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33 Views
勘测设计新理念. 1. 道路立体线形设计 2. 宽容性设计. 1. 道路立体线形设计. ( 1 )道路立体线形及研究方法 1 )一般程序 按照“选线--设置平面线形--设置纵断面线形--两种线形的协调”程序进行工作的。 2 )不足之处 线形的协调问题是在最后阶段才进行全面衡量和综合考察. 1. 道路立体线形设计. 3 )解决办法 道路的透视图(驾驶员眼镜所看到的透视图)检验立体线形的优劣 . ★ 在平面线形设置阶段就开始进行线形协调,能进一步上溯到路线选定阶段进行线形协调则更好 ; ★ 感觉反应和视觉分析
E N D
勘测设计新理念 1.道路立体线形设计 2.宽容性设计
1.道路立体线形设计 (1)道路立体线形及研究方法 1)一般程序 按照“选线--设置平面线形--设置纵断面线形--两种线形的协调”程序进行工作的。 2)不足之处 线形的协调问题是在最后阶段才进行全面衡量和综合考察
1.道路立体线形设计 3)解决办法 道路的透视图(驾驶员眼镜所看到的透视图)检验立体线形的优劣. ★在平面线形设置阶段就开始进行线形协调,能进一步上溯到路线选定阶段进行线形协调则更好; ★感觉反应和视觉分析 ★ 利用线形图(曲率图、坡度图)对立体线形进行研究
1.道路立体线形设计 (2)道路线形设计应达到的要求 1) 汽车行驶力学的要求——满足行车的迅速、安全、舒适及降低事故率的要求; 2)视觉与心理学要求——使视觉舒适,感觉反应良好; 3)与环境和风景的协调——符合公共美学和景观设计的需要; 4)工程经济与运输经济——与地形配合,获得近期和长期的经济效益。
1.道路立体线形设计 (3)良好的道路立体线形应遵照以下原则 1)平曲线和竖曲线要尽量重合 2)平曲线和竖曲线大小要保持均衡 3)要选择能够得到适当合成坡度的线形组合 4)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1.道路立体线形设计 5)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要避免设置反向的变曲点 6)在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面线形的反复凹凸 7)要注意平曲线和竖曲线重合的情况也有例外 例如:和平面线形为直线、纵断面线形为凹形路段前头的凸形竖曲线重合在一起的平曲线,可以考到急转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插入缓和曲线,这种缓和曲线又必须设置在凸形竖曲线的前端位置上。
1.道路立体线形设计 (4)立体线形设计的具体方法 1)使用曲线尺进行纵断面线形的设置 可以简单理解为先采用曲线尺设置竖曲线,然后再把这些曲线连接起来。 2)用线形图研究立体线形 绘制平面线形的曲率图和纵断面线形的坡度图,然后通过比较平面线形的曲率图和纵断面线形的坡度图,判定立体线形的好坏。
1.道路立体线形设计 (5)立体线形要素及其应用 1)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都是直线的组合 2)平面为直线、纵断面线形为凹形竖曲线的组合 3)平面为直线、纵断面线形为凸形竖曲线的组合 4)平面为曲线、纵断面线形为直线的组合 5)平面为曲线、纵断面线形为凹形曲线的组合 6)平面为曲线、纵断面为凸形曲线的组合
2.宽容性设计 “宽容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预防、容错、纠错
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 “容错” 司机过错不应以生命为代价
路的原因 几何线形 路 侧 合理的线形-减小事故隐患 宽容的路侧-减少事故损失
路侧安全隐患: • 树木 • •公用设施立柱 • •防撞护拦 • •混凝土护墙 • •防撞防护垫 • •不可穿越的排水设施 • •沟渠 • •路堤 • 处理: • 清除 • •使其可穿越 • •搬移 • •使其可解体 • •防护 • •承担风险
路侧净区概念 路侧净区宽度 行车道 路肩 边坡
路侧设计 路侧净空区 横向边坡坡度 排水边沟 路侧隔离墩 / 栏 中央分隔带护栏 路侧绿化树木 标志牌柱
路侧净区宽度10 米 以上 边坡坡度缓于1:4
路侧净区内不设突出的拦水缘石、护栏,行道树栽植在净区以外路侧净区内不设突出的拦水缘石、护栏,行道树栽植在净区以外
护 栏 端 部 处 理 挡墙端部隐入
宽容的交通工程设施 发生碰撞,立柱可以被剪断
勘测设计新理念: 六个坚持六个树立2004年“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议” • 1、以人为本 安全至上 • 2、保护环境 和谐自然 • 3、节约资源 持续发展 • 4、质量第一 公众满意 • 5、指标恰当 创作设计 • 6、系统思想 周期成本 安全 环保 舒适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