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34 Views
第二講 研究課題、理論思路、實證研究的銜接關聯. 一個命題(觀察、體會). 理論想法是廉價的,但是能把理論想法“做”出來才是真正的研究功底 在(量化)研究中 “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關課題、思路、研究設計之間的銜接關聯. 一個例子. 理論命題 : 社會關係網絡 經濟關係的 穩 定性 實證假設 . 通過網絡建立的關係 契約的期限 幾個需要考慮的因素: 操作化的重要性 統計模式的選擇 實證假設的驗證 統計結果的表述. 課題一:實證研究的操作化. 審稿過程中一個常見的批評是:
E N D
第二講研究課題、理論思路、實證研究的銜接關聯第二講研究課題、理論思路、實證研究的銜接關聯
一個命題(觀察、體會) • 理論想法是廉價的,但是能把理論想法“做”出來才是真正的研究功底 • 在(量化)研究中 “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關課題、思路、研究設計之間的銜接關聯
一個例子 • 理論命題: 社會關係網絡 經濟關係的穩定性 • 實證假設 . 通過網絡建立的關係 契約的期限 • 幾個需要考慮的因素: • 操作化的重要性 • 統計模式的選擇 • 實證假設的驗證 • 統計結果的表述
課題一:實證研究的操作化 • 審稿過程中一個常見的批評是: • “這項研究對概念的測定或使用的變量與理論思路不符。” • 操作化在實證研究中的意義 • 對理論概念、因果機制的具體化,可測量化 • 連接理論概念與實證研究 • 對收集資料、應用領域有着指導意義 • 操作化從何而來? • 為理論邏輯和思路所指導 • 內嵌性:社會網絡的差異性(關係的强度、網絡地位的測量) • 合法性:“廣為接受”的趨同性 (群體中採納某個制度的比例) • 與前人的研究工作相關: • 契約研究中有關“交易成本”的測量 (risk,stake,dependence) • 新的操作化大多在理論、概念或研究設計的推進下產生的。 • Tolbert and Zucker(1983):合法性--“廣為接受” • Zhou (2000):“再分配權力”持有者
操作化的例子 • 例子。理論命題的深化:合法性模仿行为組織趨同 • “模仿機制”概念:合法性“廣為接受”的程度 • 操作化:某一制度被同類組織採納的頻率(或比例) • Haunschild and Miner (1997) 的推進: 對“模仿機制” 測量的精細化 • 頻率模仿:有多少公司採納了這種制度 • 類型模仿:與“我”同類的公司採納了這種制度? • 結果模仿:採納這種制度的公司的效益如何? • 例子。不同理論思路與關係網絡的操作化 • Granovetter:不同的網絡關係或地位 • Burt的“結構洞”: 市場競爭關係 沒有重復訊息的關係網絡 • Podolny & Baron (1997) 强調認同的重要性:組織內部地位關係 圈內關係(buy-in 重復性關係)
課題二:統計模式的選擇 • 量化研究的基本手段是統計分析:怎樣選擇統計模式呢? • “簡約”(parsimony)是美德 • Simplified, not simplicity • 簡約,而不是簡單 • 根據研究目的、資料訊息的特點來選擇統計模式,而不是以炫耀技巧取勝 • 量化分析中的“時尚”傾向 • 例子:一篇有關“教育”的文章:統計模式十分複雜,但是內容單薄 • 真正了解需要解决的任務是什麼 • 掌握不同的統計手段,避免途徑依賴 • 研究生的訓練 • 與研究生的合作 • 基本的統計知識
新的統計模式 • Multilevel analysis • 教育收效在不同班級、學校、學區的狀況 • 收入分配上的地區性差異:個人特點、工作單位、地區 •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ing • 多指標的測量、分析 • 雙向關係的模式 • Latent class analysis • 社會分層 • 態度—社會群體
幾個例子 • 一項研究:“組織內部升遷機會的解释” (Zhou 2001) • 依變項:晋升的次数 • 一个初步的选择:multiple regression – log(升遷次數) • 進一步考慮: • Normality assumption • 每一次升遷作為一個分析單位 --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 升遷次數是罕見事件(rare events)-- event count models:Poisson models • 其他例子:游行示威的次数,参加公益活动的次数,等等 • Zhou et al (2003)“interfirm contract” • 依变量: • 选择契约伙伴的途径(社会关系、市场表现、政府按排。。。)—binary • 契约条款的正式性(期限、价格、数额。。。)— binary • 社会交往的强度 (Likert scale 8-32)— 连续性变量 • 进一步考虑:一个公司可能有多个契约 • GEE,mixed model
統計和背景知識的互動 • 統計模式只能建立變量間的統計關係 • 統計關係:同變關係(co-variation) • 因果關係是在理論上建立的,是人為的解釋 • 因此,理論的嚴謹性和背景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 一個例子:Zhou(2000)收入分析 • 時間序列的統計模式 • 收入决定因素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教育、地位、單位 • Variance/covariance structure specification • 不同時間的變量之間的關係:教育(t,t-1) • 按照常規的方式,教育係數極大 • 進一步探索、實驗 • Appendix • 研究中需要統計模式和社會背景的兩方面知識
Parameter Estimates of the Covariates in the Full Mixed Model
課題三:實證假設的檢驗—超越Coefficients • 考慮参數的統計意義、方向、大小 • 更為合適的方法來檢驗實證假設 • 例子: ln(income)= 1 + 2 (male) + 3 (college) + 4 (age) • 對一個参數的檢驗 • i = 0 • i = c • 對一组参數的檢驗 • The effects are zero: 2= 3 = 4 = 0 • Test of equality: 2= 3 • Linear constraints: 2= 3 = c • Linear combination: 2 + 3 = c • 結構變化的檢驗 • Equality test for intercepts across samples • Equality test for mechanisms across samples • 對統計模式的檢驗 • Model comparison: The nested model approach • 建立統計模式的各種檢驗(Model specification test): variable inclusion, functional form
