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伊朗核危机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伊朗核危机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一、伊 朗 概 况 二、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三、伊朗核危机及其演变 四、伊朗核现状 五、 伊朗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六、中国的对策. 一、伊 朗 概 况. 国名: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独立日: 4月1日(1979年)(伊斯兰共和国日) 国庆日: 2月11日(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日) 国花: 玫瑰花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伊朗核危机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伊朗核危机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 一、伊 朗 概 况 • 二、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 三、伊朗核危机及其演变 • 四、伊朗核现状 • 五、伊朗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 六、中国的对策

  2. 一、伊 朗 概 况 • 国名: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 独立日:4月1日(1979年)(伊斯兰共和国日) • 国庆日:2月11日(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日) • 国花:玫瑰花 •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7∶4。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个平行的横长条组成。白色横条正中,镶嵌着红色的伊朗国徽图案。白色与绿色、红色交接处,分别用阿拉伯文写着“真主伟大”,上下各11句,共22句。这是为纪念伊斯兰革命胜利日——公元1979年2月11日,伊斯兰教太阳历为11月22日。国旗上的绿色代表农业,象征生命和希望;白色象征神圣与纯洁;红色表示伊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 国徽: 由四弯新月、一把宝剑和一本古兰经组成。新月象征宗教——伊斯兰教;古兰经位于顶端,象征伊斯兰教高于一切,是共和国行为准则的依据;宝剑象征坚定与力量,有如巨刃摩天,力斩“恶摩”。四弯新月和古兰经书本组成阿拉伯文的“安拉”(真主);而整个图案呈圆形,象征地球,表示“安拉”的伊斯兰思想遍及全球。 • 自然地理:164.5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连,南面濒临海湾和阿曼湾。是高原国家,海拨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北部有厄尔布兹山脉,德马万德峰海拔5670米,为伊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有扎格罗斯山脉,东部是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北部里海和南部波斯湾、阿曼湾沿岸一带为冲击平原。主要河流有卡流伦河与塞菲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南岸属伊朗。伊朗东部和内地属大陆性的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侯,干燥少雨,寒暑变化大。西部山区多属地中海式气侯。里海沿岸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中央高原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 • 人口: 6390万(2000年4月估计),波斯人约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还有阿拉伯人及土库曼人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

  3. 首都:德黑兰(tehran),人口1100万, • 简史: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我国汉史称安息。公元前2000年后出现印欧血统的伊朗人。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极一时。该朝第三代国王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前521—前485),帝国版图东至阿姆河和印度河两岸,西到尼罗河中下游,北至黑海、里海一带,南达波斯湾。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国被马其顿·亚历山大所灭。后建立了安息、萨珊王朝。公元7—18世纪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后入侵。18世纪末,伊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加部落统一了伊朗,建立了恺加王朝。19世纪初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1年礼萨·汗推翻恺加王朝,于1925年建立了巴列维王朝。1941年礼萨·汗被盟军逐出伊朗,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即位。1935年3月21日,改国名为伊朗。1978年爆发了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迫使巴列维国王于1979年1月16日流亡国外。同年2月,宗教领袖霍梅尼结束14年流亡生活从巴黎返回伊朗接管政权,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81年10月哈梅内伊就任总统,穆萨维就任总理并受命组阁。霍梅尼逐步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兰体系。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存在着边界、教派和民族争端。进入8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经国际上多方调解于1988年8月宣布接受停火。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专家会议于第二天推举总统哈梅内伊为新领袖。7月28日,议长拉夫桑贾尼当选总统。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贾尼连任总统。1997年5月23日,哈塔米当选总统,8月4日宣誓就职,2001年连选连任。2005年原德黑兰市长内贾德当选总统并开始执政。 •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7个省,195个县,500个区,1581个乡。27个省为:德黑兰、中央、吉兰、马赞德兰、东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克尔曼沙汗、胡泽斯坦、法尔斯、克尔曼、霍拉桑、伊斯法罕、锡斯坦-俾路支斯坦、库尔德斯坦、哈马丹、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洛雷斯坦、伊拉姆、博韦艾哈迈德-科吉卢耶、布什尔、赞詹、塞姆南、亚兹德、霍尔木兹甘、阿尔达比勒、加兹温、库姆。

