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 likes | 1.29k Views
生死學. 呂應鐘: 《 現代生死學 》 ,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 2001 。. 二、生死與文學類. (一)、指定閱讀教材: ( 1 )、<夏先生的故事>--徐四金(德國),小知堂文化出版。 ( 2 )、<浮生>--奈波爾(印裔英國),天下文化出版。 ( 3 )、<換取的孩子>--大江健三郎(日本),時報。 ( 4 )、<威尼斯之死>--湯瑪斯曼(德國),志文。 ( 5 )、 《 伊凡˙伊里奇之死 》 --托爾斯泰(俄國),志文, 1997. (二)、延伸閱讀資料:.
E N D
生死學 呂應鐘:《現代生死學》,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2001。
二、生死與文學類 • (一)、指定閱讀教材: • (1)、<夏先生的故事>--徐四金(德國),小知堂文化出版。 • (2)、<浮生>--奈波爾(印裔英國),天下文化出版。 • (3)、<換取的孩子>--大江健三郎(日本),時報。 • (4)、<威尼斯之死>--湯瑪斯曼(德國),志文。 • (5)、《伊凡˙伊里奇之死》--托爾斯泰(俄國),志文,1997
(二)、延伸閱讀資料: • 1、徐四金,<香水>,皇冠。2、徐林克:<我願意為你朗讀>。3、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昨日>,時報。4、<惡童三部曲>,時報。5、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6、普利摩˙李維,<滅頂與生還>,時報。7、湯瑪斯曼,<魔山>。8、葛拉斯<但澤三部曲>。9、葛拉斯,<蟹行>。10、喬斯坦˙賈德,<西西莉亞的世界>。11、馬奎斯:<當愛在瘟疫蔓延時>。12、保羅˙柯爾賀,<薇若妮卡想不開>,時報。13、艾瑞斯˙梅鐸:<獨角獸>,木馬文化。 • 另有同學建議書單
9702問卷之後 • 死亡是什麼? • 死亡=不是活著 • 死人與活人的差別? • “死神渡了一個假” • 推銷人間使死神捨不得走
【生死學的意涵】 • 壹、問題討論: • 1、你認為「死亡」是個人的事嗎?與家族以外其他人或社會環境無關嗎? • 2、為何要關懷他人、社會、世界?我「負責」自己的生命已經都忙不過來了! • 3、我太軟弱嗎?自殺的念頭人人都有嗎?還是大家都不敢講?
貳、章節焦點: • 1、從「禁忌」到「死亡覺醒的運動」(Death Wareness Movement)與「臨終關懷運動」(Hospice Movement) • 2、從「自殺是個人軟弱行為」到「什麼環境會促使人想輕生」之社會現象=>吳庶深 • 3、死亡的定義。(生物性定義) • 4、誰可定義死亡?死者決定論(鄭曉江)V.S.生者決定論(齊力)
趙寧病中手記 • 〔 2008.09.23 中國時報〕( 趙茶房當時為佛光大學的校長) • 茵茵要好好照顧自己。要堅強,孩子都要靠你了。元元要幫媽媽,護弟弟。佑佑不可懦弱,控制情緒,發揮長處。小小努力用功。大家都心地柔軟善良。爸爸50歲才成家,你們都是老天爺給我的恩典,我感激不盡...。 • 我比茵茵大26歲,比元元大50歲,比佑佑大52歲,比小小大55歲。先走許多年是必然的。無論我在何處,只要向上看,無論是雲,星,日,月,夜,我ㄧ定在那裡努力的護佑你們,祝福你們平安健康樂。 • 人生的聚散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不要太悲傷。你們懷憂喪志,我會生谷鬼氣(粵語生氣),別忘了,我是「談笑風生趙茶房」哦!
常帶孩子去看看奶奶,她心中永遠在念著兒孫輩,遇事,與靖、欣、怡、健打個商量,不要獨自發愁。你們的快樂,是我最大的安慰。 • 向上!向前!向善!加油!加油!加油! • 心中有愛,目中有人,耳中有歌嘍! • 時光的河入海流,終於我們分頭走,沒有那個港口,是永遠的停留,腦海之中有一個鳳凰花開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好朋友,茵茵元元,小小和佑佑!
