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673 Views
第一章 part2. 地球的演變. 王光正 老師 E-mail:wangkc@pcsh.tpc.edu.tw. 地球的歷史─ 前寒武紀. 地球誕生至 5 億 4 千 2 百萬年前 約 46 億年前, 地球誕生 約 38 億年前,最早的生命線索出現在格陵蘭島沉積岩中的 碳質遺跡 約 35 億年前,最早的 微生物化石 ( 藍綠菌 ) 形成疊層石。. 疊層石. 疊層石. 地球的歷史 ─ 前寒武紀. 約 25 億 ~ 18 億年前,有大規模的條狀 氧化鐵 形成 與海水中氧氣產生速率增加有關。.
E N D
第一章 part2 地球的演變 王光正 老師 E-mail:wangkc@pcsh.tpc.edu.tw
地球的歷史─前寒武紀 地球誕生至5億4千2百萬年前 • 約 46 億年前,地球誕生 • 約 38 億年前,最早的生命線索出現在格陵蘭島沉積岩中的碳質遺跡 • 約 35 億年前,最早的微生物化石(藍綠菌)形成疊層石。
地球的歷史─前寒武紀 • 約 25 億~ 18 億年前,有大規模的條狀氧化鐵形成 • 與海水中氧氣產生速率增加有關。 • 約 7 億年前,艾迪卡拉生物群為無硬殼與無齒動物,只留下印模化石及爬痕,生活於淺海,部分為三葉蟲祖先。
地球的歷史─古生代 5.42億至2.5億年前 • 博捷斯生物群約5.4 億年前出現在岩層紀錄中,此稱為寒武紀大爆發 • 其標準化石為三葉蟲 • 魚類、陸生生物、昆蟲、兩棲類陸續出現。 • 二疊紀末期,超過 50% 的海洋生物滅絕,可能是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或小行星或彗星撞擊造成
南極冰層下的隕石坑 • 直徑約400公里,年代約為古生代末期
地球的歷史─中生代 約255百萬年前至65.5百萬年前 • 由老至新分成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 標準化石有菊石、大型爬蟲類 • 在6550 萬年前,恐龍及眾多生物滅絕,可能是因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所造成。
地球的歷史─新生代 約65.5百萬年前至今 • 由老至新分成第三紀→第四紀 • 標準化石有偶蹄類、象類 • 哺乳類、被子植物的繁盛時代,也是人類出現的時代 • 新生代有證據顯示多次冰期出現,顯示冰川覆蓋大陸的面積可達 1/3
獨特的地球 • 具有維持生命的特殊條件 • 有液態水的存在 • 有適宜的溫度 • 有大氣層的提供呼吸並形成保護罩 • 滿足這些條件的機率有多高? • 為何地球可以有這些條件? • 缺少其中一項可以嗎?
以影響氣溫的二氧化碳為例 • 自地球形成以來就有二氧化碳 • 過去的地球有溫室效應嗎? • 以前的氣溫比現在高或低? • 有什麼證據?? • …
對碳的瞭解─碳循環及儲體間傳輸率速 傳輸時間愈久,存留時間愈長
對碳的瞭解─碳循環與氣候 •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影響氣候,還是氣候影響二氧化碳濃度? • 當地球氣候較暖,岩石風化作用速率會 增快,可加速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 當地球氣候較冷,岩石風化作用速率慢,二氧化碳的流失量減少,而火山噴發持續釋出二氧化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會漸增 • 然而當二氧化碳減少或增加,會影響溫室效應,所以…
影響碳循環的因素 • 綠色植物以二氧化碳為原料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 • 生物死亡腐爛,被細菌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 • 岩石、大氣、海洋、生物共同作用,達平衡狀態 • 然而人類的活動因素可能快速改變碳循環的平衡狀態,例如 • 伐林 • 燃燒化石燃料
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 資源、能源及空間漸趨不足 • 環境污染及破壞地球環境原來的平衡狀態 • 環境的變化已造成部分生物的滅絕 • 人類應謀求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 • 第七、八章有較詳細介紹
1950~2050 年的人口成長(2005 年後的人口為估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