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457 Views
QC 知识讲座. 宋亚琪. TQM 及 QC 小组. 质量管理源于美国,二战后被日本引进。日本二战战败后经济几乎完全崩溃,然而仅仅 20 多年时间便成为了世界经济大国, 1987 年起人均 GNP (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其中在全国范围坚持不懈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TQM )起到重要作用。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QC 小组在日本始于 1962 年,是日本从美国引进质量管理后,结合本国国情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为日本质量管理的一个突出点而闻名于世。.
E N D
QC知识讲座 宋亚琪
TQM及QC小组 质量管理源于美国,二战后被日本引进。日本二战战败后经济几乎完全崩溃,然而仅仅20多年时间便成为了世界经济大国,1987年起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其中在全国范围坚持不懈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TQM )起到重要作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QC小组在日本始于1962年,是日本从美国引进质量管理后,结合本国国情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为日本质量管理的一个突出点而闻名于世。
我国1978年开始逐步在机械、纺织、电子、化工、兵器、基建等行业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1980年国家经委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1978年开始逐步在机械、纺织、电子、化工、兵器、基建等行业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1980年国家经委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飞速发展。 1985年6月我国在册登记的QC小组达60万个。 1983年9月17日赵紫阳总理接见了全国第五次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代表会议全体代表,会上作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的讲话,深刻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QC小组常识介绍 一、QC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 二、QC小组特点 三、QC小组的分类 四、QC小组活动程序
一、QC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 ——八个步骤
第一步,组建 QC 小组 1、根据面对的质量问题或可能选择的课题,组建 QC 小组。 2、QC 小组可以是原有班组、科室、部门的人员自愿组成的 (偏重于质量控制目的); 可以是不同班组、科室、部门的人员自愿组成的 (偏重于质量改进 目的); 可以是不同层次的人员(如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层次)自愿 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层次的人员按“三结合”(管理人员、技术人 员和工人)方式自愿组成的。 QC 小组的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建。 3、以 3 一 10 人为宜,人数过多不便于开展活动。
第二步,注册登记 QC 小组组建起来后,应在组织的主管部门或主管人员处注册登记,填写注册登记表。如果组织愿意,还可报所在地的质量管理协会等备案。注册登记的目的,一是加强领导,二是获得支持和帮助。便于掌握小组基本情况:所选课题、活动进度、成果水平等。 注册登记也可在选择活动课题之后进行。
第三步,选择活动课题 活动课题是 QC 小组在一个时期内的质量目标,关系到 QC 小组活动的方向、深度和广度。 1、 首先选择周围易见的课题。 2、 选择 QC 小组成员共同关心的关键问题和 薄弱环节。3、“先易后难”,注重能够解决的“小”课题。 4、 选择具体的课题,一定要有目标值。
第四步,选好小组长 小组长是核心人物,是 QC 小组活动的热心人, 1、有一定的技能水平,又要善于团结他人; 2、既要有事业心,又要掌握常用的质量改进工具 和技术。
第五步,按 PDCA 循环开展工作 QC 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是 PDCA 循环。 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记录。
第六步,撰写成果 QC 小组活动完成了 PDCA 循环,取得了成果后,要及时总结,撰写成果。成果材料必须以活动记录为基础,进行必要的整理,用数据说活,不要生搬硬套,事后编造。 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果名称;概述;选题理由;原因分析;措施计划;实施过程;实施效果;标准化措施;遗留问题;下一步打算。
第七步,发表成果 指定一名 QC 小组成员将成果在相应的会议上发表。 发表成果可以鼓舞士气,吸引其他员工的关注,还可以交流经验,获得其他员工的评价,不断提高活动的效果。 优秀成果可以推荐到当地或上级的质量管理协会的有关会议上发表并可申报各级成果奖。
第八步,继续活动 按 PDCA 循环的结果,可以将遗留的问题作为下一课题继续开展活动。也可以重新选择课题继续开展活动。如果认为课题已经解决,该 QC 小组也可以解散,然后按新的质量问题组建新的 QC 小组开展活动。
二、QC小组特点 1、明显的自主性 QC小组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
2、广泛的群众性 QC小组是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不仅包括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更注重吸引在生产、服务工作第一线的操作人员参加。广大职工群众在QC小组活动中学技术、学管理,群策群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高度的民主性 这不仅是指QC小组的组长可以是民主推选的,可以由QC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课题小组长,以发现和培养管理人才;同时还指在QC小组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间是平等的,不分职位与技术等级高低,高度发扬民主,各抒已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4、严密的科学性 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坚持用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
三、QC小组的分类 1、现场型: 主要以班组、工序、服务现场职工为主组成,以稳定工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 2、攻关型: 一般由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组成,以解决有一定难度的质量关键为目的。
3、管理型: 以管理人员为主组成,以提高工作质量,改善与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4、服务型: 由从事服务性工作的职工组成,以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
1、选题 QC小组活动课题选择,一般应根据企业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根据现场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用户(包括下道工序)的需要。 概括有10大方面:①提高质量;②降低成本;③设备管理;④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定额管理;⑤开发新品,开设新的服务项目;⑥安全生产;⑦治理“三废”,改善环境;⑧提高顾客(用户)满意率;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2、确定目标值 课题选定以后,应确定合理的目标值。目标值的确定要:注重目标值的定量化,使小组成员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便于检查,活动成果便于评价;注重实现目标值的可能性,既要防止目标值定得太低,小组活动缺乏意义,又要防止目标值定得太高,久攻不克,使小组成员失去信心。
3、调查现状 为了解课题的目前状况,必须认真做好现状调查。在进行现状调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QC工具(如调查表、排列图、折线图、柱状图、直方图、管理图、饼分图等),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
4、分析原因 对调查后掌握到的现状,要发动全体组员动脑筋,想办法,依靠掌握的数据,通过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选用适当的QC工具(如因果图、关联图、系统图、相关图、排列图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
5、找出主要原因 经过原因分析以后,将多种原因,根据关键、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原理,进行排列,从中找出主要原因。在寻找主要原因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应用排列图、关联图、相关图、矩阵分析、分层法等不同分析方法。
6、制定措施 主要原因确定后,制定相应的措施计划,明确各项问题的具体措施,要达到的目的,谁来做,何时完成以及检查人。
7、实施措施 按措施计划分工实施。小组长要组织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实施情况,随时了解课题进展,发现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调查措施计划,以达到活动目标。
8、检查效果 措施实施后,应进行效果检查。效果检查是把措施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看其实施后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小组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工作;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就应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在第二次循环中加以改进。
9、制定巩固措施 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值,说明该课题已经完成。但为了保证成果得到巩固,小组必须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或方法纳入工作标准、工艺规程或管理标准,经有关部门审定后纳入企业有关标准或文件。如果课题的内容只涉及本班组,那就可以通过班组守则、岗位责任制等形式加以巩固。
10、分析遗留问题 小组通过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就是经过了一个 PDCA循环。这时候,应对遗留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下一次活动的课题,进入新的 PDCA循环。
11、总结成果资料 小组将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果发表的必要准备,还是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开始。
以上步骤是QC小组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由于QC小组每次取得成果后,能够将遗留问题作为小组下个循环的课题(如没有遗留问题,则提出新的打算),因此就使QC小组活动能够持久,深入地开展,推动PDCA循环不断前进。以上步骤是QC小组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由于QC小组每次取得成果后,能够将遗留问题作为小组下个循环的课题(如没有遗留问题,则提出新的打算),因此就使QC小组活动能够持久,深入地开展,推动PDCA循环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