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39 Views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30 年代 磺胺 40 年代 青霉素 50 年代 红霉素 60 年代 半合成青霉素 Ⅰ 代头孢. 70 年代 广谱青霉素 Ⅱ 代头孢 80 年代 Ⅲ 代头孢 喹诺酮 90 年代 碳青酶烯类 β- 内酰胺 /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20 世纪抗生素的演变主导. 20 世纪细菌演变的主导. 1920 ~ 1960 G+ 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1960 ~ 1980 G - 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E N D
30年代 磺胺 40年代 青霉素 50年代 红霉素 60年代 半合成青霉素 Ⅰ代头孢 70年代 广谱青霉素 Ⅱ代头孢 80年代 Ⅲ代头孢 喹诺酮 90年代 碳青酶烯类 β-内酰胺/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0世纪抗生素的演变主导
20世纪细菌演变的主导 • 1920~1960 G+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 1960 ~1980 G-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 1980~1990 G+球菌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等) • 1990~2000 • G+球菌 (MRSA/MRSE、PRP、VRE) • G-杆菌(ESBL、Ampc)
一、分类与联合用药 (一)目的:提高抗菌疗效,延缓耐药,降低毒性。 (二)分类
1、繁殖期杀菌药 (1)β-内酰胺类 ①青霉素类 a、青霉素G b、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c、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羟苄西林、替卡西林、磺苄西林、呋苄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
1、繁殖期杀菌药(1)β-内酰胺类 ②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 注射 头孢噻吩 头孢噻啶 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 头孢硫咪 口服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第二代 注射 头孢孟多 头孢呋辛 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替安 头孢替坦 口服 头孢克洛 头孢呋辛酯 头孢替安酯 第三代 注射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唑肟 头孢甲肟 头孢他啶 头孢唑南 头孢米诺 头孢咪唑 头孢匹胺 头孢磺啶 头孢地嗪 口服 头孢克肟 头孢布烯 头孢地尼 头孢他美酯 头孢特仑酯 头孢泊肟酯 头孢妥仑酯 第四代 注射 头孢匹罗 头孢吡肟 头孢克定
1、繁殖期杀菌药(1)β-内酰胺类 ③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④单环类 氨曲南 ⑤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 氟氧头孢
1、繁殖期杀菌药 (2)糖肽类 ①万古霉素 ②替考拉宁 (3)氟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诺氟沙星 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 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氟罗沙星 洛美沙星 第四代 妥舒沙星 司帕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 曲伐沙星 格帕沙星
2、静止期杀菌药 (1)氨基苷类 ①链霉素 新霉素 卡那霉素 妥布霉素 核糖霉素 ②庆大霉素 西索米星 ③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 ④阿贝卡星 异帕米星 (2)盐肽类 多粘菌素B
3、快速抑菌药 (1)大环内酯类 ①14元环: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 ②15元环:阿奇霉素 ③16元环:麦迪霉素 晶柱白霉素 交沙霉素 螺旋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2)四环素类 ①链霉菌发酵:四环素 金霉素 土霉素 去甲金霉素 ②半含成: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甲烯土霉素 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
(3)氯霉素类 ①氯霉素 ②甲砜霉素 (4)林可霉素类 ①林可霉素 ②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 (5)利福霉素类 ①利福霉素 ②利福平 ③利福喷丁 ④利福布丁 (6)磷霉素类 磷霉素
4、慢效抑菌药 (1)磺胺甲噁唑(SMZ) 磺胺嘧啶(SD) (2)复方制剂 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复方新诺明) 复方磺胺嘧啶(SD+TMP)。
