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65 Views
审计学. 主编:赵保卿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辅导教师 谢艳蕾. 考核方式. 本课程全部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主观性题目和客观性题目两部分。其中主观性题目包括案例分析和编制审计报告等内容;客观性题目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判断题等内容。主观性题目考核成绩占课程合成成绩的 50% ,客观性题目成绩占课程合成成绩的 50% 。. 1. 主观性题目考核 ( 1 )考核任务:考核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分析和运用。 ( 2 )考核内容:第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章等。
E N D
审计学 主编:赵保卿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辅导教师 谢艳蕾
考核方式 • 本课程全部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主观性题目和客观性题目两部分。其中主观性题目包括案例分析和编制审计报告等内容;客观性题目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判断题等内容。主观性题目考核成绩占课程合成成绩的50%,客观性题目成绩占课程合成成绩的50%。
1.主观性题目考核 • (1)考核任务:考核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分析和运用。 • (2)考核内容:第3、4、5、6、7、8、9、10、11章等。 • (3)考核方法: 对中央电大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审计意见。
(4)考核方式:中央电大通过形考平台发布6次形考任务,每次满分为100分 • (5)实施细则: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字数应在800字以上),评阅老师应参考课程组提供的解题思路进行评分。 • (6)考核时间:第1—16周。
第一章 总 论 • 考核知识点:审计的概念,审计起源与发展过程及客观基础,审计组织体系,审计目标的内涵与内容,审计的职能与地位。 • 考核要求: • 1.了解审计的概念及审计起源与发展的客观基础; • 2.重点掌握审计组织体系、审计职能及审计在经济监督系统中地位; • 3.重点掌握审计目标及其层次关系。
第二章 审计规范体系 • 考核知识点:审计标准、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的涵义,审计标准、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的构成内容或形式,审计法律责任的规范问题。
考核要求: • 1.了解审计标准、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的意义; • 2.重点掌握并能够运用审计标准、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的构成内容或形式; • 3.掌握审计责任的规范措施。
第一节 审计标准 • 一、审计标准的意义 • 二、审计标准的种类和内容 • 三、审计标准的特征 • 1、相关性 • 2、完整性 • 3、可靠性 • 4、中立性 • 5、可理解性 • 6、时效性
第二节 审计准则 • 一、国家审计准则 • 二、内部审计准则 • 三、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第三节 审计责任 • 一、法律责任的形式与追究 • 二、过错推定归责原则 • 三、法律责任的规避和解除
第三章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 考核知识点: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内涵,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与运用,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 • 考核要求: • 1.了解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内涵; • 2.掌握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够正确运用于实际审计实务之中。 • 3.重点掌握审计重要性的判断思路与过程。 • 4. 重点掌握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的措施。
第一节 审计重要性 • 一、审计重要性的内涵 •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 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 三、重要性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 • 1、汇总尚未更正的错报汇总数 • 2、评价尚未更正的错报汇总数的影响
第二节 审计风险的内涵 •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 二、审计风险的形成 • 1、审计风险的成因 • 2、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 审计风险的评估 • 一、审计风险评估的意义 • 二、审计风险评估的措施 •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 • 2、风险评估程序
第四节 审计风险的应对 • 一、审计风险应对的意义 • 二、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 1、基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 2、基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第四章 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考核知识点: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审计程序与方法的构成及其运用,审计证据的取证方法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取得与制作方法。
考核要求: • 1. 了解审计程序、审计计划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 2. 掌握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内涵、作用; • 3. 重点掌握审计方法及其在审计证据的取得与审计工作底稿制作过程中的运用。
第一节 审计程序 • 一、审计程序的含义 • 二、承接审计业务 • 三、编制审计计划 • 四、执行控制测试 • 五、进行实质性测试 • 六、收藏审计证据、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 七、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 八、撰写审计报告 • 九、后续审计
第二节 审计证据 • 一、审计证据的特点 • 1、充分性 • 2、适当性 • 二、审计证据的类型 • 1、按审计证据形式分类 • 2、按审计证据与审计对象的关系分类 • 3、按审计证据的来源渠道分类
三、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 • 四、审计证据的鉴定 • 1、鉴定证据的内容 • 2、鉴定证据的方法 • 五、审计证据的综合与运用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意义 •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类型 • 1、综合类审计工作底稿 • 2、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 • 3、普通类审计工作底稿 •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 1、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与格式
2、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要求 • 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 4、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
第五章 销售与收款审计 • 考核知识点: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内容与方法,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 考核要求: • 1. 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 2. 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的程序与方法; • 3. 重点掌握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的控制测试 •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容与特点 • 二、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 • 三、销售与收款的控制测试程序
