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k likes | 2.66k Views
第二節 法國大革命. 學習重點.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 從「三級會議」到「國民會議」 共和政治與恐怖統治 拿破崙帝國的起落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 ( 一 ) 舊秩序的危機 1. 社會方面 - 不平等 A. 貴族 與 教士 擁有大批土地與特權 B. 第三階級 心生不滿 2. 政治方面 - A. 制度混亂,行政缺乏效率 B. 路易十六 平庸,無法應付變局 3. 思想方面 - 受啟蒙思想的衝擊 A. 攻擊專制王權,批評教會與貴族 B. 倡導 自由 、 法治 、 寬容 、 人道主義. 貴族. 教士. 諷刺法國封建制度的漫畫。.
E N D
學習重點 •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 • 從「三級會議」到「國民會議」 • 共和政治與恐怖統治 • 拿破崙帝國的起落 •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 (一) 舊秩序的危機 1.社會方面-不平等A.貴族與教士擁有大批土地與特權B.第三階級心生不滿 2.政治方面-A.制度混亂,行政缺乏效率B.路易十六平庸,無法應付變局 3.思想方面-受啟蒙思想的衝擊A.攻擊專制王權,批評教會與貴族B.倡導自由、法治、寬容、人道主義
貴族 教士 諷刺法國封建制度的漫畫。 • 十八世紀末,法國社會上有貴族、教士、平民三個階級。 1.貴族、教士: 占總人口數不到3%,擁有政治與經濟上的特權及全國3/5的土地,不必納稅。
貴族 教士 平民 諷刺法國封建制度的漫畫。 • 十八世紀末,法國社會上有貴族、教士、平民三個階級。 2.平民統稱「第三階級」: 包括工商業者、工人及農民,他們大多數比較貧苦,反而要負擔國家大部分的稅收,成為遭受剝削最為嚴重的一群人。
此圖呈現了當時社會底層民眾受到教士與貴族壓迫的困境此圖呈現了當時社會底層民眾受到教士與貴族壓迫的困境 彩色版畫,巴黎卡納瓦雷博物館藏。 受壓迫的第三階級民眾
1.財政不健全A.無預算制度-收支由私人金融家處理B.無專門負責機構-部分稅收交由包稅商負責1.財政不健全A.無預算制度-收支由私人金融家處理B.無專門負責機構-部分稅收交由包稅商負責 2.稅制不公平A.貴族、教士免稅B.中產階級逃稅C.稅負主要由農民負擔 3.長期戰爭A.路易十四時代留下包袱B.十八世紀中期-參加七年戰爭、美國獨立戰爭 (路易十五、路易十六) (二) 王室的財政問題
法國大革命的標語 「團結一致的法蘭西共和國 ,不自由、不平等、不友愛 毋寧死」 法王路易十六
從「三級會議」到「國民會議」 (一) 三級會議的召開(1789.5~6) 1.「三級會議」遲遲無法進行A.第三階級堅持共同集會 B.特權階級不肯妥協 2.第三階級自行召開「國民會議」(1789.6~1791.10)-「網球場宣言」 3.革命爆發:1789年7月14日A.巴黎市民攻陷巴士底獄B.各地農民紛紛響應
「三級會議」召開 由於嚴重的財政危機,路易十六不得不召開三級會議 以解決財政問題。
網球場宣言 路易十六以整修名義關閉「國民會議」場所,並宣稱「國民會議」的決議無效。 「國民會議」成員隨即移至網球場繼續開會。
攻陷巴士底獄 帶者不滿情緒的法國民眾,集體攻陷王權象徵的「巴士底獄」。法國畫家偉爾繪
(二) 國民會議與法國的改造 1.廢除封建制度、特權階級、取消貴族封號 2.發表〈人權與公民權宣言〉-揭示「主權在民、人生而平等」原則 3.改造-財政、宗教 4.制訂新憲法-1791 A.採君主立憲B.稱國王為「法蘭西人的王」C.中央採「三權分立」,地方劃分83行省
財政改革 沒收教會的財產A.作為發行紙幣的擔保B.清償舊政權的國債 公布新稅制 採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A.廢關稅壁壘B.取消行會制度 統一度量衡
宗教改革 確立信仰自由的原則 頒〈教士法〉A.規定教士民選--宣誓效忠〈教士法〉B.取消教廷對法國教會的管轄權 推動教育世俗化:國家教育不再由教會控制
(二)立法會議與國民公會 ※立法會議(1791.10~1792.9) 1.革命的激化。 普、奧組聯軍進攻法國,要求立法會議停止王權,組國民公會。 ※國民公會(1792.9~1804) 2.處死國王。(1793.1.21) 改政體為共和 3.內憂外患。 各國組聯軍(英、西、荷、薩、普、奧)對其宣戰 恐怖統治(1793~1794)
共和政治與恐怖統治 (一) 從君憲到共和 1.成立「立法會議』(1791.10~1792.9)陷入重重危機A.內-保守派與激進派鬥爭激烈B.外-a.普、奧干涉b.逃亡國外貴族與教士慫恿 2.走向共和A.起因:路易十六逃亡失敗 B.成立國民公會:1792年9月~1804 a.成年男子普選b.改建共和C.以通敵叛國罪名處死路易十六:1793年1月
