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893 Views
设计基础 III—— 立体构成. 主讲:王天祥. 立 体 构 成. 一、绪论 二、立体形态 三、构成的逻辑 四、立体构成 五、空间构成. 一、绪论. 1 、构成 2 、立体构成的研究对象 3 、构成的源流 4、构成的材料与工具. 1 、构 成.
E N D
设计基础III——立体构成 主讲:王天祥
立 体 构 成 一、绪论 二、立体形态 三、构成的逻辑 四、立体构成 五、空间构成
一、绪论 1、构成 2、立体构成的研究对象 3、构成的源流 4、构成的材料与工具
1、构 成 • 构成简言之即是“分解与组合”,源于对具象的分解、抽象与重新组合,其重要特点就是如何从造型要素和自然要素中抽出那些纯粹的形态要素来进行研究。抽象的本意在于提取,即让学生在学习之中不被外在的表象和细节所迷惑,用最纯粹的造型元素,专注于要素与材质的组合关系,把关注的目光集中于造型元素是如何揭示物体内在的形式结构和如何有效地表现生命张力和情绪特征。 • 构成可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动构成、光构成
2、立体构成的研究对象 • 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 • 具体来说就是立体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
3、构成的源流 20世纪初,在欧洲设计的功能主义与几何风格倾向迅速发展的同时,欧洲一系列艺术运动也蓬勃兴起。尽管这两种发展的表面并无直接联系,一个是基于工业生产发展的内在需要,另一个是基于艺术理论与价值的变化,但两者所用的术语和概念却常有惊人的相似,设计与艺术在很多方面逐渐走到一起,这种关系以一种激进的方式影响了许多设计领域。
设计与构成的形成与发展之1 1、水晶宫博览会 1851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目的:试图展示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试图改变公众的审美趣味。
设计与构成的形成与发展之1 2、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英国引发了一场以反工业主义,复兴和更新工艺为主流的工艺美术运动(1850年~1900年),这是一场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启蒙运动。 主要代表:约翰·拉斯金 威廉·莫里斯 主要思想: A、摒弃过分装饰的、矫饰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蔓延; B、用设计来抗拒工业化进程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设计与构成的形成与发展之1 3、新艺术运动 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映了欧洲文化的统一化倾向和各种思潮的不断演化和相互融会。 A、与历史风格的决裂; B、拒绝自然主义; 新艺术的典型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多时流动的线条和蜿蜒交织的线条,这些纹样被运用在建筑和设计的各个方面,体现了自然生命的象征与隐喻。 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比利时线条风格、法国1900年风格、西班牙高迪柔性风格——德国青年风格派、英国麦金托什直线风格、维也纳分离派装饰风格
设计与构成的形成与发展之1 4、早期功能主义思潮 ·芝加哥学派的“形式追随功能” 1923年功能主义术语出现,1896年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 ·赖特的机械功能论 赖特呼吁掌握机器的艺术潜能,以改变人 的生活质量。
设计与构成的形成与发展之1 5、德意志制造联盟 成立于1907年,制造联盟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相关的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 主要代表:赫尔曼·穆特修斯 彼得·贝伦斯[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1907年德国通用电器公司艺术顾问开创现代企业识别设计先河。
设计与构成的形成与发展之1 • 新建筑理论与国际风格 1、格罗佩斯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 2、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论 3、柯布西耶的“居住机器”论
设计与构成的形成与发展之2艺术发展对设计与构成的影响设计与构成的形成与发展之2艺术发展对设计与构成的影响 20世纪初,现代艺术运动中的主要流派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 • 立体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形(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来表达客观物象,把外部世界以一系列各种平面在时间中的不同构成方式进行视觉解析。 • 未来主义描绘运动中人物形态的解析与映叠重构;通过色线、色点、色束表现光的闪跃与运动感,表达对现代城市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和节奏的欣喜。 • 表现主义在造型艺术中强调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和强烈情感表现,导致在方法上对客观形象作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地处理。