如何說再見 • 【悼念小亮亮--懷念關亮清老師】 • 天空微陰,沒等小亮亮開口,我先替他說了:「我的心情灰灰的,你一定會這樣講,對不對?」
從聽到噩耗那刻起,我已經於胸口上設置了一個靈堂,遺照中小亮亮就是一副調皮「金毛小松鼠」(他自稱金毛獅王謝遜,我卻反譏)的模樣,到現在我還是非常生氣,我生氣他把我遺下來,讓老朋友一個人獨自去面對死神,我氣死了,一直氣,一直氣,或許潛意識裡,我強迫自己以這種憤怒的情緒取代失去小亮亮的感情。從聽到噩耗那刻起,我已經於胸口上設置了一個靈堂,遺照中小亮亮就是一副調皮「金毛小松鼠」(他自稱金毛獅王謝遜,我卻反譏)的模樣,到現在我還是非常生氣,我生氣他把我遺下來,讓老朋友一個人獨自去面對死神,我氣死了,一直氣,一直氣,或許潛意識裡,我強迫自己以這種憤怒的情緒取代失去小亮亮的感情。 • 莉玲寫,2005/5/10 • 後記:5月7日凌晨,金毛獅王小亮亮在夢中安詳死去,享年46歲,死因心肌梗塞。
文學家抒發人生命情懷,而科學家怎麼面對生命?文學家抒發人生命情懷,而科學家怎麼面對生命? • 複製人:若”無頭之人不是人” • 1.解決器官移植的窘境 • 2.人類想當上帝,想解開創造生命之奧秘
Ch2.【生命科學】 • 壹、問題討論: • 1、請從道德與法律層面探討複製人的主題。 • 2、你敢吃基因作物或其衍生品嗎? • 3、你害怕出現基因汙染的情形嗎? • 貳、章節焦點: • 1、台灣生命科學教育內容偏重什麼?又忽略了什麼? • 2、從複製羊到複製人。 • 3、基因治療進步一日千里。
故事開始 • 倪匡小說《後備》: • 富人的器官後備
2009年義大利醫生號稱已成功複製3個複製人 • 請他交出DNA序列與親代的對比
倫理問題 • 父母權利:父母能決定小孩數量、何時生育、生育方式,但基因組成?人能控制別人? 人的獨特性?(決定論?優生學?) • 複製人與不孕問題:替代方案?要生? • 破壞現有婚姻、家庭、兩性關係的觀念及模式,人的尊嚴及價值的保障在哪?
倫理問題 • 複製人能不能被納入現有家庭體系中? • 社會地位的問題,複製人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父母,會不會缺乏親情,導致缺乏歸屬感?與他人相處時會不會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導致疏離或孤獨感? • 複製人會不會像桃莉羊(動物)一樣,流產率高、 存活率低、畸形率高?怪物出現對社會的影響(威脅?)
倫理問題 • 複製人有沒有獨立的法律地位?複製人是自然人嗎?複製人有沒有行為能力?是否具有權利?倘若複製人犯了罪能否當作罪犯處理?遺產繼承、社會歸屬? • 複製人若大量出現,破壞人類基因組成的多樣性,失去個體的差異性,導致特定疾病的傳播(反而導致人類滅亡?)
宗教反對 • 天主教:神的工作,違反自然規律外,僭越上帝職權 • 阿根廷:禁止任何有關複製人的研究 • 義大利:明文禁止對人或動物進行複製實驗,禁止買賣受精卵或胚胎 • 梵諦岡的立場:反對(基因&親情) • 2001年聯合國大會 • 對美國麻州某公司複製人類胚胎
科學家躍躍欲試卻也有反對 • 技術不成熟:流產率高、 存活率低、畸形率高 • 桃莉羊之死(1996年7月~2003年2月) • 染色體的問題:細胞停止分裂,造成快速衰老,免疫系統產生問題 • 出生時自然年齡=0,細胞年齡=6 • 複製人會不會早死?
