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目 錄

目 錄. 引言 1. 山──天與地之間的連結元素 2. 八福──應許一個豐富的生命 3 . 第一福 心靈貧窮的人是幸福的,因為天國屬於他們 4. 第二福 悲傷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5. 第三福 和善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要繼承土地 6. 第四福 對正義感到飢渴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上帝要讓他們飽足. 目 錄. 7 . 第五福 仁慈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也會體驗到仁慈 8. 第六福 心地純潔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上帝 9. 第七福 促進和平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要被稱為上帝的兒女 10. 第八福

sana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目 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目 錄 • 引言 • 1.山──天與地之間的連結元素 • 2.八福──應許一個豐富的生命 • 3.第一福 • 心靈貧窮的人是幸福的,因為天國屬於他們 • 4.第二福 • 悲傷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 5.第三福 • 和善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要繼承土地 • 6.第四福 • 對正義感到飢渴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上帝要讓他們飽足

  2. 目 錄 • 7.第五福 • 仁慈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也會體驗到仁慈 • 8.第六福 • 心地純潔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上帝 • 9.第七福 • 促進和平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要被稱為上帝的兒女 • 10.第八福 • 為正義而受迫害的人是幸福的,因為天國屬於他們 • 11.八福──通往健康生活的一條路 • 12.八福──基督徒的生活藝術之路 • 結語 *編註:為求與書中內文經文詮釋用語一致,方便讀者理解,因此書中八福經文採用德文經文直譯的方式呈現。

  3. 八福──邁向幸福人生之路 • 對耶穌而言,八福是通往仰望天國的顛峰,同時也是通往上帝之圓滿的道路。誰練習這八種態度,他就分享了上帝的整全和圓滿。 • 八福是獲得成功生命的一種操練,是健康生活的藝術,是幸福的藝術。 • 八福不僅表達了人對幸福的渴望,還表達出一種應許,它告訴我們這渴望不會落空。八福回應了我們對成功生命的渴望。

  4. 山上的祝福 • 耶穌看見一大群人,就上山。(馬太福音五章1 節)馬太以這句意涵豐富的話來開始山上寶訓。在希臘文中,這句話原本是:他上了那座山。所指的就是西奈山。 • 耶穌要帶領我們在這座作為靈修力量中心的山上與我們自身的力量接觸,與那隱藏在我們心靈中的潛在力量接觸。在這座山上,他要讓我們看到,我們的心可達到的寬廣度。 • 在那座山上,耶穌要讓我們注意到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幸福。這幸福,就是耶穌所談到的透過在山上的話語,他要揭露那隱藏的幸福。

  5. 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的人有福了 • 靈性貧乏是一種態度,這是許多靈修作家和神祕學者要求人要做到的,而心理學家也視之為達到真正幸福的途徑。這是一種內心自由和獨立的態度。 • 耶穌注重的是內心的自由,這種對物質和需求保持內心自由的態度,是真正幸福的前提。 • 耶穌所指的靈性貧乏:就只是存在,沒有任何想達到的目的,享受每一刻,並對現有的狀況懷著感恩的心,這就已經夠了。

  6. 天國是他們的 • 馬太福音中所說的「天國」,即耶穌在馬可福音中所說的「上帝的國」。天國是上帝在我們裡面主宰著我們的地方。 • 誰的靈性貧乏,誰就放棄了要掌控一切,要控制自己的一切這種作法。他對上帝的統治開放自己。在他的內心,在上帝在他裡面主宰之處,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 天國的圖像同時也帶有這含意:在這種人的內心,天打開了。他的心裡有天空,那是一個寬闊又自由的空間,既豐富又充滿了愛。

  7. 悲傷的人多麼有福啊 • 悲傷的意思是首先要:放棄對自己和未來所抱持的幻想。 • 許多人非常不快樂,因為他們一直緊抓著自己的幻想不放。 • 因此,要找到幸福生活的條件是,我願意為自己的幻想哀悼,並投入原本就是那個樣子的現實中。悲傷是我面對現實並擺脫扭曲現實的幻想的一種方法。藉著悲傷,我不迴避痛苦。只有我願意去接受並忍受痛苦和憂傷,我才有能力尋找幸福。

  8. 從悲傷帶來轉變 • 古時的隱修士認為「Traurigkeit」(傷心、可憐)和「Trauer」(悲傷、哀悼)不同。 • 傷心即「lype」(愛哭的),意指一種哭哭啼啼的態度,也就是我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抱怨。悲傷則是「penthos」(悲痛),指的是我願意為自己的落後、罪過、隔離、孤立感到悲傷,透過悲傷與自己的心接觸,並在心中與上帝接觸。 • 透過悲傷,我能夠與原本的自己和好,然後放棄自己偉大的一面,不必一直要做個特別的人。我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破碎不全,接受自己的有限,但也接受自己的獨一無二和自己真正的價值。

