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35 Views
反函数 2. 主菜单. 教材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 和手段.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教材处理. 学法指导. 学生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思维空间,努力创设好问题环境,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摄取知识,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E N D
主菜单 教材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 和手段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教学目标 • 重点和难点 • 教材处理
学法指导 学生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思维空间,努力创设好问题环境,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摄取知识,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针对本节课概念抽象的特点,整节课将以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体现“对比和联系”的思想方法,力求做到以创造发展为目的,以师生共同参与为核心,以反馈调控为手段,以推理判断为特征。 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感观性。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反函数”这节教材,是函数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函数概念中两个变量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 原函数与反函数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从哲学意义上讲,教学的全过程即在引导学生从对立中探求内在的统一,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对反函数概念、性质的研究,为今后学习指数、对数函数、反三角函数打下基础,也对函数概念有进一步理解,为进一步研究函数的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给定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 发散思维、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 (2)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 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1)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原函数 与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给定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 。 难点: 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原函数与反 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处理 根据反函数概念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 在概念的理解上,强调“反”字,突出三个环节: 一:从y=f(x)→x=f -1(y)的理解; 二:从x=f -1(y)→y=f -1(x)的理解; 三:y=f(x)与y=f -1(x)中的两个变量x、y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平方 乘2 -1 1 -2 2 -3 3 1 4 9 1 2 3 4 2 4 6 8 A A B B
设计意图 大纲要求不必向学生指出存在反函数的条件,通过正反对比,使学生懂得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反函数。复习旧知识,一方面提出新课题,另一方面又为形成反函数的概念提供了实际模型,便于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识,而通过反例的衬托,又为学生理解概念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讨论归纳、导入定义 由前面的特例可以看到:给定函数y=f(x)定义域为A,值域为C,从式子y=f(x)解出得到x=φ(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x在A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φ(y)就表示x是变量y的函数,把x=φ(y)叫函数y=f(x)的反函数, 记作:x=φ(y)=f -1(y)
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具体: 原函数中的自变量x与反函数中的函数值y 是等价的。 原函数中的函数值y与反函数中的自变量x是等价的。 NETX
抽象: 定义域 值域 值域 定义域 由此可知:原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反函数的值域。 原函数的值域就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设计意图: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f与f -1),正确理解原函数与反函数的两域关系是深化反函数概念的关键,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效果。
归纳整理、形成体系 1、概念小结:重点从两个方面:y=f(x)→x=f-1(y), x=f -1(y)→y=f -1(x) 来理解x、y之间的关系。体现“反”字。 2、方法小结:求给定函数的反函数的三部曲: (1)互解;(2)互换;(3)确定定义域 3、思想方法小结:函数与方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