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实验 四

实验 四.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 思考与练习. 实验目的. 1 了解薄透镜成像规律 ; 2 掌握光具座各元件的同轴等高的调节方法 ; 3 掌握测定薄透镜的各种方法 。. 实验原理. 透镜成像公式.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凸透镜: 粗测法 物像公式法 自准法 共轭法(二次成像法) 凹透镜: 物像公式法

shi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验 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四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仪器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实验数据处理 • 注意事项 • 思考与练习

  2. 实验目的 1了解薄透镜成像规律; 2掌握光具座各元件的同轴等高的调节方法; 3掌握测定薄透镜的各种方法。

  3. 实验原理 透镜成像公式

  4. 实验原理

  5. 实验原理

  6. 实验原理 凸透镜: 粗测法 物像公式法 自准法 共轭法(二次成像法) 凹透镜: 物像公式法 自准法

  7. 实验原理 物距-像距法测定凸透镜焦距 规定:光线自左向右传播,以薄透镜中心为原点量起,若其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一致者为正,反之为负。

  8. 实验原理 贝塞尔法(共轭法)测定凸透镜焦距 式中D、Δ、f 分别为物像间距、凸透镜两次移动间距、焦距

  9. 实验原理 物距-像距法测定凹透镜焦距

  10. 实验仪器 凸透镜、凹透镜、汞光灯光源、 物屏、像屏、光具座

  11. 实验仪器 光具座 十字物屏 光具架 接收屏

  12. 实验内容 元件共轴调节 “共轴”调节分两步完成: (1)目测粗调:将光源、物屏、透镜和像屏靠拢,使各元件中心大致等高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物屏、透镜、像屏平面平行。 (2)细调:利用共轭法调整,固定物屏和像屏的位置,使D > 4f,在物屏与像屏间移动凸透镜,可得一大一小两次成像。若两个像的中心重合,即表示已经共轴;若不重合,可先在小像中心作一记号,调节透镜的高度使大像的中心与小像的中心重合。如此反复调节透镜高度,使大像的中心趋向小像中心(大像追小像),直至完全重合。

  13. 实验内容 自准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就是用平面镜取代像屏,调整物与透镜的距离,直到在物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且与物等大的像。

  14. 实验内容 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固定物屏与像屏之间的距离A ,粗略估计凸透镜焦距,满足A大于四倍焦距 ,但不宜过大否则成像不清,略大一些即可。在物屏与像屏之间移动透镜,记下成放大像与缩小像时透镜的位置,算出两位置之差的值。

  15. 实验内容 自准法测凹透镜的焦距

  16. 实验内容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焦距

  17. 实验数据与处理 表1 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记录表

  18. 实验数据与处理 表2 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记录表 物屏位置= , 像屏位置= 单位:㎝

  19. 实验数据与处理 表3 共扼法测凸透镜焦距记录表

  20. 实验数据与处理 表 4 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数据表

  21. 实验数据与处理 表5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焦距数据表

  22. 实验数据与处理

  23. 注意事项 1.物的位置修正值50mm. 2.读数精确到1mm,由于测量误差较 大,不必估计到0.1mm 3.固定元件只需记录一次.

  24. 问题与思考 1.为什么要进行同轴等高调节?测量凹透镜的焦距时,如何进行同轴等高调节? 2.请证明,用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时,常取u=2f,此时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小. 3.直接用眼睛能看见实像吗?为什么常用毛玻璃屏或白屏观察实像?

  25. 问题与思考 4. 凹透镜只能成虚像吗?在本次试验中能否找到凹透镜成实像的例子? 5. 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物屏像屏间的距离A为什么要略大于四倍焦距? 6.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焦距时为何要尽量用缩小的像来测量?

  26. 问题及处理 1.实验中用两种方法测量凸透镜,测量时要准确地对成像进行判断,计算时注意物距像距的符号。 2.在用物距像距法测量凹透镜焦距时,往往会出现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的情况,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做实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首先让凸透镜成一个缩小(等大)实像,则像的位置容易确定,对凹透镜,则物的位置变化小,即物距误差小。 2.)凹透镜离凸透镜成像的位置要尽量近一些,这样最终所成的像的位置也就近一些,并且成像也相对的清晰。 3.)通过对公式的分析得知: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因此在移动凹透镜时,尽量让凹透镜沿一个方向移动,则测量像距时有规律可寻。

  27. 补充材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