联合用药 (1)协同作用:1+1、1+2。 (2)累加作用 2+3、3+4。 (3)无关作用。 (4)拮抗作用。
二、经验性治疗与针对性治疗 (一)经验性治疗 痰涂片、革兰氏染色,确定G+、G-哪种是优势菌。
1、G+球菌感染: 青少年、院外感染、无慢性基础疾病和反复住院史,未曾应用大量多种抗生素,原发性肺炎、咽炎、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明显升高者,G+球菌感染由可能性大。 2、G-杆菌感染: 老年人院内感染,一般情况差,有慢性基础疾病和反复住院治疗史,或曾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胃肠道感染、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继发性肺炎、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或正常者。G-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
G+球菌感染: 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I、II代头孢、克林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G-杆菌感染: 广谱青霉素、Ⅱ、Ⅲ、Ⅳ代头孢、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碳青酶烯类
3、扩大抗菌谱 (1)典型的1+2。(2)1+1,(3)1+3 4、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 选用抗生素必须包括耐药金葡(MRSA)、产ESBL、Ampc的大肠杆菌属、绿脓杆菌、不动杆菌。
5、一般经验性治疗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门诊病人CAP 无心肺疾病 有心肺疾病 或限制因素 或限制因素 新大环内酯类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或多西环素 或单用呼吸系统氟喹诺酮类
住院病人CAP 轻中度CAP 严重CAP 无心肺疾病 有心肺疾病 无假单胞菌 有假单胞菌感染 或限制因素 或限制因素 感染危险 危险 VD阿奇霉素 VD β内酰胺类 VDβ内酰胺类 VD抗假单胞菌的 过敏用多西 +VD/口服大环内酯 +VD阿奇霉素 β内酰胺类+氟喹 环素 + ß内酰胺 类或多西环素 或VD氟喹诺 诺酮类或VD抗假 类或单用呼吸喹诺 单用呼吸系统 酮类 单胞菌的β内酰胺 系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类 类+氨基苷类+ 阿奇霉素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轻中度感染: Ⅱ、Ⅲ代头孢+氨基苷类,或单用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 如疑厌氧菌,+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替硝唑 如疑金葡(MSSA)+新青II、利福平。 严重感染: G-杆菌:①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用或+氨基苷类或氟喹诺酮。②单用亚胺培南, G+球菌、MRSA: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念珠菌:酮康唑、氟康唑。 曲霉菌:二性霉素B, 疑HIV感染:复方新诺明、 疑巨细胞病毒、更昔洛韦+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疑肺脓肿:加克林霉素、甲硝唑、替硝唑。
(二)针对性治疗 1、各菌感染 (1)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产酶株:首选青霉素G MSSA: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 MRSA:首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2)肠杆菌科 首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替代:氟喹诺酮类、氨曲南、β-内酰胺类/β内酰 胺酶抑制药。 ESBL:碳青霉烯类、氧头孢烯类、头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 AmpC:四代头孢(头孢匹罗、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
(3)铜绿假单胞菌 首选:抗假单胞β-内酰胺类+氨基苷类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舒普深、环丙沙星、泰能 头孢他啶。 (4)流感嗜血杆菌 首选:2、3代头孢菌素、新大环内酯类 复方新诺明、氟喹诺酮类。 替代:四环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5)醋酸钙不动杆菌 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 其次:依米配能、复方新诺明、四环素。 (6)军团菌: 首选:红霉素+利福平或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 替代:新大环内酯类(或新氟喹诺酮类)+利福平
(7)厌氧菌 首选:克林霉素、青霉素+甲硝唑、青霉素+替硝唑 替代:氯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西丁、拉氧头孢 亚胺培南、大环内酯类(厌氧球菌) 四环素(放线菌) 万古霉素(难辨梭状杆菌)。