學生問題收集 • 1.複製人複製的只是基因,意識不能被複製 • 2.複製人與一般人一樣,都需要培育過程 • 3.複製人的父母?無意義 • 因為父母的概念只適合”有性生殖的生命”
基因治療 • 1980興於美國的先端醫療技術 • 1972 Bubble Boy=2002進步 • 特色:由醫療人員利用”媒介體vector”補充體內不足基因的一治療法,而病人體內細胞獲得這些原本欠缺的基因後,便能產生對抗疾病的能力 • ≠重組基因≠操作基因
譬如SCID病人=重症複合免疫不全 • 缺乏負責製造ADA酵素的基因,故補充之 • 適用如cancer,AIDS,地中海貧血,糖尿病 • 只能治標不治本
Ch3. 【生命的起源】 • 比較四種起源說。 1、生物演化論 2、基督教創造說 3、小乘佛學下凡論 4、外星科技複製人
1、生物演化論 • 物種有共同祖先,從低等到高等生物的演化 • 1970年新演化論:「中斷的平衡」,新物種的產生並非自古老的物種演化而成,而是無法預知地從現存物種中分裂而來。
2、基督教創造說:上帝從無創有<舊約˙創世紀>2、基督教創造說:上帝從無創有<舊約˙創世紀> • 1光與晝夜、天地2空氣3海陸4大光小光,分日、月5萬物6人 • 神以其肖像造人 • 泥人與亞當,肋骨與夏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實不能食,趕離伊甸園,人從此會死。 • 人的罪惡: • <該隱的印記> • <所多瑪與蛾摩拉城的罪惡> • <諾亞方舟>
3、小乘佛學下凡論:光音天人 • <長阿含經>1生於光音天上者2福壽享盡之人 • 第一位地球人:莎訶波帝 • 最初以喜悅為食,神通,到地球常住後吃地肥、地皮、林蔓、梗米 • 4、外星科技複製人 • 上帝是外星人指揮官 • 1973年Real被召喚到克里孟菲火山口
壹、問題討論:請分辨底下的中國生命情懷與生死觀念分屬A.儒家B.道家C.佛教哪一支?壹、問題討論:請分辨底下的中國生命情懷與生死觀念分屬A.儒家B.道家C.佛教哪一支? • 1、「死生有命」。 • 2、「人生無常」。 • 3、「未知生,焉知死」你如何解釋這句話? • 4、「死生一條」。 • 5、請問:有一人「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你會認為他不孝嗎? • 6、希望下輩子還要報答父母恩。 • 7、引頸一刎,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 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Ch4.【從東西方哲學與宗教層面談生死】 • 1、儒家生命觀:知天命,不逾矩(有待) 、立三不朽、厚葬, • 道家:逍遙(無待)、喪我, 鼓盆而歌,不必悅生惡死 • 釋:”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 2、儒釋道合一的生死觀。合一的基準:合緣共振。
3、道教、印度教的生死觀(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制度)。3、道教、印度教的生死觀(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制度)。 • 4、Plato柏拉圖的靈魂與理型界(Idea)生死觀。 • 死亡乃靈魂的解脫,重回理型界(詳見下頁) • 5、基督教與伊斯蘭教。
基督教 • 舊約與希伯萊書的觀點 • 認為死亡是一種懲罰。 • 原罪:亞當和夏娃沒有服從神的旨意,因而被逐出伊甸園,使得人類必須嚐到死亡的苦果。 • 塵歸塵,土歸土。 • 比死亡更糟的是被人們遺忘。
柏拉圖與基督徒的觀點(1) • 死亡並不是意識生命的終結,我們可以在另一個世界,以另一種形式重新活來。 • 柏拉圖 • 靈魂是不朽的,你今世生活的方式會進入來生。 • 若你朝向善(Good)發展,就會接近God • (理性) 靈魂受困在身體當中,直到身體死亡,靈魂才得以解脫。 • 哲學是一種學習死亡的過程,學習以理性淨化心靈,將自己從感官中釋放出來
柏拉圖與基督徒的觀點(2) • 柏拉圖(續) • 死亡是種解脫,是通往更高形式存在的儀式 • 基督教 • 人死後將永遠存在於上帝的精神世界裡。 • 耶穌死後的復活就是人類得以永生的模式 • 死亡(意識存在的終止)其實並不存在。 • 人本身是永恆的,信仰虔誠者將進入天堂 • 死亡是種解脫,是通往更高形式存在的儀式
