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340 Views
弦. 定. 正. 理. 授课教师: pyg zhhpx. —— 2004 年 5 月 10 日 ——. 一 . 引入. .C. 引例: 为了测定河岸 A 点到对岸 C 点的距离,在岸边选定 1 公里长的基线 AB , 并测得 ∠ ABC =120 o ,∠ BAC =45 o ,如何 求 A 、 C 两点的距离?. .B. .A. A. c. b. B. a. C. 1. 特例 : 在 Rt△ABC 中 ,∠C=90° ,. ,是否成立 ?. =. =. 初中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 sinB=. sinA=.
E N D
弦 定 正 理 授课教师:pyg zhhpx ——2004年5月10日——
一.引入 .C 引例: 为了测定河岸A点到对岸C点的距离,在岸边选定1公里长的基线AB,并测得∠ABC=120o,∠BAC=45o,如何求A、C两点的距离? .B .A
A c b B a C 1.特例: 在Rt△ABC中,∠C=90°, ,是否成立? = = 初中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B= sinA= ∠C= 90°,易证 = =
2.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 证明一(传统证法)在任意斜△ABC当中: 两边同除以 即得:
两边同乘以单位向量 B C A 图 3.用向量证明: 证二:过A作单位向量 垂直于 则: 同理:若过C作 垂直于 得:
B A C 图 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 设A>90过A作单位向量 垂直于向量 则 的夹角为A- 90, 与 的夹角为90-C. 与 同样可证得 这就是说,对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来说,上面的关系式均成立.因此.我们得到下面的定理.
二.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 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1正弦定理的叙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 对角的正弦比相等,即: 它适合于任何三角形。 2可以证明 (R为△ABC外接圆半径) 3 每个等式可视为一个方程:知三求一
三、正弦定理的应用 从理论上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 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 A=45 C=30 例一、在△ABC中,已知 A=45 C=30求b(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b=28 A=40 例二、在△ABC中,已知 求B (精确到1)和c(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b=50 A=38 例三、在△ABC中,已知 求B (精确到1)和c(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解:已知 b <a ,所以B<A,因此B也是锐角.
三、小结:正弦定理,两种应用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解斜三角形有两解 或一解(见图示) C C C C b a b a a a b a b A B A A B A B a=bsinA 一解 a=bsinA 一解 bsinA<a<b 两解 一解
(按角A分类) A的范围 解的情况 a,b关系 解斜三角形 讨论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的斜三角形的解: a>b 一解 A为钝角或直角 无解 a≤b 一解 a≥b a<bsinA 无解 A为锐角 a=bsinA 一解 a>bsinA 两解
(1) b=1 ,a=2,B=30o 有一解; . (2)b=1, a=3,B=30o无解; . (3)b=1,a= ,B=30o有一解; . (4)b=1,a= ,B=150o有一解;. (5)b= ,a=1,B=120o有两解. . 3 3 3 四:练习 1、判断题:根据已知条件判断△ABC解的情况. 掌声 掌声
五、作业 P 134 1, 2,3
再见 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