路易十六被行刑想像圖 路易十六優柔寡斷,無法應付變局,最後在革命浪潮中走上斷頭臺。
馬賽進行曲 馬賽進行曲為德利斯 勒(Rouget de L′Isle) 所作,由於曲調激 昂,有振奮人心之 效,故在革命時期迅 速傳播開來。
Play Music 《馬賽進行曲》(節錄第1節歌詞)
向凡爾賽宮進攻的巴黎婦女 1789年10月,由巴黎婦女所組成的團體手持武器向凡爾賽宮前進,迫使法王承認〈人權宣言〉,並要求確保糧食供應。
(二) 羅伯斯比爾與恐怖統治 1.國民公會時期的內憂外患A.外-歐洲各國組聯盟與法作戰B.內-社會不安(物價高漲、糧食短缺、幣值低落) 2.雅各賓黨主導政局:羅伯斯比爾恐怖統治A.理想-建「美德共和國」B.目的-鎮壓異己 3.恐怖統治結束:1794-「熱月反動」(英國狄更斯—雙城記)A.革命政權轉危為安(丹東事件)B.羅伯斯比爾被送上斷頭臺
羅伯斯比爾 雅各賓俱樂部是法國大革命時 的革命團體之一,因為在巴黎 雅各賓修道院集會而得名。 雅各賓俱樂部
恐怖統治情境圖 羅伯斯比爾以恐怖手段鎮壓異己,意圖建立「美德共和國」
督政政府 • 1795年 • 國會 • 五位督政 • 1799年,拿破崙當選『第一執政』
拿破崙帝國的起落 (一) 拿破崙的崛起 1.崛起A.協助國民公會平保王派叛亂B.1796年遠征義大利-打敗奧國(1797)與薩丁尼亞 C.1799年自埃及返回政變(霧月政變) 2.推動革新A.內政-中央集權、改革司法(拿破崙法典)B.財經-控制預算、設法蘭西銀行C.教育-成立帝國大學、擴張中等教育D.宗教-與教廷和解,解決政教衝突 3.稱帝:1804年-公民投票
著執政官服裝的拿破崙 拿破崙時代的貨幣
(二) 拿破崙帝國 1.戰績:三度擊潰歐洲聯盟A.屢敗奧國、俄國、普魯士B.進占西班牙、義大利 2.改造歐洲政治地圖A.廢除神聖羅馬帝國(1806)-萊因邦聯、西發里亞王國B.在波蘭-成立華沙大公國C.將義大利北部-合併義大利王國 3.以武力推廣法國大革命的理想A.所到之處廢除封建制度B.推行《拿破崙法典》(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廢除嫡長子繼承制、准許有限度的離婚)
(三) 拿破崙的敗亡 1.原因A.對英的經濟封鎖政策失當B.「半島戰爭」的耗損C.遠征俄國失利 2.敗亡A.1814年歐洲發動「解放戰爭」→囚居拿破崙於厄爾巴島B.1815年拿破崙於滑鐵盧為聯軍所敗→放逐於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
1812年拿破崙所支配的歐洲圖。 遠征義大利 遠征埃及 拿破崙自己除兼義大利國王外,也擔任萊因邦聯的保護者;並在今波蘭境內建立華沙大公國,以其兄弟分任那不勒斯、荷蘭、西發里亞及西班牙的國王。歐洲大部分地區由拿破崙一個人支配,形成他獨霸歐洲的局面。 萊因聯邦 遠征俄國 西班牙半島戰爭 解放戰爭 滑鐵盧之役
英艦上的拿破崙 「滑鐵盧」一戰後,拿破崙向英國表示退隱的決心,希望英國予以庇護。後來英國決定以聖赫勒拿島作為拿破崙的流放地,拿破崙便搭乘英艦,航向他人生的最後一站。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秩序的重建 • 拿破崙失敗後,奧國首相梅特涅召集俄、普、奧等國代表,在奧國首都召開維也納會議解決戰後問題,會議決定以「正統」、「補償」作為重整歐洲秩序的原則。
維也納會議圖。 • 維也納會議象徵了保守勢力再度抬頭,此後四十年間歐洲受保守勢力的控制,雖有區域性的衝突,未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保守的傳統舊秩序無法滿足社會的新需求,社會內部隱含衝突。 1814~1815年,歐洲各國代表齊聚維也納,召開重建歐洲秩序的維也納會議。圖左下背對側坐者為奧國代表梅特涅。1819年,法國畫家伊沙貝(Jean Baptiste Isabey, 1767~1855)所繪。
1.維也納會議的召開:1815年-根據兩大原則A.正統原則-讓歐洲各正統王室復辟B.補償原則-適當調整各國疆界1.維也納會議的召開:1815年-根據兩大原則A.正統原則-讓歐洲各正統王室復辟B.補償原則-適當調整各國疆界 2.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的影響A.推翻舊秩序,建立新社會 社會方面:貴族喪失優勢,中產階級取得重要地位。 政治方面:革命所建立的民主政治雖不斷受到挑戰,但終告確立。 軍事方面:建立普遍徵兵制。(1793年)B.大革命的理念,為日後各地革命的典範(民主成為世人普遍認同的政治原則)如:比利時、日耳曼、義大利、波蘭等C.刺激法國民族主義,培養出休戚與共的公民精神D.激起歐洲各國的民族主義→成近代各國發展的新動力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