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88 Views
新闻学基础. 绪论 第一节 新闻学的内容与历史 一、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二、新闻学的内容:理论、历史、运用三 部分。 三、新闻学产生于 18 世纪, 19 世纪形成, 20 世纪融入大众传播学。 四、中国 20 世纪 20 年代形成。. 第二节 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一、自由主义理论 二、社会责任论 三、发展传播学理论(集权主义理论) 四、党报理论(苏联党报理论). 第一章 新闻活动 一、新闻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E N D
绪论 第一节 新闻学的内容与历史 一、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二、新闻学的内容:理论、历史、运用三 部分。 三、新闻学产生于18世纪,19世纪形成, 20世纪融入大众传播学。 四、中国20世纪20年代形成。
第二节 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一、自由主义理论 二、社会责任论 三、发展传播学理论(集权主义理论) 四、党报理论(苏联党报理论)
第一章 新闻活动 一、新闻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它能够满足对新情况的了解这个需求,为帮助人们采取行动提供依据。 二、新闻活动的渠道 自身传播渠道:一对一定向方式 群体传播渠道:一对众(无)定向方式 大众传播渠道:无定向传播方式
第二章 新闻 一、新闻的基本特点 1. 真实性:反映报道事物的准确度。 2. 新鲜性:必须是最新的事情。 3. 媒介性:必须借助媒介才能传播。
二、新闻的定义 (一)对新闻的一般性理解 1. 我学的是新闻 2. 我是干新闻工作的 3. 告诉你一个新闻 4. 帮我写新闻 5. 安排一个新闻专访
1. 我学的是新闻——专业、学科 2.我是干新闻工作的——职业 3.告诉你一个新闻——消息、事情 4.帮我写新闻——写作体裁 5.安排一个新闻专访——报道方式 (二)新闻的词义 最早出现在唐朝,意为“新近听说的事情” 英语“News”——新鲜事实的报道
(三)最普遍的二种新闻定义 1.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四)两种定义的探讨 定义1:明确表述新闻的形式。新闻就是报道。 (用什么方式进行报道另论,方式相当于工具。) 定义2:明确表述新闻的实质。新闻就是信息(事实或内容)。
【我的看法】 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实变动的信息。
三、新闻的本源 (一)事实的变动就是新闻产生的本源。如果没有变动也就意味没有新的信息,也没有报道的必要了。变动才能产生新的信息,所以,变动是新闻之母。 (二)新闻来源 是指获的新闻的方法,就是如何寻找新闻的本源。一般有三种: 1. 通过采访有关人员。2. 通过现场亲身获得。3. 通过查阅资料获得。
四、新闻的要素 1. 新闻的主角是什么人 2. 新闻报道的是什么事 3. 新闻发生在什么时间 4. 新闻发生在什么地方 5. 新闻发生的原因
五、新闻的类别 (一)分类的标准不同,种类也不同 1. 以内容为标准:军事 经济 娱乐 教育 2. 以地点为标准:国际 全国 地方 3. 以时间为标准:突发 延缓 4. 以来源为标准:现场 非现场 5. 以篇幅为标准:长新闻 短新闻 6. 以与受众者的关系为标准:硬新闻 软新闻
(二)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新闻:对国计民生和人们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或重大影响的新闻。 软新闻:对国计民生和人们切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或影响不大的新闻。 一般而言,人们在硬新闻得到满足之后才需要软新闻,软新闻是人们的一种调剂品。 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判断是与大众和总体为标准的,对个人而言,则不一样。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一节 新闻传媒 一、关于传媒 连接新闻传播者与受众者的中介就叫媒介, 是新闻传播的载体。又叫新闻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传媒是一种物理形式(电波、光波、声波、纸张、图片等)。 二、常见的新闻传媒: 报纸 广播 电视 杂志 网络 电影
三、新闻传媒的产生与发展 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促使了新闻传媒的产生,经济与科学技术又推动新闻传媒的发展。一般分成五个阶段: 1. 口头传媒阶段 2. 书写传媒阶段 3. 印刷传媒阶段 4. 电子传媒阶段 5. 网络传媒阶段 传媒的发展方向: 向综合性、垄断性的方向发展,对科技的依赖越来越大。
第二节 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一、关于报纸 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产生于西方。一般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 手抄报阶段 2. 新闻书阶段 3. 周刊、日报阶段 1702年《英国每日新闻》在伦敦出版被称为“现代报纸的鼻祖”,标志着报纸的产生,标志着作为传媒的报纸形成了。
二、关于广播电台 (一)1906年美国范斯顿首先做了广播实验,标志着广播电台的诞生,但是没有用于新闻。 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k电台首次播出了新闻。 1920年10月27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首次获得营业执照,标志新闻广播的诞生。
