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likes | 1.03k Views
艾 滋 病 防 治 青岛市 CDC:85650273 8008600262( 免费) 法 仆. 2005 年艾滋病防治主题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 “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 ”. 2004 年 11 月 30 日,胡锦涛同志到佑安医院看望 HIV/AIDS 患者,鼓励他们战胜病魔。. 温家宝总理指出:
E N D
艾 滋 病 防 治青岛市CDC:85650273 8008600262(免费) 法 仆
2005年艾滋病防治主题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
2004年11月30日,胡锦涛同志到佑安医院看望 HIV/AIDS患者,鼓励他们战胜病魔。
温家宝总理指出: 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高度重视,经研究并做了部署。必须实行责任制,加强防治规划、督导检查、队伍建设、依法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注意总结成功经验,真正把这件关系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加紧抓好。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使全社会广大群众正确对待艾滋病”
2003年12月1日,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亲临北京地坛医院看望艾滋病病人和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2003年12月1日,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亲临北京地坛医院看望艾滋病病人和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
一 、 概念 艾滋病(艾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acquired 获得性 因传染获得而非遗传 immunodeficiency 免疫缺陷 免疫功能损毁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都有两大类表现: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 syndrome综合征 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系统,有多样性
AIDS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是通过性接触、血液/血制品、母婴传播等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简称艾滋病病毒,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一系列疾病征候。 AIDS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但完全可以预防。 艾滋是英文缩略语AIDS的汉译名。华语翻译为“爱滋病(因爱滋生的病)”,后来大陆为避免误导改为中性词“艾滋病”。 HIV/AIDS指艾滋病毒、艾滋病,又可指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二、HIV/AIDS是怎样由来的? • 对HIV的起源,说法不一。 • 1930年代,非洲中部绿猴/黑猩猩体内SIV,SIV与HIV有98%的相似性→人(原住民强壮身体,生吃其肉),SIV在人体变异→人HIV。 • 1950-1960年代非洲流行(海地人到中非工作/扎伊尔) →海地(邻近美国的加勒比海国家,是美国GAY主要旅游地/逍遥乐园 )→美国(全球交通的枢) →欧洲、南美、大洋州、亚洲→全球
三、 HIV病原学 • 1 分型 逆转录病毒,单链RNA病毒。分HIV-1,HIV-2两型。 • HIV-1至少有13种亚型。引起的AIDS病情重,全球广泛流行,我国绝大多数为HIV-1 • HIV-2至少有7个亚型。引起的AIDS病情相对较轻,主要流行于西非。在我国新疆、上海等地亦有发现 可单独或混合感染同一个体
2 结构 球形或卵形,直径90-140nm,外层为双层脂类蛋白膜,有刺状突起。核心内有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链和逆转录酶、整合酶等酶。
