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1 地殼均衡說. 一、地殼均衡說的內容. 1. 學說提倡者: 美國 科學家 杜頓. 2. 起因: 由大地測量得知陸地的平均高度( 840 m )比海底平均深度(- 3800 m )高出約 、 公里,以 重力均衡原理 來解釋陸地和海底高度差的學說,稱為 地殼均衡說. 5. 3. 學說內容: 認為 地殼(平均密度約 2.7 g / cm 3 ) 和 地殼(平均密度約 2.9 g / cm 3 )構成的洋底,兩者均浮在密度比它們大的 (約 3.3 g / cm 3 )上面,而各自達到 重力均衡 (以木塊浮在水面上模擬 ). 大陸.

sher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1 地殼均衡說 一、地殼均衡說的內容 1. 學說提倡者:美國科學家杜頓 2. 起因:由大地測量得知陸地的平均高度(840 m)比海底平均深度(-3800 m)高出約、公里,以重力均衡原理來解釋陸地和海底高度差的學說,稱為地殼均衡說 5 3. 學說內容:認為地殼(平均密度約2.7 g/cm3) 和地殼(平均密度約2.9 g/cm3)構成的洋底,兩者均浮在密度比它們大的(約3.3 g/cm3)上面,而各自達到重力均衡(以木塊浮在水面上模擬 ) 大陸 海洋 地函

  2.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1 地殼均衡說 二、地殼均衡細分兩大學說 密度 厚度 密度 深 山根 小 大

  3.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1 地殼均衡說 二、地殼均衡細分兩大學說 莫氏 密度

  4.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1 地殼均衡說 二、地殼均衡細分兩大學說 目前可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格陵蘭、加拿大北部等地找到地殼均衡的證據。一萬年前冰河時期厚重的冰層於冰期結束後逐漸融化,造成地殼的重力比原來,使得這些地方的地勢大約以每年一公分的速度緩慢。此外,在大地測量與地質研究上也發現足以證明地殼均衡說的事實 減少 上升

  5.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一、地表地質調查的目的與方法 地表地質調查的目地主要是了解地球內部的組成和構造。但不容易憑直接觀察得知,常需要藉助於一些地球物理儀器和探勘方法

  6.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1. 岩石種類判定: 火山 褶皺山脈 層理

  7.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2. 野外地質調查 a. 野外地質調查重點: 觀察記錄的種類、地質、地層的和、等,若是沉積岩可進一步尋找沉積、和,推測當地的沉積環境 岩石 構造 走向 傾斜 構造 化石 :測量岩層的走向及傾斜--使用傾斜儀

  8.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2. 野外地質調查 水平 南北 大小 方向 東 南北走向 傾角45度向東

  9.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2. 野外地質調查 b. 野外地質調查工具: 常用的工具包括野帳冊(記錄簿)、記錄筆、地質鎚、鑿子、傾斜儀、放大鏡、標本袋、相機、GPS定位儀等

  10.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2. 野外地質調查 c. 野外利用沉積構造判斷層序方法: ① 水平層理 ② 粒 級 層 ③ 波 痕 ④ 交 錯 層 ⑤ 泥 裂 ⑥ 生 痕

  11.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2. 野外地質調查 c. 野外利用沉積構造判斷層序方法: ① 水平層理 沉積物在平靜環境沉積﹐水平堆疊形成一層層之沉積岩層﹐為層理。層理為沉積構造﹐但無法判定原始地層上下

  12.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2. 野外地質調查 c. 野外利用沉積構造判斷層序方法: ② 粒 級 層 大水攜帶大量沉積物沉積﹐大顆粒先沉積在下﹐小顆粒在上﹐稱粒級層。顆粒在下﹑顆粒在上 粗 細

  13.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2. 野外地質調查 c. 野外利用沉積構造判斷層序方法: ③ 波 痕 波浪拍打沙灘﹐形成沙灘波紋﹐稱波痕。波痕尖端朝、 上 上 下

  14.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2. 野外地質調查 c. 野外利用沉積構造判斷層序方法: ④ 交 錯 層 流水中沉積的物質﹐堆積層傾斜﹐稱為交錯層。交錯層(偽層)上陡(與水平地層交角)下緩(與水平地層交角) 大 小 上 下

  15.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2. 野外地質調查 c. 野外利用沉積構造判斷層序方法: ⑤ 泥 裂 湖泊﹑水道旁水分蒸發形成﹐裂口愈大者朝﹐指示層位屬正常層序 上 上 下

  16.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上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2. 野外地質調查 c. 野外利用沉積構造判斷層序方法: 下 ⑥ 生 痕 生物活動遺留下之痕跡﹐如洞穴﹑腳印等﹐由生痕可判斷地層上下﹐以洞穴為例﹐生痕洞穴應發生在層面方﹐且生痕U型管兩端開口處朝﹐指示層位屬正常層序 下 上

  17.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二、地表地質調查內容 2. 野外地質調查 d. 利用化石判斷層序: (1) 標準化石的功能:地層對比使用的化石為標準化石 快 (2) 標準化石的特性:標準化石具有演化速率、 、出現時間、受環境的影響不大而具有分布、個體數目、特徵明顯、在野外容易鑑定等特性 短 廣 多

  18.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三、地質年代的判定-層序的判定 1. 相對地質年代判定: 下 早 先 後 岩脈 先

  19.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三、地質年代的判定-層序的判定 2. 絕對地質年代判定-放射性同位素定年 1/2 1:1 1/2 3/4 1:3 1/4 7/8 1:7 1/8

  20.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2 地表地質調查 三、地質年代的判定-層序的判定 2. 絕對地質年代判定-放射性同位素定年 地層生成時間之計算: 地層中放射性物質存在時間 =log 0.5(母元素含量比)×半衰期

  21.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5 遙測大地 一、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地質探勘上的應用 1.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功能:能精確的量測地殼每年數毫米的移動量 水平 2.臺灣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於1989年開始建立「臺灣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GPS) 觀測網」,每一 GPS 觀測站皆可全年連續接收衛星資訊。比較各測站間不同時期移動和 ,即可得知臺灣地體大致的變動情形 速率 方向

  22.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5 遙測大地 一、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地質探勘上的應用

  23.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5 遙測大地 一、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地質探勘上的應用 2006至2007年間臺灣地區GPS觀測結果示意圖

  24. 第十六章 固體地球的探測 16-5 遙測大地 二、從太空看臺灣 1. 遙測原理:利用或,可從高空對大地進行拍攝,可見各地高山、河流等的分布概況 衛星 飛機 2. 遙測內容:發現臺灣島具備南北長、東西窄的狹長外形,中間並夾有「--」走向的山脈。若對大地進行不同時間的拍攝紀錄,更能比對出地形、地貌的變化 東北--西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