(二)著名广播电台介绍 BBC(英国广播公司) 1922年设立。 法国国家广播电台 1922年设立。 莫斯科广播电台 1922年设立。 NHK(日本广播协会) 1925年设立。
三、关于电视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建立了第一个电视发射台。标志着电视的诞生。 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1958年5月1日建立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不久改为中央电视台,1973年播出彩色节目。
第三节 中国近代报纸的产生 一、关于古代的邸报 就是官府张贴的文告。最早在唐朝开元时期,明、清时达到鼎盛。但邸报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因为没有独立的机构和专业人员,不是一种事业和职业。在内容上也不刊登社会新闻。
二、近代报纸的产生 首先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以英国为主)的报纸(带有少量的新闻)。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办了真正的报纸,洋务运动后中国人自己开始办报纸。报纸的出现标志新闻在中国形成了。
第六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 一、关于新闻媒介的共性 • 1. 新闻媒介具有上层建筑的特征。 • 2. 新闻媒介具有经济基础的特点,具有商品性。是特殊的商品,受意识形态的制约。 • 3. 新闻媒介具有企业化的外在形式。 • 4. 新闻媒介既是新闻的组成部分,又是新闻传播的工具。
【共性归纳】 及时的真实的报道新近事实的变动,受一定的意识形态制约的,具有商品性和企业化形式的新闻传播工具。
二、关于新闻媒介的特性 • 1. 从所有制方面看:公营 私营 国营 • 2. 从与政府、政党的关系方面看: 独立媒介 官方媒介 半官方媒介 • 3. 从阶级性方面看: 无产阶级媒介 资产阶级媒介 • 4. 从经营方针方面看: 商业型 政治型 综合型 • 5. 从具体内容方面看: 以硬新闻为主 以软新闻为主
三、关于新闻媒介的个性 • 是指在报道某一个具体新闻时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 • 【新闻媒介性质总结】 • 共性、特性、个性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新闻媒介的独特之处,揭示新闻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根源所在。了解这些对于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思维是有益的。
第七章 新闻效应 功能 效果 • 第一节 新闻效应 • 一、新闻效应研究的必要性 • 1. 现代社会人们对新闻媒介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新闻媒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闻传播对人们的影响问题越来越值得研究。 • 2. 新闻传播者的地位越来越高(无冕之 王),其本身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他们的素质与水平也值得研究。
二、正效应与负效应 • 1. 新闻最大限度的扩大人们的视野(正) • 新闻不真实或不及时会误导人们(负) • 2. 新闻最大限度的连接起世界(正) • 新闻使人们之间的直接交往淡薄了(负) • 3. 新闻增加人们的知识量(正) • 新闻阻碍和降低人们的思考能力(负) • 4. 新闻扩大人们的思维方式(正) • 新闻使人们的欲望不正常的膨胀(负) • 5. 新闻促进文明的交流与进步(正) • 新闻污染社会环境(负)
三、正负效应的关系 • 两者是相对而言的,特别对个体而言更是千差万别的。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 一、关于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 1. 信息 ┼ 宣传 ┼ 盈利型 • 2. 信息 ┼ 盈利型 • 3. 消遣 ┼ 服务 ┼ 盈利型 • 4. 知识 ┼盈利型 • 5. 纯宣传型 • 二、功能定位的关系 • 相对而言,综合型(总趋势)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 一、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的研究 • 所谓效果是指新闻对受众者的思想、行为 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新闻媒介的传播效 果研究是薄弱环节。 • 二、西方研究的三个阶段 • 1. 强效果理论阶段(1940年以前) • 2. 弱(无)效果理论阶段(1940-60年代) • 3. 适度效果理论阶段(1970年以后)
三、关于新闻媒介效果的几种理论介绍 • 1. 魔弹论 • 2. 选择性理论 • 3. 使用与满足模式 • 4. 二级传播理论 • 5. 含义论 • 6. 模式示范论 • 7. 议题设置理论 • 8. 创新扩散理论
四、各种理论小结 • 都是对新闻传播效果的研究成果,都具有一定的道理。彼此之间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各种理论的出现证明了一个事实,新闻媒介在现实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一)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 • 第一种,以私有制为主的商业化体制 以美国为代表。 • 特点: 1. 以盈利为最终目的。 2. 以收视(听)率、收看率为直接目标。 3. 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基本原则。 4. 以垄断与竞争相结合为基本方式。