課題四:統計結果的表述 • 提出實質性的解釋,而不是形式上的解釋 • 描述性統計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 使用圖表: • 非綫形關係 • 直觀效果 • “想像中的個人類型” (imagined individuals) • 三角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個例子 • Daniel T。Lichter(ASR 1989)“Race,Employment Hardship,and Inequality in the American Nonmetropolitan South” • 大多數量化分析使用描述性分析-不同種族、性别群體的失業率 • “想像中的個人類型” (imagined individuals)
Logit Models of Employment Hardship in the Nonmetro South, 1985
Probabilities of Employment Hardship Among Race-Sex Groups in the Nonmetro South, 1985
三角結合的研究方法 • 三角結合的研究方法 • 理論、量化、個案 • 例子:Uzzi (1999) • 研究課題:銀行貸款的途徑和代價 • 理論模式:社會關係網絡的非綫性作用 • 內嵌性—疏遠型社會關係:網絡的强度和互補性 • Uzzi(1999)研究中的問題 • 彌補量化研究的不足—“業務關係”的多元性(multiplicity) • 使用圖形來直觀地表述結果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viewees in the Field Research: Relationship Managers (RMs) at Chicago Banks, 1988
Coefficients from the Heckman Selection Regression of Access to Credit and Interest Rate on Loan on Selected Independent Variables: U.S. Nonagricultural Firms, 1989
Social Embeddedness and the Firm’s Cost of Financial Capital: U.S. Nonagricultural Firms, 1989
兩個例子 • Han(1994) • 資料研究十分精細、表述直觀明晰 • Zhou(2003) • 理論、研究設計、變量、統計模式的關聯
Han (1994) • 研究框架 • 問題的提出:審計行業的結構:兩極分化 • 社會地位:從顧客的社會地位(規模大小)的角度來分析 • 参考框架:大中小公司的不同行為方式 • 一個比較研究的框架 • 經濟學: cost, specialization • 合法性: legitimacy, environment • 社會關係網: peers, relative status
實證假設 • H1. The absolute size hypothesis. Large clients are audited by large CPA firms and small clients are audited by small CPA firms. • H2.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hypothesis. Client firms are mainly concerned about the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of CPA firms. • H3. The uniformity hypothesis. Every firm within a common environment is under uniform pressure toward isomorphism. • Y (imitation) = α + β(status)β = 0
H4. The legitimacy hypothesis. The lower the position of a firm among its peers, the more the need for legitimacy, and thus, the higher the likelihood of imitating others. • Y (imitation) = α + β(status)β < 0 • H5. The cost hypothesis. The cost of retaining a CPA firm of high reputation is relatively more taxing for smaller firms, for their ability to pay is more limited than large firms. • Y (imitation) = α + β(status)β > 0 • H6. The cost-benefit hypothesis. What are expected by hypotheses 4 and 5 occur simultaneously. • Y (imitation) = α + β1(status)+ β2(status)2
資料和變量 • 資料 • 變量測定 • 地位(STATUS):結構地位相同者,同時又是競爭者 • 一個領域內部的地位:公司規模—相對地位 • 模仿行為 • 一個公司關於CPA選擇是否與其他地位更高的公司的選擇相同 • 問題:模仿還是同時行為?
Table of Constructing Imitation IndicesFor the cells, 0 is coded where the two – row and column – differ in the auditor choice, and 1 where the two choose the same auditor, respectively. I(1) i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with all the higher ranked firms, while I(2) i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top 4 only. An asterisk is treated as 0 by definition. For clients, abridged names are used, and for CPA firms, acronyms are used.
