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39 Views
学校发展与文化自觉. 进才中学 王从连. 2010 年 3 月. 一、学校发展的三个阶段 △ 生存阶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强化过程管理 △ 发展阶段: 形成办学特色 —— 依托课程管理 △ 回归阶段: 回归育人本质 —— 探究文化管理 正确认识不同阶段学校发展的侧重点,正确定位.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 —— 学生、教师、学校协同发展 △ 教师发展 走向专业化发展 —— 造就智慧型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学生发展 走向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 培养探究型学生 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E N D
学校发展与文化自觉 进才中学 王从连 2010年3月
一、学校发展的三个阶段 △ 生存阶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强化过程管理 △ 发展阶段: 形成办学特色 —— 依托课程管理 △ 回归阶段: 回归育人本质 —— 探究文化管理 正确认识不同阶段学校发展的侧重点,正确定位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 ——学生、教师、学校协同发展 △ 教师发展 走向专业化发展 —— 造就智慧型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学生发展 走向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 培养探究型学生 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 学校发展 提高质量,形成特色 —— 构建学习型学校 进一步深化国际教育
三、新教育理念 △ 教育目标 反映时代精神对人的主体意识与价值的需求。在教 育方针指导下,把握学校自身实际,确定育人目标。 △ 教育活动 成为人的生命交往与沟通的一部分。注重对学生进 行全人生的教育,促进学生认知能力、道德面貌、精神 力量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三、新教育理念 △ 教育任务 • 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我学—我要学) •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 生具有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持续发展的能力。(社会责任感)
四、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文化定位 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面向国际的现代学校 △ 办学目标 着眼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学校特色
四、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 人才培养目标 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健康发展 △ 工作目标 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富有操作性,标志性成果清晰 △ 下一阶段目标 • 丰富教育发展内涵,提高学校教育品质 • 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深化国际教育交流
五、高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趋势 △ 应试教育的藩篱 △ 发展的同质化倾向 △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 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方式的革新滞后
五、高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趋势 • 发展趋势 1.强化教学中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2.突出能力本位:知识—能力—素养 3.注重人格塑造:言行—品质—人格 4.依托课程驱动:课程的结构改革、选择性增加、实施的 个别化和超前化。
六、干部教师的文化自觉 • 对观念和行为作用的觉悟 • 对观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创造 • 对观念和行为自主性的生成与确定
六、教师的文化自觉 1.坚持育人第一 育人和升学是辩证统一。在坚持全民实施素质 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升学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 教育质量。
六、教师的文化自觉 2.坚持教育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教育者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人格、价值生成以及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 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六、教师的文化自觉 3.弘扬教育的法治精神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 规范办学,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六、教师的文化自觉 4.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科学,改变 “苦教苦 学”的高耗低效 遵循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遵循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六、干部教师的文化自觉 5. 加强学习,注重反思自省 通过学习,加强理想信念,并且落实在为师生 服务上,体现在工作劲头,工作状态上。以科学展 观的高度来反思自省,探索智慧管理。
七、学校当前工作 (一)认清教育内涵发展的特性 1. 思路: 课程---教材---知识---能力---价值---文化 2. 追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 注重教育教学的多样性 4. 重视教育教学的多主体性 5.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七、学校当前工作 (二)把握提高教育品质的关键 1. 整合、优化课程结构,丰富学习经历 引进国际课程教材,突出理化生实验和实践、 体验感悟活动 2. 利用校内外资源,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3. 完善培养模式,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个 别化教育
七、学校当前工作 4. 优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5. 注重细节,优化过程,完善模式 6. 关注学生、研究学生 丰富教育内涵,提高教育品质,形成学校 文化,构建进才的素质教育模式。
八、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第一项:自我超越 第二项: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项:建立共同愿景 第四项:团队学习 第五项:系统思考
九、克服行动的障碍 1.本位主义 受到组织专业分工的影响,组织成员只关注自 己的工作内容,形成局限一隅的思考模式。 △ 确定全局观念
九、克服行动的障碍 2.责任外化 由于组织成员惯以片段思考推断整体, 当任务 无法达成时,常归咎于外在原因,而不会先检讨自己。 △ 强化责任意识
九、克服行动的障碍 3.“负责”的幻想 组织的领导者常认为自己应对危机提出解决方 案以示负责,而忽略与其他组织成员共同思考解决 问题,忽略了方案的实施。 △ 追求求真务实,加强协作
九、克服行动的障碍 4.缺乏创意 当组织产生问题时,通常只专注于事件或问题本身,而忽略事件或问题其实是经过缓慢、渐进的过程形成,只能以预测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却无法学会如何以更有创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 培养创新意识,努力开拓进取
九、克服行动的障碍 5.煮蛙效应 组织成员应保持高度的觉察能力,并且重视造成组织危机的那些缓慢形成的关键因素。 △ 危机意识—基于问题的管理
九、克服行动的障碍 6.“亚文化”倾向 △ “明明置身其中,却要坚信置身事外” △ 把以人为本异化为“以人情为本”:只讲感情,不讲原则 △ 把以人为本异化为“以个人为本”:一切管理必 须尊重个 人的需要而进行; △ 过于计较个人得失,患得患失 △ “放弃制度”:管理常规的松懈 △ 以科学发展观对“人”、“本”进行辨析和定位:为了人、 依靠人、发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