第二种,公私并举的双轨体制 以日本、欧洲为代表。 • 既有国有的新闻媒介又有私有的新闻媒介和公营的新闻媒介(公营是指一些不属于私人、不属于政府,而是由一些民间团体或政党办的新闻媒介)。 • 特点: 1. 保证了新闻的多元化和客观性。 2. 保证了相对良好的竞争,防止恶意竞争和新闻垄断。 3. 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丰富新闻内容。
第三种,国有的有限商业性体制 以中国为代表。 • 特点: • 1. 新闻媒介全属于国家所有,不允许私人和各类企业参与。 • 2. 新闻媒介完全是政府的喉舌,完全为政府服务,对政府负责。 • 3. 新闻媒介的经营等事项,一切都由政府负责。 • 4. 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从事一定的商业活动,获取利益。
(二)新闻媒介的管理模式 • 第一种,董事会制度 • 一般私人性质的新闻媒介多用这种制度。 • 特点: • 1. 股东大会是名义上的最高决策机构,实际是由大股东组成的董事会才是真正的决策机构。 • 2. 董事会决定董事长(主席),通常由最大的股东代表担任。由董事长(主席)负责具体事项。
第二种,社会化领导制度 • 一般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多采用这种制度。 • 特点: 1. 由各方代表组成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 2. 由理事会决定理事长(会长),由理事长负责具体工作。
第三种,政府领导制度 • 一般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采用的制度 • 特点: • 1. 政府是最高决策机构。 • 2. 政府设立行政部门负责管理。 • 3. 政府任命负责人具体执行日常工作。
(三)新闻媒介的运营 • 1. 报纸的运营: 最后的发行量是关键,是效益的直接体现。决定发行量的因素主要有: • (1)报纸本身的质量是决定性的因素。 • (2)报纸发行的方式和发行者的努力是关键因素。
2. 广播、电视的运营: 收听率、收视率是关键,是效益的直接体现。决定收听、收视率的因素主要有: • (1)节目本身的质量是决定性因素。 • (2)播出的时间安排。 • (3)形式的外在质量。 • (4)节目编排技巧。(这是关键的一项, 因为前三项差别不大。)
(四)新闻媒介的经济收入来源 • 1. 广告收入 这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 2. 视听费收入 一种是总体性收费(按年、月一次性收取),一种是按节目(频道)收费(分项收费)。目前多数是两种结合起来收费。 • 3. 其它经营收入
第十一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 (一)为什么要研究新闻媒介的受众 • 媒介定位与受众定位是新闻媒介经营的两大支点,特别是受众定位对新闻媒介的成败有重要的作用。 • (二)受众的定义和性质 • 1. 定义:受众就是新闻媒介的接受者。 • 2. 性质: • (1)受众是学生 (2)受众是战士 • (3)受众是上帝 (4)受众是公民
【归纳】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 (三)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影响 • 1. 决定新闻内容的取舍 • 2. 决定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 3. 决定新闻媒介变革方向 • 4. 决定新闻媒介的利润和权力来源 • (四)受众的特点 • 1. 广泛性 2. 混杂性 3. 隐蔽性
(五)中国当代受众的特点 • 1. 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强烈 • 2. 对硬新闻的参考性需求增加 • 3. 受众群体分化趋势增加,多元化明显
(六)受众的分类 1. 以接触媒介形式分:听众 观众 读者 2. 以统计学原理分: 男性 老年 学生… 3. 以信息需求分: 一般受众 特殊受众 4. 以接受频率分:稳定受众 不稳定受众 5. 以对媒介的忠诚度分:核心受众 边缘受众
(七)受众的定位 • 1. 区域定位的受众 • 2. 职业与身份定位的受众 • 3. 年龄定位的受众 • (八)受众的权利 • 1. 知情权 • 2. 表达权
第十三章 新闻选择 • 第一节 新闻选择是一门艺术 • 1. 从新闻数量上看,不得不选择 • 2. 从从业者的精力和时间上看,不得不选择 • 3. 从媒介自身的容量上看,不得不选择 • 4. 从选择的标准上看,选择是有技巧的
第二节 新闻选择的标准 • 一般是依照下列程序(标准)进行的 • 1. 按照新闻定义判断信息是否成立 • 2. 信息是否有新闻价值 时新性 重要性 接近性 显著性 趣味性 • 3. 信息是否有宣传价值 (对媒介经营者是否有好处) • 4. 信息是否符合法律
第十四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 第一节 专业理念 • (一)专业理念的一些看法 • 1. 阿特休尔(美国)的四原则 • (1)坚持独立性,摆脱外界、政府、广告商及一切干涉 • (2)坚持为受众者的知情权服务 • (3)坚持探求真理,反映真理 • (4)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事实
2. 赫尔顿(美国)的三原则 (1)真实准确的报道 (2)给各方提供公平、公正的舞台和机会 (3)真诚而迅速的改正错误 • 3. 塔奇(英国)原则 坚持新闻的客观性 • 【归纳】 坚持为大众服务的宗旨,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