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1.11k Views
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原理. 第二节 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流体流动现象. 第四节 流体流动的阻力. 第六节 流量测定. 第 一 章. 流 体 流 动. Fluid Flow. 1-1 流体密度和压力. 1.1A 密度. 1.1B 压力. 1-2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1.2A 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和讨论. 1.2B 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原理. 1-1 流体密度和压力. 1.1A 密度 ( density). 密度 定义. 单位为 : kg / m 3. 气体的密度 由.
E N D
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原理 • 第二节 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流体流动现象 第四节 流体流动的阻力 第六节 流量测定 第 一 章 流 体 流 动 Fluid Flow
1-1 流体密度和压力 1.1A 密度 1.1B 压力 1-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1.2A 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和讨论 1.2B 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原理
1-1 流体密度和压力 1.1A密度(density) 密度定义 单位为: kg / m3 气体的密度 由 R—摩尔气体常量,R = 8.314J/(mol·K)
气体混合物密度 液体混合物密度 比容(specific volume)
1.1B压力 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 压强,习惯上称为压力(pressure), 符号为p, 法定计量单位: Pa。 流体的压力有三种表示方法: 1.绝对压力pab(absolute pressure) pab 2.表压 pg(gauge pressure) pg pg= pab- pa pa pa—大气压 pvm pab 3.真空度pvm(vacuum) pab = 0 pvm= pa - pab
1-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1.2A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和讨论 p2A - p1A -ρgA(z1 - z2) = 0 p1 A 则:p2= p1+ρg(z1 - z2) z1 z2 设液面上方压力为p0 ,深 h处 p = p0 + ρgh p2 p1+ρgz1= p2+ρgz2 (Pa) p1 /ρ+ gz1 = p2/ρ+ gz2(J/kg) ( m)
p (4) 工程上将 称为静压头,z称为位压头。 说 明 和 讨 论 (1) 只适用于重力场中静止的不可压缩的连续的 单一流体。 (2)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中, 处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各点 的压力都相等。 p1 /ρ+ gz1 = p2 /ρ+ gz2 (3)p/ρ称为静压能,gz 称为位能,单位为J/kg。 在静止流体中这两种机械能之和是守恒的。 压头的单位是 m。 两种压头之和在静止 流体中处处相等。
p1 p2 B z R A a b 1.2B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1. 压力的测量 (1) U型管压差计 pa= p1 + ρBg(z + R) pb= p2+ρB gz+ρA gR 因pa = pb p1+ρB g (z+R)= p2+ρB gz+ρA gR p1- p2=(ρA-ρB)gR
(2)微差压差计 将U型管的两侧管顶端各增设一个扩大室, 由于扩大室的截面积比U型管截面积大得多, 指示液C的液面变化也极小, 可以认为是等高 p1- p2= (ρA-ρC)gR 只要选择两种指示液的 密度差(ρA-ρC)值相当小, 读数R值可放大到普通U 型管压差计读数的数倍。
p0 z ρ R A B ρi 2.液位的测量 pA= p0+ zρg pB= p0+ Rρi g pA= pB zρg= Rρi g
例1-2罐头厂为连续化高温杀菌,采用图 所示的静水压密封连续杀菌装置,杀菌室通入 压力为0.2MPa(绝对)的蒸汽,求水封室高度。 3.液封高度的确定 2 解: 1 生产上为了把握, 一般采用15~16m。
第二节 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1-3 管内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1.3A 流量和流速 1.3B 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 1.3C 连续性方程 1-4 柏努利方程 1.4A 柏努利方程的表达式 1.4B 实际流体机械能衡算
1-3 管内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1.3A流量和流速 1.流量 (1)体积流量(volumetric flow rate) • 以符号qv表示,其单位为 m3/s (2)质量流量(mass flow rate) 符号qm ,单位为 kg/s
2 . 流速 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 简称流速 , 符号u,单位为m/s 3.管径的估算 本应按总费用最低原则 生产任务决定qv,,由常用流速u(如水 u =2m/s), 可估算所需管径u , 选相近规格尺寸。
