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549 Views
西方政治思想史 古希腊政治思想:背景 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 …… 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 —— 黑格尔 1 、古希腊历史概述(波希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2 、希腊城邦制度 3 、雅典民主政治. 四大文明(东方文明)之外的爱琴文明(亦称克里特 / 迈锡尼 / 米诺斯文明) 公元前 2580 年,首批希腊移民出现 1480 年,亚该亚人攻占克里特,迈锡尼 / 米诺斯文明结束,希腊文明由爱琴海上的岛屿转向希腊本土,一直到 800 年之前为黑暗时代 1230-1220 年,特洛伊战争
E N D
西方政治思想史古希腊政治思想:背景 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黑格尔 1、古希腊历史概述(波希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2、希腊城邦制度 3、雅典民主政治
四大文明(东方文明)之外的爱琴文明(亦称克里特/迈锡尼/米诺斯文明)四大文明(东方文明)之外的爱琴文明(亦称克里特/迈锡尼/米诺斯文明) 公元前2580年,首批希腊移民出现 1480年,亚该亚人攻占克里特,迈锡尼/米诺斯文明结束,希腊文明由爱琴海上的岛屿转向希腊本土,一直到800年之前为黑暗时代 1230-1220年,特洛伊战争 800年,城邦孕育期;776年,奥林匹克竞技会;750年,首批殖民潮;8世纪:荷马和希罗多德时代;7世纪末:爱奥尼亚哲学家 594-593年,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561-528年,雅典僭主珀西斯特拉图斯主政;508-507克利斯提尼在雅典推行改革;457-456伯里克利在雅典推行民主改革 公元前5-4世纪:鼎盛时代 490-449年:波希战争,480年:在西边战胜迦太基 477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成立;464年,斯巴达奴隶起义 5世纪:戏剧和史学成就辉煌、前苏格拉底思想家与苏恪拉底 431-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429年,伯里克利逝世、雅典衰落和斯巴达称霸;399年,苏格拉底被处死 378-371年,雅典东山再起;371-336年:底比斯崛起 4世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88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谢罗内大败希腊人;336-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当政。 古希腊大事记有营养不良的小孩,也有早熟的小孩,也有发育不健全的小孩。在古代氏族中属于此类范畴者甚多;惟希腊人为发育正常的小孩。——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希波战争: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第一碰撞 • 米利都(爱奥尼亚诸邦)起义(前500年) • 马拉松战役(前490年) • 全希腊同盟(前481年) • 温泉关战役(前480年) • 萨拉米湾海战(前480年) • 普拉提亚决战(前479年) • 提洛同盟(前478年) • 《卡里阿斯和约》(前449年) • 希腊在波希战争里取胜,使得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区推移,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希腊战胜确保了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及安全,使得希腊(尤其是雅典)继续称霸东地中海数百年;波斯战败,逐渐走向衰落,最后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 • 希波战争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见后)
伯罗奔尼撒战争及其后果 • 提洛同盟演变为雅典帝国后,雅典势力大增,引起斯巴达领导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由此引发了历时二十余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其中421-415年一度休战)。此后希腊古典文明由全盛走向衰落。 • “每个城邦,不管分别如何的小,都分成了两个敌对部分,一个是穷人的城邦,一个是富人的城邦。”(柏拉图:《理想国》) • “富人宁肯把钱投入海中,也不愿救济穷人;而最穷的人则不以分享富人财产为满足,必欲剥净其财而后快——这种不通过互相谅解以求共享太平的心态已达如此不共戴天的地步,真令人可悲!”(伊索克拉底,公元前4世纪)
希腊城邦制度 • 城邦制度既是希腊的传统,也是希腊政治思想的不可违背的潮流,是希腊政治学的既存前提,离开了城邦制度就没有政治学。柏拉图的《理想国》,无论他的“理想”内容如何,他所理想的国家是一个城市国家,即城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把城邦规定为“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他的政治学,不折不扣是城邦政治学,离了城邦就没有什么政治学可言,东方式的专制主义大王国,在他看来是一种“野蛮人”的制度,是摒除在他探讨范围之外的。(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 城邦制度的形成、发展与衰落:自修 • 城邦制度的基本状况(参见教材第18-21页)
古希腊城邦的分布我们居于大地一隅;傍海而生,有如蚁蛙之于池塘。(柏拉图:《斐多篇》)古希腊城邦的分布我们居于大地一隅;傍海而生,有如蚁蛙之于池塘。(柏拉图:《斐多篇》)
