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k likes | 2.81k Views
方向 勤奋 毅力 气度 方法 健康 — 修身、学术与事业. 清华大学 傅水根. n. 发言提纲: 一、成长经历 (事实) 二、方向、勤奋 (道理) 毅力、气度 方法、健康 三、体验与感悟 (归纳). 一、成长经历 (先事实,后道理). 江西省吉安地区(井冈山区)峡江县人。山清水秀,森林覆盖面积占 85% ; 1945 年 11 月出生,家境贫寒。父母,兄弟姊妹 7 个,排行第三; 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兄弟姊妹中第一个有机会进小学念书;.
E N D
方向 勤奋 毅力 气度 方法 健康—修身、学术与事业 清华大学 傅水根
n 发言提纲: 一、成长经历 (事实) 二、方向、勤奋(道理) 毅力、气度 方法、健康 三、体验与感悟(归纳)
一、成长经历(先事实,后道理) • 江西省吉安地区(井冈山区)峡江县人。山清水秀,森林覆盖面积占85%; • 1945年11月出生,家境贫寒。父母,兄弟姊妹7个,排行第三; • 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兄弟姊妹中第一个有机会进小学念书;
小学经历:三年级开始砍柴。六年级休学一年: 砍柴、种菜、放牛、插秧、收割、学篾匠等,自制笛子、二胡等。小学与初中阶段,周未与寒暑假,晴天砍柴、雨天自制工具(独轮车)、上县图书馆和职工文化馆阅读各种书籍。高中毕业暑期,从县城带20多名知识青年上离家40里远的水边镇支援双抢。在水边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姚秘书)。 • 兴趣和自学非常重要。
初中和高中阶段,利用业余时间,一边上山砍柴谋生,一边念书。期间有兄弟的帮忙和姨母家经济上的雪中送炭,加上大学期间国家的助学金,使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初中和高中阶段,利用业余时间,一边上山砍柴谋生,一边念书。期间有兄弟的帮忙和姨母家经济上的雪中送炭,加上大学期间国家的助学金,使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 年轻时经历的艰苦,磨砺出生活上容易满足,工作上不怕困难和挫折。这对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父母养育之恩; 国家、学校培育之恩; 兄弟、亲戚、朋友相助之恩。 因此,2000年、2005年、2008年三本自选诗集取名为《寸草集》。 “寸草”二字,来源于著名诗人孟郊的一句名诗: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一) 工作经历 • 1970年3月毕业留校,分配在汽车厂当了3年“新工人”,参加清华大学制造汽车的大会战。工作在底盘车间,当车工,真正当工人。车工、铣工、刨工和钳工都基本拿得起来,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实践基础; • 从制造汽车的整个过程中,一边埋头苦干,一边认真观察和思考,逐步领悟到工程师和高水平老八级的师傅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领悟到: • 什么样的技术问题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 • 什么是设计与工艺的关联; • 什么叫白手起家,什么叫从无到有; • 什么叫“大会战”(苦干、实干、巧干),什么叫创造—巧干,有价值的“从无到有”! • 知道当一名水平高的技术工人也很不简单,有的很有水平(举例),学会了尊重普通人! 回想起来比较庆幸:这三年的“新工人”没有白当!
1972年后,一边在车间生产,一边在金工教学组当教师 ,指导工农兵学员的学工劳动(8周车工); • 1974-1976年被精密仪器系借用: 讲授:机械制图 机械力学 专用钻箱设计等 辅导:机械原理 零件设计 独立指导: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这些理论课程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实践、素质、体魄 四个基础对每个人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德健为先 三商并重
1977年,张万昌教授希望我回准备恢复的金工教研室:1977年,张万昌教授希望我回准备恢复的金工教研室: 在指导金工实习的同时,在石伯平等老教师的带领下,开始参加教学产品的研制,如钳工虎钳、轧面机、小型动力头等。由简单到复杂,指导我们动手搞设计、制造。 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完成的复杂而先进的印刷包装机,使自己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树立了信心。
在完成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发现学知识是一门课程、一门课程地学,而用知识呢,却是不分课程,甚至不分专业,要综合起来用,有的没有学过的知识也要用。在完成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发现学知识是一门课程、一门课程地学,而用知识呢,却是不分课程,甚至不分专业,要综合起来用,有的没有学过的知识也要用。 • 怎么办? • 就得根据需要赶紧自学和求教。逼得我们很快理解了“战斗中成长”这句话很实在,也很能解决问题。很多新的知识是根据工作的需要自学或求教的。
根据实际需要学,学得快,用得上,解决问题快。但也有缺点,系统性不强。但创新更需要灵气、悟性、毅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有时候并不需要知识多么完整和系统。知识的完整与系统可以依靠团队、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根据实际需要学,学得快,用得上,解决问题快。但也有缺点,系统性不强。但创新更需要灵气、悟性、毅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有时候并不需要知识多么完整和系统。知识的完整与系统可以依靠团队、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 •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协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探究精神。
(二) 留 学 经 历 • 1984年10月~1986年10月,在出国英语考试(EPT)通过后,由国家教委以访问学者身份公派出国。 • 先在英国大学城牛津的The Lake School of English 集训三个月英语,继后在著名的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学习与 研究。
在导师D.K.Aspinwall指导下,由美国GE公司和英国宇天航空公司支持,主攻特种加工近2年。从设计开始,研制成数控旋转电加工机床1台,完成了大量的工艺试验,在26届MTDR国际学术会议和北美制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篇。在导师D.K.Aspinwall指导下,由美国GE公司和英国宇天航空公司支持,主攻特种加工近2年。从设计开始,研制成数控旋转电加工机床1台,完成了大量的工艺试验,在26届MTDR国际学术会议和北美制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篇。 • 1名高水平的技工与我一起干了8个月的机械加工、装配和调试,彼此相处融洽。