  4. 政治:伊斯兰革命后第一部宪法于1979年12月颁布,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1989年4月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伊斯兰议会是伊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才可生效。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可授权第一副总统掌管内阁日常工作,有权任命数名副总统,协助主管专门事务。政治:伊斯兰革命后第一部宪法于1979年12月颁布,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1989年4月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伊斯兰议会是伊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才可生效。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可授权第一副总统掌管内阁日常工作,有权任命数名副总统,协助主管专门事务。 • 经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2000年上半年公布的世界能源状况统计报告称,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897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8.7%,是世界上第5个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1万亿立方米,仅次于前苏联,居世界第二位。其他工业有纺织、食品、建材、地毯、造纸、电力、化工、汽车、冶金、钢铁和机械制造。农业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货币名称:里亚尔(rial)。 • 军事: 武装力量由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领袖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和国防政策的制定机构,由总统、两名领袖代表、司法总监、议长、军队总司令、卫队总司令、国家计划和预算组织主席及外交、内务、国防和情报部长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 新闻出版:各种刊物有900多种,大部分在德黑兰出版。主要报纸有:《世界报》、《消息报》、《伊斯兰共和国报》、《虔诚者报》、《使命报》、《和平报》和英文版的《德黑兰时报》、《伊朗新闻报》和《世界报》国际版。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讯社,1979年革命前称波斯通讯社。国家广播电视台成立于1966年,1979年改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声像组织。电台用波斯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及汉语等二十五种语言对外广播。电视有三个台播放节目。外交: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宣布“不倾向东方,也不倾向西方”,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积极发展同伊斯兰、第三世界和不结盟国家的关系,重视同西欧、日本等国的交往与经贸联系。除美国、以色列和南非外,愿同所有国家在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关系。坚持输出伊斯兰意识形态,伊斯兰在其外交政策中高于一切,被置于一切国家利益之上。 • 与中国关系:1971年8月16日,中伊两国建交。

