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比较教育视野中的现代学校

比较教育视野中的现代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马健生 教授 E-mail:majiansh66@bnu.edu.com. 日本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批评. 庸才教育: 读写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差。 学不到高级学习和思考的技能, 反而学会了如何去抑制这些技能。 认同、顺从学生的角色。 没有个性,缺乏创新能力 学校荒废: 拒绝上学、逃学、辍学 教育病理: 以强凌弱、体罚、校规和管理主义教育、划一的教育、考试竞争激烈化、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低. 中国对学校教育的批评. 1 、为什么我们没有诺贝尔奖?.

Download Presentation

比较教育视野中的现代学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比较教育视野中的现代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马健生 教授 E-mail:majiansh66@bnu.edu.com

  2. 日本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批评 • 庸才教育: • 读写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差。 • 学不到高级学习和思考的技能, • 反而学会了如何去抑制这些技能。 • 认同、顺从学生的角色。 • 没有个性,缺乏创新能力 • 学校荒废: • 拒绝上学、逃学、辍学 • 教育病理: • 以强凌弱、体罚、校规和管理主义教育、划一的教育、考试竞争激烈化、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低

  3. 中国对学校教育的批评 1、为什么我们没有诺贝尔奖?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 • 2、应试教育的危害: • 中国没有教育,只有考试! • 没有学生,只有考生! • 为考而设——学校把追求升学率作为控制教育活动的唯一追求 • 为考而学——学生把考试结果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目标 • 为考而教——教师把升学率作为教学的唯一动力 • 为考而择——家长把升学率作为择校的唯一标准与方向

  4. 美国人对学校教育的批评 • 学生们只是在听,在被提问时才做出回答,他们阅读课本中很短的段落,他们对问题写出简短的答案,或者在测验时从选择题中选出答案。 • 他们很少策划或主动做什么事情,也很少读或写具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或创作他们自己的作品。 • 他们很少思考事物的含义,讨论可供替代的解释,或进行与人合作的项目。多数时间内他们单独地听讲或做功课。 • 课程的主题是可学到的东西,而不是进行判断和将之变为个人的认识和发展的东西。

  5. 揭秘美国最好的中学 • 斯蒂文森高中是美国顶尖的公立高中之一。每年约有26000名学生参加该校的招生考试,其中只有约800名学生被录取,录取率仅有3%左右。 • 争夺斯蒂文森高中有限招生名额的竞争相当激烈,有些学生提前好几年就开始为这场入学考试做准备——当他们10岁或更小的时候。 • 分数越高,未来越光明! • 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占支配地位的是那些秉持一种雄心壮志信念的学生,他们是参加考试的职业选手。 • 在这里压力就是天然的副产品。 • 校训:追求知识与智慧

  6. 现代育儿心经 • 纽约大学教授凯蒂·洛菲在《现代育儿心经》一文中,谈到了在现代西方社会里经常可见的这类场景: • “随便翻下日历,随便找个周六,在这一代最出类拔萃家长中随便找一家,都会看到他们与孩子一起奔波于体操课、生日聚会、足球班、艺术熏陶与登台表演——为了孩子所谓的幸福,所有的日子都消弭于紧凑而又精准的安排中,家长们一天到晚连连贯的谈话都成了奢望。” • 凯蒂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这种高标准的专注、指导与剖析,是家庭生活太过偏向于孩子的表现。“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对孩子少关爱一些,但人们更想知道: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关心是否真对孩子有益?家长的自私自利——想着自己生活忙乱不堪,因此有时自己所做的事并不完全着眼于孩子的娱乐或者成长——是否能有点心安理得?”

  7. 学校教育的基本形态 • 在世界各地,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在功能和组织上基本类似。学校容纳的学生坐成一行行,手里举着课本,面对一位教师;教师站在一块黑板或绿色的写字板前,教授或测验课本上的内容。 • 学校应用时间和空间的方式,学生分班分类方式,课堂安排,将知识分割成“学科”,授予学分或成绩分数以作为学习的证明,所有这些变化不大。

