电视节目的光盘播放系统; • 1978年,第一台光盘播放机问世; • 1982年, Philips、Sony公司制定Red Book标准,CD-DA光盘问世; • 1985年,Yellow Book标准制定,CD-ROM光盘问世; ‥‥‥等等,一系列标准和产品相继问世。
6.1 简介—光存储历史 • LD &LV (模拟存储) • CD-DA • CD-ROM • CD-I • CD-R • VCD • CD-RW • DVD
6.1 简介- LD,LV (Laser Disc;Laser Vision) 模拟存储,俗称:镭射影碟 直径× 中孔直径 × 厚度(mm) ф300×ф35×1.2,ф200×ф35×1.2 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存30分/面 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存60分/面 69年研究,72年DEMO,78年推向市场 荷兰philips发明
6.1.1 CD-DA 数字激光唱盘 1982年推向市场,形成了规模化的光盘产业 第1台 CD-DA 播放机(player)取名为: CDP-101 → 一百年才得一次的发明 荷兰philips / 日本sony发明 CD-DA行业标准:Red Book红皮书 国际标准:IEC908 → 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 System
6.1.2 CD-ROM计算机用只读光盘 CD-Read Only Memory,驱动器(drive) ф120×ф15×1.2,650MB,CLV, 1984年推向市场,形成了多媒体计算机概念 Philips/Sony发明 CD-ROM行业标准:Yellow Book黄皮书 国际标准:ISO/IEC10149 国家标准:GB/T16969-1997 使计算机具有了多媒体的功能
6.1.3 CD-I交互式CD只读光盘 CD-Interactive 1987年推向市场,提出了“交互性”使用功能 philips/Sony发明 CD-I行业标准:Green Book绿皮书 无国际标准 商业上并不成功
6.1.4 CD-R可录光盘(一次写多次读) CD-Recordable • 1990年推向市场,利用染料(Dye)做记录介质, philips/sony发明 • CD-R行业标准:OrangeBook II橙皮书 • 无国际标准 • 市场巨大,极好的商业机会 (CD-MO,Orange Book I)
6.1.5Video-CD(VCD)数字激光视盘 俗称:小影碟 1993年推向市场,形成了中国的规模化光盘产业 philips/sony/JVC/Matsushita 发明 V-CD行业标准:WhiteBook 白皮书 无国际标准 SVCD由中国与上述4公司 共同制定
6.1.6 CD-RW可擦写CD光盘 CD-REWRITABLE,利用相变材料(phase-change)作介质,1K次擦写 1996年推向市场, PHILIPS/SONY 发明 CD-RW行业标准:ORANGE BOOK III橙皮书 无国际标准 商业价值比预想小得多
6.1.7 0.74 m
6.1.9 数字光盘特点(优点) 1. 记录密度高 信道间距 1.6μm->0.74μm->0.54μm CD DVD HDDVD 2. 保存期长 40至百年不等
6.1.9 数字光盘特点(优点) 3. 成本低 兆字节(MB)成本点几分至几毛钱 4. 数字化 便于传输,处理,存储 5. 携带传递方便 可脱机
CD-Audio 1982 CD-ROM 1984 CD-R 1990 CD-RW 1996 CD-I 1987 V-CD 1993 DVD-Audio 1998 DVD-Video 1996 DVD-ROM 1996 DVD-RAM 1997/98 DVD-R 1997 DVD-RW, DVD+R, DVD+RW (Pioneer) (Philips) 6.1.10 小 结
主要内容 • CD 简介 • CD 的工作原理 • CD 的制作 • DVD介绍 • CD 的物理格式 • CD 的逻辑格式 • 光存储技术发展趋势——全息光存储
6.2 CD 工作原理 • 记录介质 • 读出原理 C. 记录格式 (Format) 介绍
