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629 Views
食品卫生基础. (一)食品污染与预防 (二)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三)食物中毒及预防. (一). 食品污染及预防. ◆ 食品污染 是指食品被 外来的 、 有害人体健康 的物质所污染。. 一、食品污染的原因. (一)人的生产或生活活动使环境介质(水体、大气、土壤)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状况的污染. (二)食物在生产、种植、包装、运输、储存、销售和加工烹调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二、食品污染的种类. 微生物 (细菌、细菌毒素、霉菌、霉菌毒素) 寄生虫和虫卵 (蛔虫、绦虫、旋毛虫等) 昆虫 (甲虫、螨类、蛾类等) 病毒 (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
E N D
食品卫生基础 (一)食品污染与预防 (二)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三)食物中毒及预防
(一) 食品污染及预防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被外来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所污染。
一、食品污染的原因 (一)人的生产或生活活动使环境介质(水体、大气、土壤)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状况的污染 (二)食物在生产、种植、包装、运输、储存、销售和加工烹调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二、食品污染的种类 微生物(细菌、细菌毒素、霉菌、霉菌毒素) 寄生虫和虫卵(蛔虫、绦虫、旋毛虫等) 昆虫(甲虫、螨类、蛾类等) 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 生物性污染 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农药、有毒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等) 来自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 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的醇类、醛类等)。 化学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杂物的污染;放射性污染
三、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 ①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包括食品本身的成分、所含水分、pH值高低和渗透压的大小。 • ②环境因素:食品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紫外线和氧。 • ③微生物的作用: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
四、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 感官 硬度、弹性、外形、颜色、气味 物理 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下降、黏度上升、PH等指标。 挥发性碱基总氮;二甲胺、三甲胺;K值;脂肪的过氧化值。 化学 微生物 细菌数量、大肠菌群值。
挥发性碱基总氮(TVBN):食品水浸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汽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即在此条件下能形成氨的含氮物。挥发性碱基总氮(TVBN):食品水浸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汽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即在此条件下能形成氨的含氮物。 • 二甲胺、三甲胺:主要用于鱼虾等水产品。 • K值:是指ATP分解的低级产物肌苷(HxR)和次黄嘌呤(Hx)占ATP系列分解产物的百分比,主要适用于鉴定鱼类早期腐败。K≤20%表明鱼体新鲜;K≥40%表示鱼体开始腐败。
食品中的细菌数量一般是以单位食品中细菌的个数,常用菌落总数来表示。食品中的细菌数量一般是以单位食品中细菌的个数,常用菌落总数来表示。 •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值、需氧性等)所取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表示。
五、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 低温保藏(冷藏、冷冻) • 高温灭菌防腐 • 脱水干燥保藏 • 提高渗透压(腌渍法保藏) • 提高氢离子浓度(醋渍和酸发酵) • 防腐剂保藏 • 辐照保藏
六、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 致病菌 沙门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肉毒梭菌等。 条件致病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韦氏梭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非致病菌 食品中多数的腐败菌
七、细菌性食品污染防治要点 • 加强防止食品污染的宣传教育 • 合理储藏食品,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 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彻底杀灭细菌 • 细菌学监测(常用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1-6:20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
八、预防黄曲霉毒素危害健康的主要措施 • 1、加强对食品的防霉(干燥、通风、除氧) • 2、去毒(挑选霉粒、碾磨加工、植物油加碱去毒、吸附去除法、加水搓洗) • 3、严格执行最高允许量标准(259页表6-1几种食品的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
九、食品中农药污染的途径 • 1.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 • 主要是不按“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使用农药,如用药量太大、次数过多、距农作物收获期太近,都会造成农作物中农药残留升高。
九、食品中农药污染的途径 • 2.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 • 由于施用农药和工业三废造成环境污染物。 • 例如粮库、食品库使用氧化苦等农药熏蒸; • 农药厂废水未处理随便排放; • 禽、畜舍的杀虫剂; • 包装、运输中农药污染等。
九、食品中农药污染的途径 • 3.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 • 如饲料污染农药而致肉、奶、蛋的污染;含农药的工业废水污染江、河、湖、海,进而污染水产品等。 • 具有蓄积性的农药都有以这种方式污染食物,造成食品中残留农药增高。
九、食品中农药污染的途径 • 生物富集作用 • 如DDT等有机氯农药,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土壤中消失需4~30年(平均10年)。当大气中的DDT降落到水中,水体中聚集了各方面的农药污染,通过食物链,使DDT在生物体内聚集。 (263页表6-2)
农药污染防治措施 • 1、发展高效、低毒、低残 • 2、合理使用农药 • 3、加强对农药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 见(265页)表6-4和表6-5各种食品DDT和六六六残留量标准和限制农药在食吕中的残留量 请看视频 5-6:20