总的倾向: 形的简化逐渐成为普遍的手法,抽象特别是几何形式手法成为获得认同的视觉语言,“结构”成为艺术家与设计家都喜欢使用与实验的名词。
荷兰风格派 1917年~1931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主要代表:杜斯伯格 蒙德里安 里特维尔德 主要观点: 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等所有平面设计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称为“元素”,进行新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组合中保持单体元素的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2、对于非对称形的深入研究与运用。 3、非常特别地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基本色。
构成主义的理论与艺术设计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中,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影响最大的是构成派。 • 构成主义走向抽象和表现力来自材料的言语,以及对技术的信念和乌托邦思想,舍却主题内容,把绘画从文学趣味和幻觉艺术中解放了出来,强调材料与形式,以非具象的几何学形态和铁板、玻璃、树脂等工业材料为素材,创作和发表了用新的量感、概念构成立体造型的作品,把注意力集中于画面的材料和真实的结构——即色彩、质感、结构和材料本身,从而展开了影响深远的造型运动,对西欧各地的前卫艺术运动以巨大影响,他们的造型倾向得以世界性的发展。 •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塔特林、罗德琴柯、加波、佩斯奈以及康定斯基等。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 三个时期:魏玛时期[1919-1924]迪索时期[1927-1930]柏林时期[1930-1934]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校长格罗佩斯[1919-1927]——知识份子理想主义的浪漫和乌托邦思想 第二阶段:校长迈耶—— 共产主义政治目标 第三阶段:校长密斯—— 建筑设计的实用主义的方向和严谨的工作特征 主要贡献: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创立了设计基础课程。
近现代构成与设计教育发展 ·包豪斯”后,各国设计教育纷纷发展; ·构成成为设计与艺术院校必然开设的基础课程; ·日本的构成教育发展极为完备; ·80年代中期取道香港至广州,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新世纪以来,平面构成向图形构成转换。
4、构成的材料与工具 三角尺 丁字尺 直尺 铅笔 刻刀 测绘仪 曲线尺 绘图笔 橡皮 粘胶 素描纸等。
二、立体形态 (一)形态的分类 (二) 立体形态的基本要素 (三)材料与形式 (四)材料与工艺 (五)材料与力象
(一)形态的分类 形态——现实形态[自然形态、人工形态] ——概念形态 视觉化 纯粹形态
(二) 立体形态的基本要素 • 1、组合因素 • 造型要素(形状、色彩、肌理) • 条件因素(数量、方位、光线、动静) • 纬度因素(点、线、面、体、空间) • 2、物理因素 • 材料类别:纸张、木材、金属、塑料、土、其他 • 材料属性:强度、重量、质感 • 加工手段:折、切、塑、烧、割、粘接、焊接、嵌合等 • 3、心理因素 • 生气、情感、运动、机能、构造
(三)材料与形式 • 立体构成的实践要求把视觉的形态要素物化成材料,要求把视觉的运动物化为组合形式。因此,特将材料按照形状划分为三类:块材、线材、板材,以便与点线面相对应,同时也便于把握与材料对应的心理特性。
(三)材料与形式 1、材料形状: 点材:光点等 线材:金属管、金属线、火柴棒、竹篦、筷子、塑料管、木条、尼龙; 板材:纸、金属板、塑料板、电木板、厚纸板、金属网、皮革、布、有机玻璃等。 块材:石膏、油泥、陶土、木材、泡沫砖、泡沫塑料、苯板等; 2、与材料对应的形状心理特性是: ·点材:跳跃、焦点等(相当与“点缀”) ·线材:轻快、紧张、具有空间感(相当于“骨格”); ·板材:表面是扩展的有充实感。侧面是轻快的,有紧张感(相当于"皮")。 ·块材:空间闭锁的块是稳定的,具有重量感和充实感(相当于"肉");
(四)材料与工艺 • 加工方式(爆裂、折断、划痕、刺穿、打磨、弯曲、冲压、切削、塑造——对应的心理感觉与视觉质感)。 • 组合方式(叠加、贯穿、重复、包容、交叉等)。 • 将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材料通过节点联结成型。节点的构造有三种:滑节点靠自重和摩擦相互连接,可以在水平方向滑动或滚动;铰节点像铰链一样可以绕节点改变方向但不能移动;刚节点完全固定。
线材的加工与组合: • 框架构造 • 垒积构造 • 网架构造 • 抻拉构造 • 线织面 • 量感化
面材的加工与组合: • 层面排列 • 折板构造 • 切割折叠与翻转 • (1)直面 • (2)曲面切割翻转 • (3)拓扑立体 • 薄壳构造 • 插接面的构成 • 可展开的立体形态 • 隔间 • 简化抽象化
块材的加工与组合 • 基本几何形体 • 基本形体的变形 变形、扭曲、倾斜、盘绕 • 减法创造 分裂、破坏、退层、切割移动 • 加法创造 一是形体类型,二是相对关系。 • 块形中的其他构成 充填 空间 —间隙空间 —透明 —非实形态(影象与激光等)
(四)材料与力象 • 重力、张力、拉伸、压缩、弯曲、拧曲、横断 • 将材料的能量视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