  5. 二、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 伊朗的核计划始于1957年,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及西方国家关系密切,核技术大部分从这些国家引进。1974年伊朗开始修建核电站等核能利用项目。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核电站等核能计划陷于停滞状态。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开始经济重建,恢复和发展核能源成为伊朗政府的一个重要议题。1991年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1992年伊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995年初,伊俄签署俄罗斯为伊朗建造4座商业用轻水核反应堆的合同。随后,两国又签署俄罗斯将从1995年10月开始帮助伊朗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核电站以及俄为伊核电站运转提供核燃料等协议。 美国自1980年与伊朗断交以来,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美国对伊俄核合作作出强烈反应,坚决要求俄停止与伊朗的一切核合作,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向俄罗斯施压。 • “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之一。2002年底,美国公布了其侦察卫星拍摄的有关伊朗中部两处核设施的照片,称伊朗有可能利用这两处设施制造核武器。 2003年2月,伊朗总统哈塔米宣布伊朗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伊朗的核计划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 为了表明其和平开发利用核能的诚意,消除美国及国际社会的疑虑,伊朗主动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及有关专家访问伊朗,并对伊核设施进行例行检查,其中包括美国曾指控的两处核设施。 2003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 6月16日,巴拉迪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提交有关伊朗核问题报告,指出伊朗未能履行其在核安全保障协议中所规定的申报进口材料及其加工情况的义务。6月1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就伊朗核问题发表“总结性声明”,敦促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随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活动进行更严格的检查。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核计划,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动,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这一决议遭到伊朗强烈反对。伊朗官员多次声称,伊朗不会在和平利用核能或提炼浓缩铀问题上作出妥协。伊朗早在1970年就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迄未签署该条约的附加议定书。伊朗总统哈塔米19日首次表示,伊可考虑有条件地停止其浓缩铀提炼项目,前提是“伊朗发展民用核计划的权利得到保证”。伊朗官方通讯社20日报道说,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官员的会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伊朗政府认为“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的条件已经成熟”。 2003年12月,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6. 不过,伊朗多次强调,铀浓缩的中止只是暂时行为,将在适当的时候恢复。伊朗外长莫塔基说,伊朗参加了《核不扩散条约》,有权利进行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朗不需要任何国家允许,拥有核技术是我们的合法权利”。 2005年当选的伊朗总统内贾德也指出,“西方政治家关于伊朗核项目威胁和平的声明全是谎言,因为他们自己就拥有核武器”。他说,“欧洲人说,准备在我们放弃发展自己的核项目时给我们提供核燃料,但我们如何能相信他们?他们连生命保障所必须的药品都不提供给我们!我们不会放弃捍卫我们人民的权利!” • 面对美国和欧盟的强大压力,伊朗在核问题上为何敢于强硬到底?主要的原因显然有以下几点: •  (一)伊朗核问题与朝核问题一样,完全是美国一手挑起,因为拥有核能研究和设施,不仅伊朗有,其他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有,至于大国更不说了,布什为什么不去对付这些国家,偏偏要对付伊朗?显然是为了中东的战略利益,视伊朗为眼中钉,以伊朗拥有研究核武设施威胁美国安全为借口,将伊朗描绘为“邪恶的轴心国”之一,于是处心积虑,非把伊朗的核设施完全除掉而后快不可,这种霸权主义做法,大大激起了伊朗全国上下的不满和愤慨。   (二)伊拉克被美国大军攻占了,比邻的伊朗早就做好全民的备战工作,视美国为他们最大敌人,政府有了全民团结作后盾,显然就不怕任何压力,随时准备抵抗外来的侵犯。伊朗毕竟不是伊拉克。   (三)伊朗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欧洲的主要石油供应国之一,欧盟对伊朗的任何制裁,必将影响本身的经济利益,也就不能不三思而后行。相信不会随意跟着美国的舞步起舞。   从表面上看,伊朗核问题是由于伊朗拥有核设施而引起,实际上,问题的症结所在,主要是美国为了战略利益而挑起的,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首先美国必须放弃对伊朗的敌视政策,取消对该国“邪恶轴心国”的丑化,因为国不论大小,都有尊严,必须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创造友好气氛,在这个基础上,才可展开有关问题的谈判,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否则以霸权主义自居,动不动就以制裁的手法对付,只有使问题复杂化和严重化,朝核问题的难以解决,就是最好的例子。

  7. 三、伊朗核危机及其演变 • 伊朗核开发始于1957年。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是美国以及西方在海湾地区遏制前苏联南下的重要战略屏障,因此伊朗核计划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上世纪60年代美国曾向伊朗提供了一些小型核设施。所谓伊朗核问题的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美伊交恶,从这时候开始美国对伊朗实行“遏制政策”,两伊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断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 •    伊朗核问题演变为核危机是在“9·11”事件之后,2002年初,布什在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之一。从此,美国不断加大对伊朗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与此同时,面对美国的压力,伊朗也加速发展自己的军事自卫能力。这使得本已存在的核问题不断激化,最终演变成为核危机。 • 伊朗核危机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        一、伊朗秘密核计划曝光(2002年8月-2003年2月)。 •        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向媒体披露了一条消息,称伊朗自2000年开始在纳坦兹和阿拉克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2002年9月16日,美情报机构依据两幅侦察卫星照片,指出伊朗正在上述两地建造两个秘密的核设施。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要求对伊朗进行核查呼声日渐高涨。在强大压力下,伊朗决定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于2003年2月下旬来伊视察。视察的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两处核设施不仅规模巨大,如果整个工厂建成,每年可制造两枚铀弹。 •        2003年2月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突然宣布,伊朗已经在中部城市亚兹德附近的萨甘德地区发现了铀矿,并进行开采。第二天,伊朗国家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卡扎德称,伊朗正在伊斯法罕和卡桑两个城市附近分别兴建两座铀提炼加工厂。这是伊朗官方首次对外宣布其拥有铀矿及生产、提炼能力。从此伊朗核危机全面爆发。