Table of Maximum-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Logistic Regressions: Imitation on Status
驗證 • 絕對規模假設 • 資料表明規模小的公司也雇用大的CPA公司 • 行業專業化假設 • CPA公司的業務涉及不同行業 • H6(合法性+成本)非線性關係在實證材料上得到支持
評價 • 長處﹕ • 課題新穎 • 比較理論框架 • 三種公司選用CPA公司的行為的發現十分重要: • 大公司:分化 • 中間帶:模仿 • 小公司:各行其是 • 實證假設明確可測 • 統計分析簡單、清楚 • 問題﹕ • 理論討論不够明朗 • 關鍵變量的測定有問題技術精細,立論不大 • 與Podolny(1993)比較 • 沒有溶入一個理論流派,難以得到認可
小結 • 課題、思路、研究設計的銜接關聯 • 理念上:“八股文”不當八股文作,獨具慧眼、别具匠心 • 具體的考慮 • 操作化的重要性:聯接理論概念與實證資料 • 統計模式的選擇:建立資料變量之間的統計關係 • 實證假設的驗證:理論命題和實證假設 • 統計結果的表述:超越coefficients • 研究設計是量化研究的基本功,是研究能力的實在體現
職業聲望等級制度的一個制度學派的解釋: 新的思路和新的分析 周雪光
研究背景 • 文獻基礎上的推理型研究 • 從一般理論到具體理論 • 聲譽現象—職業聲望
問題的提出 • 職業聲望的評定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令人驚奇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Hodge, Treiman, and Rossi 1966;Treiman 1977) • 在社會學理論中,以群體分化差異為基礎的解釋邏輯具有中心地位(e.g., SES, 種族, 性别, 職業) • “用職業聲望指標來測量職業的社會經濟特徵,‘充滿了錯誤’。”(Featherman and Hauser 1976).
馬克斯.韋伯 • 一般說來,“單純經濟的”權力,特別是“赤裸裸”的金錢權力,絕對不是社會榮譽得以承認的基礎。權力也不是社會榮譽的唯一基礎。的確,社會榮譽或聲望甚至可能是政治或經濟權力的基礎,而且實際上經常的確如此。 Max Weber 1946, p. 180
功能主義的解釋邏輯 • 一個職業對於這個社會生存下去的重要性導致了這一職業相應的報酬。 • “因此,社會分工導致了通常可見的權力分化,而權力導致特權,權力和特權導致聲望。由此可見,在整個世界上應該有一個統一的職業聲望等級結構” (Treiman 1977). • 功能重要性 權力, 特權 職業聲望
制度理論的邏輯 • 與收入或教育水平不同,職業聲望(以及其他的聲望現象)屬於價值和信念這一領域。 • 分化和溶合的雙重過程 • 溶合過程: 不同的群體被溶合在同一個價值評定的體系中(對大學教授的評判)。 • 分化過程: 職業的某些特質更容易得到社會承認; • 社會承認的邏輯
社會承認的邏輯 1. 社會承認建築在合法性和合情合理的基礎之上。 • 人們的行為必須超越狹義上的私利,在一個社區的意義系統中被認為是合情合理的。 • 韋伯:種族群體的等級制度 • 聲望與一個人的結構地位有關,但又有着重要的區别。
社會承認的邏輯 • 對社會承認的追求導致人們與 “自然”(nature)和“理性”(reason) 以及社會的意義系統發生聯繫。 • 追求效率與追求聲望的區别 • 瑪麗。道格拉斯: “任何一個制度,若要獲得合法性,必須找到一種理由可以將它的正義性建築在理性和自然之上。” • 在現代社會中,自然和理性是我們據以提出合法性要求的最終的、最為根本的基礎。
社會中心制度(institutional center) 社會有一個中心… 這個中心,或者中心區域,是關於價值和信念領域的現象。它之所以成為中心是因為它是最為根本,無法分解的,以致於許多人對此心領神會而無法言傳表達。 Edward Shils
通往社會中心制度的途徑與聲望結構 自然和理性 聲望的 强度 社會中心制度
社會分化的過程 • 在當代社會中,自然和科學是人們據以提出合法性要求的基礎。 • 一個命題:如果一個職業的特質與自然和理性的關聯越强,那麼它就越可能得到更高的聲望評判。
實證假設 • H1. 一個職業的特徵中科學和知識的成分越多,它的聲望越高。 • H2. 一個職業與不同社會群體交往越多,或者在權力關係中佔有統治地位,那麼它的權力更可能受到爭議挑戰,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條件下,它越不可能得到高的聲望評判。
H3. 一個職業的組織能力越强,它越可能得到高的聲望評定。具體說來,一個職業的專業學會成立越久,一個職業的專業雜誌越多,它越可能得到高的聲望評定。
溶合的過程 • 不同的社會群體對於職業聲望的評判有着系統的差别。這些差别因它們溶合入價值和信念的制度領域的程度而異。 • 例子 • 性别 • 種族 – 白人 與黑人 • 職業 – 經理/專業人士 與其他職業 • 教育 – 高中及以下與大學及以上
多元社會中心和聲望市場 自然和理性 競爭的社會中心制度 社會中心制度
實證假設 • H4.少數民族和婦女對涉及人際間互動的職業更可能給予低的聲望評價。同樣地,有著高的教育程度或經理/ 專業性職業的成員更可能對涉及人際間互動或在權力關係中佔統治地位的職業給予更高的聲望評價。 • H5. 社會群體間職業聲望評價的不同,在科學和知識方面的評價分歧比在權力關係方面的評價分歧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