  8. 学校的性质 • 作为组织的学校 • 作为制度的学校 • 作为政治的学校 • 作为象征的学校

  9. 作为组织的学校 • 科层制: • 校——年级——班 • 校长——中层——教师 • ——经验管理 • ——科学管理 • ——标准与分工

  10. “蛋箱学校”(egg crate school) • 所谓“蛋箱学校”是指在学校中,教师被委任教授某一特定学科,承担特定责任,传授学生既定的教学内容,而完成这些既定的任务时,教师是需要独立完成而很少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 • “蛋箱学校”的特征: • 学校是分工明确、分层固定、权责明晰的科层制组织; • 驱动学校组织行动的是管理者的行政权力而非教学能力; • 在学校内部的横向部门或者个人间具有科层制组织普遍的横向部门或个人信息流动不畅的特征; • 学校的“蛋箱”组织特征在制度上限制了教师之间的相互观察和互动; • 学校的“蜂巢”建筑从空间上割裂了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 • 学校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在酬赏体系之外的,因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11. “蛋箱学校”的问题 • 任务分工的标准化使教师专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使教师工作沉浸在一种无助的“职业孤独”(professional isolation)中,以标准化扼杀教育组织本应具有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 “蛋箱学校”是行政权力驱动作为科层组织的学校发展的典型,它通过组织制度割裂学校教育的整体性和行政权力对教师行为和教学成就干涉失灵的方式来表现科层组织与学校组织的不匹配性。 • 科层组织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对于教师而言,也缺乏适当激励。

  12. 蛋箱隔离 • ——职业孤独 • ——职业倦怠 • ——学科组(组织与支援) • ——人本管理(工会活动)

  13. 作为制度的学校 • 学校系统 • ——学校制度 • ——规章制度 • ——规范与划一 • ——科学管理

  14. 现代学校教育的逻辑 ——制度取向论 • 20世纪初,教育家们开始像办工厂那样办学校,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学校教育的许多方面都是从工厂车间直接移植到学校的教室中。 • 现在,保存记录、制定课程表、布置教室、划分学期、安排上课时间和课间休息、管理制度、教学和年级划分等都实现了标准化。 • 质量控制和可以互换的观念从工厂引入到了学校之中。 •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理性主义教学范式。

  15. 桑代克模式 • 一切的存在都是某种数量的存在。 • 在教室里,学习项目是可以测量的,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准确度也是可以测量的。 • 任务分解与行为目标。 • 桑代克所提倡的教育制度与迅速发展的教育官僚政治和工业所推崇的制度达成比较高的和谐一致,而杜威的哲学则做不到。

  16. 教育制度化 • 教育的制度化在于对既定规范和标准的服从,并依据这些规范和标准进行“科学管理”,尽力排除外在因素的干扰,保证教育活动的有序、高效地进行。 • 当人类教育发展到制度化教育时,这种有序和高效的教育活动就具有了另一方面的破坏力——它的划一性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包括教师的自由发展和学生的自由发展两方面)。 • “一般说来,制度的根本性特征,在于它有规范性和系统性。在其规范性方面,无论是法制性教育制度,还是惯例性教育制度,都具有比较浓厚的强制色彩。这种强制,通常是由制度制定机构的权威性(如国家),或制度在持久地形成、维系过程中凝固的权威性予以实施的。” • 所以,制度化教育的划一性这一基本特征必然导致制度化教育具有一种强制性。

  17. 学校教育的划一性 •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E.Durkheim)对于在这种强制(或约束)状态下的教育进行了描述: • “我们看一下目前的事实及其从古至今的发展,就会发现,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教导儿童学会那些并非随着儿童的成长就能自发掌握的观察、感觉和行事的方式。婴儿出生以后,我们就强迫他们定时饮食、睡眠,以后又强迫他养成卫生、安静和听话的习惯,稍长再强迫他学会尊重别人、遵从习俗和礼仪,最后强迫他学会劳动,等等。如果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约束感觉不到了,那是因为这种约束逐渐变成了习惯和内在倾向。这种习惯和倾向可使约束不再起作用,但它们之所以能代替约束,则是因为它们是由约束产生的。……上述事实之所以特别具有教育意义(这里是指社会的强制力之所以特别表现在教育方面),是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作为社会存在的人。这样,我们就能从教育中大致看出这个社会存在在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儿童每时每刻受到的压力,正是欲以自己的形象陶冶儿童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而父母和教师只不过是这个形象的代表和媒体。”

  18. 美国21个州法律允许体罚 • 美国自称是国际社会尊重人权的“榜样”,然而这个“榜样”的50个州中有21个州是允许体罚的。这21个州在法律上保护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体罚的合法性,而对学生体罚最常见的方式是用木板打学生的屁股。在2007学年,美国共有22.3万名中小学生遭受到体罚。 • 美国法律规定,在学校执行教育法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实施体罚,判例法的原则是“教师可以用合理的适度的武力处罚儿童”。 • 佛罗里达州达德县教育委员会的政策规定,教师可以惩罚学生,这种惩罚包括用不超过二尺长、三四寸宽的木板打不服从学生的臀部,但不能超过5下,并且不能造成身体的明显伤害。 • 2009年08月25日 09:15 来源:广州日报

