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747 Views
第九章. 吸引力與親密關係. 親近他人─人類的一個基本動機.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且互相需要 根據 Roy Baumeister 和 Mark Leary ,歸屬需求是人類的基本動機「一個普遍的動機,以建立和維持最低量的持久、正向和重要的人際關係」 社會焦慮症 EX. 「舞台恐懼」. 補充-出醜效應( Pratfall effect ). 有能力的人犯了小錯誤,別人反而會更加喜愛,而能力平庸的人,犯了錯則會受到責備。 註一. 親近的興奮. 1. 親和需求 〈need for affiliation〉 渴望建立和維護充滿回報的人際關係
E N D
第九章 吸引力與親密關係
親近他人─人類的一個基本動機 •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且互相需要 • 根據Roy Baumeister和Mark Leary,歸屬需求是人類的基本動機「一個普遍的動機,以建立和維持最低量的持久、正向和重要的人際關係」 • 社會焦慮症EX.「舞台恐懼」
補充-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 • 有能力的人犯了小錯誤,別人反而會更加喜愛,而能力平庸的人,犯了錯則會受到責備。 • 註一
親近的興奮 • 1.親和需求〈need for affiliation〉渴望建立和維護充滿回報的人際關係 • 2.Bibb Latan’e和Carol Werner的老鼠研究
寂寞之苦 • 寂寞 – 對於現存的社會關係被剝奪的感覺
初識的吸引力 • 人們會受到較具酬賞關係的人所吸引 可能是直接的:注意、支持、金錢、地位。 可能是間接的:美麗、聰明、有趣。
熟悉:相伴 • 我們最可能被我們見過且熟悉的人所吸引 吸引的過程有兩個基本且必備的因素:接近與曝光
接近效應 人們比較會跟住在附近的人,而不是跟住在比較遠的人變成朋友。 • 曝光效應 當人們經常暴露於某一刺激,他們會給予那刺激更正面評價的現象。
身體吸引力:逐步陷入 • 什麼是美貌? 大眼?挺鼻?小嘴巴?鵝蛋臉? “平均”的臉孔被認為具吸引力會顯得奇怪。
身體的美貌: 男生會受到一般體重,沙漏型身材的女性所吸引。 女生則喜歡男生的身材從腰部到臀部形成遞減的v字型 若婚姻的統計有意義,女性比較偏好身材較高的男生
對於不同文化的美貌定義也不同 印地安人認為,水桶腰比沙漏型身材更具吸引力 長頸族認為長脖子為美 非洲某些部落認為將耳洞撐大是一種美
對於不同年代美貌的定義也不同 唐代的美女屬豐腴型:美人上馬,馬不支。 西漢的美女屬纖瘦型:美人上馬,馬不知。 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代:以肥為美 二十世紀中期:瑪麗蓮夢露豐腴身材 二十一世紀:紙片人 註二
什麼造成我們對美貌的偏誤? 1.和有吸引力的人再一起本來就是令人賞心悅目。例如:我們會期待別人的美貌可以照亮我們,當普通的男性和女性和同性朋友走再一起時,如果朋友外表好看,則被評為較具吸引力的,反之則較不具吸引力的。
2.人們傾向於把身體吸引力和其他好的特質做連結-2.人們傾向於把身體吸引力和其他好的特質做連結- 美就是好的刻板印象:認為外貌吸引人者,就會擁有令人滿意的個性特徵得一種信念。
美貌的得與失 外表好看有其優越條件 但身體吸引力並不能保證身體健康、快樂或高自尊 有吸引力的人不能保證被注意的是美貌還是其才華
喜歡相似的他人 • 人口背景變項的相似-包括年齡、教育、種族、宗教、身高、智力和社經地位 • 態度的相似 • 外貌的相似-匹配假說:人們被那些在某些特徵上面,譬如身體吸引力方面,與他們所相似的人所吸引並建立關係。
初次交會 • 什麼因素決定相識初期的關係是否冒出火花而愛苗滋長? • 在這一節,我們考慮對方吸引我們與否的三個特性:相似性、喜歡、不易到手。
演化的觀點 • 全球人類表現的擇偶型態,有利於後代的孕育、生產與生存,而男人和女人必須採用不同的策略來達成共同目標。 • 研究顯示,男人會選擇年輕而有身體吸引力的女人;而女人會選擇有經濟資源的男人。 • 忌妒是「危險的激情」,雖然忌妒是一種人類共同與正常的反應,男人和女人的忌妒情緒會受不同的事件而觸發。-忌妒:知覺到關係受威脅時的一種負面的情緒狀態。