6.2.1 光盘记录介质 光盘记录介质分为: 1. 一次写记录介质—— CD-R / DVD-R 染料以及其他一次写记录材料 2. 可擦写记录介质—— CD-RW / DVD-RW、 DVD+RW、DVD-RAM 相变 (PC) 和磁光 (MO) 光盘记录介质 PhaseChange Magnet-Optics
6.2.1 CD-R / DVD-R 记录层的染料 (Dye) 1. 用酞菁染料 (phthalocyanine) CD-R 光盘呈淡绿的银色,称“银盘”,如用 金做反射层,则呈淡绿的金色,称“金盘”。 2. 用花青染料 (Cyanine) CD-R 光盘呈绿色,称“绿盘”。 3. 用偶氮染料 (azo-dyes) 金属化的偶氮染料 CD-R 光盘呈蓝褐色,目 前较少应用
6.2.1 CD-R / DVD-R 记录原理 不管哪一种染料,其记录薄膜 (几十 nm) 的记录点是靠有机染料吸收记录激光束的 能量,由于热效应使有机染料分解,由此 引起有机染料的漂白和鼓泡(凹坑),从 而改变记录薄膜的光透光反射特性。 其记录寿命决定于染料薄膜和记录点结 构的稳定性。
记录激光束对染料层的贡献:漂白(“白化”)记录激光束对染料层的贡献:漂白(“白化”) 保护漆 聚碳酸脂
记录激光束对染料层的贡献:鼓泡(“小丘”)— 凹坑的对应
WORM (Write Once Read Many)一次写多次读记录介质 应用在档案类存储,往往在大尺寸光盘 (14"、356mm,12"、300mm) 中使用 其记录方式有:a. 烧蚀型 b. 起泡型 c. 纹理型 d. 相变型 e. 光致变色型 等
6.2.1 WORM 型一次写光盘记录原理 a. 烧蚀型 b. 起泡型 c. 纹理型 d. 相变型 e. 光致变色型
a. 烧蚀型 (Ablation) 烧蚀型记录介质应有较低的熔点,如碲 (Te)、 铋(Bi) 和硒 (Se) 基合金,熔点为450度左右; 利用激光热效应,使光照微区熔化,在表面 张力作用下产生一个稳定的信息坑 (pit);加 上上述材料热扩散能力差,非常适于一次写 光盘; 目前,除 CD-R/DVD-R 外一次写光盘,大多 使用上述一次写记录材料。
b. 起泡型 (Bubble) • 起泡型一次写记录介质为三层结构; • 表面层是熔点较高的金或铂薄膜,把它蒸镀在透明的染料-聚合物层上面,第三层是反射层; • 当金属膜层吸热并传给低熔点染料-聚合物时,聚焦点部位升温并分解, 产生气体使金属膜凸起,形成气泡; • 由起泡处形成的反射率与背景原始反射率形成强烈的读出反差;
c. 纹理型 (Texture) 利用离子束刻蚀记录介质表面,使之形成 文理状结构,或采用真空沉积方法形成一 种既小又分离的小岛似形状; 激光束照射微区时,其纹理状膜层强烈吸 收光能,致使纹理熔化成镜面状; 形成反射率变化的一次写光记录
d. 相变型 (phase-change) • 相变材料既可一次写也可用作可擦写; • 一次写一般采用一种 TeOx 的碲氧化物相变介质,其初始反射率为百分之十几,当记录光热效应使碲的微晶熔化,在宏观不变形的情况下,碲微粒倾向融合并在冷却后重新结晶,其复合反射率上升至百分之二十几; • 为此产生反射率差,完成一次写记录过程
e. 光致变色型 (photo chromism) 光致变色介质有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并同样具有一次写和可擦写两种功能; 记录特点:光照微区在记录过程中,将从一种光学状态变化到另一种光学状态,发生光呈色反应,从而实现反射率的变化; 当记录膜层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或完全破坏,则为一次写记录;为可逆并形成两种不同反射率的稳定态,则为可擦写记录。
条件:讨论只读光盘 CD-DA,CD-ROM,V-CD, DVD-Audio,DVD-ROM, DVD-Video 等 原理:利用反射光的强度变化的原理: 反射光的强度变化时为 “1” 码 反射光的强度不变时为 “0” 码 6.2.2 读出原理
(0.5~0.6)λ DIA. = NA DIA. 是用光强半峰值宽度的最大值表示 (Full width half Max.,FWHM) λ 是光源波长 CD: 780 nm DVD:650 nm NA 是数值孔径,表示聚焦能力的大小 ( Number Aperture) CD: 0.45 DVD:0.6 6.2.2 读出激光光斑大小
