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195 Views
第四組 相見歡. 骨髓移植 製作者 : 張宜蓁. 前言. 什麼是骨髓移植呢? 骨髓移植,簡單地說就是將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不正常或失去造血功能的骨髓裡,恢復病人的造血機能稱之。骨髓移植依骨髓來源不同分為異體骨髓移植與自體骨髓移植,異體骨髓移植又可分為親屬性與非親屬性骨髓移植,親屬性骨髓移植其供髓者為病人的兄弟姐妹或其他近親家屬,而非親屬性骨髓移植供髓者則為一般志願捐髓的社會大眾;而自體骨髓移植其供髓者卻是病人本身,當病人以化學治療達到緩解時將病人骨髓抽取處理後冷凍起來,再於適當時機進行骨髓移植。
E N D
第四組 相見歡 骨髓移植 製作者:張宜蓁
前言 • 什麼是骨髓移植呢? 骨髓移植,簡單地說就是將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不正常或失去造血功能的骨髓裡,恢復病人的造血機能稱之。骨髓移植依骨髓來源不同分為異體骨髓移植與自體骨髓移植,異體骨髓移植又可分為親屬性與非親屬性骨髓移植,親屬性骨髓移植其供髓者為病人的兄弟姐妹或其他近親家屬,而非親屬性骨髓移植供髓者則為一般志願捐髓的社會大眾;而自體骨髓移植其供髓者卻是病人本身,當病人以化學治療達到緩解時將病人骨髓抽取處理後冷凍起來,再於適當時機進行骨髓移植。 • 如何抽取骨髓給病人?需要抽多少?是否會抽乾骨髓?骨髓捐贈後有何後遺症? 醫師會讓他進入開刀房裡,先接受全身麻醉,然後使用特殊的抽髓針,從捐髓者身上兩邊腸骨處來抽取骨髓,骨髓就如同血液一般,通常要抽多少是依受髓者病人體重來決定,一般抽取骨髓約每公斤病人體重10至15㏄的骨髓,然後再經過過濾處理後裝入血袋中,即可經由病人的中心靜脈輸入病人體內而完成骨髓的輸注。 骨髓抽取後有什麼併發症或後遺症呢?骨髓捐贈不同於其他的器官捐贈,因骨髓的再生能力非常強,每天產生約70㏄新的血液,因此一般捐骨髓後約經1至2週左右即可完全恢復;因此抽骨髓是不會抽乾的。一般抽過後會有些許痠痛及偶有發燒現象,經治療可完全康復。
建立骨髓庫 • 骨髓移植已是各種血液疾病、腫瘤與一些先天性疾病救命的治療方式,而骨髓移植需要捐贈者與病人的人類白血球抗原相配合,因此一般骨髓來源以親兄弟姐妹為最適合,其相配合率約為1/4到1/3;而大部份的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仍無法找到合適的兄弟姐妹可作為捐髓者。所謂「骨髓庫」就是集結有志願意捐出自己的骨髓來給合適且需要骨髓移植來救命的病人所成立的人類白血球抗原資料庫。當一個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找不到合適的親屬捐贈者時,即可將他的人類白血球抗原資料輸入骨髓庫去尋找配合的非親屬性捐贈者。
條件 • 一般而言,只要健康狀態良好,無重要器官衰竭、傳染病(如愛滋病)與惡性腫瘤病史,年齡18至55歲的人皆可那些情形可進行骨髓移植 。 首先,病人要有足夠的體力,才能承擔骨髓移植的嚴厲挑戰 。年齡、身體狀況、疾病的診斷以及期別皆是考慮的因素。在移植之前,有一連串的檢查評估您的基本狀態,包括心、肺、肝、 腎臟等器官。
個 案 • 我身邊的親朋好友並沒有接受骨髓移植人,因為我媽媽以前是護士,所以跟我分享了幾個個案,其中有個骨髓移植的個案資料如下: • 王小明(仮名),他是個非常喜愛運動的國中生,有一天突然暈倒,送醫檢查竟罹患了急性白血病,醫生說只能接受骨髓移植,他的家人接受了檢查,雖然想捐卻都因為不合適所以只能放棄,那時並沒有很健全的骨髓庫,經過幾番努力在慈濟的骨髓庫找到適合的骨髓,社工人員隨即連絡該名願意捐髓者,可是事與願違,電話沒人接,按照地址去也找不到人,鄰居說好像搬家了.原本活潑的小孩變的越來越虛弱,進出醫院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家屬與醫院都束手無策,有個人來到醫院社工處,原來是那位骨髓資料配對成功的人,經過醫生解釋,那位有愛心的人並沒有拒絕,反而馬上配合檢查,很快接受捐贈手術,就因為這樣這個小孩才能順利接受移植,並恢復健康。
問題 1.什麼是骨髓移植? 2.什麼人可以捐贈骨髓?
答案 骨髓移植,簡單地說就是將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不正常或失去造血功能的骨髓裡,恢復病人的造血機能稱之。 一般而言,只要健康狀態良好,無重要器官衰竭、傳染病(如愛滋病)與惡性腫瘤病史,年齡18至55歲的人皆可那些情形可進行骨髓移植 。
THE END • 組員: • 張宜蓁 • 張家瑋 • 吳梓銘 • 王昱達 • 林嵩賀 • 下臺一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