  8. 二、核查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补充议定书的签定(2003年6月-12月)。二、核查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补充议定书的签定(2003年6月-12月)。 • 2003年6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理事会,呼吁伊朗同意该机构对其进行核查,并立即无条件签署并执行保障监督附加议定书。9月12日,该机构再次通过决议,要求伊朗与其积极合作,终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并在10月31日之前公开核计划,以证明其没有秘密发展核武器。9月1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向伊朗派出核查小组。 • 10月23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有关伊朗过去在核领域“和平利用核能活动”的文件。11月10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鲁哈尼宣布,伊朗从即日起将暂停铀浓缩活动。同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了声明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的信件。11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对伊朗过去违反其对国际原子能机构作出的承诺“深表遗憾”,但对伊朗表示要积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和增强核活动的透明度表示欢迎??决定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12月18日,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至此,伊朗核风波暂告一段落。 • 三、中止浓缩铀活动(2003年12月-2004年11月)。 •        2004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在伊朗发现了未向该机构申报的第二代浓缩铀分离机的设备图纸和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部件。为此,该机构理事会在3月13日通过了一项决议,对伊朗在去年10月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的文件中没有全面公开核计划表示“严重关切”,并保留在下一次理事会会议上是否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审议的选择权。 •        3月28日,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对此作出反应,宣布位于伊斯法罕的核燃料处理设施已恢复运行,将在今后20天内开始核燃料的试生产。3月31日,德法英三国发表了一项措辞强硬的声明,要求伊朗就此作出解释。4月6日,巴拉迪再次访问伊朗。伊朗宣布,将从4月9日起在纳坦兹的核设施停止制造和组装铀浓缩离心机。5月21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了有关伊朗核项目所有情况的长达1000多页的报告。这也是伊朗自2003年10月以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的第二份内容详尽的核计划文件。

  9. 6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德法英三国提交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决议呼吁伊朗重新考虑伊斯法罕铀转化厂试投产和建设阿拉克重水研究反应堆的计划。6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德法英三国提交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决议呼吁伊朗重新考虑伊斯法罕铀转化厂试投产和建设阿拉克重水研究反应堆的计划。 •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鲁哈尼称,伊朗不会终止铀浓缩活动。 •  10月21日,德法英三国与伊朗举行谈判。11月5-7日,欧盟与伊朗在巴黎再次举行会谈并最终达成协议。法德英承诺给予伊朗核能技术及经贸合作方面的支持,以换取伊朗于11月22日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11月22日,伊朗政府宣布,当天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 •        11月24日,伊朗突然又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请求,希望保留20个离心机继续运转,经过紧急磋商,27日英法德终于与伊朗再次达成协议。11月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法英德3国提交的决议草案,决定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同时要求伊朗全面履行与法德英3国达成的有关中止一切铀浓缩活动的协议??冻结其核活动。决议中加入了伊朗是“自愿”中止铀浓缩活动的内容,答应了伊朗提出的保留其境内20个离心机继续运转的要求,但强调这20台离心机应处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之下。伊朗核危机在一波三折之后再次归于平静。 •        四、冲突还是和平解决(2004年11月之后) • 虽然伊朗已宣布中止全面浓缩铀活动,但有关各方的博弈从未停止,而且有加剧的趋向,前景变数甚多。 •        首先, 美伊立场对立,难以调和。伊朗强调它中止浓缩铀活动是暂时的。鲁哈尼指出,中止铀浓缩的持续时间应该有个合理的期限,应该是几个月,而不是几年。伊朗已决定于不久的将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恢复铀浓缩活动。2004年12月3日,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称,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半年。伊朗不会放弃在核能利用上的权利,希望成为拥有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而美国则坚持要打掉伊朗包括民用核能在内的所有核发展计划。指责伊朗在秘密发展核武器,企图通过谈判拖延时间。

