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553 Views
采访报道都市新闻 ( 消费者权益 ) 的道德规范 (Reporting of consumer rights in mainland China – ethical issues) A5 组:梅莹、陆韵嘉、白熙、钟智、陈晓敏. 消费者权益定义.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 有偿 获得 商品 或接受 服务 时,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依法享有的权益。 消费者权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适应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赋给商品最终使用者享有的权利。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932092.htm?fr=ala0#1.
E N D
采访报道都市新闻 (消费者权益)的道德规范 (Reporting of consumer rights in mainland China – ethical issues) A5组:梅莹、陆韵嘉、白熙、钟智、陈晓敏
消费者权益定义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依法享有的权益。 消费者权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适应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赋给商品最终使用者享有的权利。 •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932092.htm?fr=ala0#1
维护消费者权益报道 • 对有关维护消费者权益领域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 它包括, • 1.对损害消费者权益事件、现象的揭露、批评报道; • 2.对维护消费者权益运动新进展的报道; • 3.对有关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改革状况、动态的报道; • 4.对相关消费、商品知识介绍的报道; 资料来源:《试论维护消费者权益报道》 成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重要性 一、对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二、是舆论监督的具体形式; 三、是新闻报道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来源:《试论维护消费者权益报道》 成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2008年9月11日 《东方早报》A20版半版篇幅 简光洲的长篇报道《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 案例一:三鹿奶粉
外部权力威慑与管制 奥运,民族品牌 金钱资本 投放广告,金钱公关 对法律侵权诉讼的恐惧 06年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 资料来源:傅剑锋《三鹿事件前传:我来剥媒体的皮》 《人民日报》,《三鹿奶粉事件为何迟报》 报与不报,顾忌有三
新闻嗅觉,行业经验; 证据不实,多方求证; 记者良心,小心撰文。 资料来源:《我为什么要公布问题奶粉“三鹿”的名字》 点还是不点?——简光洲的回答
新闻嗅觉,行业经验: • “9月10日,看到甘肃媒体关于14名婴儿可能因为喝某品牌的奶粉而致肾病报道,联想到当年安徽阜阳假奶粉的报道(报道的作者当时为我以前的同事,当时我们同住一屋),感觉这可能又是一个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 • 资料来源:《我为什么要公布问题奶粉“三鹿”的名字》
证据不实,多方求证: • 医院医生甘肃的解放军第一医院 • 其它媒体湖北某媒体同行报道 • 自我判断不同地方相同病例,非水质而是奶粉 • 求证企业三鹿集团传媒部 • 网络调研老牌国产品牌,占市场约18%份额,神七航天员指定专用奶。
记者良心,谨慎采写: • 记者良心: • 网友上,几乎所有人都强烈要求点名。 • 父母哭诉:“如果你有孩子,你是否能够这样的含糊其辞?” • 采访亲眼所见。“我看到…我看到…我看到…” • 谨慎采写: • 再三求证奶粉与患病婴儿关系,采访时录音,写作时字斟句酌。 • 三鹿强调“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一字不落地照登。 • 新闻标题,再次强调三鹿公司“没有证据表明奶粉导致婴儿患肾病”的结论。 郑州一家医院的院子里站满了带孩子前来检查的家长。 CFP 图
该不该报? •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1年1月通过,1997年1月第二次修订) •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支持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思想和行为,勇于批评、揭露违背人民利益的错误言行和消极腐败现象,积极、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案例二:茶水发炎? • 2007 年3月19日 • 中国新闻网 《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 医院竟化验出了炎症》 新闻来源:http://news.sina.com.cn/s/2007-03-20/080512561502.shtml 图片来自CCTV12《大家看法》截图
“茶水发炎”事件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众多媒体对医德医风口诛笔伐 第二阶段,全国医护人员发起反击;主流媒体的舆论转向质疑记者的职业道德;部分为记者的行为辩护,形成争论。 资料来源:http://mlrc.cuc.edu.cn/plus/view.php?aid=1634
暗访(隐形采访) • 介入式暗访:即记者假冒各种身份,与事件的当事人交往,以获得新闻信息 • 非介入性暗访:是指记者不显露自己的身份, 以旁观者的眼光观察, 没有介入或干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获得新闻信息 • “茶水发炎”事件属于典型的介入式暗访
暗访的争议 • 是否应该采取欺骗的手段获取新闻? • 是否违法?(侵犯隐私权、肖像权等) • 是否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伤害? • 是否有必要暗访? • 暗访是否就能够获得准确的信息?
