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493 Views
上海體育學院博士生學位論文答辯報告. 臺灣優秀跆拳道選手的選材與育材模式研究. 導師 ︰ 肖煥禹 教授 博士生 ︰ 邱 共 鉦. 研究大綱.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研究理論基礎 第三章 臺灣 優秀跆拳道選手的選材特徵 第四章 臺灣 優秀跆拳道選手的訓練特徵 第五章 臺灣 優秀跆拳道選手的管理特徵 第六章 結論. 1. 研究背景. 跆拳道發源於韓國,其名稱之演變從手搏、托肩戲至今日的跆拳道( Kim Jeong Rok , 1992 ). 跆拳道運動的比賽項目分為「武術技能」、「品勢」、「對打」.
E N D
上海體育學院博士生學位論文答辯報告 臺灣優秀跆拳道選手的選材與育材模式研究 導師︰肖煥禹 教授 博士生︰ 邱 共 鉦
研究大綱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研究理論基礎 第三章 臺灣優秀跆拳道選手的選材特徵 第四章 臺灣優秀跆拳道選手的訓練特徵 第五章 臺灣優秀跆拳道選手的管理特徵 第六章 結論
1. 研究背景 跆拳道發源於韓國,其名稱之演變從手搏、托肩戲至今日的跆拳道(Kim JeongRok,1992) 跆拳道運動的比賽項目分為「武術技能」、「品勢」、「對打」
1966年蔣經國先生赴韓國訪問。於1967年引進跆拳道運動試圖提高部隊戰力,此舉奠定日後臺灣跆拳道在國際體壇發光發熱的濫觴(邱共鉦、蔡明志,2007)1966年蔣經國先生赴韓國訪問。於1967年引進跆拳道運動試圖提高部隊戰力,此舉奠定日後臺灣跆拳道在國際體壇發光發熱的濫觴(邱共鉦、蔡明志,2007) • 106面金牌、200面銀牌、209面銅牌,總計515面獎牌 • 2004年雅典奧運獲得2面金牌、1面銅牌的成績排序世界之首
研究動機 • 2004年臺灣優秀跆拳道選手成功的基本特徵、分析、匯整、歸納其主要原因,對於日後優秀選手之養成提供參考依據,俾益跆拳道選手後備訓練方針。
研究目的 瞭解優秀跆拳道選手應具備生理、心理條件。 競技、訓練單位、教練領導模式。 優秀跆拳道選手競賽攻擊模式探悉與人格特質。 建構臺灣跆拳道優秀選手之基本生理、心理條件。 建構教練與選手競技訓練養成模型之規律。
創新點 透過研究提出台灣優秀跆拳道運動員的成材規律; 構建台灣優秀跆拳道運動員訓練模式。
研究對象 • 本研究的對象(三部分):訪談27人;回收問卷253份,剔除無效問卷18份,有效問卷235;技術分析對象:假想對手數十人及朱木炎、黃志雄、宋玉麒等3人。
表1.6.1訪談資深教練基本背景及訪談地點與時間摘要表表1.6.1訪談資深教練基本背景及訪談地點與時間摘要表
研究方法 , • 文獻資料法: • 深度訪談調查方法:深度訪談並以三角檢核 • 觀察法:研究者身兼教練…… • 錄影帶系統觀察法: • 統計方法:
與專家學者討論 確定研究主題 文獻搜集 可能問題 擬定研究目的 建立研究架構 訂定優秀運動員 聯繫訪談對象 訂定訪談大綱 逐字稿 訪談 資料整理核對 再訪談 撰寫論文 提出成果 不清楚 語意清楚 研究流程圖
選材理論理論 選材的基本步驟
運動訓練分期理論 • 馬特維也夫針對參加1952年第15屆奧運會的原蘇聯國家隊的游泳、舉重和田徑等徑賽項目的國家隊訓練,提出總結與分析,將這些訓練的經驗理論化,於60年代中期提出了訓練週期理論,根據人體競技狀態具有週期階段性形成的規律,即選手競技狀態的形成需經過獲得、保持和消失階段,把運動訓練過程分為準備期、比賽期和過渡期三個時期(Matveev, L.P.,1964)。
結果與分析 • 臺灣跆拳道運動員早期訓練動機 • 早期→防身或健身,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升學。 • 豐厚的獎金→教練,學生樂於參加比賽並勵志奪牌,使跆拳道運動蔚為風潮。
台灣跆拳道運動現狀 • 跆拳道在臺灣的推展過程順遂,人才的培育從早期的軍中逐漸移轉社會。現今,優秀跆拳道的人才大都由各大學產生,當然也極少數的高中選手冒出頭。 • 非主流運動,商業價值利益不高,雖然參與競技活動的人數不少,但與籃球、棒球、高爾夫、網球、田徑、游泳等運動相較發展較遲,且非職業運動,缺乏商業作為後盾,發展受到限制也影響推展的進程。