  10. 其次,各方对伊朗与欧盟达成的协议能否得到切实履行报怀疑态度。这其中既涉及到伊朗的诚意问题,也牵涉到欧盟能否兑现自己的承诺。从目前来,伊朗与欧盟之间的谈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伊而言,暂时停止提炼浓缩铀不仅可暂时避免联合国制裁,还可利用这段时间改善提炼技术,以防止伊朗与欧盟的谈判破裂后,可以立即恢复生产浓缩铀。英法德为承诺向伊朗提供轻水反应堆和发展核能的相关技术,但这一承诺能否以及何时得到兑现,伊朗尚有疑虑。其次,各方对伊朗与欧盟达成的协议能否得到切实履行报怀疑态度。这其中既涉及到伊朗的诚意问题,也牵涉到欧盟能否兑现自己的承诺。从目前来,伊朗与欧盟之间的谈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伊而言,暂时停止提炼浓缩铀不仅可暂时避免联合国制裁,还可利用这段时间改善提炼技术,以防止伊朗与欧盟的谈判破裂后,可以立即恢复生产浓缩铀。英法德为承诺向伊朗提供轻水反应堆和发展核能的相关技术,但这一承诺能否以及何时得到兑现,伊朗尚有疑虑。 •        此外,伊朗要求在决议中将中止铀浓缩活动定为“自愿的”、“暂时的”行为,实际上无非是为将来提供周旋的余地。而欧盟则希望将这一行为变为永久性的法律义务。如果伊朗继续浓缩铀或伊朗与欧盟的谈判失败,那么核危机又将再起。 •     还有,从美国方面看,布什连任后将解决伊朗核问题放更突出的位置。最近有消息称,美军早已制定好对伊作战计划,并出动特种部队深入伊朗境内搜寻核设施,以备军事打击之用。 •        伊朗核危机将是中东的最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冲突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伊朗核危机或核问题似乎是一个防扩散问题,但本质上反映的是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矛盾和敌对关系。美伊关系的这种性质使得伊朗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政策底线与美国要彻底打掉伊核计划甚至改变伊朗政权的政策底牌本质上无法调和。总之,只要美伊关系这种性质不发生改变,伊朗核问题就难以彻底解决。短期看,由于美国难以从伊拉克脱身,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仍将是布什的首要选择。一旦伊拉克局势好转,美必然会对伊朗采取强硬姿态。

  11. 四、伊朗核现状 • 目前,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 • 有资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发现铀矿资源,并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浓缩铀设施,为建成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做准备;伊朗南部布什尔核电站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伊朗还在建设重水反应堆,这将使伊朗能够更有效地从核废料中获取金属钚。根据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情报,伊朗目前已经迈进了核门槛,但还未能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级浓缩铀或钚。 •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2003年2月9日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 •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兰核研究中心曾进行钚回收试验。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伊朗已经分离出100克的钚。 •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说,伊朗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即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浓缩所需要的“铀黄饼”的技术。该技术使伊朗朝自主建设核燃料循环系统迈进了一步。 •  铀浓缩是生产核燃料的关键环节。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铀浓缩活动,2004年11月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