反对暗访的观点 •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无论如何秘密调查都是一种欺骗。新闻不是欺骗通行证,我们不能以目正当为由而不择手段秘密调查,也不能仅为了增添报道戏剧性而采取手段” • 普利策奖的评委布莱德:“报纸本身获取新闻时不诚实, 怎能为诚实和尊严而奋斗? ” 资料来源:《新闻暗访:道德困境中的两难选择》邹军
国内相关条文 2005 年中宣部印发的《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第四条第四点就规定: “通过合法和正当的途径获取新闻素材, 不得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报道。不搞隐蔽拍摄、录音。”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守则》的规定 “ 要通过合法的正当手段获取新闻, 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要求。”
境外相关规定 香港记者协会专业守则: 新闻工作者应以正直的手段取得消息、照片及插图。只有在公众利益凌驾一切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其它手段,而新闻工作者有权基于个人良知反对使用该手段。 Source:http://mlrc.cuc.edu.cn/plus/view.php?aid=2984(媒体与法律中心)
exception:clear public interest • BBC • PPC • New York Times • 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 • 台湾报业道德规范
在什么情况下暗访 • 事件的价值高于新闻的职业价值 • 已掌握一定的准确的证据 • 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取信息 • 经上级同意
如何暗访 • 减少道德瑕疵,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尽量少用欺骗手段 • 把不好的影响、伤害减到最小 • 不要逾越法律界线
案例三:巨能钙事件 • 《河南商报》报道《消费者当心:巨能钙有毒》的当天即2004年11月17日就有三家报纸转载, 看它们的标题:
巨能钙的惊天秘密:含有致癌作用的双氧水(《重庆晨报》)巨能钙的惊天秘密:含有致癌作用的双氧水(《重庆晨报》) 巨能钙被检测含双氧水有致癌加速衰老危险性(《南京晨报》) 巨能钙7个品种4种含有有毒物质双氧水(《信息时报》) 资料来源:赵金红 郭鉴《消费时代的消费者保护新闻》
社会影响: • 巨能公司栽在了媒体的恶性炒作上;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保健品信任度”也再次遭到消费者的怀疑。 • 巨能钙损失千万后重新上架消费者依然不买账。 • 资料来源:《巨能钙危机公关遭重创》《巨能钙含双氧水事件》
如何报道? • 真实全面,平衡 •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 不恶意炒作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1年1月通过,1997年1月第二次修订)《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1年1月通过,1997年1月第二次修订) • 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 力求全面地看问题,防止主观、片面性,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采写和发表新闻要客观公正。不得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利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工具发泄私愤,或作不公正的报道。
总结 报道前的考虑:要牢记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为公众的利益服务,也要谨慎考虑报道带来的影响; 在采访中:必须使用公正的手段,除非是在涉及公众利益的特殊事件中才可使用暗访等手段,但也要注意不逾越法律界限并减少道德瑕疵; 在报道中:要特别注意真实、平衡,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不恶意炒作
资料来源: • http://baike.baidu.com/view/932092.htm?fr=ala0#1 • 《试论维护消费者权益报道》 成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 傅剑锋《三鹿事件前传:我来剥媒体的皮》 • 《我为什么要公布问题奶粉“三鹿”的名字》 •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1年1月通过,1997年1月第二次修订) • 《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 医院竟化验出了炎症》 http://news.sina.com.cn/s/2007-03-20/080512561502.shtm • http://mlrc.cuc.edu.cn/plus/view.php?aid=1634 • 《新闻暗访:道德困境中的两难选择》邹军 •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 • http://mlrc.cuc.edu.cn/plus/view.php?aid=2984(媒体与法律中心) • 赵金红 郭鉴《消费时代的消费者保护新闻》 • 《巨能钙危机公关遭重创》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lccpypc/20060321/19322435859.shtml • 《巨能钙含双氧水事件》 http://news.cn.yahoo.com/jngyd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