<認識伊斯蘭教的生死觀> • Islam(伊斯蘭):伊斯蘭一詞則源自於阿拉伯文,意思是「歸順、服從、安寧、和平」,完全服從真主的旨意。 • Muslim(穆斯林):伊斯蘭的信徒稱為穆斯林,亦出自阿拉伯文,代表「歸信並順從真主命令的人」。 • Allah(阿拉):造化、調養宇宙萬物、掌管今後兩世、大仁大慈、全能全知的真神。根據聖訓,穆斯林僅敬拜獨一無二的阿拉,不拜其他聖人、偶像或神祇。 • Jihad:本為「在真主的道路上奮鬥」之意,有心、口、手、劍四個層面。
「伊斯蘭」原意是:完全服從真主旨意;伊斯蘭教徒則為遵行伊斯蘭教條的信徒。伊斯蘭教即俗稱的回教,創始人為穆罕默德(Muhammed),他是伊斯蘭教徒最尊敬的先知,也被稱為「受讚美者」。
激烈的基本教義派(西方媒體眼中的恐怖份子1)激烈的基本教義派(西方媒體眼中的恐怖份子1) • 魯西迪1947年出生於孟買,在回教中產階級家庭中成長,祖父是詩人,父親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實業家。魯西迪14歲負笈英國念書,當時的學校生活至今仍是他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就讀羅格比公學(Rugby School)時飽受種族歧視之苦,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後立志當演員,後來發覺自身寫作欲望超過演戲
1989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前伊朗領袖何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宣稱魯西迪1988年小說《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褻瀆回教教義、質疑可蘭經(Koran)的可信度,並醜化回教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動員全國追殺這位印度出生的英國作家及其出版商,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組織甚至提出百萬美元賞金,換取魯西迪的項上人頭。
鉅料1989年何梅尼一聲令下,其後將近10年時間,魯西迪被迫數度搬家,深居簡出,公開場合露面皆須由英國警方保護,至少有20名伊朗人因企圖行刺魯西迪而被英國遣送出境。《魔鬼詩篇》一書不僅在印度和南非遭禁,英國約克郡(Yorkshire)街頭也展開焚書行動。直到1998年9月,伊朗總統卡塔米(Mohammad Khatami)為提升對西方外交關係,才籲令終止追殺行動。 • 當時受到生命威脅的不止魯西迪一人,1991年7月12日,《魔鬼詩篇》日籍譯者Hitoshi Igarashi遭恐怖份子刺殺身亡,義大利譯者Ettore Caprioli和一名挪威出版商William Nygaard也接連遭受攻擊,在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相繼發生流血暴動,迫使魯西迪不得不於1990年間,公開道歉並重申尊重伊斯蘭教的立場,可惜並未為伊朗激進份子所接受,連他的第二任妻子Marianne Wiggins也不堪忍受精神上的壓力而與他仳離。
當宣佈解除追殺令的時刻來臨,魯西迪如釋重負,重申言論自由的可貴,稱「寫小說不是罪惡,頒布追殺令才該予以譴責」,同時哀悼那些為言論自由殉難的鬥士。然而危機並未消失,1999年2月,伊斯蘭教激進組織甚至把賞金提高至280萬美元,欲取魯西迪的性命而後快。當宣佈解除追殺令的時刻來臨,魯西迪如釋重負,重申言論自由的可貴,稱「寫小說不是罪惡,頒布追殺令才該予以譴責」,同時哀悼那些為言論自由殉難的鬥士。然而危機並未消失,1999年2月,伊斯蘭教激進組織甚至把賞金提高至280萬美元,欲取魯西迪的性命而後快。
激烈的基本教義派(西方媒體眼中的恐怖份子2)激烈的基本教義派(西方媒體眼中的恐怖份子2) • 2001年9月11日美東時間上午8點46分,美航11撞擊世貿北塔;18分鐘後,聯航175撞入世貿南塔;9點26分聯邦航空管制局首次緊急禁止美國境內所有民航機起飛;11分鐘後,美航77撞入五角大廈西側;10點,世貿南塔倒塌;5分鐘後,聯航93墜毀於賓州東南;10點28分,世貿北塔倒塌 • 布希總統下令美國空軍可以擊落任何有可能進行恐怖攻擊的飛機。內戰的定位
五功 • 伊斯蘭教徒信奉獨一無二、滿有權能、慈愛與憐憫的阿拉真神。伊斯蘭教徒若想獲得救贖,就必須在生活上嚴守五功(Pillars): • 一、唸功(Shahada):默唸信仰要義「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阿拉使者。」 • 二、拜功(Salat):每天五次面對聖地麥加,向阿拉禱告、敬拜。 • 三、課功(Sakat):每年年終課稅,賙濟窮人。 • 四、齋功(Saum):守齋戒,特別在九月的聖月期間。 • 五、朝功(Hajj):一生至少一次到麥加朝聖。
