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存在主義與多元入學

存在主義與多元入學. 1990. 1954. 1956. 1958. 國中學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 高中畢業會考. 台北市高中聯招. 大學實施聯招考試. I. 多元入學方案的緣起. 1998 迄今. 1995. 1996. 1998. 教 育 部公布. 台北市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研究小組. 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研究小組提「高中多元入學方案」. 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 I. 多元入學方案的緣起. 90 學年度廢除高中職聯招. 特別說明. 一、 高中聯招 優點: 公平 與 效率 缺點: 採用統一考試、統一分發的「一試定江山」模式 。

she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存在主義與多元入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存在主義與多元入學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2. 1990 1954 1956 1958 國中學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 高中畢業會考 台北市高中聯招 大學實施聯招考試 I.多元入學方案的緣起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3. 1998迄今 1995 1996 1998 教育部公布 台北市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研究小組 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研究小組提「高中多元入學方案」 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 I.多元入學方案的緣起 90學年度廢除高中職聯招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4. 特別說明 一、高中聯招 優點: • 公平與效率 缺點: • 採用統一考試、統一分發的「一試定江山」模式。 • 「升學主義」和「考試領導教學」的影響,使五育均衡發展的國教宗旨偏向「智育」。 • 教學目標窄化成只剩「貝多芬」(背多分)和「蔣光超」(講光抄)的填鴨式教學。 • 將孩子的多元潛能發展切齊,形成「文化斷根」。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5. 特別說明 二、國中學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 由台北市、高雄市與台灣省(宜蘭縣、澎湖縣、金門縣等)率 先試辦。 結果: 自學案的推展並不順遂,試辦以來爭議不斷,於13年後自學 案正式走入歷史。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6. 特別說明 三、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 目的: • 引導學校回歸教育思考,重視學生能力發展及全人格教育培養。 • 期望學生能有活潑多元的學習內容,能夠獲得應有的知識與能力,學得快樂,學得有用。 • 家長能有教育選擇的空間,幫助孩子依照個人的性向、能力,選擇接受適性的教育。 • 評量的方式不必侷限於紙筆測驗,而應依照教學內容及期望學生獲得的能力指標,以多元方式進行評量。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7. 特別說明 包括: • 推薦甄選 • 申請入學 • 統一考試加採在校成績 特色: • 學生多元選擇、適性發展 • 學校選才自主、發展特色 • 模糊高中階梯排序,形塑高中社區化 • 兼顧形成性與總結性之評量 教育部 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廣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p6vkh9GK50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8. 特別說明 四、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何謂「基本學力」? 「基本」: • 就層次而言:指基礎、核心、重要的,而非高深、外圍或細微末節的。 • 就範圍而言:指完整、周延的,而非偏狹或殘缺的。 「學力」: • 指學習者經由一段時間的系統化教育所獲得的能力,而非學習者天生或自然成長而來的能力,乃經學習後所展現之為學、待人、處世之各種能力。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9. 多元入學:多元智能理論 一、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Gardner)在1983年所提出,人類至少有七種智能的存在。 • 語文智能 包括口頭語言運用及文字書寫的能力,把句法、音韻學、語義學、語言實用學結合並運用自如。 • 邏輯數學智能 從事與數字有關工作的人特別需要這種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智能。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10. 多元入學:多元智能理論 • 空間智能 空間智能強的人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敏感性很高,能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並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 • 肢體運作智能 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 音樂智能 音樂智能強的人能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對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較具敏感性。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11. 多元入學:多元智能理論 • 內省智能 內省智能強的人能自我瞭解,意識到自己內在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 • 自然探索智能 能認識植物、動物和其他自然環境(如雲和石頭)的能力。自然智能強的人,在打獵、耕作、生物科學上的表現較為突出。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12. 存在主義 VS. 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觀點: • 每人的智能光譜 (Intelligence Spectrum) 各不相同。 • 各種智能是以潛能的形態存於我們心靈之中,只要給予適當的鼓勵、機會、環境和教育,幾乎每個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達到相當高度的發展。 • 多元智能正是走向適性素質的教育,其目標是觀照到每個人的個別差異,進而因材施教。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13. 存在主義 VS. 多元智能理論 存在主義的觀點: • 「存在先於本質」,人的存在決定他的本質,而非本質決定他的存在。 • 存在主義強調,在於人是純粹的主觀性。知識是個人活生生的生活內容,發自於個體的內在,也因存在主義强調單獨的個人。 • 就多元智能而言,每一種智能皆有其存在的目的及存在的本質,而不應只依據智力或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能力來決定學生的一切。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14. 存在主義 VS. 多元入學 • 存在主義把人的價值定位於獨特性與主觀性。 • 每一個人不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本質,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行為。因此,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 人皆有受均等教育之機會,且每個人皆有其獨特性與主觀性,因此,實在不應該用某一種狹隘的規範或準則來作為篩選學生受教育的依據。 • 教育應重視多元智能的「存在」,以多元的方式讓學生可以自由的依自己的本質做選擇。 • 多元入學方案的精神「發揮多元智慧:促使教學活潑正常化,學生朝多元適性發展。」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15. 多元入學方案的問題 • 多元入學理念搖擺模糊 • 基本學力測驗定位不明(另一種聯考??) • 多元入學複雜莫所是從 • 升學壓力和考試仍不減 • 多元入學影響正常教學 • 增加學校行政工作負荷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16. Thank You ! 《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導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