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88 Views
胆道疾病. 肝内、外胆道系统. 概述. 胆道疾病包括:. 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病以及胆道的肿瘤和畸形等,其中以前两者最多见,结石与感染互为因果关系,也与胆道蛔虫病有密切关系. 一、胆石病 (cholelithiasis). 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国内发生率为 8 %- 10 %,约占胆道疾病的 60 %,女性多见。. 病因. 胆石成因复杂 主要与代谢异常和胆道感染有关. 1. 代谢异常:. 2. 胆道感染. 分类. 依结石发生的部位分为:.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分类. 胆石按其化学组成分为 3 类:.
E N D
概述 胆道疾病包括: 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病以及胆道的肿瘤和畸形等,其中以前两者最多见,结石与感染互为因果关系,也与胆道蛔虫病有密切关系
一、胆石病(cholelithiasis) 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国内发生率为8%-10%,约占胆道疾病的60%,女性多见。
病因 胆石成因复杂 主要与代谢异常和胆道感染有关 1.代谢异常: 2.胆道感染
分类 依结石发生的部位分为: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分类 胆石按其化学组成分为3类: 1.胆固醇结石 胆固醇为主要成分 X线检查多不显影 80%在胆囊中
2.胆色素结石 胆红素为主要成分 X线检查不显影 主要发生在胆管内
3.混合性结石 由胆色素、胆固醇、钙盐等组成 如含钙量较高时,X线检查常显影 60%在胆囊内 40%在胆管内
二、胆道感染 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急性胆管、 急性重症胆管炎 病因 胆道感染与胆石病互为因果 胆石病可引起胆道梗阻、胆汁淤滞、细菌繁殖导致胆道感染
病理 •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 依病程的发展,病理改变为3型 ①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②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③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2.慢性胆囊炎 (chronic cholecystitis) 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 胆囊壁增厚、胆囊萎缩、 胆囊积水、胆囊积脓
3.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与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 后者又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strucitve suppuraitve cholangitis,AOSC)
病理 多发性胆源性细菌性肝脓肿; 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胆管完全性梗阻和胆管内化脓性感染
三、胆道蛔虫病 原因: • 驱蛔不当 • 发热 • 胃肠道功能紊乱等 • 胆道感染; • 胆道出血; • 急性胰腺炎; • 形成胆石 病理: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 40岁以上肥胖女性的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卫生习惯不良者易患胆管结石。即往有上腹疼痛和皮肤巩膜黄染者,胆石病的可能性较大。 • 胆道感染病人有胆石病史、胆道手术史、胆道蛔虫史。 • 胆道蛔虫病多见于卫生条件差的农村儿童及青壮年,大多数病人有便虫、吐虫或绕脐痛病史。发生胆道蛔虫者易发生胆管结石。
(二)身体状况 1.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 (1)主要症状 (2)护理体检 常在脂餐后或饱餐后发生胆绞痛,即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 Murphy征阳性,触及肿大的胆囊,局部有压痛和腹肌紧张,如胆囊壁发生坏死穿孔时,则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2.慢性胆囊炎 右上腹和肩背部隐痛,厌油腻食物。病症不典型,易误诊为“胃病”、“消化不良”。
3.胆总管结石、胆管炎 (2)护理体检: (1)主要症状: 剑突下偏右有深压痛,腹膜刺激征不明显 Charcot三联征, 多呈间歇性和波动性
4.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主要症状 (2)护理体检 剑突下及右上腹有压痛和腹膜刺激征,肝脏肿大,肝区叩击痛,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在Charcot三联征的基础上出现休克、神志改变,称Reynolds五联征
5.胆道蛔虫病 (1)主要症状 (2)护理体检 • 剑突下阵发性“钻 顶样”剧烈绞痛 • 间歇期可平静如常 腹软 剑突下深压痛 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是:症状与体征不符
(三)心理社会状况 • 胆石症和胆道感染的急性发作过程,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病人急需治疗; • 当得知需要手术治疗并有可能切除胆囊之时,病人担心切除胆囊之后对身体和今后的生活有不利的影响; • 有的病人由于恐惧手术,甚至拒绝手术治疗;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来势凶猛,病人承受极大痛苦,家属也有很大的精神压力,担心有无生命危险,如何治疗及预后怎样。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增高; 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可为阴性; 血清转氨酶增高 2. B超检查 • 首选方法 • 无创、无禁忌证
3.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及置管引流术(PTCD) 如胆道严重梗阻或合并感染时,在造影后置管可引流胆汁,减低胆道压力,缓解症状 在X线或B超监视下,经皮肤直接穿刺肝内胆管,注人造影剂,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以了解胆管内胆道梗阻部位、程度和范围,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护理: • 检查前应测凝血功能,做局麻药与造影剂过敏试验,应用抗生素和维生素K,禁食水,备药(泛影葡胺)等 • 术后要卧床休息,观察病情变化,适当使用止血药和抗生素
4.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 经纤维胃十二指肠 镜将导管进行胆、 胰造影。能显示胆 道系统和胆胰管的 病变 定义: 凝血机制障碍、 PTC检查失败 的病人 适用于: 护理
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2.焦虑 3.营养失凋 4.体液不足 5.潜在并发症: 休克、胆道出血、胆瘘、肺炎等 6.胆汁引流效能降低的可能
护理目标 1.病人疼痛得到缓解。 2.病人的焦虑心情减轻、消除,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3.病人营养摄入适当,保持体液平衡状态。 4.并发症能预防、及时发现。 5.引流通畅无感染,按时拔管,顺利康复。
治疗原则 • 不完全性梗阻或症状较轻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 症状较重或胆道完全梗阻的病例,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术式: 1.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 3.胆管与空肠的内引流术 4.胆囊造口术 5.肝叶切除术 6.胆总管切开减压并放置T管引流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 2.心理护理 (二)病情观察 (三)用药护理 (四)皮肤护理
(五)手术患者的护理 1.术前准备 同上述一般护理,急症病人应禁食、胃肠减压,胆囊结石病人多为中年肥胖女性,应注意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尽快做好相应检查。
2.术后护理 (1)体位: (2)饮食: (3)病情观察: (4)继续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
(6)T型管引流的护理 目的: • 引流胆汁和残余泥沙样结石; • 避免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 • 促进胆道修复; • 避免胆管狭窄
护理 ①妥善固定,保持清洁: ②通畅引流,观察引流胆汁量和性状: • 若胆汁量锐减,应注意引流管有 • 无扭曲、受压、堵塞;肝功能衰竭; • 病情好转胆道下端通畅。 • 若胆汁颜色过淡、过稀,提示肝功 • 能不良;浑浊有感染;泥沙细渣有结石 ③观察全身情况:
④拔管: • T形管一般留置2周左右; • 全身状况好转; • 试验性夹管24小时; • 经T管道行胆道造影,证实胆总管下端通畅; • 开放T形管引流1~2天后拔管
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 胆道病人术后应注意饮食习惯,进低脂易消化食物。告知病人胆囊切除后大便次数可能增多,以后可逐渐恢复。 2.指导T形管留置病人的自我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