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32 Views
專題討論報告. Reconceptualiz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 innovation capability: Scale development 專業服務公司創新能力之概念化—量表發展 指導老師 : 黃識銘 博士 報告學生 : 薛中誌 林怡旭. 摘要.
E N D
專題討論報告 Reconceptualiz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 innovation capability: Scale development 專業服務公司創新能力之概念化—量表發展 指導老師:黃識銘 博士 報告學生:薛中誌 林怡旭
摘要 • 本文是基於能力理論對知識密集的服務提出一概念化的創新能力架構,尤其是專業服務公司(PSFs)。本文發展嚴謹的多階量表,採訪37位參與者,廣泛在專業服務公司中跨領域調查463位受試者(包括律師、會計師、顧問工程師與管理顧問)。探索性和驗證性的分析結果指出創新能力的多面性本質。有三個面向:以客戶為中心、重視行銷、重視技術創新能力。提供表面效度、內容效度、收斂和區別效度、學說效度與信度的量表。提供一個新的方式以測量專業服務公司的創新能力,也強調要超越較窄的製造思維為重點的事先創新研究,亦討論了理論意涵與實行。
創新能力 • 創新能力是發展創新產出的關鍵因素。 • 能力理論為理解專業服務公司的創新活動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框架,讓我們能定義創新能力是一個公司的能力,相對於其競爭者而言,應用集合知識、技術和資源去做關於新產品、流程、服務或管理、行銷、或組織系統的創新活動,為了增加企業和股東的附加價值。此定義是對於創新能力構面是全面性的觀點,不僅考慮到大範圍的創新活動也考慮實行意義。
創新能力測量 • 有不同的組織創新,當能力理論連結到資源基礎理論和創新理論,支持創新能力構面的多維度本質。 • 定義和改善創新能力測量方法以提供對此構面更好的了解。
方法 • 此部分描述用來建立創新能力維度的內容和量表測量和理論的效度。 • 此流程根據Churchchill’s(1991) and De Vellis’s(1991) 發展多項目結構的傳統方法且跟其他研究者發展的能力量表的方法是一致的(e.g., Ngo & O'Cass, 2009)。
問項產生和內容效度 • 基於我們對創新能力的定義和文獻探討,量表發展流程的第一階段包括問項產生和內容效度的評量。與專業服務提供者深入訪談以產生問項。 • 兩個增加的主題發展出來是之前沒有被當作特別的創新能力維度,第一個是為客戶提供創新解決的能力,第二是使用科技的創新能力(表1)。
問項產生和內容效度-2 • 為了選擇最合適的問項和證實合適度,第二階段涉及問項改善,透過專家群包括七個教授和博士生。他們被要求複審和評估個問項的關聯性,用之前提出的各維度定義,在李克特七點量表的基礎上從「不全不代表」到「強烈符合」。 • 分數低的問項被刪除,只剩下49題。
問項優化 • 總共獲得463個回答,分成兩個次樣本。第一個是用來優化、確認和證實在研究中不同構面的測量,第二個是用來交叉驗證(Churchill, 1979)。為了維持足夠的樣本大小,55%-45%隨機分級被使用,分析樣本255,確認樣本208,達到高度統計力
資料分析 • 為了驗證創新能力量表與其構面,一連串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被實施 • 使用SPSS 15進行初步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LISREL 8.51估計不同的驗證性因素分析。
驗證性因素分析 • 信度和效度: • 分析樣本中對於修正的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能力維度,Cronbach alphas估計值是0.92,對於修正的以行銷為中心的創新能力維度,Cronbach alphas估計值是0.90,對修正的以技術為中心的創新能力維度,Cronbach alphas估計值是0.91。所有t值顯著(p<0.05),支持每個維度的收斂效度。
驗證性因素分析-2 • 因為專業服務公司並沒有公開報告其表現,使用主觀的表現測量。先前研究已經發現主觀與客觀表現測量的強烈相關(e.g., Dess & Robinson, 1984; Venkatraman & Ramanujam, 1986),認為這樣的測量法是有理由的。
創新能力量表的複製 • CFA對驗證樣本資料的估計提供更進一步證據,說明創新能力模型是合理的代表(表3)。 • TLI是0.98,CFI是0.98,GFI是0.93,SRMR是0.03,這些數據再度說明有適切性。卡方統計值p值顯著,χ2/df, 1.63可接受
討論與結論 • 此研究對服務和能力為基礎的競爭優勢文獻有重要貢獻。 • 第一,此研究回應了近來對服務公司創新的測量方法的要求(Ostrom et al., 2010),因為證據顯示基於製造業和高科技工業的創新概念基礎,並不一定跟在服務業相似(Hipp & Grupp, 2005)。 • 例如,一些作者建議到在服務部門中非科技創新很重要(如管理流程、行銷、客製化解決方法和人力資源利用)
討論與結論-2 • 初步量表發展階段,我們對在專業服務公司的創新能力的範疇有深度見解,形成了下一階段的量表發展與定義,透過網路大量表的調查(樣本數463)。 • 發展出三維度(客戶中心、行銷中心與科技中心),13問項的創新能力量表,反映出專業服務公司獨特的核心責任與活動。
討論與結論-3 • 以行銷為中心的創新能力維度反映了企業發展和實行新促銷方法的能力,與創新行銷方案的能力。 • 以科技為中心的創新能力維度代表為了領先市場而更新軟體和科技的能力。 • 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能力維度在專業服務脈絡中很重要,而且連結三種創新能力維度(服務與產品,問題解決和行為創新能力)。
討論與結論-4 • 從深度訪談得來的證據顯示,擁有實行創新行銷計劃的能力漸漸的被認為是領先同業的重要方法。 • 專業服務的內在本質建議前線雇員不只有責任對客戶提供技術忠告,也有責任做任何行銷活動 • 以技術為中心的創新能力維度典型被結合在產品和經營流程的創新能力。
討論與結論-5 • 深度訪談和探索性及驗證性因素分析支持以科技為中心的創新能力是一個區隔且獨立的維度。 • 先前研究檢驗產品和流程創新能力,經營流程和策略創新能力維度並未包含在專業服務公司的創新能力中。
討論與結論-6 • 策略創新能力維度在專業服務情境中較不顯著 • 目前研究發現支持因為服務公司的獨特性,在其他情境下發展的量表不適合專業服務企業的創新能力。
討論與結論-7 • 在專業服務領域中,創新能力構念不只獲取產品或經營流程創新能力,也清楚的多面向反映專業服務企業的獨特點、核心責任與活動。在日益競爭的市場,專業服務企業的創新能力可能是獲得卓越表現和競爭優勢的重要特點。重要的是,透過在專業服務企業脈絡中量表的發展,本研究提供了一個基礎,讓未來的能力基礎理論可以在這個特殊能力下達到驅動和行動結果。
管理意涵 • 所有結果顯示了專業服務企業的獨特創新能力。 • 此研究提供經理人能夠了解如何更有效率的加強創新能力。 • 企業的創新能力的測量可以幫助管理以獲取優先的創新領域,也使其可以回應應該改善的創新能力的挑戰。 • 量表很實際因為其可以幫助估計不同創新能力的經濟顯著性。 • 在微觀的創新能力的測量提供經理人對公司如何發展其創新能力有一個更微細的想法。
報告完畢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