  19. 对待体罚的三类态度 • 世界各国对待体罚的态度有较大分歧,大体分三类: • 第一类国家完全禁止体罚,其中包括奥地利、芬兰、德国、挪威、瑞典、丹麦、冰岛、乌克兰和罗马尼亚。 •   第二类国家也禁止体罚学生,但要求恢复体罚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如日本、英国,其中英国甚至在完全禁体罚后又重开禁。 •   第三类国家允许体罚,这些国家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美国。其中,美国有21个州在法律上保护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体罚的合法性。

  20. 美国小学上课讲不讲纪律呢? • 1、别人发言时,要看着发言人 • 2、每人一次发言机会 • 3、举手才能发言 • 4、管好你的小手小脚

  21. 美国小学生守则 •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 3、提问时举手。 •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 8、考试不许作弊。 •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的帮你。 •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22. 作为 政治的学校 • 利益攸关者: • 1、教育行政领导、房地产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其他社会成员; • 2、政府、社区、企业、学校、家庭 • ——博弈 • ——民主管理

  23. 初中 教育流水线 幼儿园 小学 社会分层 高中 大学

  24. 纽约市决定关闭4所表现不佳的学校 • 据纽约时报2009年12月2日报道,纽约市教育部门(The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于本周二宣称他们将关闭4所表现不佳的学校,而且以后还有更多的学校将面临关闭。关闭的四所学校是:布鲁克林的一所大型技术高中,布朗克斯(Bronx)的一所学校和曼哈顿(Manhattan)的两所学校,它们将加入自2002年以来所关闭的91所学校之中,这都是市长迈克尔.布隆格(Mayor Michael R. Bloomberg)努力彻底改变学校系统计划的一部分。 • 自2007年以来,学校的年度评估报告就成为是否关闭一个学校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那些得到D或F的学校被关闭的风险更大。今年的评估中,3所学校得了F,26所学校得了D。也有一些得分很低的学校仍然开着,但被给予警告,他们必须获得进步和提高。一项新的学校治理法案要求在关闭学校之前必须有45天的期限供公众评论,在这期间必须对要关闭的每所学校举行听证会。

  25. 奥巴马政府出资35亿整顿失败学校 • 据《今日美国》2009年12月5日报道,为提高美国基础教育质量,改善失败学校的现实困境,奥巴马政府决定至少出资35亿美元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地方整顿失败学校改革——关闭原有失败学校,并通过配备新教师和校长等方式使学校获得新生。 • 全美学校中约有1%,即5000所学校表现欠佳。教育部长阿恩·邓肯(Arne Duncan)表示,希望这些学校在5年内有所改善。“我们要鼓起勇气,为孩子们做出抉择。”继《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颁布后,此举为联邦政府在学校改革层面上的再次尝试。 • 在美国,虽然总统没有权力关闭或是新开学校,但是通过刺激资金,联邦政府可以影响地方学区和州政府做出相应的导向性决策。此次改革重点关注初中和高中,尤其是那些辍学率高达五分之二的学校。

  26. 作为象征的学校 • 学校 • ——符号与文化 • ——身份象征与生活方式 • ——价值教育与领导 • ——文化管理

  27. 象征性管理 •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全体成员的行为方式与物态形式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 学校文化是可以创建和生成的,也是可以凝练和阐释的。 • 学校是一个文化存在,学校在本质上是一个爱人的组织。

  28. 核心价值观——学校使命陈述

  29. 举例 • 在帕汀小学,我们对所有的学生持有很高的期待。我们相信每一位学生可以获得成功,并且我们努力为每一个学生个体的需求提供分化的、对应的教学。 • ——帕汀小学 • 加利福尼亚高中的使命是,提供一个严格的、具有挑战性的学术环境,发展学生的技能、学术自信,并促进学生专业方面的成功,鼓励学生在认知、艺术方面的个人探索与成长。 • ——加利福尼亚高中

  30. 增加任课教师的权力,维护教师的权威性 • 英国2/3的教师认为课堂上学生的负面行为让教师的教学变得不专业,最常见的就是学生对教师缺少尊重,2007年英国大约有1.8万名小学生因为攻击教师被永久开除或暂停学习。 • 教师经常发现,对于违纪的学生,他们不知道能做什么,赋予的权力无法有效利用,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混乱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加强 并简化教师的权力。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师有使用强制力量体罚学生的权力,以消除课堂上的违纪现象,维持课堂秩序。教师还有权搜查或没收危险的、易造成伤害的和色情的等有害物品。 • 最近的研究发现,英国50%的教师反映他们或同事有受过虚假控告的经历。为更好地保护教师不受错误的指控,地方当局和 校长必须及时调查所有的指控。英国将改革指导方针,保证被指控教师不会自 动被停职,如果学生没有危险,教师不应受到没理由的侮辱和猜测,错误的指控 可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涯,这个影响甚至是永久性的。 • ——2010年英国中小学教育白皮书《教学重要性》

