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1.02k Views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b 2 + c 2 - 2bccosA. a 2 + c 2 - 2accosB. a 2 + b 2 - 2ab cos C. 2R sin A. 2RsinB. 2RsinC. sinA ∶ sinB ∶ sinC. [ 思考探究 ] 在△ ABC 中, sinA > sinB 与 A > B 间有何关系?. 提示: 在△ ABC 中, sinA > sinB 是 A > B 的充要条件 . 因为 sinA > sinB ⇔ ⇔ a > b ⇔ A > B.
E N D
b2+c2-2bccosA a2+c2-2accosB a2+b2-2abcosC
2RsinA 2RsinB 2RsinC sinA∶sinB∶sinC
[思考探究] 在△ABC中,sinA>sinB与A>B间有何关系? 提示:在△ABC中,sinA>sinB是A>B的充要条件.因为sinA>sinB⇔ ⇔a>b⇔A>B.
一解 两解 一解 无解 一解
1.已知△ABC中,a= ,b= ,B=60°,那么角A等 于() A.135°B.90° C.45° D.30°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 得: ⇒sinA= ,又a<b,∴A<B,A=45°. 答案:C
2.△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 成等比数列,且c=2a,则cosB等于 ()
解析:∵a,b,c成等比数例,∴b2=ac, ∴cosB= = 答案:B
3.已知△ABC中,b=2,c= ,三角形面积S= ,则 角A等于 () A.30° B.60° C.30°或150° D.60°或120° 解析:由S= bcsinA可得sinA= , ∴A=60°或120°. 答案:D
4.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且AB= 1,BC=4,则边BC上的中线AD的长为. 解析:如图所示,B=60°,AB=1,BD=2. 由余弦定理知 答案:
5.△ABC中,若acosB=bcosA,则△ABC的形状是. 解析:acosB=bcosA⇒ = ⇒sinAcosB-cosAsinB=0⇒sin(A-B)=0, 又∵A、B为△ABC的内角,∴A-B=0,即A=B. ∴△ABC为等腰三角形. 答案:等腰三角形
1.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有两解、一解、 无解三种情况,应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主要是 根据图形或由“大边对大角”作出判断. 2.应熟练掌握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 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 简捷.
3.三角形中常见的结论 (1)A+B+C=π. (2)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 (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在△ABC中,已知a= ,b= ,B=45°,求角A、C和边c的值. (2)已知△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tanB= 试求角B的大小.
[课堂笔记](1)∵B=45°<90°,且asinB<b<a, ∴△ABC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 即sinA= ∴A=60°或120°. ①当A=60°时,C=180°-(A+B)=75°,此时c=
②当A=120°时,C=180°-(A+B)=15°,此时c= ∴A=60°,C=75°,c= 或A=120°,C=15°,c=
(2)由余弦定理,得cosB= ∴a2+c2-b2=2accosB. 故由tanB= 得 ∵B∈(0,180°),∴B=60°或B=120°.
若将例(2)中的“tanB= ”改换为“4sin2 -cos2B= ”,如何求解? 解:∵4sin2 -cos2B=
∴2[1-cos(A+C)]-2cos2B+1= , 则4cos2B-4cosB+1=0, 解之得cosB= , 又∵0°<B<180°,∴B=60°.
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 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 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 形状; 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 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 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B+C=π这 个结论.
[特别警示]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主要看其是否是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要特别注意,“等腰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特别警示]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主要看其是否是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要特别注意,“等腰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在△ABC中,已知(a2+b2)sin(A-B)=(a2-b2)·sin(A+B),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在△ABC中,已知(a2+b2)sin(A-B)=(a2-b2)·sin(A+B),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思路点拨]
[课堂笔记] 法一:由已知 a2[sin(A-B)-sin(A+B)] =b2[-sin(A+B)-sin(A-B)], ∴2a2cosAsinB=2b2cosBsinA, 由正弦定理,
sin2AcosAsinB=sin2BcosBsinA, ∴sinAsinB(sinAcosA-sinBcosB)=0, ∴sin2A=sin2B, ∵A、B为三角形内角, ∴得2A=2B或2A=π-2B, 即△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法二:同上可得2a2cosAsinB=2b2cosBsinA, 由正、余弦定理,即得 ∴a2(b2+c2-a2)=b2(a2+c2-b2), 即(a2-b2)(c2-a2-b2)=0, ∴a=b或c2=a2+b2, ∴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若将条件改为“ ”,该三角形的形状又如何? 解:法一:(利用边的关系来判断): ⇒acosA=bcosB
⇒a· ·b ⇒a2(b2+c2-a2)=b2(a2+c2-b2) ⇒c2(a2-b2)=a4-b4=(a2+b2)(a2-b2) ⇒(a2-b2)(a2+b2-c2)=0 ⇒a2-b2=0,或a2+b2-c2=0 ⇒a=b,或a2+b2=c2,
∴△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法二:(利用角的关系来判断): ⇒sinAcosA=sinBcosB⇒sin2A=sin2B⇒2A=2B或2A=π-2B⇒A=B或A+B= . ∴△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选取取决于三角形中的哪个角可求, 或三角形的哪个角的正弦值可求. 2.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S= absinC= bcsinA= acsinB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也有角, 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联系起来.
(2009·安徽高考)在△ABC中,sin(C-A)=1,sinB= (1)求sinA的值; (2)设AC= ,求△ABC的面积. [思路点拨] (1)结合A+B+C=π,找出A与B的联系. (2)求出a,利用S= absinC求解.
[课堂笔记](1)由C-A= 和A+B+C=π, 得2A= -B,0<A< . 故cos2A=sinB,即1-2sin2A= ,sinA= . (2)由(1)得cosA= . 又由正弦定理,得 = , 所以S△ABC= AC·BC·sinC= AC·BC·cosA=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其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和解答题,主要考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常与三角恒等变换结合.09年天津高考则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了正弦定理的推论 =2R的应用,这是一个新的考查方向.
[考题印证] (2009·天津高考)如图,AA1与BB1相交于点O,AB∥A1B1且AB= A1B1.若△AOB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则△A1OB1的外接圆的直径为.
【解析】 ∵AB∥A1B1且AB= A1B1, ∴△AOB∽△A1OB1, ∴两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之比等于相似比. ∴△A1OB1的外接圆直径为2. 【答案】2
[自主体验] 已知圆的半径为4,a、b、c为该圆的内接三角形的三边,若abc=16 ,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
解析:∵圆的半径为4, ∴ =2R=8 又∵abc=16 ∴S△= 答案:C
1.(2009·福建高考)已知锐角△ABC的面积为3 ,BC=4,CA =3,则角C的大小为 () A.75°B.60° C.45° D.30°
解析:由S△ABC= BC·CA·sin∠ACB=3 , 得sin∠ACB= , 而△ABC为锐角三角形,所以∠ACB= . 答案:B
2.△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 , b= ,B=120°,则a等于 () A. B.2 C. D.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sinC= . 又∵C为锐角,则C=30°,∴A=30°, △ABC为等腰三角形,a=c= 答案:D
3.(2010·黄冈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的 顶点A(-4,0)和C(4,0),顶点B在椭圆 =1上,则 等于 ()
解析:A、C恰好为椭圆的两焦点,∠A、∠C所对的边之和BC+AB=2a=10,∠B所对边AC=2c=8,由 得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