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輻射意外事件 院內緊急處置

輻射意外事件 院內緊急處置. 高雄醫學院急診科 林增記 醫師. 確認傷患. 發生什麻意外事件? 何時發生?何處發生? 多少人員發生?幾位送來?傷勢如何?暴露何種射源?有無污染?除污狀態如何?是否有其他化學或腐蝕性傷害? 運送工具為何?預計抵達時間? 誰是負責人?聯絡電話號碼為何?所在地址為何?. 設置輻傷作業區. 設置區域並管制進出,區域內及由救護車送病患之途徑,均用不滑之膠布或牛皮紙,邊緣用膠帶貼上, 並用繩索圍起 區域內應清處區分污染區及非污染區,設置輻射警告標置 孕婦、非必要人員及儀器設備需全部移出管制區 清點並備妥所有可能使用之器材

sho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輻射意外事件 院內緊急處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輻射意外事件院內緊急處置 高雄醫學院急診科 林增記 醫師

  2. 確認傷患 • 發生什麻意外事件? • 何時發生?何處發生? • 多少人員發生?幾位送來?傷勢如何?暴露何種射源?有無污染?除污狀態如何?是否有其他化學或腐蝕性傷害? • 運送工具為何?預計抵達時間? • 誰是負責人?聯絡電話號碼為何?所在地址為何?

  3. 設置輻傷作業區 • 設置區域並管制進出,區域內及由救護車送病患之途徑,均用不滑之膠布或牛皮紙,邊緣用膠帶貼上, 並用繩索圍起 • 區域內應清處區分污染區及非污染區,設置輻射警告標置 • 孕婦、非必要人員及儀器設備需全部移出管制區 • 清點並備妥所有可能使用之器材 • 關閉輻傷作業區之空調並將回風口封閉 (套上過濾器)

  4. 作業人員 • 人員集合後由到場之最高階人員負責指揮 • 穿帶防護衣物 • 穿手術袍或 C級防護衣、帽子、面罩(眼罩加口罩)、雙層乳膠手套、防水鞋及防水罩袍 • 鞋套、手套及衣褲交接處必需以寬幅膠帶貼密 • 攜帶輻射計量器

  5. 總指揮 檢傷長 安管長 副安管長 醫師 護士 技術員 警衛 工友 狀況說明、任務提示、整体作業之品質確保、溝通協調並向院長說明 評估傷患傷勢、決定傷患接受處置之次序、以及該傷患接受各種處置之先後順序 管制輻傷中心全區之安全、控制管制區人員器材之進出、主導除污、輻射偵檢、相關分析與廢棄物處置、並監督全部任務之輻射安全 於傷患抵達處負責輻射偵檢與輻安管制 主導傷患醫療、收集檢體並協助除污 協助傷患醫療、收集檢體並協助除污、準備各種醫療器械及耗材 於安管長之監督下執行除污、輻射偵檢、相關分析與廢棄物處置 引導交通、全區之安全管制 輻傷中心之準備與善後、輸送物品與其它庶務性工作 作業人員之組成及職責

  6. 備妥所有可能使用之器材 • 醫療用品: • 急救車 • 創傷敷料車 • 去顫器 • 生理監視器 • 抽吸用套件與氧氣使用器材 • 靜脈輸液用品、輸液採用乳酸林格液

  7. 以不透水膠布覆蓋之器械檯 除污床 裝污水之容器 內襯塑膠袋之大垃圾桶 小鉛筒 急診創傷病歷 輻射污染記錄單 病患罩袍 被毯 沖洗用無菌生理食鹽水 sodium hypochlorite povidone iodine solution 3%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密封且冷藏之玉米粉及洗衣粉各半混合物 肥皂與洗髮精(不具潤濕成份者) 毛巾 備妥所有可能使用之器材 除污用品

  8. 備妥所有可能使用之器材 • 安管用品: • Geiger-Muller (G-M) counter • Ionization chamber • Alpha detector (optional) • 備份電池 • 輻射警戒貼紙及麥克筆