  9. 他們要受到安慰 • 耶穌向悲傷者承諾的幸福,就是安慰:「因為他們要受到安慰。」聖經將接在這祝福語之後的話都用被動式表達,這意思是,上帝就是親自安慰人的那一位。 • 安慰就是使人堅強。誰若悲悼自己沒有活出的生活,悲悼生命中的匱乏和失去,他就在生活中獲得新的立足點。 • 耶穌在此使用的希臘字是「parakaleo」,意思是「召喚過來,支持」。因此,安慰者就是那個支持者、援助者。

  10. 和善的人有福了! • 在當今的社會裡,攻擊性被宣稱為一種長處,因為大家都想追求權力。一個年輕人在公司裡愈有攻擊性,他就愈成功。 • 在我們這個基本上充滿攻擊性氣氛的世界中,耶穌祝福那些溫柔敦厚與謙和的人,友善且不使用暴力的人。 • 從表面看來,耶穌這句溫和的話似乎無人理睬,但這句話中卻藏著一根刺,它質疑著這些攻擊性,並在這個嚴酷的社會中散播溫良謙和的概念。

  11. 溫柔對待自己 • 很多不快樂的人,他們對自己發怒,不斷以暴力對待自己,甚至在宗教上的敬虔也難免帶有暴力的成份。 • 這種嚴苛的態度阻礙了生命,他們並沒有真正在生活,而是已經和自己內心的溫柔隔絕了。 • 耶穌首先要求我們要換個角度,換種眼光來看待自己。我不批判斷,而是試著容許自己就是這個樣子。而對於我容許自己擁有的,我也能充滿愛地方式對待它。

  12. 承受土地的人 • 馬太以下面的話來描寫從「友善和溫和」所發展出來的幸福:「因為他們將繼承這大地,因為他們將擁有這土地。」 • 如果我對自己生氣,我的內心就一直是撕裂的。相反地,如果我溫柔友善地對待自己,那麼我在自己裡面所意識到的一切就會屬於我自己。 • 只有我們友善對待浮現於自己裡面的一切時,我們才會屬於自己。當他們即使與人相處也堅守著自己的溫和時,他們將會營造這塊土地。總有一天,他們的溫和會在世界這片田地上萌芽生長,並在許多石頭當中結出果實。

  13. 對正義感到飢渴的人是有福的 • 在這個不正義的世界,人們渴望真正的正義,渴望一個物資和機會平等分配的世界,一個無論窮人或富人、強者或弱者,每個人都能公平合理地受到對待的社會。 • 當耶穌祝福那些對正義感到飢渴的人時,他就是在回應這股渴望。 • 對正義感到飢渴涵蓋所有的人,涵蓋為所有人建立一個正義的秩序,涵蓋上帝為所有人所設想的真正生活。

  14. 主動追求正義 • 耶穌說,我們應該對正義感到飢渴。飢渴指的是主動追求正義。 • 只在心中省思正義是不夠的,沒有為正義而奮鬥,就不可能有和平。這奮鬥會很辛苦,但會使全心投入正義事務的人感到快樂。 • 前聯合國秘書長哈瑪紹,他的一生就是對正義感到飢渴的最佳寫照:「飢餓是我在疾苦國度裡的故鄉。我飢餓,是因為對團體、對正義的迫切需求――那是一個經由正義所建立的團體,以及一份經由團體所贏得的正義。只有生命能滿足生命的要求。唯有透過營造生命,將我自己的本質實現為通往他人的橋樑,為正義拱門的石材,這股飢餓感才能得到飽足。」

  15. 飽足的人生 • 耶穌所應許那些謀求正義的人的幸福,是他們必得到飽足。他們對真正生命的渴望會得到滿足。 • 這不是一種讓人覺得倦怠的飽足感,而是一種通往生命、通往內在滿足、以及最終通往幸福的飽足感。 • 葛利果理解到,謀求正義使人的內心感到幸福。因此,這道祝福是過幸福生活的一份邀請。那實行正義的人,不會死後才得到飽足。相反的,在為正義奮鬥當中,他就已經感受到內心的幸福和滿足了。

  16. 仁慈的人是幸福的 • 在這個冷酷的世界裡,人們逐漸生起一股對一個仁慈世界的渴望;人們渴望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我們不會變成財務帳單的犧牲品,而是因我們的人性尊嚴受到尊重。 • 我們渴望仁慈,因為只有在一個仁慈的世界裡,我們才能毫無恐懼地活著,才不會因為太軟弱而成為下一個被消滅的對象。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強烈主張要維護這樣一個仁慈的世界。耶穌宣講仁慈且證明給世人看他關懷弱者與窮人,對波爾而言,已經是個足夠讓他繼續當個基督徒的理由。