  12. 五、伊朗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金灿荣5月12日在北京的一个高级专题研讨会上说:“伊朗核问题作为一个涉及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的战略博弈问题,它将成为未来一年中世界持续关注的焦点,需多方涉及。中国政府决策圈已经十分关注,但民间反应冷淡。” • 2006年5月12日,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简称“太平洋所”)在北京举办了题为“伊朗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的高级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国内13家机构的15名专家、学者就上述议题进行了讨论。这是中国大陆迄今第一次厘清伊朗核危机与中国利益关系的开放式研讨会。会议涉及的主题包括伊朗核危机的几种未来场景、中国在伊朗的各种利益、伊朗核危机对中国内政和外交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政策等。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高祖贵从国际、国内和伊朗经济发展的外资需求三方面着手,提出如伊能调整其强硬政策,不坚持以谋求核武器为目标,则该危机在近期存在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的较大可能。金灿荣教授也从美国内政治军事现状和发展角度预测伊朗核危机在近期外交解决的可能性。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的杨学军在对伊朗核问题与多边关系、该地区的特殊性、伊美内政等角度的分析基础上,提出该危机短期恶化的可能性较小。不过,北京大学的王锁劳教授则从伊朗发展核技术的决心及其对美反应的评估、伊朗高层以核危机换取国内支持角度提出伊朗核危机将进一步加深。 • 伊朗问题的发展对中国有利有弊,害处在于油价上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高油价同时会迫使中国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核能等其他洁净能源的开发,未必不是件好事),其次是美国彻底控制中东后带来的战略态势的不利改变,利益在于消耗美国的实力,有利于中国的崛起和外交环境布局,不管如何发展,区别的只是得到的利益大小。

  13. 对于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对伊朗核危机的立场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殷罡认为,虽然6国外长会议上中俄立场较接近,但实质上两国在该问题上有许多不同之处,甚至在某些方面对立,中俄在问题上仅能取得现阶段的暂时一致,而非长远一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的郑羽教授认为,俄罗斯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承认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反对制裁伊朗、为伊朗提供武装以捍卫俄在该地区既有和未来利益。两位专家都同意,无论海湾稳定与否,或长期拖延不决,俄都将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中国石油集团的油价专家单卫国以数据分析证明伊朗核危机是近年世界油价不断攀升的主要因素,美伊均因各自在石油供需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不想马上摊牌,但今后一段时间的油价形势仍将十分严峻。   • 对于中国的中东政策,外交学院宫少鹏教授则以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沙特的重要讲话为依据,将中国解决中东问题的政策依据归纳为促进稳定、倡导包容,鼓励合作,提出中国应对有利于促进中东地区稳定的政策和行为顺势推进,以地区稳定推动地区的和平和发展。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国,以及中伊贸易依赖成果都意味着伊朗核危机的恶化将使中国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并进而影响到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国在该问题上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军事实力,在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韬光养晦,处理好与美俄伊等国的关系,为维护海湾地区稳定做贡献。 •   此外,金灿荣教授指出,由于中国民间对伊朗核危机的反应较为冷淡,因此,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从事国际事务研究的非政府组织,这次会议是民间社会负责任的表现,目的在于帮助,而非批判,各方专家从不同角度梳理了该问题,若形势发展将在可能的情况下继续讨论。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刘鹏辉博士说,指出此次会议意在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对策建议,希望以此次会议为良好开头使该所在今后的发展中为中外交流做贡献。

  14. 六、中国的对策 • 伊朗核危机持续升温,各方剑拔弩张,危机到底会如何发展,中国到底如何处置才能谋取最大利益? • 一、首先看看伊朗核危机背后各国的地缘政治或战略态势。 • 1、伊朗作为中东一个伊斯兰大国,拥有丰厚的石油资源和地缘优势,同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曾有过辉煌的地区大国,无疑想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保障在地区的安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以色列的进入带来的隐性西方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伊朗的安全,但是由于有众多的阿拉伯国家缓冲(尤其有原来的伊拉克)伊朗还算稳定。随着伊拉克的变化、美国等西方势力的直接进入,伊朗的国家安全形势空前严峻。为应对这一切,在外交上有所作为固然重要,但是,取得核武器才是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的真正保障。核武器作为人类目前的终极武器,一直是强权国家的看家货。远的有五常,近有印度、巴基斯坦, 以色列、南非、朝鲜等国家是尤抱琵琶半遮面,不管如何,反正是一旦拥有,讹诈、自保总相宜。伊朗看到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都有惊无险,伊朗试图谋取核武器的决心增大。 • 2、在伊朗看来,核武器的技术问题已经不是太高的门槛,现代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应用、巴基斯坦核武器之父的帮助、与朝鲜之间的联系,大量留学生归来,与西方、俄罗斯、中国的和平核能开发等等,加上国家因石油而获取的经济基础,都为核武器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加上国内的民意基础和政治意愿,伊朗核武器的获得只是时间问题。在外部,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的成功让伊朗看到了曙光。美国在伊拉克焦头烂额,欧盟、俄罗斯、中国因为在伊朗巨大的利益和对美国的一超独霸的担心,整个穆斯林世界与美国为首的西方矛盾,伊斯兰世界对伊朗的明里暗里的支持,都给伊朗以信心,这就是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可行性。 • 3、如何发展核武器? 伊朗知道,和平利用核能是每个国家的权力,也准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获取核能开发利用的知识和技术,再开发核武器,最后象印度、巴基斯坦一样造成既成事实。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国家安全问题。             