3 致病机理 通过攻击和破坏免疫细胞而致病。CD4淋巴细胞(CD4,T辅助淋巴细胞等)表面有HIV受体,HIV吸附在CD4的受体上,脱去包膜,通过细胞膜进入CD4,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将RNA转录成DNA,形成前病毒DNA。前病毒DNA整合到CD4的DNA上,在一定条件下转录为病毒RNA和病毒mRNA(这一过程,是逆转录病毒的特点),并翻译合成病毒所需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大量复制,一方面造成宿主细胞死亡,另一方面并在CD4表面重新装配新的病毒颗粒,芽生方式排出到血液等体液中,再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其它CD4。此外,并有部分HIV整合于DNA中成为潜伏型HIV。
AIDS病人平均日产病毒颗粒近10亿个,使CD4大量破坏。AIDS病人平均日产病毒颗粒近10亿个,使CD4大量破坏。 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HIV的抵抗作用,使潜伏期的HIV低水平复制。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HIV激活并大量复制,广泛侵入CD4,使CD4、B淋巴细胞、CD8和NK细胞等功能受损。最后在CD4计数<200/mm3(小于正常低限的50%)时,导致整个免疫功能缺陷,发生顽固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4 体外存活能力 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室温下体液环境中,可存活15日。温暖、潮湿及被含有大量HIV的体液污染的物品表面,传染性可长达3日或更长时间 对热敏感,56℃30分钟或15-25℃4-7天,即可灭活。多种化学物质如75%乙醇、0.2%-0.5%次氯酸钠、0.1%漂白粉、0.3%双氧水、0.5%来苏、乙醚、丙醚,5分钟即可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
四、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区别 人感染HIV后将终身携带病毒。但HIV感染并不等于AIDS,从HIV感染到发展为AIDS,时间长短不一。 潜伏期是指从感染HIV到出现AIDS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其中,从感染HIV到体内所形成HIV抗体达到检出量的时间称“窗口期”。一般为2-12周,极少数长达6个月。在流行病学上具有更大危险性,是危险的传染源。 潜伏期的长短与人体感染病毒的量、感染途径、个体免疫和营养健康状况等有关。短不到1年,长15年以上,一般5-10年。
五、 HIV/AIDS的流行情况 流行形式分为三类 (1)HIV流行 比有临床症状的AIDS的流行通常早数年至10余年,常被忽视 (2)狭义的AIDS流行 指有症状的病人大量出现 (3)对HIV/AIDS的心理-社会反应的流行 个体对自身感染所产生的心理-行为反应和他人对疾病、携带者/病人的反应的流行。因社会文化、大众科学水平和对AIDS认识的影响,差异很大,常被忽视
全球艾滋流行现状 • 全球累计已有7390万人感染HIV,其中3450万人已死亡 • 2004年,全球估计有490万(430万-640万)新感染者,310万(280万-350万)人死于AIDS • 2004年,每天估计有14000人新感染HIV。其中95%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 • 一半左右的新感染病例发生在15–24岁年轻人 • 有2000万艾滋孤儿
截至2004年底,全球估计HIV/AIDS人数 东欧和中亚 (4)140万 西欧和中欧 610 000 北美 100万 东亚和太平洋 110万 北非和中东 540 000 加勒比 440 000 南亚和东南亚 (2)710万 次撒哈拉非洲 (1)2540 万 拉美 (3)170万 总数: 3940(3590 – 4430)万 资料来源:UNAIDS
UNAIDS《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报告》 亚洲地区HIV感染人数增长最快 2003年新增的500万HIV感染者中,有1/4约100多万在亚洲 2003年全球死于AIDS的290万人当中,有50万在亚洲 印度成为仅次于南非的世界上HIV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2004年初,AIDS在亚洲的流行有五大类情形 近期HIV感染率在高危人群中急剧上升 持续的高流行最终扩散到低危人群中 大量预防工作减少了危险行为,有效遏制了疫情 预防工作存在契机,可保持低感染率 太平洋区域疫情尽管数据有限,(新几内亚岛)但可能比任何地区都严重 中国HIV感染者数量在亚洲占第2位,在世界占第14位 优良中差四级。中国属于“中”,优于非洲、印度 亚洲AIDS流行情况
中国AIDS流行 1 现状 • UNAIDS2004年公布中国HIV/AIDS占中国人口0.1%-0.2%。 • 估计至2003年6月有HIV感染者约为84万(65万-102万),其中AIDS病人约8万,已死亡22万。至2004年底HIV/AIDS累计不低于120万 • 截止到2005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26808例 ,其中AIDS病例28 789例,累计死亡报告 7375例
中国HIV/AIDS报告数与估计数比较 报告人数 估计人数