  31. 日本:中小学德育不容忽视 • 据日本《产经新闻》2009年12月2日报道:文部科学省的相关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的暴力行为连续3年呈多发趋势,发生次数已达6万余件。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同学和老师、毁坏学校公共设施等。尽管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初中生中间,但是较之3年前,小学生的暴力行为增长了近3倍。大约8成的中小学生有被他人欺凌或欺凌他人的经历。 • 通观日本战后教育,重点主要偏向个性教育等方面,对孩子公共、道德规范意识的培养却一再被忽视。现在,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以及新的学习指导要领都加大了对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视度,这正是对之前教育方向的反思。

  32. 美国数学教师理事会的研究报告 • 《纽约时报》2006年9月13日报道:昨天,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呼吁美国幼儿园至8年级的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基本技能,这与17年前该委员会提出的建议有所不同,是美国数学教育的重大转向。 • 1989年该委员会提交的报告认为记忆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不大,更提倡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被视为推动美国教学从机械学习到建构学习的重要因素。本次发表的研究报告名为“课程焦点”,同样也是一场变革的信号,它将结束近20年来进步主义教育者及其自由主义支持者们与保守主义者及数学家们之间的数学课程之争。 • 当前数学课程一片混乱,许多州要求每个年级开设数十门数学模块。该报告的问世恰到好处,它提出每个年级只需注重3个基本技能,如4年级的数学课程应该注重:快速乘除法、二维图形和对十进制的理解。该报告呼吁应重视基本数学事实的记忆。 • 里根时期的教育部官员切斯特E·小芬恩表示:“这绝对是一场回归基础的胜利,从建构学习转向基础教学,美国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33. 以色列教育 • 沙漠之国以色列,生存环境恶劣,资源极其贫乏,却成为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科技、经济和军事强国。依靠其最大资源——人才,依靠科技、资金优势,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与培养人才的殿堂、科研开发的基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究其原因,犹太人是最重视教育的民族,“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 • 以色列是当今世界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教育理念对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以色列建国后,把教育兴国作为基本国策。 • 开国总理古里安说,犹太历史经验就一条,质量胜过数量,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 历任总统、总理都把教育投资看成是最有远见的投资,教育投资就是经济投资。以色列教育预算仅次于国防预算,约10%,即便战争年代也至少占7%,这仅是教育开支的2/3。以色列制订了科教优先的基本国策,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长期保持国民预算的9%以上,2010年实际投入高达13.4%(约115亿美元),超过经合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值。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上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34. 均衡的芬兰基础教育 • 芬兰在17 世纪的典章中就定下规矩:凡是将结婚的年轻人,都必须学会识字,才能步入教堂。 • 芬兰的教育是免费的,甚至大学都是免费的。芬兰的目标就是对教育的公共财政支持要保持国际领先的水平 ,国民生产总值的16%用于发展教育。 • 在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分配到的经费最多,但在芬兰,投资在基础教育,尤其是投资基础教育高年级学生的经费是最高的(每人平均达 8200 美元)。芬兰人研究发现这阶段的小孩正处于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阶段,需要最多的资源,投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报酬率最高。 • 芬兰地广人稀,为了满足国民义务教育的需求,国家在基础教育上慷慨投入,518万人口的国家,有近 5000 所基础学校,每个学校平均人数不到150人,每个班级不超过 20人。一些处于偏远地带的学校,如北极圈内的学校,常常只有30~50 人,但再小的学校,师资质量、教学设施都没什么差别,因为芬兰人坚信,只有基础稳固,才能建高楼大厦。 • 芬兰人的观点是:教育体系,特别是基础教育,提供的是全体适用的资源分配,资质好的学生自然会有自动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相反,弱势者应得到更多的关照,才能使基于先天不平等可能衍生的社会不公现象,降到最低。

  35. 教育规划纲要 •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36. 作为综合体的现代学校教育 分工与科层制 班级授课 现代公民 作为集体的学生 分科讲授、讨论 考试评价 科学知识 普及义务教育

  37. 校长必做三件事 • 一是管理现在——维持力 • 二是有选择地忘记过去——颠覆力 • 三是开创未来——创造力

  38.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 共性与个性 • 内生与外铄 • 技术规律与文化品位 • 清晰与庞杂 • 领导创建与共同参与 • 旗帜与措施:渗透、浸润与标准

  39. 现代学校教育 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 每一所学校都是有文化的 每一所学校都是值得尊重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