雅典与斯巴达 • 同:在城邦制、奴隶制等方面基本一致,且同为诸邦之领袖,在希波战争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 异: • 城邦起源:部落联合/种族征服 • 生产方式:工商业/农业 • 政治结构:民主制/贵族制 • 社会生活:开放、自由、繁荣、富足/军营式的社会生活:全民皆兵、笨重的铁币、公餐制、严格的教育制度。 • 雅典的成就 • 文学:悲剧、喜剧、抒情诗 •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科学、艺术(建筑、绘画)…… • 雅典的学生已成为其他人的老师;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伊索克拉底 • 迄今为止在全人类中,雅典按人口比例而言,乃为最卓越、最聪明、最有成就的一支。——摩尔根:《古代社会》
民主政治的形成:雅典的改革雅典人国家的产生乃是一般国家形成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例子。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民主政治的形成:雅典的改革雅典人国家的产生乃是一般国家形成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例子。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提秀斯(传说中的英雄)改革 • 中心内容是联合境内各村社建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 雅典以协议方式建立国家,和斯巴达通过征服立国不同。 • 梭伦改革(参见教材15-16页) • 公元前594年被选举为“执政兼仲裁”,全权进行改革。 • 1、颁布《解负令》,取消了债务奴隶制,以后雅典的奴隶便全由外邦人充当。 • 2、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 • 3、设立新的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贵族会议大受限制: • 4、促进工商业的法规 • ——亚里斯多德说梭伦“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 • ——梭伦肩负仲裁制宪大任的执政任期只有一年,届满后便飘然离任,拒绝搞僭主政治,出国远行,此后始终未入政坛,直到公元前560年去世。
庇西特拉图斯僭主专政 • 梭伦以后雅典公民内部派别斗争又趋激烈,出现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相持不下的局面。斗争的结果是山地派的领袖庇西特拉图在雅典成功地建立了僭主统治。他依靠农民支持以武力夺取政权,给贵族一定打击, 从公元前541年开始牢固统治雅典。 • 他掌权期间雅典的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发展,因此亚里士多德评述说:“庇西特拉图处理国政是温和的、而且是宪法形式的;他每事仁慈温厚,对待犯法的人尤其宽大……在他统治时期,从不与大众为难,总是致力和平,保持安靖;所以人们常说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有如黄金时代”。 • 庇西特拉图之子却未能继续其父的“仁政”,专制的黑暗、奢侈、傲慢引起人民的不满,终于在公元前510年被推翻。
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507年) 1、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 2、以10个部落各选50人组成新的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是所有公民不分等级皆可担任。 3、按地区部落征兵,每部落提供一队重装步兵、若干骑兵及水手,并且选举一名将军为统领。10名将军组成将军委员会,由军事执政官任主席。 4、实行陶片放逐法(详见后) 亚里士多德说这一改革“比梭伦宪法要民主得多”,恩格斯也认为它是雅典国家建立过程的完满结束。 伯里克利时代 伯里克利(约前495-前429),公元前5世纪60年代,他成为雅典民主派的领袖。自公元前443年起,连续15年当选将军,成为雅典的实际统治者。当政期间,实行发展工商业和奖励文化的政策,推行民主政治,使雅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史称“伯里克利时代”。参见教材20-21页 1、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 3、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 4、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给工资和补贴。
希波战争与提洛同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雅典成为帝国,一个接受其他国家纳贡的海上帝国。这一事件的影响,关系到民主史的方面主要有五个: • 第一,议事会和公民大会需要定期讨论、决定的事情更多,也更重要了;它提高了公民的自尊。 • 第二,到460年代,帝国范围内的进贡为实行政治付薪(最初只限于陪审员和议事会成员)提供了款项,将民主更推向极致。激进民主与帝国主义的这种联系虽然让人不快,却是事实。 • 第三,雅典的帝国地位使它有力量向爱琴海地区输出民主。无疑,帝国内部也允许寡头政治的存在。 • 第四,帝国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收入使雅典人更加以政治精英自居:451年,公民资格条例更加严格,现在必须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公民,你才能成为它的公民。 • 第五,贡物的流入,个人致富的可能,缓解了雅典有钱人的怨恨情绪,各阶级都从帝国事业中得到了物质收益。