第二节 营业收入的审计 • 一、营业收入审计的目标 • 二、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 1、实施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程序 • 2、编制或取得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并进行账表核对 • 3、审查主营业务收入确认的正确性 • 4、进行销售截止测试 • 5、审查销售退回、折扣与折让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第三节 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审计 • 一、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审计目标 • 二、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 1、实施应收账款的分析程序 • 2、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 • 3、编制或获取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 4、函证应收账款
5、审查未函证的应收账款 • 6、所有权测试 • 三、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第四节 其他相关账户或项目审计 • 一、应收票据的审计 • 二、长期应收款审计 • 三、预收账款审计 • 四、应交税费审计 • 五、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 • 六、销售费用审计 • 七、其他业务利润审计
第六章 购进与付款审计 • 考核知识点:购进与付款循环审计的内容与方法,购进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以及物资采购、应付账款和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 考核要求: • 1. 了解购进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 2. 掌握购进与付款循环控制测试的程序与方法; • 3. 重点掌握应付账款和物资采购的实质性程序。
第一节 购进与付款的控制测试 • 一、购进与付款循环的内容与特点 • 二、购进与付款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 三、购进与付款的控制测试程序
第二节 物资采购审计 • 一、物资采购审计的目标 • 二、物资采购的实质性程序 • 1、实质性分析程序 • 2、材料采购的实质性程序 • 3、原材料的实质性程序 • 4、材料成本差异的实质性程序 • 5、库存商品的实质性程序
第三节 应付账款审计 • 一、应付账款审计的目标 • 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第四节 其他相关账户或项目审计 • 一、预付账款审计 • 二、应付票据审计 • 1、应付票据的审计目标 • 2、应付票据的实质性程序
第七章 生产与费用审计 • 考核知识点: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的内容与方法,生产与费用循环的控制测试以及存货、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营业成本和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 考核要求: • 1.了解生产与费用循环的特点; • 2.掌握生产与费用循环控制测试的程序与方法; • 3. 重点掌握存货、应付职工薪酬、营业成本、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第一节 生产与费用的控制测试 • 一、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内容与特点 • 二、生产与费用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 1、授权审批控制 • 2、职责分离控制 • 3、凭证与记录控制 • 4、实物保护控制 • 5、盘点与对账控制 • 三、生产与费用的控制测试程序
第二节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 一、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目标 •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 • 1、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 2、应付职工薪酬的其他实质性程序
第三节 营业成本审计 • 一、营业成本审计的目标 • 二、营业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 1、实施营业成本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 2、对直接材料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 3、对直接人工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 4、对制造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 5、对生产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 6、对主营业务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第四节 存货审计 • 一、存货审计的目标 • 二、存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 第五节 固定资产审计 • 一、固定资产审计的目标 • 二、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 第六节 其他相关项目的审计
第八章 筹资与投资审计 • 考核知识点: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的内容与方法,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以及借款、所有者权益、投资和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 考核要求: • 1.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点; • 2.掌握筹资与投资循环控制测试的程序与方法; • 3.重点掌握借款、所有者权益和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的控制测试 •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点与内容 • 二、筹资与投资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 三、筹资与投资的内部控制测试程序
第二节 借款审计 • 一、借款审计的目标 • 二、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 第三节 所有者权益审计 • 一、所有者权益审计的目标 • 二、所有者权益的实质性程序 • 第四节 投资审计 • 一、投资审计的目标 • 二、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或项目审计
第九章 业务循环其他内容审计 • 考核知识点:货币资金和利润及其分配审计等内容的审计过程与方法。 • 考核要求: • 1.掌握货币资金和利润及其分配的业务特点; • 2.重点掌握货币资金、利润及其分配控制测试的程序与方法; • 3.重点掌握货币资金、利润及其分配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章 相关事项审计与审计报告 • 考核知识点:期初余额审计、或有事项审计、期后事项审计的具体内容;审计报告及其基本要素、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形式、编制等内容。 • 考核要求: • 1.掌握期初余额审计、或有事项审计、期后事项审计的特点; • 2.掌握相关事项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 3.重点掌握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及其确定以及审计报告的编制。
第一节 期初余额审计 • 一、期初余额及其审计目标 • 二、期初余额审计程序与方法 • 1、被审计单位运用会计政策恰当性与一贯性的审计程序与方法 • 2、上期财务报表由前任审计人员审计情况下的审计程序与方法 • 3、上期财务报表未经审计或审计结论不满意时的审计程序与方法 • 三、期初余额的审计结果及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第二节 或有事项审计 • 一、或有事项及其审计目标 • 二、或有事项的审计程序 • 第三节 期后事项审计 • 一、期后事项及其审计目标 • 二、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与方法 • 第四节 审计报告
第十一章 其他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 • 考核知识点:验资、财务报表审阅、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等业务内容。 • 考核要求: • 1.了解验资、财务报表审阅、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等其他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特点; • 2.掌握验资业务的操作程序与方法; • 3.重点掌握验资业务的报告及其编制。
第一节 验资 • 一、验资的意义 • 二、验资方法 • 三、验资报告 • 1、验资报告的参考格式 • 2、拒绝出具验资报告并解除业务约定的情形
第二节财务报表审阅 • 一、财务报表审阅的意义 • 二、财务报表审阅的程序与方法 • 1、了解被审阅单位及其环境 • 2、执行询问程序 • 3、实施分析程序、以识别异常关系和异常项目 • 4、阅读财务报表、以考虑是否遵循指明的编制基础 • 三、审阅报告
第三节 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 • 一、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的意义 • 二、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的程序与方法 • 三、审核报告
第四节 相关服务 • 一、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 1、执行商定程序的计划、实施与记录 • 2、执行商定程序业务的报告 • 二、代编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