qm(in) qm(out) 1 1′ 1.3B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 1.稳定流动(steady flow) 任意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力和密度等有关 物理量都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2.不稳定流动(unsteady flow) 任意截面上流体的性质和流动参数随时间变 化的流动 本图中: qm(in)> qm(out) 稳定流动 qm(in)< qm(out) 不稳定流动
1.3C连续性方程 1 2 2′ 1′ qm,1= qm,2 管内稳定流动 A1u1ρ1= A2u2ρ2=qm 不可压缩流体,ρ=const A1u1 = A2u2 = qv
本 次 习 题 p.7 3 p.46 3 4
1 z1 1-4 柏努利方程 无粘性流体 1.4A 柏努利方程的表达式 不可压缩理想流体稳定流动的能量方程式, 称为柏努利方程式( Bernoulli equation) 2 z2 E1=mgz1+mp1/ρ+mu12/2 E1=E2 E2= mgz2+ mp2 /ρ+mu22/ 2 gz1+p1/ρ+u12/ 2 = gz2+p2 /ρ+u22/2 (J/kg) 位能、静压能、动能三种机械能之和守恒
等式两边除以 g (m) 每一项的单位都是m,即J/N。 称为动压头。 位压头、静压头及动压头之和即总压头守恒。 (Pa) 各项单位都是Pa,亦即J/m3。 上三式是柏努利方程不同形式的表达式 若流体静止, u1 = u2 = 0 可见,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是柏努利方程的特例。
1.4B实际流体机械能衡算 实际流体有粘性,流动有摩擦而消耗机械能 为输送目的有时加泵对流体作功 对此,引柏努利方程应作修正: w —泵对流体作之比功,J/kg Pe= wqm (W) 有效功率 实际功率 P = Pe /η η -效率
1 8m 2 3m 1.4C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1.求管道中流体的流量 例1-4输水系统如图所示。φ45×2.5mm钢管, 已知 ,试求水的体积流量。又欲使 水的流量增加30%,应将水箱水面升高多少? 解 (1) w = 0
(2) 若水的流量增加30%,则
2 Pvm= 88kPa 例1-5牛奶输送系统如图所示。泵效 率为65%,管道φ34×2mm,牛奶密度为 9m 1080kg/m3,质量流量为4.5t/h,阻力损失 为50J/kg,试计算泵的功率。 1 1.5m 2.求输送设备的功率 解
1 8m 2 3m 2 Pvm= 88kPa 9m 1 1.5m 应 用 柏 努 利 方 程 解 题 时 注 意 : (1)绘系统的示意图; (2)选取上游和下游截面,截面 应与流动方向相垂直; (3)基准面选取应便于计算; (4)各量的单位必须一致,静压力都用绝对压 力,或者都用表压。
第三节 流体流动现象 1-5 流体的黏度 1.5A 牛顿黏性定律 1.5B 流体中的动量传递 1.5C 非牛顿流体 1-6 流体流动型态 1.6A 雷诺实验和雷诺数 1.6B 流体边界层 1-7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1.7A 层流的速度分布 1.7B 湍流的速度分布
1-5 流体的黏度 流体受剪切力作用抵抗变形的特性称为黏性, 黏度是黏性大小的量度。 1.5A牛顿黏性定律 dy u+du u 剪切力 (N) μ—黏性系数,动力黏度,简称黏度 (viscosity) 黏度单位:[μ]=Pa·s = kg·m-1s-1 1P(泊) = 0.1Pa·s 切应力τ(shear stress): (Pa) 运动黏度 : (m 2/s)
1.5B流体中的动量传递 从微观角度解释流体具有粘性的原因 分子间的动量交换,是流体产生黏性的一个主 要原因。 τ为y方向的动量通量 流体黏度是分子动量传递快慢的标志。 流体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流体黏度大小除与流体本性有关外,尚受 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 一般液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气体的黏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黏度 是常数,是流体的性质。 1.5C非牛顿流体 ●牛顿型流体(Newtonian fluid)切应力与 速度梯度的关系完全符合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 ●非牛顿型流体(non-Newtonian fluid) 不符合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 表观黏度(apparent viscosity): 不是常数,随du/dy变 ◆时变性非牛顿流体 (time-dependent non-Newtonian fluid) ▲触融性流体 ▲触凝性流体
◆非时变性非牛顿流体 (time-independent non-Newtonian fluid) ▲剪稀流体(shear-thinning fluid) 又称为假塑性流体,du/dy↑:μa↓ ▲剪稠流体(shear-thickening fluid) 又称为胀塑性流体,du/dy↑:μa↑ ▲宾哈姆流体(Bingham fluid) ▲塑性流体(plastic fluid) τ τ>τ0(屈服应力), 流体始相对运动 τ0 牛顿流体 (对照) du/dy
τ Herschel-Bulkley公式 τ0 剪稀流体,τ0=0, n<1 du/dy 剪稠流体,τ0= 0, n>1 宾哈姆流体,τ0 >0,n=1 塑性流体,τ0>0 ,n<1 牛顿流体,τ0=0 ,n=1 而常数K就相应于黏度μ
1-6 流体流动型态 1.6A雷诺实验和雷诺数 1.雷诺实验 (1)层流(laminar flow) 流体平行流动,质点 间互不混杂的流动型态 (2)湍流(turbulent flow) 质点间彼此碰撞、互 相混合,质点的速度大 小和运动方向随时发生 变化的流动型态
2.雷诺数(Reynolds Number) 基本量 长度的量纲L 质量的量纲M 时间的量纲T 雷诺数的量纲为 雷诺数Re是个量纲一的特征数。 雷诺实验表明: 当Re < 2000,层流 当Re > 4000 , 湍流 当2000 <Re <4000,过渡流
1.6B流体边界层 1.边界层的形成 边界层 平板壁面 附近速度梯度较大 的区域 主流区 边界层外 速度梯度可忽略的区域 xc—某临界距离 x < xc 层流边界层 x > xc 湍流边界层 (靠近壁面存在层流内层) 2.边界层的分离 流体流经曲面,或其他形状物体的表面时, 产生边界层与固体表面分离并形成旋涡的现象.