雅典的民主模式资料来源: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雅典的民主模式资料来源: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
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和普尼克斯冈雅典公民大会通常在一座叫普尼克斯(Pnyx)的山丘上举行,圆形会场依山就势,古典时代这里只能容纳六千人(四世纪,人数稍稍多了一些)。大会一年召开四十次会议;一般会议日出时候开始,中午结束,只占用工作日的一小部分。选票通常只做大致的估计,很少进行点数。有证据表明,人们会围坐在自己支持的政治家周围。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和普尼克斯冈雅典公民大会通常在一座叫普尼克斯(Pnyx)的山丘上举行,圆形会场依山就势,古典时代这里只能容纳六千人(四世纪,人数稍稍多了一些)。大会一年召开四十次会议;一般会议日出时候开始,中午结束,只占用工作日的一小部分。选票通常只做大致的估计,很少进行点数。有证据表明,人们会围坐在自己支持的政治家周围。
以雅典为原型的古代直接民主的特征 • 民主(democracy,民主政治)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希腊,尤其是雅典城邦。民主这个概念从词源上说,也来自于希腊语“demokratia”。它由“demos”(人民)和“kratia/kratos”(统治)组合而成,意即“人民的统治”(不同的立场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平民的统治、乡巴佬的统治、暴民的统治)。 • 虽然“人民的统治”作为一个规范概念在今天可能会引发诸多争议,但在古代希腊的历史背景中,它的含义还是明确的,那就是:一个城邦内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统治。从类型学上看,它作为“多数人的统治”,与“一人之治”的君主制和“少数人统治”的贵族制构成古代西方政体的基本分类,并且一直影响到近代。 • 从实践上看,雅典的民主可能是人类迄今为止参与程度最高的政治形态。
直接民主的特征 • 雅典民主领袖伯里克利的概括(葬礼演说) • 政治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概括 • 民主作为制度:抽签、轮职、专职/全职公民、津贴制(对照现代民主:选举、政客/职业政治家) • 公民大会、法庭、议事会(与议会的区别) • 其最典型的特征是抽签制和公职轮换制而不是选举制:“就任用行政人员而论,拈阄(抽签)法素来被认为属于平民性质,选举法则属于寡头性质”(亚里士多德);“用抽签的方式进行选举是属于民主政治的性质,用选择的方式进行选举是属于贵族政治的性质”(孟德斯鸠)
雅典民主:赞成与反对 • 雅典的成就 • 希波战争的胜利;文化成就 • 雅典民主的弊端: • 直接民主的条件与限制:1、空间、地域:小国寡民;2、效能;3、共同体的特征与公民的构成 • 时代局限:奴隶制、男性至上主义;帝国主义 • 直接民主的局限:比如,陶片流放法;民众煽动家;缺乏缓冲和筛选机制;十将军事件、苏格拉底之死、西西里远征,等。 • 审判雅典:反对民主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伪色诺芬尼 • 西方思想中关于斯巴达的神话
古代雅典的民主是人类有史以来民众参与程度最高的政治形式。关于雅典民主运作、描述的记述不计其数,但关于希腊民主起源的探究却几乎很少有进展;我们现在所掌握的关于雅典以及希腊民主的史料事实上远远少于我们想象的。古代雅典的民主是人类有史以来民众参与程度最高的政治形式。关于雅典民主运作、描述的记述不计其数,但关于希腊民主起源的探究却几乎很少有进展;我们现在所掌握的关于雅典以及希腊民主的史料事实上远远少于我们想象的。 • 同样奇怪的是,古代希腊为民主政治(不管是作为制度还是作为理想)提供理论论证和辩护的相当罕见,尽管有一些零星的正面记述,但系统的辩护几乎没有;相反抨击希腊民主的文献却是很多,从伪色诺芬尼的《雅典政制》、柏拉图的《理想国》,甚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 古史学家M·I·芬利解释说:“希腊人自己没有发展出一套民主理论。他们有概念、格言、通则,但这些加起来并未成为一套系统理论。有许多哲学家攻击民主制度;执着的民主份子的反应是置之不理,径自以民主方式致力于政府与政治,而不曾在这个题目上留下论述”。 • M·H·汉森则相信,民主的支持者所面对的公众完全不同于其批评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索克拉底是为少数知识分子著述的,而戏剧家和演说家们却主要是向全体人民宣讲的。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早期形式 • 古希腊神话(尤其表现在戏剧中) • 《荷马史诗》、赫西俄德(参见教材第12-14页) • 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参见教材第14-16页) • 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参见教材第16-18页) • 智者、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参见教材第24-26页) • 历史学家的政治思想(以修昔底德为代表) • 戏剧家的政治思想(以三大悲剧作家为代表)
思考题 • 1、有兴趣的话,结合有关资料,思考、探究一下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 • 2、你能从雅典的政治改革史中获得哪些一般性的启示?或者比较一下雅典与斯巴达,雅典的国家形成、改革与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春秋时期的变法,看看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 3、雅典民主的成就与弊端说明了哪些问题? • 4、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公民政治是如何影响古希腊政治思想的?★★ • 5、从柏拉图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和哲学主张这三个方面思考柏拉图何以提出他的“理想国”构想。 ★★