  15. 二、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 • 1、美国及以色列自然绝对不能让伊朗取得核武器,因此,利用一切手段来阻止是毫无疑问的,军事打击肯定会是选项,但是什么时候、什么方式、如何开展和结束,有没有效用,还得继续看。    • 2、对欧盟等西方国家来说,有一个不听美国指挥的中东大国无疑是符合欧洲利益和世界多极化的要求的,但是,拥有核武器的伊朗乃至于核武器的扩散后果,却也是欧洲不愿看到的,因此,和平解决核危机,既保证伊朗的安全存在,也让伊朗没有核武器,是欧盟努力的方向。欧盟既要保证自己在中东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不受大的伤害,也不过于得罪美国,态度摇摆,左右逢源。即使开打,它们一般不会参战,做和事佬可能性大。 • 3、俄罗斯作为传统中东政治博弈的参与者和大国之梦的继承者,不会在这次危机中甘于寂寞。俄罗斯历来是实用主义至上。伊朗现阶段不能拥有核武器是俄当前外交基点,但也愿意保留伊朗的核能力,以备在一定时期发展后,即可和平发展核能利用,也可在必要时发展核武器给美国留下一个强硬和不可驯服的对手。俄罗斯也可利用危机甚至适当升高危机与西方讨价还价,毕竟,伊朗核危机升高带来的国际石油价格飙升,也是俄罗斯这个能源大国现阶段能够获取一份意外之财。保住伊朗作为自己影响中东局势的桥头堡,不让美国彻底推翻伊朗现政权,是俄罗斯可以预见的外交方向。 • 4、其它国际社会。一般来说,伊朗核危机导致的石油价格上涨,经济受影响,对中小国家都不利,更不用想象一旦武力冲突爆发后的情况。因此,和平解决也是大家的愿望,当然,一些伊斯兰国家及与美国交恶的国家是希望伊朗能够取得核武器的,但是他们影响很小,在投票时可以争取,更多的国家估计是墙头草,面对美国的压力难以保持自身立场。

  16. 三、那么,中国在这场危机中的态度如何?应该如何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 1、首先,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符合各方也包括中国的利益。 • 2、从全球战略看伊朗核问题,同样具有中国自身的特殊利益所在。中国目前面临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两大主题,而这两大问题都摆脱不了美国的影响,那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中国外交的努力方向。伊朗核问题同样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机遇,那就是利用伊朗核问题分散美国的精力和资源,从而减轻中国受到的遏制力量。伊朗作为中东一个重要的国家,对一切想在世界棋盘上下棋的大国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中国与伊朗有着传统的、历史的渊源和交流,有着现实的经济、政治利益与交往,伊朗核问题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 • 3、美国的伊拉克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之前,再燃起一个美国不能不认真对待的新热点对中国是有利的。一个反美的、在伊拉克有干涉能力、在中东能够起更大平衡作用的伊朗,在现阶段符合包括中国在内希望平衡美国势力的多数国家的利益。伊朗巨大的石油资源和市场同样对中国有着重大利益,保住伊朗,保住伊朗的核能力也是中国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又要消耗美国的精力。要让伊朗核问题热,但是不能爆炸,这是一门外交艺术,也是中国目前正在做的。不要看到中国在原子能机构中投了赞成票就认为中国投向了美国,也不要认为美国的一句空头支票“利益相关者”,中国就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的利益。 • 4、万一伊朗核问题失控,中国如何面对?伊朗核问题的失控一定是各方无法妥协,全面摊牌的结果。战争的发生对中国也不是世界末日的来临。无疑,伊朗的油气资源是中国的利益所在,但是我们的鸡蛋并没有放在伊朗这一个篮子里,沙特、也门、委内瑞拉、苏丹、中亚等地到处都有我们的油气来源。伊朗战争一旦开打,美国决不会得到比伊拉克更好的结果。这样对中国而言未必是件坏事。到时候中国毫无疑问会表示反对,在暗地里与俄罗斯乃至于伊斯兰国家为伊朗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美国的国力打胜一场军事意义上战争容易,但打胜一场政治意义的战争并非易事,阿富汗和伊拉克就是先例。