1-7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1.7A层流的速度分布 1.速度分布公式 流体柱上的推动力 作用于流体柱侧表面 (A = 2πrl )上的内摩擦力 推动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umax R r 0 在管轴线上,r = 0 在管壁处,r = R, ur = 0
本 次 习 题 p.46 7 8
dr R r 2.平均流速 半径为r处,环形截面面积: dA=2πrdr 平均流速 泊稷叶(Poiseuille)方程
1.7B湍流的速度分布 不能理论推导,经实验测定 u/umax与Remax或Re值的关系见图 通常近似取湍流的平均速度 u=0.82umax
第四节 流体流动的阻力 流体流动的阻力, 分为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 。 1-8 管内流体流动的直管阻力 1.8A 直管阻力公式 1.8B 层流的摩擦因数 1.8C 湍流的摩擦因数 1-9 管内流体流动的局部阻力 1.9A 阻力因数法 1.9B 当量长度法
1-8 管内流体流动的直管阻力 1.8A直管阻力公式 不变径水平管 z1=z2 u1=u2=u 稳定流动,推动力和摩擦阻力平衡:
范宁(Fanning)公式 λ—摩擦因数(frictioncoefficient) 是量纲一的常数 另两种直管阻力表示式 压头损失 (m) 压力损失 (Pa)
1.8B层流的摩擦因数 (Pa) 压力损失 (J/kg) 与范宁公式对照 层流摩擦因数的 理论公式
1.8C湍流的摩擦因数 湍流复杂,影响摩擦因数的变量较多。工程研究 中,只能通过实验建立经验关系式。 研究此类工程问题,为减少实验次数,简化数据 关联工作,经常用量纲分析法(dimensional analysis) , 建立特征数方程。 1.量纲分析法 因次一致性原则 物理方程各量代以量纲式, 方程两边相同基本量的量纲指数(因次)相等。 π定理 特征数数目=物理量数目-基本量数目 ε—管子的绝对粗糙度,m。
各物理量的量纲为: dimp = ML-1T-2 dimd = L diml = L dimu = LT-1 dimρ=ML-3 dimμ =ML-1T-1 dimε= L 各量的量纲代入下式: 得 ML-1T-2=kLaLb(LT-1)c(ML-3)d(ML-1T-1)eLf ML-1T-2=kMd+eLa+b+c-3d-e+f T-c-e 按因次一致性原则: 对M 1 = d+e 对L -1 = a+b+c-3d-e+f d=1-e 对T -2 = -c-e c=2-e a,c,d可表示为b,e,f 的函数 a=-b-e-f
d=1-e c=2-e a=-b-e-f 将指数相同的物理量并在一起: 式中包含4个量纲一的特征数(符合π定理): 欧拉数 压力损失/惯性力 雷诺数Re = duρ/μ 惯性力/粘性力 相对粗糙度ε/d 长径比l/d 即 b=1 实验证明
与下式比较: 可得 即 对光滑管, ε≈ 0, 即λ只与Re有关 常用光滑管摩擦因数的公式: 适用范围:Re=2500~105 对粗糙管,根据已知Re和ε/d值,由摩擦因数图 求λ最为适用。
1944年Moody按式 2.摩擦因数图 据实验数据绘制
摩擦因数图的分区 B A.层流区 (Re<2000) D C A 此区域流体作层流 流动, λ与管壁面的 粗糙度无关,而与Re成直线关系,λ=64/Re B.过渡区(2000< Re<4000) 通常是将湍流时相应的曲线延伸查取λ值 C.湍流区(Re>4000) 摩擦因数λ是Re和管壁面相对粗糙度ε/d 的函数。 D.完全湍流区 (图中虚线以上的区域) 曲线近乎水平直线,λ值基本上不随Re而变化。
本 次 习 题 p.7 3 p.46 3 4
1-9 管内流体流动的局部阻力 流体流经各类管件、阀门、进口、出口及管道突扩或突缩等造成的能量损失,称局部阻力。 局部阻力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即阻力因数法和当量长度法 1.9A阻力因数法 ζ —局部阻力因数,其值由实验测定,可查表 管中流体流动的总阻力 即为直管阻力hf及各局部阻力h’f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