被使馆教育处聘为兼职干部,兼任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党支部书记(非公开身份)兼学联会副主席,为党和国家尽了自己的职责。被使馆教育处聘为兼职干部,兼任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党支部书记(非公开身份)兼学联会副主席,为党和国家尽了自己的职责。 • 1985年,被伯明翰大学学术执行委员会授予名誉研究员称号(HONOR RESEARCH FELLOW),并免交第二年1000英镑的“Bench Fee”。
1986年回国前夕被评为优秀留学生,受到我国驻英大使胡定一集体接见。科研成果被评为我国留学生中6项重要成果之一,并在大使馆举办的优秀留学生代表会议上作了关于科研成果—数控旋转电加工机床研制的典型发言。1986年回国前夕被评为优秀留学生,受到我国驻英大使胡定一集体接见。科研成果被评为我国留学生中6项重要成果之一,并在大使馆举办的优秀留学生代表会议上作了关于科研成果—数控旋转电加工机床研制的典型发言。 1986年8月,应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特种材料部邀请,与导师D.K.Aspinwall一起赴德国法兰克福作学术报告。 于1986年10月提前三天归国。
从当年回国的访问学者中,出了一批大学校长,学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和著名学者、教授。我们除了在学术、事业的发展外,还有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直接为国家服务、为中华民族服务,为中国人民服务,为振兴中华服务。从当年回国的访问学者中,出了一批大学校长,学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和著名学者、教授。我们除了在学术、事业的发展外,还有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直接为国家服务、为中华民族服务,为中国人民服务,为振兴中华服务。 正是这一点,使我们的内心非常充实。我们愿意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无论她目前多穷、多苦!我们也深信,她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国家改革发展的进程,比所预料的快很多。
优秀留学生代表在我驻英大使馆与大使、参赞合影优秀留学生代表在我驻英大使馆与大使、参赞合影
(三) 国内工作 回国后,一直工作在基层,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和管理。 • 也有国内外一些公司和兄弟院校邀请我去求得发展。尽管当时教育界收入微薄(每月80多元),但自己毫不动摇地选定继续在清华任教,把培养学生当作自己最神圣的职责。
毕业近40年来,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多种人才培养的需求,一直处于不断开新课,不断开设培训课程的动态过程中。毕业近40年来,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多种人才培养的需求,一直处于不断开新课,不断开设培训课程的动态过程中。 前后讲授、指导过20门左右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以及面向教师和技工的各种培训课程。这使自己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基本理清了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
讲授本科、研究生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力学,专用钻箱设计, 金工实习,机械制造实习,金属工艺实验, 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工业系统实践,特种加工技术,实验室科研探究,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工业工程系研究生专业英语,英语授课)。 • 指导机械零件、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讲授培训课程(给青年教师与技工,清华与北京市):讲授培训课程(给青年教师与技工,清华与北京市): Essential English New Concept English 许国璋英语 走遍美国 Follow Me 机械制图 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市考试:平均91分) 钳工(初级工) 钳工(中级工) 钳工(高级工)
自己于1992年任金工教研室主任1996年兼任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在毕业后的近40年,尤其是回国后的20多年中,个人和集体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使教研室和中心工作实现了许多第一次,开创了教学、科研、管理、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的新局面,体现出事在人为,也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人的因素第一”、“以人为本”的道理:自己于1992年任金工教研室主任1996年兼任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在毕业后的近40年,尤其是回国后的20多年中,个人和集体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使教研室和中心工作实现了许多第一次,开创了教学、科研、管理、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的新局面,体现出事在人为,也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人的因素第一”、“以人为本”的道理:
1983年,通过EPT考试,获得公派出国留学资格;1984年,通过英国大使馆的英语考试,以访问学者身份公派留学英国;1983年,通过EPT考试,获得公派出国留学资格;1984年,通过英国大使馆的英语考试,以访问学者身份公派留学英国; • 1985年,被英国伯明翰大学学术执行委员会授予名誉研究员(Honor Research Fellow)称号; • 1986年,在第26届国际机床设计与研究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毕业后16年第一次在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英国曼彻斯特);
1986年,获我驻英使馆“优秀留学生”称号(回国前夕);1986年,获我驻英使馆“优秀留学生”称号(回国前夕); • 1987年(回国后第一年),获清华大学先进生产者称号; • 1988年,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989年,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经费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 • 1990年,科研成果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科技日报》头版报道,清华闭路电视报道,并获国家专利;
1991年,在《清华大学学报》发表论文; 1991年春节,被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邀请访问美国,并代表5所重点大学的与会代表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受资者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并顺访美国9所著名大学; 1992年,获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 1992年,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破格晋升为教授(47岁); 1993年,获中国科协和中国新闻出版署优秀科技音像作品“科蕾”奖二等奖;