  17. 律法與仁慈 • 在耶穌看來,仁慈的意思是,跳脫嚴格死守律法的做法。誡命有其意義,但我們絕對不能死守著律法的條文,而使自己成為律法的奴隸。 • 人們常常認為上帝是不仁慈的,但事實上是那位不仁慈的法官躲在我們自己心裡。我們已經將從父母那裡得來的一些規範內化,並與許多自己的以及外來的投射互相混淆。 • 心理學將投射解釋為對慾求的壓抑。因為慾求使我們恐懼,於是我們便壓抑它們,然後我們便將這種壓抑與誡命混淆了。一味執意要執行誡命反而是阻礙了生命。

  18. 仁慈是通往上帝本質最內在的道路 • 耶穌所應許給仁慈的人的幸福,就是他們自己會經驗到仁慈。仁慈對待自己和別人的人,也會從上帝那裡體驗到仁慈。 • 尼薩的葛利果主教如此詮釋耶穌的應許,當我們仁慈時,我們就是擁有上帝本身的部份特質。因為聖經上稱上帝為仁慈的。 • 仁慈的人,就已經明白上帝是誰。且他也擁有著上帝的特質。他就在上帝裡面。 • 耶穌的仁慈祝福是一條進入上帝的道路,是我們與上帝的本質──即仁慈──合一的一條路。

  19. 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 • 在一個各種情緒使我們的思想變得混濁的世界裡,我們渴望清晰和誠實的心思,渴望有一顆純潔之心的人。 • 在第六道祝福中,耶穌所回應的就是這種渴望。他讓我們看到,要擁有一顆純潔的心是可能的事。 • 藉著祝福那些心地純潔的人,他深信今天仍然有這樣誠實的人存在。而且他邀請我們,要信任自己想要免於一切附帶企圖的渴望,並滌淨自己的心,不致於被污染了。

  20. 一顆純潔的心 • 詩篇作者問:「誰有權攀登上主的山?誰可以進入他的聖殿?」(詩24:3) • 然後他給自己的回答是:「就是那手潔心清,不拜偶像,不發假誓的人。上主要賜福給這樣的人。」(詩24:4-5) • 對希臘人而言,純潔的心正是一種重要的態度。有一顆純潔的心的人,沒有任何附帶企圖。 • 我們渴望有一顆純潔的心,一顆不受負面情緒、批判想法、鄙視感覺混雜的心。從這顆純潔的心發出一些使人有益的事,而這也使它自己充滿祝福。

  21. 從靜默達到內心純潔 • 索忍尼辛在《癌症病房》一書中描寫了一位醫生,只有他一再淨化自己的內心時,才能執行對病人的任務。 • 在這種時刻,對他而言,存在的意義是在於自己關心的人是否能以純淨、堅定、不變形扭曲的方式去保有每一個人所獲得的永恆形像。 • 為了達到內心的純潔和清澈,我們所需要的正是靜默。如此一來,所有其他的東西都被相對化。我們不再用一些次要的價值來定義自己。最大的幸福是做到真誠無偽、清楚誠實,並與自己靈魂原有的光輝接觸。

  22. 看見上帝 • 耶穌應許給心地純潔的人的幸福,就是看見上帝。這正是神祕主義者特別喜愛和重視這項祝福的原因。 • 「看見上帝」符合人最深的渴望。當我們看著上帝時,就忘了自己。我們就與上帝合一,並同時與自己合一。 • 尼薩的葛利果在詮釋這道祝福時,一再強調那些滌淨自己一切過失和罪過的人,會在自己的內心看見上帝。看見上帝使我們也看到自己的本質,使我們認識真正的自我。 • 對那些心靈純潔的人來說,上帝的美會在他心中發光,於是他始終可以感到喜樂。

  23. 促進和平的人多麼有福啊! • 不和平的情形不只存在於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間。還有許多人也受不了他們所面對的衝突,在工作場所、社區以及他們所投入的黨派裡的各種衝突。在這樣一個不和好的世界中,人們渴望和平、渴望促進和平的力量。 • 我們渴望看到一些與自己和平相處的人,渴望看到在談話中,不必為自己爭取利益,而是散發出一些和好氣息的人;他們不評斷也不批判,其言語本身聽起來就帶有和好的氣氛。 • 耶穌給那些促進和平的人,那些締造和平的人,那些為以創意的方式締造和平的人的祝福,正是針對著我們的渴望而說的。

  24. 促進和平是主動積極的作為 • 促進和平是主動積極的作為。 • 只有那些先與自己和平相處的人,才能向外在人與人之間製造和平。 • 這位內心的對手可能是一種精神官能症的生活模式,那可能是恐懼、嫉妒、憤怒或不安。 • 締結和平的意思是,對那位內心的對手表示尊重。他之所以這麼憤怒和充滿敵意,那是因我們到目前為止一直忽略了他。而他想整合到我們的生活中。 • 這條與我們所有意識到的內心力量和好的道路,就是一條痊癒與康復之路。

