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姓名:陳欣霓 學號: 9853040

從精神分析探討 《 玻璃動物園 》 Laura 的角色型塑與人格養成. 姓名:陳欣霓 學號: 9853040. 問題意識 與研究動機. 擁有 善於 交際的 父母 ,為何 Laura 的個性 會如此內向 , 躲 在自己的世界 裡 ? 這 樣子的人格是如何 養成呢? 作 者 在構思角色性格時,又是用什麼樣的背景去型 塑 Laura 的 呢 ? 關鍵 詞: 《玻璃動物園》、 Tennessee Williams 、溝通恐懼、人格形塑、自卑. 溝通恐懼.

Download Presentation

姓名:陳欣霓 學號: 9853040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從精神分析探討《玻璃動物園》Laura的角色型塑與人格養成從精神分析探討《玻璃動物園》Laura的角色型塑與人格養成 姓名:陳欣霓 學號:9853040

  2. 問題意識與研究動機 • 擁有善於交際的父母,為何Laura的個性會如此內向,躲在自己的世界裡? • 這樣子的人格是如何養成呢? • 作者在構思角色性格時,又是用什麼樣的背景去型塑Laura的呢? • 關鍵詞:《玻璃動物園》、Tennessee Williams、溝通恐懼、人格形塑、自卑 1

  3. 溝通恐懼 • 「高溝通恐懼者不喜歡和別人互動,不積極主動與別人建立關係,給別人的吸引力較低,往往成為團體中的孤獨者。」(王政彥1991:73) • 生活習慣:經常有顫抖、緊握雙手、神情緊張不安等表現。 • 學習態度:母親送Laura上商業學校之後,她因為太過於緊張,無法正常的學習,甚至嘔吐在地板上,自此之後便拒絕上學。 2

  4. 溝通恐懼 • 人際關係:在公眾場合不和任何人交談,也沒有人來和她攀談,可以想見Laura沒有朋友,人際關係等於零。 • 心理特質:不敢和母親溝通,說出她真正的想法與處境,只好選擇欺瞞。 • 職業選擇:溝通恐懼的人通常會盡量避免需人際溝通的工作,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Laura沒有工作。 3

  5. 家庭的影響 • 父親的離去:根據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理論,一個女孩最初的愛戀對象是她的母親,而後將會轉移到父親身上,最後轉移至他人,但Laura在尚未將對父親的愛戀轉移至他人身上時即失去了父親。 • 幼小的心靈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甚麼,同時也會對不健全的家庭感到自卑,行為變得保守、思想變的悲觀,且過度在意他人的想法。 4

  6. 家庭的影響 • 母親的期望:Amanda一心一意的想把Laura嫁出去,姑且不論Amanda的動機為何,這樣子的行為勢必對Laura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 父母對孩子使用的詞句與態度是孩子建立自我認知的工具之一,而性別刻板印象不只導致社會對女性有著較負面的看法,也使得女性的自信心較男性低落。 • Laura在社交上的差勁表現,是否可以視為來自於淺意識裡對母親的反抗呢? 5

  7. 家庭的影響 • 家人的爭執:可以想見Laura的父親必定與Amanda有過許多次的衝突才選擇離家出走,父母爭吵的高分貝在她心中留下了難以抹滅的陰影。 • 每當Tom與Amanda爭吵不休時,壓力與焦慮都會一次次排山倒海的向Laura襲來,對內心造成難以想像的負荷,Laura的性格與思考也就不可避免的更趨向於負面、悲觀。 6

  8. 自卑 • 「通常一個母親,在命運賜給她一個體弱多病或有其他缺陷殘障的孩子時,往往會由於其不公平的缺陷,而設法加以補償,加倍的愛她,甚至是過分溺愛。」(Freud2004:164)「對被寵慣的孩子而言,疾病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當他們害病時,他們會比往常更受到關顧。」(Adler1988:109) • 自卑情結通常會造成兩種結果,其一是自卑反自大,其二是懷疑自己、不自信、自閉。溝通恐懼、單親家庭等因素造成自尊心低落,更進一步的加強了她的自卑情結。 7

  9. 認知治療 • 「認知治療法就是利用這種主觀的、偏差的負面認知來加以糾正和調整,改變個人對自我的負面評價,增加自我肯定,以提高自信心,減低焦慮或恐懼。」(王政彥1991:228) • Jim對Laura進行了所謂的認知治療。劇末,面對Jim給予的強大打擊,她勇敢的挺了過來,面露微笑,脫胎換骨。第七幕中,Jim不斷的給予Laura鼓勵、稱讚。心愛的人給予自己許多的正面肯定,甚至吻了自己,這對Laura的內心無疑是一場大革命。 8

  10. 結語 • 儘管無從得知劇作家在寫作時,內心對於Laura真正的想法,但本文試著以不同的角度去看這齣劇,把Laura當成真實存在的人物去探究她種種行為背後的成因。也許因為所學不夠專精與成熟,使得文章略嫌無病呻吟、過度揣測,卻希望可以藉此找到另一種詮釋Laura的方法。 9

  11. 參考書目 • 王政彥。1991。《溝通恐懼:面對人際溝通的焦慮與害怕》。臺北:遠流。 • 李素楨。2010。〈一位女瘸子重構「障礙與性/別」演出的行動知識〉。《應用心理研究季刊》48:79-99。 • 吳齊殷,陳易甫。2001。〈家內暴力的成因與後果:以母親為例〉。《應用心理研究季刊》11:69-91。 • 侯崇文。2001。〈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偏差行為探討〉。《應用心理研究季刊》11:25-44。 • 島田一男著,陳中玉譯。1992。《女性深層心理》。臺北:新雨。 • Adler, Alfred著,黃國光譯。1988。《自卑與超越》。臺北:志文。 • Burger, Jerry M.著,林宗鴻譯。2003。《人格心理學》。臺北:揚智。 • Butler, Pamela著,黃慧鶯譯。1994。《女性自我肯定》。臺北:希代。 • Freud, Sigmund著,楊韶剛譯。2004。《佛洛依德之精神分析論》。臺北:百善。 • Freud, Sigmund著,吳康譯。1998。《精神分析引論新講》。臺北:桂冠。 • Leader, Darian著,龔卓軍譯。1998。《拉岡》。臺北:立緒。 • Phares, E. Jerry著,林淑梨,王若蘭,黃慧真譯。1994。《人格心理學》。臺北:心理。 1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