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958 Views
《 傳統文化與 21 世紀 》.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第 十六 講. 結論: 傳統文化與 21 世紀. 1. 引言. 1:1 本課程主題. 深入傳統中國文化思想遺產,開發其 21 世紀的新意義與新啟示。. 溫故而知新 鑑往而知來 守先以待後. 為什麼展望 21 世紀時,必須從傳統文化思想出發?
E N D
《傳統文化與21世紀》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第 十六 講 結論: 傳統文化與 21 世紀
1:1 本課程主題 深入傳統中國文化思想遺產,開發其21世紀的新意義與新啟示。 溫故而知新 鑑往而知來 守先以待後
為什麼展望21世紀時,必須從傳統文化思想出發?為什麼展望21世紀時,必須從傳統文化思想出發? 傳統文化與21世紀是什麼關係?為什麼? 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如何在21世紀弘揚這些核心價值? 1:2 本講問題
2. 21世紀「文化霸權」的挑戰及其因應:傳統文化的再興
2:1 「文化霸權」釋義 居於全球化趨勢「中心」位置的國家,憑藉其政經優勢,將其特殊的文化與價值理念向「邊緣」國家擴散,而成為普世價值。
2:2 「霸權」概念溯源 列寧﹙Vladmir Lenin, 1870-1924﹚ 「無產階級專政」 圖片來源:Wikipedia
葛蘭西 ﹙Antonio Gramsci, 1891-1937﹚ 意大利共產黨創立者之一,1926年被法西斯政權逮捕,死於獄中。 2:2 「霸權」概念溯源 兩個概念: “War of Maneuver” “War of Position” 參考:-Selections from Political Writings, 1910-1920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0); -Selections from Cultural Writing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of Antonio Gramsci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1996). 圖片來源: Wikipedia
2:2 「霸權」概念新義 在全球化脈絡中的「新霸權」概念 全球化「中心」 → 「邊陲」 政治經濟 → 文化思想
2:3 「文化霸權」之表現方式 (a)價值理念的擴散與宰制: 「人權」理念 “Human Rights”“Heavenly Duty” 「人權」 「天職」 「西方文化」 「中國文化」
2:3 「文化霸權」之表現方式 “Human Rights”“Heavenly Duty” 1)「個人」 vs. 「政府」 2) 作為個體的「個人」 1)作為「天人合一」脈絡中的「人」 2) 作為社群成員中的「個人」
2:3 「文化霸權」之表現方式 (b)生活方式的擴散與支配: 美式速食與中國的「肥胖症」問題 參考:-John Robbins, Diet for a New America (Walpole, NH.: Stillpoint Publishing, 1987). 中譯本:張國蓉、涂世玲譯: 《新世紀飲食》﹙台北:琉璃光出版社,1994﹚ -John Robbins, Food Revolution (York Beach, ME.: Conari Press, 2001). 圖片來源: Wikipedia
2:3 「文化霸權」之表現方式 (c) 世界秩序的建構與變化:以東亞為例 • 作為「接觸空間」的東亞 • 二十世紀以前: • 以中華帝國的「朝貢體制」(或「冊封體制」)為基礎所建立的「華夷秩序」 參考:John K. Fairbank ed.,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作為「接觸空間」的東亞 〔唐〕職貢圖
作為「接觸空間」的東亞 明成祖敕足利義滿令 明神宗敕豐臣秀吉令
作為「接觸空間」的東亞 • 二十世紀上半葉: • 以日本帝國為中心所建立的所謂 「大東亞共榮圈」。 • 東亞各國被日本帝國侵略的歷史記憶。 日軍槍決中國民眾
作為「接觸空間」的東亞 • 二十世紀下半葉: • 以美國為中心在東亞所建立的「冷戰秩序」。 • 戰後美國霸權的興起。
作為「接觸空間」的東亞 • 二十一世紀: • 中國大陸崛起後正在形成中的「中華經濟圈」 • 中國加入「東協」10+3 • 日本對「週邊有事」的憂心 上海夜色
2:3 「文化霸權」之表現方式有四 霸權語言作為普世語言 吉田松陰(1830-1859)〈投夷書〉原文
全球性機構的控制 聯合國(UN) 世界貿易組織(WTO) 世界銀行(World Bank) → 2007年林毅夫出任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世界衛生組織(WHO)
紐約聯合國總部 2005WTO年會場外抗議群眾 圖片來源: Wikipedia
軍事強權作為後盾 • 美國「文化霸權」的軍事基礎: • 航空母艦戰鬥群:所謂「西太平洋守護神」小鷹號航空母艦(1965-2008) 美國第七艦隊的核心,小鷹號航空母艦,於2008年退役。
美國「文化霸權」的軍事基礎: • 海外軍事基地 • 可攜帶核子彈頭的洲際飛彈 • 太空科技與軍事通訊衛星 • →中國「神舟7號」太空人漫步(2008.9.27)
2008.09.25, 9:10 pm 「神舟7號」載人太空船成功發射 2008.09.27, 4:30 pm 太空人翟志剛在太空漫步
控制高新科技知識的創新與掌握及經濟優勢 • Nano-info-geno-cogno sciences • 市場經濟網路的控制 • 尖端軍事科技的掌控
2:4 「文化霸權」的主宰力量:「國家」 • 大前研一等人的盲點: • 國家對政經事務的宰制中央銀行 → 匯率教育部 → 意識形態 參考:-Samuel P. Huntington, “The Erosion of American National Interests,” Foreign Affairs, Vol. 76, no. 5 (Sep.-Oct., 1997, 75th Anniversary Issue), pp. 28-49. -Peter F. Drucker,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Nation State,” Foreign Affairs, Vol. 76, no.5, pp. 159-171.