念珠菌 隐球菌 曲菌 毛霉菌 组织胞浆菌 球孢子菌 放线菌 奴卡菌 首选 氟康唑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二性霉素B 二性霉素B 氟康唑 青霉素 SMZ/TMP 氨苄西林 磺胺嘧啶 次选 二性霉素B 二性霉素B 二性霉素B 无 无 二性霉素B 四环素 二甲胺四环素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 红霉素 阿米卡星 克林霉素 亚胺培南 利福平
(11)嗜麦芽假单胞菌 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新一代氟喹诺酮 (12)支原体: 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四环素类 (13)衣原体 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利福平
(14)结核杆菌 初治方案: 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4个月 2S(E)HRZ/4HR ; 2S(E)HRZ/4H3R3; 2S3(E3)H3R3Z3/4H3R3; 2S(E)HRZ/4HRE; 2RIFATER/4RIFINAH。 药名前数字表示用药月数,药名右下方数字表示每周用药次数。 复治方案:强化期3个月/巩固期5个月 2SHRZE/1HRZE/5HRE 2SHRZE/1HRIE/5H3R3E3; 2S3H3R3Z3E3/1H3R3Z3E3/5H3R3E3
缩写: 异烟肼(INH,H) 链霉素(SM,S) 对氨基水杨酸钠(PAS,P) 乙胺丁醇(EMB,E) 利福平(RFP,R) 吡嗪酰胺(PZA,Z) 氨硫脲(TB1) 丙硫乙烟胺(1321TH, PTH,TH), 卡那霉素(KM) 卷曲霉素(CPM) 环丝氨酸(CS) 卫非特(RIFATER) 卫非宁(RIFINAH) 阿米卡量(AMK) 氧氟沙星(OFLX) 左氧氟沙星(LVFX)
2、专科感染 (1)幽门螺杆菌: 常用:阿莫西林+灭滴灵+铋剂 最新:新大环内酯(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灭滴灵+铋剂。 (2)胆道感染 药选:I代头孢+甲替硝唑、喹诺酮+甲替硝唑 替补:III代头孢+甲替硝唑
(3)恙虫病 首选: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次选:四环素 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 (4)伤寒 首选:喹诺酮类 次选: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复方新诺明 阿米卡星、三代头孢、亚胺培南。
(5)痢疾 首选:氟哌酸0.3,3/日,黄连素0.3,3/日。 替补: 氯霉素、广谱青霉素、II、III代头孢。 (6)流脑(脑膜炎双球菌) 首选:青霉素800~1200万u/d、严重的2000万u/d 如青霉素过敏 ,次选:氯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7)钧端螺旋体 青霉素 (8)孕妇 首选:青霉素类 次选:头孢类
(9)巨细胞病毒 首选:更昔洛韦+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 或巨细胞病毒高免疫球蛋白。 替代:磷甲酸钠可代替更昔洛韦。 (10)卡氏孢子虫 首选:复方新诺明 替代:喷他眯、氨苯砜
MRSA VRE ESBL AmpC TB 念珠菌 三、细菌耐药与对策 细菌和抗生素演变的历史。 链球菌 葡萄球菌 GNB (PG) (OX) (3代头孢)
(一)G+:第3代头孢的过度使用,使G+个 (1)MRSA:(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首选:万古毒素,替考拉宁 可加利福平,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2)VRE(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首选替考拉宁 (3)PRSP(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PISP(青霉素中介、中敏),青霉素仍可首选,加大剂量或选3代头孢。 PRSP(青霉素耐药)、3代头孢、万古霉素
(二)G-: 1、ESBLS(产超广谱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①多见于G-杆菌的肠杆菌科,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 ②加入β-内酰胺酶类药物耐药,如青霉素类,I、Ⅱ、Ⅲ代头孢菌素,氨曲南耐药,敏感的有头霉素,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米卡星。 ③在体外试验中,该酶使Ⅲ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的抑菌环缩小,但并不一定在耐药范围。 ④加入β-内酰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后,可使抑菌环扩大。 ⑤由质粒介导的,通常由β-内酰胺酶基因(TEM-1,TEM-2,SHV-1)突变而来。 ⑥可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治疗失败。
