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42 Views
实验留影. 操作手法. 已知. 已知. 未知 ( 待求 ). 未知 ( 待求 ). c 酸 V 酸. c 碱 V 碱. c 碱 =. c 酸 =. V 碱. V 酸. 用 酸碱中和滴定 方法测定一瓶未知 NaOH 溶液的浓度。. 活动与探究. 中和滴定的两个关键点:. 1 、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溶液的体积。. 2 、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的办法:. 1 、用 滴定管 量取溶液的体积。. 2 、选用恰当的 酸碱指示剂 。. 疑问 1: 中和滴定的原理是什么 ?.
E N D
已知 已知 未知(待求) 未知(待求) c酸V酸 c碱V碱 c碱= c酸= V碱 V酸 用酸碱中和滴定方法测定一瓶未知NaOH溶液的浓度。 活动与探究 中和滴定的两个关键点: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溶液的体积。 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的办法: 1、用滴定管量取溶液的体积。 2、选用恰当的酸碱指示剂。
疑问1:中和滴定的原理是什么? 酸碱中和时:H++OH-=H2O 恰中和时n(H+)总=n(OH-)总 疑问2:中和滴定用到什么仪器? 精确取液仪器----滴定管,盛液防溅仪器---锥形瓶 洗耳球 取液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锥 形 瓶 移液管 (排废液用)
疑问3:两种滴定管有什么差别,怎样使用? (1) “0”在上端; 相同之处: 1.管身刻度: (2) 每大格1mL,每小格0.1mL; (3) 精确度0.01; 2.管身标记: (1)温度 (2)容量 (3) “0” 3.用 途: 精确量取或滴加液体(细长) 4.量液原理: V1-V0,体积差 与量筒的区别 5.加液方式: “口对口”直接倾倒 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有0.1 mol/L HCl,其液面恰好在5 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1 mol/L NaOH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A.>20 mL B.<20 mL C. =20 mL D. =5 mL 6.常见规格: 25mL 、 50mL (1) “双垂直”; (2) 读2位小数 7.读数要领: (3) 视线穿刻度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A 查漏 洗涤 润洗 装液 排气 读数 取液 8.使用程序:
疑问3:两种滴定管有什么差别,怎样使用? 不同之处: 酸式:活塞 1.控制机关: 碱式:橡胶管+玻璃珠 2.调零方式: 酸式:转动活塞 碱式:尖嘴朝上,挤压玻璃珠 3.操作指法: 酸式:大拇指,食、中指轻旋活塞 碱式:大拇指食指捏球中略偏上位 4.盛放对象: 酸式:酸性试剂+氧化剂 碱式:碱性试剂 准确量取25.0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mL量筒 (B)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 C
疑问4:中和滴定操作流程怎样? 以用0.1mol/LHCl滴定未知浓度NaOH为例. 标准液 待测液 眼睛:左手:右手: 酸式滴定管 查漏 洗涤 润洗 装液 调零 读数 滴定 终点判断 读 数 重复实验 指示剂 碱式滴定管 查漏 洗涤 润洗 装液 调零 读数 放液 疑问5:为什么要重复实验? 减少偶然误差 疑问6:强酸强碱中和点pH=7,指示剂指示误差大吗? 滴定曲线告诉我们,误差很小
NaOH pH 5.00 10.00 15.00 18.00 19.00 19.95 20.00 20.05 21.00 22.00 30.00 用0.1000mol/LNaOH滴定0.1000mol/LHCl的 滴定曲线 锥形瓶:20.00mLHCl,滴定管:逐滴加NaOH 20.00×0.100-5.00×0.100 (H+)= =0.06mol/L 0.1mL 约2滴 1.22 20.00+5.00 1.48 pH=-lg0.06=1.22 1.85 20.00×0.100-19.95×0.100 2.3 (H+)= 20.00+19.95 pH提高了6个单位 (突变) 2.6 突变范围内指示误差均很小 pH=3.9 =0.000125mol/L 3.9 7.0 20.05×0.100-20.00×0.100 (OH-)= 10.1 20.00+20.05 11.4 =0.000125mol/L 11.7 pH=10.1 (H+)=8×10-11mol/L 12.3
中和滴定曲线 pH 12 10 8 6 4 2 酚酞 颜色突变范围 甲基橙 0 10 20 30 40 V(NaOH)mL
疑问7:怎样处理中和滴定数据啊? 去掉 “离群”值,平均相近值,依据n(H+)=n(OH-)列式: c(待)V(待)=c(标)V(标) C(待)= c(标)V(标) V(待) 阿祥同学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氢氧化钠实验中一共做了3次平行实验,所得结果分别为22.00mL、20.20mL、20.40mL,则阿祥同学计算未知液浓度时所需盐酸的体积应为. 20.30mL 疑问8:使用指示剂有什么要求? ○用量:2滴(本身是弱酸或弱碱) ○判断:半分钟不变色 ○变色明显:石蕊一律不用(难以辨色)
甲基橙由黄 橙 甲基橙由红 橙 酚酞由红 无色 酚酞由无色 粉红 酸碱中和滴定 终点的判断 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再变色。 多次测定求各体积的平均值 强酸滴定强碱 强碱滴定强酸
c(标)V(标) C(待)= V(待) 疑问9:怎样分析误差? 套路: 依据计算公式, 所有误差V(标)承担, V(标)高则偏高, V(标)低则偏低. 说一说,下列操作会使结果偏大还是偏小还是不变? ①装标准液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②装标准液滴定管水洗后没润洗就装标准液 ③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④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挂有液滴 ⑤滴定后仰视读数(前正常) ⑥滴定前俯视读数(后正常) 偏高 偏高 偏高 偏高 偏高 偏高
c(标)V(标) C(待)= V(待) 疑问9:怎样分析误差? 套路: 依据计算公式, 所有误差V(标)承担, V(标)高则偏高, V(标)低则偏低. 说一说,下列操作会使结果偏大还是偏小还是不变? ①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没有润洗液 ②滴定时待测液溅出 ③滴定后俯视读数 ④滴定前仰视读数 ⑤滴定过程中用蒸馏水洗锥形瓶内壁 ⑥锥形瓶水洗后未晾干 偏低 偏低 偏低 偏低 无影响 没影响
疑问10:酸碱中和后溶液一定中性吗? 中和点:酸与碱恰好反应 中和点pH: 强酸+强碱:=7;强酸+弱碱:<7;弱酸+强碱:>7 10 =7 20 =7 10 >7 > > 10 >7
练1: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 (1)取一支碱式滴定管,②用蒸馏水洗净,③加入待测NaOH溶液,④记录液面刻度的读数,⑤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⑥置于用标准酸液洗涤过的锥形瓶中,⑦加入蒸馏水,⑧加入2滴酚酞试剂,⑨开始滴定,先慢后快,边滴边摇荡,⑩边注视滴定管液面变化,⑾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⑿记录液面读数,⒀重复滴定,根据两次读数得出NaOH的体积21ml。 上述学生操作错误的有(填序号) ③⑥⑨⑩⑾⒀
7 8 滴定管 量筒与滴定管的比较 • 量取液体常用仪器:量筒、滴定管 • 量筒: 粗量仪,10mL量筒最小分刻度为 读数精确到 ,无“0”刻度 • 滴定管 • 标有温度、容积、“0”刻度在最高点 • 常用规格:25mL、50mL • 最小分刻度: ,读数精确到 (精量仪可估读一位,粗量仪不能估读) 0.1mL 0.1mL 0.1mL 0.01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