十、主要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 • 1.汞(Hg) • 来源:进入人体的汞主要来源于受污染的食物,其中又以鱼贝类食品的甲基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十、主要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 • 2.镉(Cd) • 来源:工业三废尤其是含镉废水的排放,动物性食品含镉量高于植物性食品,而植物性食品中以谷类和洋葱、豆类、萝卜等蔬菜含镉较多。 许多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也含有镉。
十、主要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 • 3.铅 • 来源: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工业三废和汽油燃烧;含铅农药;含铅的食品添加剂或加工助剂。
十、主要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 • 4.砷 • 来源:含砷农药的使用;工业三废;食品加工过程中原料、添加剂及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
有毒金属污染防治措施 • 消除污染源(工业三废的处理,禁用含砷、铅、汞的农药;禁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 • 制定允许限量标准 • 严格管理(防止误食、误用、投毒或人为污染食品)
十一、防治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的措施 • 制定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量及残留量标准(肉制品0.03g/kg食物) • 防止微生物污染及食物霉变(产生亚硝酸盐) • 阻断亚硝胺合成(VC、VE、VA;大蒜、茶叶、猕猴桃) • 施用钼肥(固氮、还原硝酸盐)
十二、预防苯并(a)芘危害的措施 • ①防止污染 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改良烟熏剂,不使食品直接接触炭火;机械化生产食品,改用食用油作润滑剂;不在柏油路上晾晒粮食、油料种子。 • ②去毒 活性炭吸附,碾磨加工(粮谷),紫外线照射(油脂、小麦等); • ③制订限量标准:食物中含量不超过10μg/kg。
十三、防止杂环胺危害的措施 • 改变不良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高温烹调,烧、烤、煎、炸) •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膳食纤维有吸附杂环胺并降低其活性的作用) • 灭活处理(次氯酸、过氧化酶使其失活;亚油酸降低其诱变性) • 制订食品中允许限量标准
十四、二恶英化合物污染的防治 • 控制环境二恶英的污染(减少含二恶英类化合物农药的使用;控制工业化合物杂质中二恶英的含量;控制垃圾焚烧和汽车尾气的污染) • 发展实用的二恶英检测方法 • 制订食品中的允许限量标准
十五、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污染 • 食品容器材料分类: • 1 天然材料:竹子、布、木头、纸等 • 2 搪瓷、陶瓷、金属容器、玻璃制品等 • 3 高分子化合物:树脂合成塑料、橡胶、化学纤维
十五、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污染 • 常用塑料: • 聚乙烯(PE)与聚丙烯(PP):常用作矿泉水瓶、可乐饮料瓶、果汁瓶等。 • 聚苯乙烯(PS):常用作于碗装方便面盒、快餐盒。 • 聚氯乙烯(PVC):适用于蔬菜、水果的冷藏保鲜膜 • 聚碳酸酯塑料(PC):常用于制造水壶、水杯、奶瓶等。 • 三聚氰胺甲醛塑料(密胺塑料):常用于碗、碟、筷、勺等。 • 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缸
(二) 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植物性食品卫生问题 • 粮豆类: • 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 • 农药残留 • 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汞、镉、砷、铅) • 仓储害虫(米象、黑粉虫、粉螨、螟蛾) • 其他污染(泥土、沙石) • 掺假
植物性食品卫生问题 • 果蔬类: • 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的污染 •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 农药残留 • 腐败变质与亚硝酸盐含量
动物性食品卫生问题 • 畜禽肉: • 腐败变质 • 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布氏杆菌、口蹄疫) • 死畜肉 • 药物残留(抗生素、抗菌素、抗寄生虫药、激素及生长促进剂) • 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番木瓜酶、砷饲料)
动物性食品卫生问题 • 水产品: • 腐败变质 • 寄生虫病(华枝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 食物中毒(青皮红肉鱼易分解产生大量组胺) • 工业废水污染
◆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 • 黄鳝、甲鱼、乌龟、河蟹、青蟹、小蟹、各种贝类,已死亡者不得销售和加工; • 含有自然毒素的水产品:如鲨鱼、鲅鱼、旗鱼必须除去肝脏;鳇鱼应去除肝、卵;河豚鱼不得流入市场; • 凡青皮红肉的鱼类,如鲣鱼、参鱼、鲐鱼、金枪鱼、秋刀鱼、沙丁鱼等易分解产生组胺,必须注意新鲜度; • 凡因化学物质中毒致死的水产品均不得食用。
鲅鱼 鳇鱼
鲣鱼 旗鱼
鲐鱼(油胴鱼) 金枪鱼
秋刀鱼 沙丁鱼
动物性食品卫生问题 • 蛋类: • 微生物污染(沙门菌) • 化学性污染(汞) • 其他卫生问题(储运过程中与农药、化肥、煤油等化学品以及蒜、葱、鱼、香烟等有异味或腐烂变质的物料放在一起产生异味)
动物性食品卫生问题 • 乳及乳制品: • 奶中存在微生物(源于乳房、空气、水),奶挤出后应及时冷却 • 致病菌对奶的污染(动物本身的致病菌,如牛型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口蹄疫病毒、炭疽杆菌、葡萄球菌、放线菌等;挤奶过程中受到的污染,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 有害物质残留 • 掺伪
其他食品卫生问题 • 冷饮食品: • 微生物(空气中杂菌的自然降落;不清洁的用具及容器;制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卫生不合格) • 有害化学物质(使用不当的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料、甜味剂、防腐剂)
其他食品卫生问题 • 罐头食品: • “胖听” • 生物性气胀(灭菌不彻底,微生物繁殖) • 化学性(马口铁受侵蚀释放氢) • 物理性(低温下发生冰冻而引起膨胀)
(三) 食物中毒及预防
主要内容 • 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分类 •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 有毒动植物中毒(河豚毒素、组胺、毒蕈、含氰苷类植物)的预防 • 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砷化物)的预防 • 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霉变甘蔗、赤霉病麦)的预防 •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请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