死亡 • 伊斯蘭教徒認為除了遵行五功外,在生活上也要有好的行為,才能得到完整的拯救。他們相信:審判的日子來到時,阿拉將手拿天秤,衡量個人在地上的行為。雖然阿拉的審判帶有憐憫,但每個人仍希望自己在天秤上的好行為遠遠超過壞的行為。 •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有一本冊子,上面記載著各人在地上的行為,直到審判日,阿拉會根據這冊上的記錄施行審判。但若能如聖戰中的烈士一樣,為維護伊斯蘭教而戰,甚至戰死沙場,則此人必在審判之日,獲得完全救贖,最後進入阿拉的樂園。
同根同源的三大一神教 • 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天啟宗教,皆發源於西亞,聖地為耶路撒冷,而且都是一神教,不拜偶像。 • 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共同的先知為亞伯拉罕。穆罕默德、摩西、耶穌,都是先知亞伯拉罕的後代。上帝祝福亞伯拉罕的兩大分支:「以色列分支」與「以實馬利分支」,而且還分別向這兩大支派作出了承諾。
賓拉登:聖戰開始了! • 什麼是「Jihad」? • 在伊斯蘭改革運動中,對內對外都打著「Jihad」的口號,「Jihad」有人譯為聖戰,其實並不符合其本意,就伊斯蘭教義發展來看,「Jihad」之所以被列入伊斯蘭的基本教義中,源自於中世紀時,非穆斯林入侵伊斯蘭世界,造成很大的震撼,這裡的非穆斯林指的是蒙古人。 • 「Jihad」本為「奮鬥」之意,有心、口、手、劍四個層面。個人為了救贖所做的內心掙扎乃視為內在的「Jihad」;外在的「Jihad」則是用口說理及用手書寫以宣揚伊斯蘭理念。至於用武力則是面臨信仰或生命存亡危機時之防禦手段(摘自誠品好讀16期,「理解現代伊斯蘭」政大阿語系林長寬教授一文)。
CH4,【從東西方哲學與宗教層面談生死】part2 • 壹、問題討論: • 1、馬克思為什麼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煙」? • 2、基督教的最後審判與復活觀念,在今日有何現代意義? • 貳、章節焦點: • 1、馬克思與佛洛伊德都認為宗教不過為人民製造了幸福的幻象,但兩者提出批判的觀點並不一致,前者認為政府應出面解決人民現實的痛苦,後者質疑上帝相當於父位的昇華,也因此人們需要上帝是出乎一種「父渴望」之心理需要。 • 2、伊斯蘭神秘主義:蘇菲主義(Sufism)。8c.不滿當權者假宗教名義橫征暴斂,違背創教初衷,主張出世禁慾苦行。
CH.5-7【大共命的生命關懷(1)】 • 壹、問題討論: • 1、 請問你認為幾歲稱「老人」? • 2、假設一位20歲的妙齡少女喬裝打扮為老婦,到她平常光顧的商店以及搭公車捷運,你猜測她得到的待遇會相異嗎?可能會更好或更差? • 3、你認為老人在身心靈三方面最需要哪些照顧? • 4、「因病厭世」、「老了懶得再學習」、「沒工作、沒生產等於是廢人」以上這些是否為社會對老人之刻版印象? • 5、你如何看待老人自殺以及安養院中老人相殘的事件? • 6、今日「養兒可以防老」嗎? • 7、你會預立遺囑及往生契約嗎? • 8、你認為心靈療法用於終極關懷上有其正面效果嗎?
貳、章節焦點: • 1、報紙讀者投書抗議「老人」稱呼不夠尊重,建議改為「高齡者」。 • 2、人老有三寶:老伴、老本、老友。 • 3、老人身心與經濟三面。 • 4、「大同世界」的理想:「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 老:「弘道老人基金會」。老人車隊。 • 老、殘、壯:「人安基金會」收留遊民,並在苗栗成立農場鼓勵遊民自耕,執行長曹慶說:「農場內禁煙酒,但稍有收入他們還是出外買菸酒,主要還是心理層面的克服。」 • 幼:「勵馨基金會」1999年開辦「未成年懷孕服務」,提供預防宣導、安產待置、資源連結等服務,2007年11月結合「小腳Y助養人計劃」。 • 老、身心殘障、新移民:「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 植物人:「創世基金會」
5、從「醫者本位」到「患者本位」的醫療體制改革。5、從「醫者本位」到「患者本位」的醫療體制改革。 • 6、終極關懷與安寧療護。 • 7、藝術治療(圖畫、音樂、文學)用於精神療癒。 • 8、心靈治療法如祈禱、靜坐、冥想、瑜珈、生物回饋等,強調以人的意志力量去控制或超越肉體的苦痛,以此使疼痛得到緩解或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