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30 Views
信息经济学. 信息产业. ——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产业特点 二、 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三、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产业特点 -1. 互联网产业 以现代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网络资源搜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是现阶段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E N D
信息经济学 信息产业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产业特点 二、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产业特点-1 互联网产业以现代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网络资源搜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是现阶段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上商店、订购服务、售票和专业服务等)、产业基础设施、互联网接入公司、软件应用务公司、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及中介公司、经纪公司和其它各种依托于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的经济实体的总和。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产业特点 互联网产业特点包括: (1)信息数字化。 信息资源传递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 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地信息,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产业特点 (2)表现形式多样化。 互联网表现形式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等。 (3)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互联网产业的信息的存在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姿势状态展示的,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体现了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产业特点 (4)数量巨大,增长迅速。 CNNIC一年两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面反映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截至到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域名总数为786万个。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产业特点 (5)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性非常迅速,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都只需要短短的数秒钟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产业特点 (6)信息源复杂。 互联网的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所取和存放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给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1 根据2011年7月,CNNIC《第28次互联网报告》的内容。2011年上半年,受众最广的前五大网络应用分别为: 搜索引擎(79.6%),即时通信(79.4%), 网络音乐(78.7%),网络新闻(74.7%) 博客/个人空间(65.5%)。 增长最快的前三个应用分别是微博(208.9%),团购(125.0%)和网上支付(11.7%)。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从数据看,当前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即时通信使用率增加,提升为第二大应用 目前即时通信用户已经达到3.85亿,应用使用率从2010年底的77.1%提升到79.4%,半年用户增长9.2%。即时通信已经提升为用户规模第二大的应用类型,仅次于用户达到3.86亿的搜索引擎。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 微博应用爆发,用户数量增长率超200%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暴涨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0%。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3. 商务应用稳步发展,团购使用率快速上升 在经历了2009-2010年快速增长之后,商务类应用迎来了一段较为平缓的发展期。 大部分商务类应用使用率都在增加,如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5.6%,半年新增用户1215万,增长率为7.6%; 团购应用发展势头迅猛,用户已达到4220万人,使用率从4.1%提升到8.7%,增长率达到125.0%。 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1.53亿,半年新增用户11.7%。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4. 娱乐应用热度继续回落,用户规模依然庞大 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一直处于持平或下滑的状态。 2011年上半年,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分别为3.11亿和3.82亿,使用率较2010年底分别下降2.3个和0.5个百分点。 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3.01亿,使用率与去年底持平。 娱乐应用的相对“衰落”和商务应用的稳步“兴起”,表明了网民网络应用水平的提升。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1 1. 网络用户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统计到2011年6月底,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2亿;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1.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90亿人。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2. 向各领域的渗透不断深入 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及其网络的开放性、技术的渗透性、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等特点,广泛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经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 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互联网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产业边界日益交融,新型商务模式和服务经济加速兴起,衍生了新的业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3. 互联网产业链形成并全面发展 一个产业是否形成的一个标志在于有没有形成连接产业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机制,这是互联网产业整体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应该说还没有形成这种产业链机制。如果当时提互联网产业,其实只是网站的概念。单纯的小网站当然不能算一个大产业。 目前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则不同,能够实现本次发展高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产业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作用,并探索出了一条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机制。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包含“开发商、内容服务商、运营商、接入提供商、用户”的互联网产业链已经形成,上下游链条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合作经营模式产生了奇妙而大的合力,促使中国互联网服务市场蓬勃发展,并且日益壮大。 关联产业亦同步发展。比如短信,这是我国互联网发展上一个出人意料的奇迹,它的成功在于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完美合一,将互联网和通信合而为一,将网民和手机用户合而为一,实现了人们方便、低成本的沟通。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4.电子商务保持了快速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统计: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同比增长22%。 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同比增长15.8%,增速有所放缓,但行业整体仍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同比增长97.3%,较2009年近翻一番,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表明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大规模发展、应用和运营的阶段,无论是B2B企业电子商务,还是个人电子商务(B2C、C2C、团购、代购等),新模式、新平台、新特征,均层出不穷。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测:未来5-10年我国电子商务整体水平,将有望继续高速发展并有望领先世界。电子商务在促进企业创新金融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由工信部牵头,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初稿)已经草拟完成, 根据《规划》,电子商务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电子商务当中的应用将被重点扶持, 产业链整合和物流配套工程将进一步得到促进, 工业、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传统企业将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移动电子商务等新兴商务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促进。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5. 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加速发展 3G牌照的发放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快速增长。 随着手机用户和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3G所带来的网络带宽的优势和终端供应的丰富,给移动互联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催生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增长点。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移动电子商务是移动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融合的产物,呈现出广泛渗透,规模扩张的特点。 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 (1)商务泛在性。移动电子商务的一个最大优势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商务活动。 (2)用户规模大。据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稳步扩大,手机网民达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5万人。手机网民规模继续稳步扩大。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3)服务个性化。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定制移动电子商务的子类服务和信息。 (4)移动支付方便快捷、成本低。移动支付是移动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目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必要的电子支付业务。移动支付的分类方式有多种,其中比较典型的分类包括:按照支付的数额可以分为微支付、小额支付、宏支付等,按照交易对象所处的位置可以分为远程支付、面对面支付、家庭支付等,按照支付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预支付、在线即时支付、离线信用支付等。 信息经济学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小结 一、互联网产业特点 二、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信息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