进一步阅读文献 • 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有网络电子版),第1-4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 顾准:《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有网络电子版),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 厄内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柏拉图及其前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 涅尔谢相茨:《古希腊政治学说》,商务印书馆,1991年。 •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商务印书馆,1990年。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99年。 •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 • 柏拉图:《政治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或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 柏拉图:《法律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 以上柏拉图著作也可以参见《柏拉图全集》,人民出版社,2002-2003年。
伯里克利:葬礼演说公元前431年,在奔罗伯尼撒战争中遇难的雅典将士的葬礼上的演说伯里克利:葬礼演说公元前431年,在奔罗伯尼撒战争中遇难的雅典将士的葬礼上的演说 • 民主政治的定义:“我们的政治制度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 这种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奉行着几条基本的原则: • 一、平等,在雅典,各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政治上也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 二、自由,伯里克利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自由而公开的,在日常生活,“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 • 三、法治,“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 • 四、公共精神:“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返回
亚里士多德对民主政治的概括(《政治学》卷6章2)亚里士多德对民主政治的概括(《政治学》卷6章2) • 民主政体的精神为自由。通常都说每一平民政体莫不以自由为其宗旨(目的),大家认为只有在平民政体中可以享受自由。 • 自由的要领之一[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民性质的正义不主张按照功勋为准的平等而要求数学(数量)平等。依从数学观念,则平民群众必需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所谓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因此,在平民政体中,穷人既属多数而多数决定一切,这样穷人就具有较高于富室的权力。 • 另外一个要领[体现于个人生活]为“人生应任情而行,备如所愿”。平民主义者说,对照奴隶们的不得按自己的意志生活,惟有这样才可算是自由人的生活。这是平民政体的第二个宗旨。根据这样的宗旨,人人应不受任何人的统治,只是这样的自由事实上不能得到,于是遂有轮番为统治和被统治的政制。 • 民主政治的特征(略) • (参见《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11-314页) 返回
陶片流放法 • 按公民投票来决定是否对某一公民实行政治放逐,因投票时把定罪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而得名。由五百人会议提请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应行此法,若大会同意就召开全体公民集会进行投票,只要出席人数达到6000而某人获多数票(无需过失,也无需罪行)就要流放国外10年,但保留其公民权,并不动其财产。这个放逐法对那些不受群众欢迎的头面人物(往往是贵族)是很大的威胁,不失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工具。但在实践中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泰德(Aristeides)以“公正者”著称,但在公元前483年经公民大会投票,遭到放逐。据说在投票之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阿里斯泰德大奇,问道,你既不认识这位人物,何以有怨于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 希波战争的功臣底米斯托克利成功地领导了萨拉米海战,为此他成为全希腊民族的英雄;但事隔四年之后,雅典人一样投票放逐了他,随后又欲判处他死刑,致使他被迫逃往死敌波斯王的宫廷。就连伯里克利也难逃厄运,就在同斯巴达的大战爆发不久,他因指挥不力而被革除将军一职,并遭巨额罚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