社會文化觀點 • 對於演化論的批評者很快就爭論某些研究結果可以用「心理學」來解釋無須「演化論」。 • 第一個爭論:女人用年輕和美貌來換取金錢而非為了生育目的,特別是因為她們通常無法直接取得經濟權力。 • 第二個爭論:有些研究者發現,男人並非因為父親身分的不確定而對妻子的性不忠感到生氣,因為他合理的推論若已婚婦女紅杏出牆很可能對外遇對象已有感情。 • 第三個爭論:通常所發現的男女差異性比起相似性而言是很小的。
親密關係 • 兩個成人之間親密的關係,包含: • 1.依附、情感和愛情的感受 • 2.心理需求的滿足 • 3.伴侶間的相互依賴
刺激-價值-角色理論 • 1.刺激階段:外在特質 • 2.價值階段:相似價值觀 • 3.角色階段:承諾履行
親密市場-得失之間 • 1.社會交換理論:在與別人的關係之中以最小的付出而得到最大的收穫 • (1)比較水準(CL) • (2)其他方案比較水準:對於其他情境下可得到的期待 • (3)投資 • 2.公平理論:伴侶間得到好處和付出比率相似時,人們對關係最為滿意
關係的類型 • 1.交換關係與共享關係: • (1)交換關係:人們希望付出可以很快得到補償,讓盈虧抵銷而平衡 • (2)共享關係:隨時關心對方需求與福祉,而不在乎他們是否給予或獲得利益
2.安全與不安全的依附風格: • 依附風格:人與重要他人互動的方式 • (1)安全:他們認為人們是心地善良的,並且相信浪漫的愛情 • (2)逃避:害怕親密並且認為浪漫的愛終究會消失,他們比他人更樂於做承諾,且有強烈的性吸引和忌妒 • (3)焦慮:很少尋求伴侶的支持,也很少給伴侶支持
愛情色彩論 • 愛慾﹝情慾之愛,eros﹞ • 遊戲愛﹝遊戲而不承諾的愛﹞ • 友伴愛﹝友誼之愛,storge﹞ • 狂愛﹝要求與佔有的愛,mania﹞ • 現實愛﹝符合現實的愛,pragma﹞ • 犧牲愛﹝他人指向、利他主義的愛,agape﹞
愛情三角理論 喜歡﹝只有親密﹞ 友伴愛﹝親密+承諾﹞ 空愛﹝只有承諾﹞ 昏庸愛﹝激情+承諾﹞ 迷戀﹝只有激情﹞ 浪漫愛﹝親密+激情﹞ 無愛﹝non-love﹞三個成分都不具有 完整的愛 ﹝親密+激情+承諾,愛的本質﹞
激情愛 生理激發的高漲狀態 相信此激發狀態是由所愛的人所激起 人們容易在生活一團亂時墜入愛河。因為人們將激發狀態錯誤的歸因到他們正好遇到的人 和不愛的人結婚意願有文化上的差異 去愛人(to love)不同於在戀愛中(being in love) 激情愛多少是會隨時間而消逝的
興奮轉移 一項刺激所引發的身體激發可以被錯誤歸因至另一刺激 EX:跳舞
害怕煽起愛意 害怕可以點燃愛的烈焰 EX:雲霄飛車
友伴愛 親近朋友之間及愛人之間可以見到,建立在相互信任、關心、尊重、友誼和長期的承諾-心靈伴侶(minding i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EX:我一天比一天更愛你
自我揭露 願意開放並分享親密的事實和感受 我們對我們喜歡的人自我揭露 我們喜歡對我們揭露自己的人 我們喜歡那些我們已經對他自我揭露的人
社會滲透理論 關係的進展是從表層的互換到更親密的交流
人們對誰說謊 陌生人>熟人>家庭成員和朋友>伴侶 兩個人越親近就越不可能對對方說謊 女性比男性自我揭露的多 女性比男性對同性友誼的評價較高 女人是「面對面」互動,而男人則是「肩並肩」同行
參考資料 • 愛情三角理論http://album.blog.yam.com/show.php?a=SmokingBeer&f=4230955&i=5452354
關係的議題:男女之間的連結 性取向: 個人對同性成員(同性戀)、異性成員(異性戀)、或兩性成員(雙性戀)的偏好。 性別取向 : 自己想選擇的性別。 性愛可塑性 女性在性方面比男性更有彈性。
溝通與衝突 負面情感相互作用 以牙還牙是負面情緒表達的互換。 要求/退縮互動型態 一方要求討論關係的問題,而受挫另一方退縮不願討論。 增進關係的歸因 將伴侶不受歡迎的行為歸因為情境的、暫時 的。 維持痛苦的歸因 將伴侶不受歡迎的行為歸因為內在的特性、 長久的。
補充-有效溝通的特徵 即時的重要性 感受和評斷 溝通與完滿愛 註三
補充-親密關係的終止 關係結束有很多種。在「致命的吸引力」當中,當初吸引當事人的理由,也正式關係結束的理由。 註四
註一、註四 余伯泉、陳舜文、危芷芬、李茂興合譯(2011)。社會心理學。新北市:揚智文化。【原著:Elliot Aronson,Timothy D. Wilson,Robin M.Akert】 註二 張春興著(2009) 。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註三 危芷芬 譯。社會心理學概論。台北:雙葉書廊。 Elliot Aronson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