1985-2004年9月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情况 (从1999年始,每年30%以上速度上升)
1995年 1989年 地理分布 中国大陆艾滋病流行范围的变化(病例报告) 1985年 1998年
HIV感染者数 1-100 101-500 501-1000 1001-5000 5001-10000 >10000 截至2004年9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 按地理分布(云南、新疆、广西、四川、河南、广东等)
中国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按性别分布图1985-2004年9月中国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按性别分布图1985-2004年9月
中国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按年龄分布图 1985 — 2004年9月
采供血 注射毒品 24.08% % 43.91 母婴 异性 同性 19.79% 0.45% 11.14% 输血/血制品 0.63% 中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感染途径估测数字(1985-2003) 说明:中国CDC估测,输血者所占比例似明显偏低
2 特点 • AIDS疫情地区差异大,全国低水平和局部高水平并存 • 传播途径目前以经静脉吸毒传播为主,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 AIDS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 • AIDS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 AIDS由高危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在继续 •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 • 性传播感染者中约1/3为男男性接触者(MSM,主要是男同性爱者,即gay) • 1994-1996年因“血污染”感染者被大量发现,而且自1999年起进入死亡高峰阶段
3 危险因素 • 有高危行为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危险性增大 • AIDS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歧视严重 • 文化素质、观念思维差 •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与贫困 • 人口流动 • 部分地区仍有输血及其他医源性感染的危险
六、 HIV/AIDS的传染/传播 1 传染源 感染HIV的人是本病的惟一传染源,包括AIDS病人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
2 传播途径 HIV传播与体液交换有关。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子宫颈分泌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脑脊液、泪液、尿液、脑组织及淋巴结中可分离到HIV,但经证实的只有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有传染性。相比而言,个体在感染最初期和AIDS发作早期传染性最强 三大途径 (1)性接触,(2)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3)母婴传播。前二种是水平传播,后一种是垂直传播
(1)性传播 全球的HIV传播约75%-85%因性交(包括阴茎-阴道、阴茎-肛门,阴茎-口腔)传播 男女性行为 占全球感染者的70%-80%。发展中国家以此为主,特别在非洲、印度等亚洲国家 男男性行为 占全球感染者的5%-10%。发达国家和南美国家以此为主
传播概率 一般阴茎-阴道性交,女性被传染的可能性为1‰-2‰,男性被传染的可能是前者的1/2-1/3。无保护肛交时,被传染的可能性为5‰-30‰。 在传染性强的时期,一次性交中,感染的可能性在女传男为3%-6%,被动肛交者为10%-30%
主要涉及三大因素 每次性接触的传播危险 感染HIV初期这一阶段和AIDS发作初期,传染性最强,中间数年潜伏期传染性较弱。 性交方式 被插入者更易被传染。传染的可能性强弱次序为肛交>阴道性交>口交 性伴更换(Partner exchange)率 性伴更换率越高,越易传染和被传染。特别是商业性性伴、偶遇性伴
(2) 血液传播 占全球感染者的5%-10%;约占我国感染者70% 共用针具 共用针具滥用依赖性药物(毒品)。一次共用针具时针具中残留的微量血液传播HIV的可能性为1/200 违规采供血 特别是有偿采供血浆(干采浆)时,违反一人一针一管、一人一套一次性血浆采集器的原则 输入含HIV的血液及血制品 输入“污血”感染的可能性接近100% 职业性医源性感染 被携有“污血”针头刺破皮肤感染的可能性1/250 其它 如人工授精和器官移植、脑脊液造成的传播,与医疗有关的非损伤性感染(如HIV/AIDS病人的体液接触未感染者的眼结膜所致感染)
