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k likes | 1.43k Views
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十七大报告之经济民生篇解读. 李幼斌. 内容提要.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新问题 三、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2007年9月29日,我国成立了专门从事 外汇资金投资业务的国有投资公司 ——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 总体上看,按出现频次,排在最前面的依次为: “ 社会 ” (占总数的 14.22% ) ; “ 经济 ” (占总数的 11.21% ) ; “ 金融 ” (占总数的 11.21% ) ;
E N D
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十七大报告之经济民生篇解读 李幼斌
内容提要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新问题 三、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2007年9月29日,我国成立了专门从事 外汇资金投资业务的国有投资公司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总体上看,按出现频次,排在最前面的依次为:总体上看,按出现频次,排在最前面的依次为: “社会”(占总数的14.22%); “经济”(占总数的11.21%); “金融”(占总数的11.21%); “环境”(占总数的8.62%); “信心危机”(占总数的8.19%); “就业”(占总数的6.90%); “公共安全”(占总数的6.03%); “政治”(占总数的5.60%); “三农问题”(占总数的5.17%); “外交或国防危机”(占总数的3.88%); “台湾”(占总数的3.88%)。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1、贫富差距问题 2、就业问题 3、社会保障问题 4、阶层关系问题 5、科技创新问题 6、环境污染问题
1、我国财富差距在拉大一定意义上出现了社会的断裂1、我国财富差距在拉大一定意义上出现了社会的断裂
0.4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 资料来源: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明全体居民的收入差距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程度。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明全体居民的收入差距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程度。 低于0.3,表明收入分配过于平均,高于0.4表明居民的收入分配已趋于不合理。 1994年:0.452 中国已超国际基尼系数警戒线 2002年:0.46 1988年:0.382 1981年: 0.281 文革:0.16
根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在全国的调查,2002年全国居民财产分布:根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在全国的调查,2002年全国居民财产分布: 1)按五等分划分,人均拥有财产最多的20%人口拥有59.3%的财产,而人均拥有最少的20%的人口则仅有2.8%财产,两者的比率为21.18:1.农村为8.1:1;城市为18.55:1. 2)按十等分法划分,人均拥有财产最多的10%的人口拥有财产与最少的10%的人口相比,拥有财产的比率为60.89:1
城乡居民收入比 2006年: 3.28︰1 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 为3.28︰1,绝对额的 收入差距达到8172.5元。 2005年:3.22︰1 2004年:3.21︰1 1985年:1.72︰1
我国财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在财富分配上,资源配置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财富分配的几个阶段: A.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改革从社会基层开始,财富增长并扩散; (1)基层群体在改革中受益; (2)基层地带出现兴旺景象. B.20世纪90年代开始,财富和资源向少部分人手中聚集. (1)基层群体成为改革代价的承担者. (2)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我国财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转型期的权力、利益失衡,一定意义上出现了断裂性社会。 ●断裂性社会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几个时代的成分同时并存,互相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社会发展阶段或状态。也就是说,由于两极分化使得不同的人群几乎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之中。
断裂性社会表现一: 断裂的表现二: A、穷人与富人差距在拉大; B、城市与乡村两个世界; C、东部与西部非均衡发展; D、中央与乡镇财权与事权极不对称
“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发展。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发展。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邓小平年谱》第1364页 • “一个社会的消费者中穷人太多,富人太富,迟早要出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穷人的经济学》
2、就业形势严峻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字,截至2004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1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它不包括没有登记失业但在企业待岗和提前退休[40多岁和50多岁就离开工作回家领较低的工资]的人员。
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 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现有劳动者是7.5亿多,当于发达国家全部劳动力的总和4.3亿的1.7倍; 新增劳动力数量庞大:每年新增劳动力超2000万人。“目前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人员有2400万人,每年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也有大约800万人。但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 就业弹性下降:就业弹性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 .1980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240万个工作岗位;而2003只能创造70-80万个岗位)……
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已真实出现。 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增幅达22%;2007年毕业生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 2005年:338万 新失业群体的出现 2007年:495万 2006年:413万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①覆盖面窄。2007年6月底,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93亿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13亿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为1.64亿人。 ②保障水平总体较低,且差距较大. ③制度分割、难以转移和接续。 ④基金来源和基金安全有待解决。
我国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 ★据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逾1亿人,占总人口数的7.7%。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0.5%,2050年将上升到28%以上。 据2006年一项京沪穗城市居民调查显示: 35%的家庭要赡养4位老人,49%的家庭要赡养2~3位老人。 从赡养费来看,35.6%的家庭每年花费超过1万元。
★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 为360多亿元,到了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8000亿元(这8000亿的亏空只是为了供养少部分加入养老保险的公民而造成的)。 ★2005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7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3.38%,远远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20%的最低线。
★新的社会救济制度 1993年6月,上海市率先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到1995年全国有12个城市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1996年民政厅局长会议的推动下,到了1997年全国就有206个城市建立了这项制度。 1997年,我国试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低保),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我国目前低保所救助的对象主要是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老人及未成年人;失业者及下岗、退休、在职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市居民。 我国纳入低保范围的城市贫困人口2000年共为400多万,2003年为2235万. 2004年我国开始农村低保试点, 2007年我国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的低保制度。
低保的城乡差距:2006年底,全国城市低保月人均169元,许多省市的农村为30多元。低保的城乡差距:2006年底,全国城市低保月人均169元,许多省市的农村为30多元。 低保的地区差距:统计显示,城乡低保标准吉林省为360元,而江西省则为700元左右,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则超过1000元。 • 民政部有关统计显示,2006年末全国农村低保人口为1509万人,约占农村总人口的2%。与此同时,全国城市低保人口大体为2230万人,接近城镇人口的4%。 • 近年来,福建、浙江等省城乡社保挂钩的探索引人注目。如,2005年,考虑到城乡低保标准差异过大,浙江省调整标准设定,规定城镇低保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0%确定,农村低保标准按城镇低保标准的60%确定,实现了城乡挂钩。
我国目前医疗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目前我国70%多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但僵的医疗资源只有20%在农村。 2、以药养医问题亟待得到制度性解决. 目前我国95%的医院是公立医院.实行鼓励创收、收入归已、自行支配的机制。 1990到2004年,我国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 3、财政投入不足: 2002年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4%.
我国公立医院90%以上实行差额拨款制度(不包括医务人员的工资,医院要解决职工50~90%的工资福利)。我国公立医院90%以上实行差额拨款制度(不包括医务人员的工资,医院要解决职工50~90%的工资福利)。 • 医院运行费用中政府投入为14%左右;其余86%为营业性收入。
十大阶层说 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以不同的职业类别为基础,考虑组织、经济和文化等三种社会资源因素划分而来。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拥有组织资源) 经理人员阶层(拥有文化或组织资源) 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 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或组织资源) 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基本没有三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