2、AmpC(产AmpC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①AmpC酶是染色体介导的,多存在于G-杆菌的肠杆菌属中,尤其是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L劳地枸缘酸杆菌、粘质沙雷菌中。 ②对头霉素,I、II、III代头孢,青霉素、氨曲南、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③AmpC酶与ESBL的区别:AmpC酶与ESBL都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但ESBLS对头霉素和β-内酰胺/β-内胺酶抑制剂也敏感,对4代头孢大多数不敏感,而AmpC酶对头霉素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敏感,对4代头孢敏感。
六大好药: G+: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G-: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代头孢:头孢吡肟, 氨基苷类: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四、抗感染治疗的几个特殊问题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拓展应用 1、非感染性疾病 (1)冠心病(2)骨髓瘤(3)哮喘(4)细菌性血管瘤(5)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6)肺大疱(7)老年便秘(8)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9)痤疮(10)牛皮癣(11)恶性胸水(12)牙周病(13)前列腺炎(14)淋病(15)疟疾
2、感染性疾病 (1)细菌性血管瘤 (2)细菌性痢疾 (3)幽门螺杆菌 (4)伤寒 (5)L型细菌 (6)立克次体 (7)弓形虫病 (8)分支杆菌 (9)军团菌 (10)鹦鹉热衣原体
(二)真菌感染 1、真菌的分类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理 4、诊断 5、药物治疗
(三)抗生素诱导G-细菌内毒素的释放 内毒素位于G-杆菌外膜,是G-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通过诱导人体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IL-6 引发机体产生强烈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和播散性内皮损害,可诱发感染性败血症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抗生素中氨基苷类引起释放内毒素最少,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释放内毒素较多。 β-内酰胺类中泰能引起释放最少,氨曲南,头孢他啶等3代头孢都较多,青霉素最多。细菌中以脑膜炎双球菌释放内毒素最多,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都不少。
(四)细菌的生物膜 G-菌有外膜,由脂多糖构成,而生物膜由甘油磷脂组成。 铜绿假单胞菌易形成生物膜,其中藻酸盐是形成生物膜的重要基础。 生物膜形成是铜绿假单胞菌治疗困难的原因之一。 体外用14元环(罗红霉素、克拉霉素)、15元环(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有效。长期(>3个月),小剂量(如克拉霉素0.25 2/日,或阿奇霉素0.25 2/日)。
(五)抗生素后效应(PAE) 当微生物与抗生素短时间接触后,其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仍能维持一段时间,称为抗生素后效应(PAE)。 氨基苷类(2类)、大环内酯类(3类)、四环素类(3类)、氯霉素类(3类)、甲氧苄氨嘧啶(4类),均可产生较长的PAE,喹诺酮类(1类)其次,因为喹诺酮类除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外,主要抑制DNA回旋酶。 β-内酰胺类(1类)和糖肽类(I类),对G+球菌产生较长的PAE,而对G-杆菌产生很短的PAE即:G-杆菌,2、3、4类PAE长,1类PAE短。PAE和半衰期长的抗生素每日给药1次。
(六)给药方式对抗菌活性的影响 1、抗菌活性谱 (1)时间依赖的杀菌作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糖肽类、克林霉素类,14元环大环内酯(克拉霉素、红霉素)给药方案的目的:疗程最大化,T>MIC是主要指标。 (2)浓度依赖的杀菌作用:氨基苷类,喹诺酮类,15元环大环内酯(阿奇霉素),给药方案的目的:浓度最大化。 时间与浓度依赖这一概念产生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是基于抗生素后效应(PAE)理论。
(六)给药方式对抗菌活性的影响 2、药物溶解液 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溶于葡萄糖中,红霉素溶于5%葡萄糖中,一定1mg/ml,不然易产生静脉炎和胃肠道反应。 二性霉素B应溶解在5%葡萄糖或脂肟乳中。 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素,应用生理水溶解,否则不稳定性增大。
(七)痰细菌字检测的判断 当痰涂片中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中有大量不同细菌时,考虑痰是从口咽部来的。 如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菌时,考虑是从肺部来的. 痰中有鳞状上皮细胞,肯定是唾液 有柱状上皮细胞,尤其是有纤毛的绝对是下呼吸道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