4 经血感染者 我国卖血者的估测数字高达500万人。因卖血(浆)和输入“污血/黑血”感染者的具体数字不详 2004年秋,河南“拉网普查”,该省因此发生的HIV/AIDS为2.5万人。但2005年一位在河南工作5年的医生发表长篇报告,指出几个现实和分析后的数字: (1)河南只是对重点地区进行筛查; (2)河南因卖血和输入“污血”感染者总计近30万人
(3)母婴传播 在胎儿期、哺乳期由母亲传染给婴儿。母传婴的可能性为13%-48%。 婴幼儿感染后发病急、疗效差、死亡率高
1995-2004年女性性工作者、性病门诊就诊 人群和孕产妇HIV感染率(哨点资料)
全国历年报告HIV感染者中母婴传播所占的比例 (1998-2003年) 百分比
新疆伊宁和云南的部分地区孕产妇感染率已经达到或超过了1%新疆伊宁和云南的部分地区孕产妇感染率已经达到或超过了1% 新增设的新疆喀什哨点阳性检出率达到了5.3%
(4)不引起HIV传播的接触方式 咳嗽、打喷嚏、皮肤完好时的握手、礼节性亲吻和拥抱、眼泪、共用餐具和办公用品及工具、电话、马桶和浴缸、游泳池、蚊叮咬等不传播HIV。无须隔离治疗 唾液(不含有血液的唾液)不能传播HIV。要使唾液中的HIV达到致感染量,需1次吞下20毫升以上的感染者的唾液。此外,唾液中有一种可以有效抑制HIV感染人免疫细胞的酶。关于深吻 若有牙龈出血或口腔溃疡,精液排入口腔,就有可能传播感染。
七、 AIDS的临床 1 、 AIDS的临床分期: 从HIV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一般分急性感染期、临床潜伏期、AIDS期 三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HIV进入体内的1-6周发生。 多数感染者在窗口期出现急性感染症状,不具备特异性。一般持续2周左右,无需治疗即自行消失。50%-75%HIV感染者会出现上述症状。 窗口期是最初HIV感染到通过检测发现体内存在抗HIV这一段时间。由于检测采用试剂的敏感程度不一,在2周-12周内波动。血浆HIV-RNA检测阳性
(2) 临床潜伏期 这一阶段绝大多数人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少数人除腹股沟淋巴结外,有两处或更多处(主要是颈部、腋下)淋巴结持续性无痛性肿大。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大于1cm,不固定,无压痛。 多因素影响此期的长短,一般血源传播感染者2--5年;性接触传播感染者7--10年,甚至时间更长。 抗HIV阳性,血液中的HIV病毒(载量)稳定在较低水平,但CD4缓慢地进行性减少。
(3) AIDS期 HIV感染后,由于HIV大量复制,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出现种种临床症状的阶段。 临床指征分两类,即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实验室检查以抗HIV阳性,CD4<200/μl为特征
包括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其它三类,共25种包括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其它三类,共25种 机会性感染 除肝、脾、淋巴结外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并发失明的CMV性视网膜炎,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慢性口腔溃疡(病程大于1个月)或支气管炎、肺炎、食管炎;反复发生的沙门菌性败血症,弥漫性或肺外的鸟型分支杆菌感染,肺部或肺外结核病,弥散性或肺外其他分支杆菌感染;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的念珠菌病,食管念珠菌病,弥散性或肺外的球孢子菌病,肺外隐球菌病,弥散性或肺外组织胞浆菌病;弓形体脑病;慢性肠道隐孢子虫病(病程大于1个月),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慢性肠道孢子球虫病(病程>1个月)
常见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 病毒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原虫性感染 巨细胞病毒 结核分支杆菌 白色念珠菌 卡氏肺孢子虫 单纯疱疹病毒 鸟型分支杆菌 新型隐球菌 鼠弓形体 带状疱疹病毒 鼠伤寒分支杆菌 曲霉类菌 蓝(白)氏贾第虫 乳头多瘤空泡病毒 弗氏志贺菌 粗球孢子菌 痢痢阿米巴 淋巴瘤病毒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菌 癣菌类 贝氏孢子球虫类 EB病毒
恶性肿瘤 浸润性宫颈癌,Kaposi肉瘤,Burkitt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脑淋巴瘤 其它HIV相关性消瘦综合征,复发性肺炎, HIV相关性脑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