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人;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人; 1994年,任第四届国际现代工业培训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1995、1996年,连续两年获清华大学优秀教师奖励金一等奖; 1996年,使金工实验室跻身于清华大学一级实验室;
1996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全国会员大会优秀论文奖;1996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全国会员大会优秀论文奖; 1996年,获中国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教委首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出版物一等奖; 1997年,将《金工实习》校级一类课程建成校级核心课程; 1999年,利用技术集成方法和网络技术指导本科创新教学改革的实践,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2000年,利用自己开创出的科研方向、科研成果和经费第一次指导博士研究生;2000年,利用自己开创出的科研方向、科研成果和经费第一次指导博士研究生; 2000年,主办第六届国际现代工业培训学术会议,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并任国际现代工业培训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 2001年,为教研室争取到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3本(全国同领域5本); 2002年,主编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被列入北京市“十五”规划重点精品教材;
2002年,受教育部委托,作为代表团团长,带队访问法国四所著名的高等工程师学校2002年,受教育部委托,作为代表团团长,带队访问法国四所著名的高等工程师学校
2003年,主持研制的体质智能化测试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2003年,主持研制的体质智能化测试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2001-2003年,采用德国教材,用英语给工业工程系研究生开课(包括外国留学生),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003年,获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 2003年,获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奖;
2003年,将《机械制造实习》校级一类课程建成首批校级精品课程;2003年,将《机械制造实习》校级一类课程建成首批校级精品课程; 2004年,将《机械制造实习》校级精品课程建成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4年,将《机械制造实习》校级精品课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成为全国同领域首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年,指导的第二名博士研究生获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2004年,指导的第二名博士研究生获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 2004年,主持完成的“创建国内领先的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第一次独立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年,主持完成的“创建国内领先的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获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06年,获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2006年6月,获第二届高等学校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2006年8月,获第二届高等学校国家教学名师奖; 2006年8月,获全国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2006年11月,获北京市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6年10月,主持完成并申报的工程训练中心项目获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06年10月,主持完成并申报的工程训练中心项目获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2006年12月,主持完成并申报的上述项目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2007年3月,主编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材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心共有4本。 2007年,中心的电子工艺实习获北京市精品课程称号。
2008年,中心的工业系统概论课程获北京市精品课程称号。2008年,中心的工业系统概论课程获北京市精品课程称号。 2008年,清华有49部教材获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自己主编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获一等奖。 以上各项第一次,既有个人长期的不懈努力,也是集体长期奋斗的劳动结晶。
(四) 主编、参编教材和发表论文 各类著作:向参编、主编、主审、写序发展 • 主编、主审、参编和策划文字教材、电教教材和多媒体教材30多本,完成译著2部,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1部(英文版),自选诗集3本;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2本;主审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等16本,应邀为一批教材作序。
参编教材1 这是毕业后不久(70年代),由老教师、青年教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组成三结合队伍,参编的第一本讲义,解决了当时教材奇缺的问题
参编教材2 第一本正式出版教材,29万字,33 500册,1982年。 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一九八九年) 连续三版,共发行90余万册,影响巨大。
参编教材3(左):思路先进,设施落后,未推广参编教材3(左):思路先进,设施落后,未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