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 推进的策略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编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克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世界与社会实际的倾向,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个性化的知识建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不是由专家预设的,而是学生在与学习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生成的。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

scou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推进的策略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编教材 •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克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世界与社会实际的倾向,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个性化的知识建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 •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不是由专家预设的,而是学生在与学习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生成的。 •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 •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 综上所述,如果编制体系化的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只能丧失自身的独特价值,沦为学科课程的变体。

  4. 课程的设计的主要依据 • 学习活动与学生的发展 • 人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 • 人的身心发展是多方面的 • 不同的学习活动对促进能力的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5.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 •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尚弱,活动以模仿、观察等形式为主。 •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他们更喜欢同伴间的交往,并希望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所以,野外活动、调查研究、采访、科技制作、劳动体验、讨论、辩论等都是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

  6. 学习的环境与资源条件 •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 充分利用社会人员资源和条件 • 充分利用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 • 充分利用地区独特的文化历史资源 • 利用学校特有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资源

  7.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 • 设计的基本内容 • 活动主题(项目、课题) • 活动目的(与主题相适应的具体目标) • 活动内容(具体内容) • 活动对象(具体对象与情境) • 活动过程(阶段、任务分配) • 活动方式与方法 • 活动总结和延伸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包不同于学科教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初期,它应: ——为教师指导提供指导手册; ——为学生活动提供背景材料; ——为学生活动提供方法引导。

  9. 可供借鉴的教育资源包 在课程推行的初期,可借鉴课题组和实验区已开发的课程资源。 • 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实验资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1—8册),将于2002年8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社址:北京海淀区太平路西23号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11044   联系人:张旭贾贺 E-mail: zhangxu@phei.com.c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