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80 Views
( Takydromus viridipunctatus ). 翠斑草蜥 體型與繁殖特徵之關聯性研究. 指導教授: 臺師大生命科學系林思民教授 指導老師: 再興中學朱哲民老師. 高一誠 古志霖. 翠斑草蜥簡介. Takydromus viridipunctatus. 正蜥科 草蜥屬 台灣特有種 原被誤認為是台灣草蜥 2008 年才發表 分布於淡水河以東 及東部立霧溪以北 雄蜥體側具綠色噴點狀斑紋. 為何選用翠斑草蜥. 為 台灣特有種 目前了解尚不完備 個體數多 明顯雌雄二型性 繁殖特徵明顯. 目的 & 預期結果.
E N D
(Takydromusviridipunctatus) 翠斑草蜥體型與繁殖特徵之關聯性研究 指導教授:臺師大生命科學系林思民教授 指導老師:再興中學朱哲民老師 高一誠 古志霖
翠斑草蜥簡介 Takydromusviridipunctatus • 正蜥科 草蜥屬 • 台灣特有種 • 原被誤認為是台灣草蜥2008年才發表 • 分布於淡水河以東及東部立霧溪以北 • 雄蜥體側具綠色噴點狀斑紋
為何選用翠斑草蜥 • 為台灣特有種 • 目前了解尚不完備 • 個體數多 • 明顯雌雄二型性 • 繁殖特徵明顯
目的&預期結果 • 欲探討自然環境中翠斑草蜥體型大小(體長、體重)與繁殖特徵(雄性體色;雌性咬痕數、懷卵指數)之間的關聯性 • 預期族群中體長較大、體重較重之成體應具有較佳的繁殖特徵。
調查地點&時段 • 採樣地:台北金山獅頭山 • 位置:臺灣東北角之一小岬角 • 海拔:約71 公尺 • 生態環境:屬於次生林且具 開闊草原,林相為闊葉混合林 • 採集方式:利用夜間草蜥睡眠 時段徒手捕捉
記錄形質資料類別 • 性別:分雄蜥(M)、雌蜥(F)、亞成蜥(J)、幼蜥(H)四類 • 體長:即吻肛長(吻端至洩殖腔的長度) • 體重:使用電子秤 • 寄生蟲數量 • 斷尾指數:沒斷過(0)、斷過且已長出完整尾部 (1)、斷過且已經長出肉芽(2)、剛斷且未開始復原(3)四級。 • 公體色指數:完全沒有綠斑(0)、稍有暗淡綠斑(1)、具明顯綠斑(2)、具有明顯乃至極鮮豔明亮之綠斑(3)四級。
母咬痕:母蜥在交配後腹部側邊會留下的公蜥咬痕,可以代表其交配次數。母咬痕:母蜥在交配後腹部側邊會留下的公蜥咬痕,可以代表其交配次數。 • 母懷卵指數:完全沒有懷卵跡象(0)、腹部微凸(1)、腹部腫脹(2)、可看到卵的形狀,即將生產(3)、剛分娩完尚具妊娠紋(4)五級。 • 卵徑:大略推測卵徑大小。
調查成果 • 2010年6,7,8月共採集到公蜥279隻、母蜥334隻、亞成蜥45隻、剛孵化幼蜥68隻,共726隻樣本。
雄蜥吻肛長、體重與體色 符合預期
雌蜥吻肛長、體重與咬痕數 不明顯符合預期
不符合預期可能原因 • 雌蜥利用其他方式吸引雄蜥 • 所得數值包含未知誤差 • 公蜥不選擇
雌性吻肛長、體重與懷卵指數 不完全符合預期
不符合預期可能原因 • 體態造成分級有誤 • 體型大卵也大 • 記錄形質資料方法不完備 母懷卵指數:完全沒有懷卵跡象(0)、腹部微凸(1)、腹部腫脹(2)、可看到卵的形狀,即將生產(3)、剛分娩完尚具妊娠紋(4)五級。
雌性吻肛長、體重與懷卵指數 a a 符合預期
結論 • 發現雄蜥的體型與繁殖特徵(體側黃綠色斑紋)呈正相關 • 雌蜥的體型與交配次數並無關聯 • 雌蜥的體型與懷卵的發育程度成明顯正相關
※參考文獻 • 向高世、李鵬翔、楊懿如2009,台灣兩棲爬行類圖鑑,貓頭鷹,初版。 • 向高世2008,台灣蜥蜴自然誌,天下文化,初版。
致謝 • 感謝臺師大生命科學系林思民教授熱心指導 • 感謝臺師大生研所,林展蔚學長鼎力相助 • 感謝再興中學朱哲民老師悉心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