2:4 「文化霸權」的主宰力量:「國家」 • 大前研一等人的盲點: • (b)「超國家聯盟」對「邊陲國家」的宰制: • 「日本安全保障條約」﹙1951.9﹚→「安保鬥爭」 • 波斯灣戰爭﹙1991.1.16﹚ • 美國侵略伊拉克之戰爭﹙2003.3.20﹚ 參考:Theda Skocpol, 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e, Russia, and China (London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2:4 「文化霸權」的主宰力量:「國家」 美伊戰爭 圖片來源: Wikipedia
2:5 因應「文化霸權」的策略 抽離於各國之上的價值觀 存在於各國互動關係之內的具體網路 「全球化」
2:6 深入傳統文化資源,開拓全球視野 從亞洲出發思考 “Local Knowledge with Global Significance” Clifford Geertz 參考:-溝口雄三編:《アジアから考える》(東京:東京 大學出版會,1993- 1994)。 - 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1973)。中譯 本:韓莉譯,《文化的解釋》(南京:譯林出版社, 1999)。 圖片來源:http://www.iwp.uni-linz.ac.at/lxe/sektktf/gg/GeertzPhotos.htm
2:7 深入傳統文化資源,開拓全球視野 台灣大學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http://www.eastasia.ntu.edu.tw) 以東亞為視野 以經典為核心 以文化為脈絡
3. 傳統文化與21世紀:有機的而不是機械的關係
3:1 「有機的」=「互相滲透的」、「不可切割的」 • 20世紀中國的激情與盲點: 五四 文革 • 「全盤反傳統主義」 文化大革命中的鬥爭會場景
3:1 「有機的」=「互相滲透的」、「不可切割的」 • ‧魯迅(1881-1936)「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吳稚暉(1865-1953) 「四書五經丟到毛厠坑」‧文化大革命(1966-1976) • 「全盤反傳統主義」實根源於傳統文化中的「整體性思維方式」
3:1 「有機的」=「互相滲透的」、「不可切割的」 • 21世紀的創新必須紮根在傳統文化: 2008北京奧運會(文字篇)
東亞漢字文化圈中日本與越南的對比: • 傳統的延續:日本 • 傳統的斷裂:越南 • 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 • 紅塵滾滾 • 大浪濤濤 • 經典研讀的必要性 3:2 傳統文化斷裂的危機 黃埔江夜色
4. 傳統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及其21世紀的新意義
第二講:〈孔子與21世紀的對話〉 • 「自我」的轉化是「世界」的轉化的基礎 • 「自我」與「他者」的互為主體性 • 「自我」與「自然」融合 • 深入「自我」以契悟「超自然」 4:1 天人合一說
第六講:〈論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之關係:兼論其21世紀的新啟示〉第六講:〈論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之關係:兼論其21世紀的新啟示〉 • 「人」與「自然」的連續性與一體性 • 在「自然」中讀入「人文」意涵 4:1 天人合一說
第三講:〈孟子政治思想與21世紀〉 • 中國歷史中的「雙重主體性」與中國知識份子「永恆的鄉愁」。 • 從「民本」向「民主」的躍進。 4:2 民本政治論
第四講:〈孟子的思維方式與21世紀中國文化的展望〉第四講:〈孟子的思維方式與21世紀中國文化的展望〉 • 具體性思維:類推思維與歷史思維 • 聯繫性思維:→「內在超越性」 • 自然 vs. 人文 • 身 vs. 心 • 個人 vs. 社會 4:3 具體性思維方式與聯繫性思維方式
第五講:〈從「自我」的轉化到「世界」的轉化:儒家修身理論與21世紀 〉 • 「自我」是意志方向的決定者 • 孟子:「養」「浩然之氣」 • 荀子:「禮義師法之化」 4:4 修身始於「治氣養心」
第七講:〈中國大乘佛學與21世紀〉 • 生命的永續提昇 • 「萬法唯心造」 • 「因陀羅網」境界 • 契悟空性 4:5 「無限生命」觀與「緣起性空」觀
第八講:〈朱子「理一分殊」說及其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的新意義〉第八講:〈朱子「理一分殊」說及其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的新意義〉 • 「普遍之理」 vs. 「分殊之理」 • 中國文化中的「責任不相容性」問題及其解決 • 「從屬原則」→「並立原則」 4:6 「理一分殊」說
5:1 21世紀全球化趨勢及其對大學的衝擊 • 全球化與文化趨同化趨勢: • 價值體系的趨同化: • 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個人主義 • 語言的趨同化: • 全球約6,000種語言:「今日的口頭語言當中,約有50%至90%會在本世紀內消失」,http://www.unesco.org/ courier/ 2000-04/uk/doss01.htm • 「世界的語言正在以每兩週消失一種的速度銳減」,http://tw.epochtimes.com/bt /5/1/13/ n778709.htm • 英語、漢語大陸國務院「漢辦」在全球廣建「孔子學院」
5:1 21世紀全球化趨勢及其對大學的衝擊 • 「全球化」趨勢加強: • 「中心」對「邊陲」的宰制 杭士基(Noam Chomsky, 1928-)的批判 • 貧富鴻溝的加深 • 生態環境的破壞
5:1 21世紀全球化趨勢及其對大學的衝擊 • 「全球化」潮流激盪下的大學:歷史十字路口的抉擇 • 大學的國際化 vs. 國家化 • 普世價值的傳授 vs. 民族文化的傳承例:公民教育 • 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發工廠 vs. 「社會良心」的培育 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 http://www.ycsg.yale.eduYaleGlobal Online Magazine: http://yaleglobal.yale.edu
5:2 「全球化」與「本土化」激盪之下的大學教育 • 東亞書院傳統的崩潰 • 北宋開始中國書院興盛: 岳麓書院 白鹿洞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