奧運培訓隊總教練 ------------------------------- 訂定訓練計畫架構 中華臺北跆拳道協會------------------------------- 選訓委員審議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 輔導委員會審議 奧運培訓隊教練團 ---------執行細則---------- 教練團(撰稿) 比賽條件 競技潛力 培訓生活條件 選手現狀診斷 建立培訓架構模型 檢測與評定 理論與原則 方法與流程 執行與應用 訂定最佳化培訓步驟 執行 實現奪金最高目標 雅典奧運跆拳道精英專案培訓計畫評估流程圖
C2:當初也是讓他去學,並沒有說你非得當選手不可,可以去打棒球,但是跆拳不能不練,你動一動也好C2:當初也是讓他去學,並沒有說你非得當選手不可,可以去打棒球,但是跆拳不能不練,你動一動也好 A3:基本上我在國小的時候,我爸是沒有參與我的訓練的。所以他都沒有插手,有另外一位助教來幫我訓練,真正插手是從國中開始。 A3:我國小的時候,其實當時並不是自己想要主動練習,而是其實因為是本身家裡就是跆拳道館。因為父親的話,父親的要求,所以我才會踏上運動的路。
A6:國二開始因為同學跟學弟、妹的成績都已經比他好。甚至已經有好幾個已經全國冠軍,可是他那時候還是沒有成績。那這樣子的影響讓他一度想放棄跆拳,不想要練習,也一直逃避,可是…可能是他爸爸的堅持……。A6:國二開始因為同學跟學弟、妹的成績都已經比他好。甚至已經有好幾個已經全國冠軍,可是他那時候還是沒有成績。那這樣子的影響讓他一度想放棄跆拳,不想要練習,也一直逃避,可是…可能是他爸爸的堅持……。
a3:最強的地方就是他的心態,他的心態非常的冷靜。他在比賽的時候特別專注而且他心理對抗性非常的強。我覺得他不管碰到什麼比賽他的抗壓性非常的好,加上他也很聰明,所以也就是說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選手。a3:最強的地方就是他的心態,他的心態非常的冷靜。他在比賽的時候特別專注而且他心理對抗性非常的強。我覺得他不管碰到什麼比賽他的抗壓性非常的好,加上他也很聰明,所以也就是說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選手。 A2:意志、意志力。 a3:比較好的地方第一個是心態。因為我在比賽場上是屬於比較冷靜的選手,這種選手在比較危急的時候,處理的比較好。 我的穩定性會比一般的還好一點。 第二是鬥智 不服輸的精神,不喜歡輸嘛。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政略指令-------- 參賽許可與賦予任務 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 ---------戰略目標---------- 奧運專案評估督導小組 中華跆拳道協會 ------------------------------- 籌組菁英培訓專案小組 協調與控制 奧運菁英培訓教練團 ---------戰略目標---------- 擬定菁英專案培訓計畫 運動科學小組 ------------------ 各項指標訂定 執行 輔導、檢測與評定 選手 -------------- 個人目標 最高目標 --------- 金牌 目標評估與決策展開圖
結論 • 臺灣優秀跆拳道運動員形態與生理特徵: • 根據跆拳道不同級別,運動員的形態具有較大的差異,原則上表現為瘦高型; • 具有較強的肌肉爆發力和速度耐力; • 具有較強的身體抗擊打能力 • 教練員領導行為特徵:以混合型態呈現 • 運動員心理特徵:專注、自我控制、永不放棄 • 運動員攻擊模式: • 朱木炎以主動攻擊為主 • 黃志雄、宋玉麒以防守反擊為主 • 臺灣優秀跆拳道成材模式: • 啟蒙階段:以發展全面的身體素質為主、教練員的適時鼓勵 • 15-16歲開始加強專項技術、專項素質訓練 • 17-18歲進行按照優秀運動員的強化專項訓練 • 17歲獲得世界盃第二名,並在世界比賽中連勝23場 • 21歲獲得雅典奧運會冠軍
臺灣體育管理單位,對跆拳道的支援仍不足技術援外未能積極培養臺灣教練外籍教練流動國際交流能力不足及抗議事件引發與亞跆盟、世跆盟的緊張關係臺灣體育管理單位,對跆拳道的支援仍不足技術援外未能積極培養臺灣教練外籍教練流動國際交流能力不足及抗議事件引發與亞跆盟、世跆盟的緊張關係 傾力支援跆拳道訓練所需:提高跆拳道隊經費額度、鬆綁培訓人員、續行總教練制度;積極培植本土教練及適時提高教練薪資,吸引教練們樂意奉獻;修補國際關係;運科人員確實到位,長期追蹤輔導訓練,共同肩負奧運重擔,再創臺灣之光。
报告完毕 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