Objective Lens θ D F F: 焦距 D: 通光孔径 ( D = 2R ) 数值孔径 NA = sin = R / ( R2+F2 )½ R / F 6.2.2 物 镜
6.2.2 计算CD光盘的读出光斑大小 (0.5~0.6)λ DIA. = NA (0.5~0.6)* 780nm = 0.45 = (0.87~1.04) µm 1 µm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1 1 6.2.2 CD只读光盘上的信息斑点(Pit) 包括: 信息坑(groove) 信息面(land) 3.05μm 0.83µm 3T 4T 5T 7T 11T 读光斑 CLV 1.6µm 3T 4T 11T 6T 3T
时间窗口 T 是 1 ( channel ) bit 需要的时间。 • T = 1/4.3218 Mbit/s = 231.4 ns • 3T = 694.2 ns • 11T = 2545.4 ns • 1T 时间走过的距离 = 0.278 µm 6.2.2CD只读光盘上的信息斑点
最短信息坑 (面):3T = 0.834 ( T = 0.278 µm ) 最长信息坑 (面):11T = 3.058 µm 信息坑宽: ( 0.5 ~ 0.6 ) µm 信息坑深: 所以,CD盘用3T,4T,…,11T共9个数表示了所有数据 λ 780 == 0.13 µm 4n 4 *1.5 6.2.2 CD只读光盘上的信息斑点
6.2.2 读出光路图(了解) 信息面 光盘 FC聚焦线圈 OBL DM盘电机 TC跟踪线圈 QP 物镜 NA = 0.45 RF (HF) 读出信号 QP1/4 波片 G PBS 偏振分束镜 FES聚焦误差信号 TES 跟踪误差信号 PD光电探测器 CL 准直镜 LD光源
6.2.2 读出光路图 (了解) 关键点:1/4 波片 ( QP ) 作用 PBS 对 P 线偏振光全透射 对 S 线偏振光全反射 P 光或 S 光二次经过1/4 波片,其角色相互交换, 即: P 线偏振光通过 QP 转 45。成圆偏振光,返回 时再次通过 QP 又转 45。成 S 偏振光。
6.2.2 读出光路图 (了解) 同时: 从PD ( photo ditector ) 上不但读出 RF 信号 还读出 FES 和 TES,保证光学头中光斑聚焦,信道跟踪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光电闭环数字控制系统)
6.2.3 记录格式 (Format) 介绍 • 光盘上记录方式: • 脉冲位置调制 — PPM • ( 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 • 脉冲宽度调制 — PWM • (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6.2.3 PPM和PWM(理解) 1 0 0 1 0 0 0 0 Source signal 0100100100001000 Channel bits PPM 0100100100001000 Recorded signal PWM 0100100100001000 Recorded pits CD/DVD的记录方式 - PWM
主要内容 • CD 简介 • CD 的工作原理 • CD 的制作 • DVD介绍 • CD 的物理格式 • CD 的逻辑格式 • 光存储技术发展趋势——全息光存储
6.3 CD盘的制作 A. 盘片结构 B. 只读光盘制造:母盘、复制 C. 光盘记录介质介绍
6.3.1 盘片结构- CD 四层结构 : • 盘基 (衬底): PC塑料,PolyCarbonate 聚碳酸脂 PMMAL 有机玻璃 • 反射层: 铝 AL • 保护层: 丙烯酸脂,Lacquer • 盘 标: 印刷面 1. CD-DA,CD-ROM,VCD
印刷层 保护层 AL 信息道 PC 1.2mm OB Laser Beam R ≥ 70% 6.3.1 盘片结构- CD 只读 CD 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