  25. 從內在的和平到外在的和平 • 只有那些與自己和諧一致,或至少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才能促進別人之間的和平。 • 只有表面上的宣講,是沒什麼作用的,必須要實質地建立和平才行。這要透過談話、聆聽、勸告、懇求才能達到。 • 那些畢生只想要與自己達成和平的人,只會一直繞著自己打轉,但不會感到快樂幸福。能撇開自己,投入於促進別人之間的和平,是一種幸福。 • 我們建立和平的活動也必須顧及全世界。應該努力投入,讓和平在全世界散布得越來越廣。這要從我們的思想開始。我們需要內在的和平,讓和好從我們身上出發

  26. 成為上帝的兒女是一種極致的幸福 • 促進和平者被應許的祝福是做上帝的兒女。那些製造和平的人,將被稱為上帝的兒女。 • 上帝的兒女分享著上帝的本質,與上帝特別接近。做上帝的兒女,這意思是:不只定義自己乃出於父母,而是了解自己是從上帝而來。 • 當我與自己保持和平,並向外建立和平,那麼我就體悟到我真正為人的本質,那麼我就知道自己是誰,我就與自己和諧一致。這是上帝能應許給我們最極致的幸福了。

  27. 用生命締造和平的人 • 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黑人牧師,他嚴肅看待耶穌不使用武力以及強調愛的轉化力量的信息,形成他促進和平的方式。 • 對他而言,促進和平不是要貫徹什麼,而是透過愛去贏得對手。愛敵人是達到真正和平的關鍵。 • 只有「愛」能夠促進和平。「憎恨」不只會毀滅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會傷害人。

  28. 為正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 • 在這個充滿不公平且強者才有權利的世界裡,我們渴望一個所有人都能夠以之為家的世界,一個所有不同的團體都融合為一體的世界,一個不是某個人追趕著另一人,而是所有人都追求著同一個目標的世界。 • 在第八道祝福中,他並不是在建立一個烏托邦。相反的,他相信我們可以不一樣。 • 雷美爾認為:「八福闡明了,當一個人成為一個幫助別人的人時,成為一個快樂且祝福別人的協助者時,就呈現出『人』的真正意涵。八福讚美在我們這個世界中被重建的人性面貌,在天堂樂園之外發生了一些像在樂園裡的事。」

  29. 忍受被迫害是成就自我的必經歷程 • 第八道祝福似乎重複著第四道祝福──也就是對正義感到飢渴的人的祝福。 • 受迫害從來就不是一件舒服的事。但忍受被迫害顯然屬於成就自我的必經歷程。 • 勇敢是內心自由的外在展現;我不仰賴別人的意見和肯定。 • 耶穌的祝福不只針對那些真真實實地生活且不受大眾意見影響的人,也涵蓋那些獻身於在世界上實現正義,並因正義的緣故受迫害的人。

  30. 迫害讓我們奮力向標竿直跑 • 想到受迫害,尼薩的葛利果主教就聯想到古時候很受歡迎的賽跑活動。 • 被逼迫是我們發現並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為正義而受迫害的奧祕在於,即使是壞的和邪惡的,也能透過他們對我們的迫害,驅使我們往善的方向跑。而司提反就是殉教徒的原型。 • 在葛利果看來,這些是「邪惡的迫害者」,它們能驅使我向上帝跑去。它們強迫我問自己,我要把精力集中在哪一邊

  31. 天國的應許 • 耶穌應許給這些人的幸福,就是天國。馬太安排八道祝福的方式,讓第一道祝福和最後一道祝福都分別含有天國的應許。 • 天國不是一些外在的東西,而是上帝本身,他在我們心中主宰著,而且使我們免於他人的權力,免於依賴他人的贊同與肯定。這種內心的自由就是天國的本質。 • 當上帝充滿我們內心的空間時,他就是天國,我們就會在內心體驗到寬廣度和自由、生命力與愛、平安與和諧。

  32. 幸福的源頭 • 耶穌所應許給我們的,並不是廉價的幸福。他指示我們認識所有幸福的深奧莫測之處。 • 上帝滿足了人對幸福的最深渴望。我們可以在生活中一再地體驗到與自己和諧一致的經驗。當我們在默想當中,心裡突然充滿了深深的幸福感時,這同時也就是一種與上帝接觸的經驗。 • 幸福是無法被佔有和抓住的。可是如果我們在自己的內心實現八福的這些態度,那麼我們就可以練習在靈修經驗中所體會到的幸福感。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與詩篇的作者們一同承認:「你是我的主;你是我一切幸福的源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