  17. 5、中国下一步要做到的是:首先努力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保住伊朗政权,也保住中国的即得利益,这符合各方利益。第二,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应该得到尊重,这在国际法和相关公约中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保留伊朗的核能力,为将来可能的局势变化作准备,这符合伊朗的利益。第三,伊朗不能拥有核武器,这符合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也是伊朗口头上承认的。第四,保持伊朗核问题的适度紧张,保证核危机斗而不破,危而不击,有关各方疲于奔命,中国优哉游哉,多方得利。做到这一点,要联合有关国家,明里暗里给伊朗以信心,支持伊朗,包括在政治、外交上维护伊朗的合法权利,在安全上提供一定的军事装备和技术等等来换取伊朗石油的利益,另一方面与美国周旋,让美国知道这个世界上光靠美国和武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从而提高中国面对美国的外交实力和筹码。5、中国下一步要做到的是:首先努力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保住伊朗政权,也保住中国的即得利益,这符合各方利益。第二,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应该得到尊重,这在国际法和相关公约中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保留伊朗的核能力,为将来可能的局势变化作准备,这符合伊朗的利益。第三,伊朗不能拥有核武器,这符合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也是伊朗口头上承认的。第四,保持伊朗核问题的适度紧张,保证核危机斗而不破,危而不击,有关各方疲于奔命,中国优哉游哉,多方得利。做到这一点,要联合有关国家,明里暗里给伊朗以信心,支持伊朗,包括在政治、外交上维护伊朗的合法权利,在安全上提供一定的军事装备和技术等等来换取伊朗石油的利益,另一方面与美国周旋,让美国知道这个世界上光靠美国和武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从而提高中国面对美国的外交实力和筹码。 • 四、鉴于现阶段局势和各国的需求,可以预测一下伊朗核问题走向。 • 1、伊朗仍将高调处理核问题,但面对国际压力(也包括中俄),很可能会在保留一定核能力后妥协。同时也会做好面对国际制裁、军事打击的准备。 • 2、美国和以色列会也继续高调处理核问题,试图彻底断绝伊朗的核梦想,在谋取制裁的同时,不能排除必要时的武力打击,这一点不能抱有和平幻想。但短时期内可能性不大,美国单边行动还有很多制约,以色列的国内政局问题,巴勒斯坦哈马斯上台后的对策问题还有待解决,以色列尽管最想打掉伊朗的核能力,但是这个马蜂窝还没到去捅的时候,一旦捅破,后果难料。 • 3、欧盟、俄罗斯和中国鉴于各自的利益会继续斡旋,相互间不免勾心斗角,但都会努力使核问题和平解决,现阶段俄罗斯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关各方也表示了兴趣和意向,进一步的发展估计会峰回路转。近期这一点可能性最大。 • 4、伊朗核问题最后的解决仍取决于中东乃至于世界局势的动态发展,取决于有关大国的妥协结果。鉴于有关各方的小算盘,其间伊朗核问题会不断纠葛,间或升温是可以预见的,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手段、纵横驰聘、必要时相互交换来谋取自身的最大利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