  9. 檢傷分類

  10. 輻射污染評估法 • 選用 CD V-700 Geiger-Muller 計數器,並將探測棒以乳膠手套包裹完畢 • 測量背景值 • 選擇鈕調到最靈敏之階段 • 探測棒離患者體表約2-3公分,以每秒2-3公分之速度全身由頭到腳有系統之掃描過,並將讀數清楚且詳細地記錄在輻射污染記錄單上 • 特別注意傷口、皮膚皺折處、手部、長毛髮處以及孔洞

  11. 除污目的 • 避免或減少放射性物質進入體內 • 減少輻射暴露之劑量 • 避免污染擴散殃及他人

  12. 體外除污 • 移除衣物 • 溫水沖洗受污處 • 軟毛刷或是海綿輕柔地搓洗 • 以洗髮精洗毛髮 • 以1: 10次氯酸水溶液搓洗污處 • 以玉米粉或洗衣粉各半混合物加水調成糊狀搓洗污處

  13. 體外除污 • 以 (65% calgon+5% carboxymethylcellulose + 30% detergent)加水調成5 %水溶液搓洗污處 • 以細砂紙搓洗手及腳厚皮處 • 以 4% potassium permanganate 搓洗污染處 • 以 4% sodium bisulfate 搓洗污染處 • 以 3% citric acid 搓洗污染處 • 剪除毛髮

  14. 傷口除污 • 將傷口附近包裹妥善 • 以生理食鹽水 或 3% hydrogen peroxide 沖洗傷口 • 傷口附近施壓 • 手術清創除污 • 以防水敷料覆蓋

  15. 身體孔洞除污 • 眼睛:以清水或是生理食鹽水由內眼角 向外眼角處沖洗 • 鼻孔:以清水或是生理食鹽水沖洗 • 耳道:以清水或是生理食鹽水沖洗,耳膜 完整者可用針筒沖洗 • 口腔:以牙膏牙刷刷牙,間以 3% citric acid 水溶液漱口,污染到喉部可用 3% H2O2漱洗喉嚨,吞入胃內可以洗胃

  16. 體內除污 • 取得傷患之檢體(尿、糞、嘔吐物、傷口滲出物)以評估污染物質 • 給特定除污解毒劑 • KI: iodine • DTPA: plutonium, transplutonics, yttrium, rare earths • BAL: polonium, mercury, arsenic, bismuth, gold • Uranium:sodium bicarbonate • Prussium blue: cesium, rubidium, thallium

  17. 體內除污 • Ca-gluconate: radium • ammonium chloride:strontium • water: tritium • BaSO4 : strontium, radium • Sodium alginate: calcium, barium • D-penicillamine: copper, polonium, lead, mercury, gold

  18. 輻傷傷患送檢檢體 • 所有傷患: • CBC & DC q6h for 48 hour & U/R • 體外污染之傷患: • 眼睛、鼻孔、耳道、口腔、傷口、受污染區以生理食鹽水潤濕之棉棒取樣 • 所有沖洗後之沖洗液 • 體內污染之傷患 • 連續收集四天之 24 小時尿及糞便 • 收集嘔吐物、痰、胃灌洗流出物 • 血中 creatinine • 所有沖洗後之沖洗液

  19. 除污後病患處置 • 傷患除污後需再作一次輻射評估 • 身體受污染處需再以棉棒取樣並送檢 • 污物室外以乾淨的防水牛皮紙鋪一走道,供其他人員推乾淨的床或輪椅進入接傷患 • 傷患離開前需再作一次輻射評估

  20. 除污後人員處置 • 以內面外翻的方式脫除手套 • 將佩帶於身上之輻射劑量器交給安檢長 • 撕除密封於袖口與褲管口之膠帶 • 以內面外翻的方式脫除手術罩袍 • 以內面外翻的方式脫除刷手褲

  21. 除污後人員處置 • 脫除手術帽及口罩 • 脫除一腳之鞋套,檢測無污染,踏出管制區,再重複另一腳 • 脫除內層手套 • 全身評估是否受污染 • 沐浴更衣

  22. 其他治療 • 體外暴露 • 全身:急性輻射症候群 • 局部:急性局部輻射傷害 • 特殊情況 • 合併外傷 • 綜合型

  23. 高醫輻射意外事故應變流程 院長 副院長 相關主管機關 台電意外事故場所 中心主任 中心副主任 秘書室 高醫醫院總機 專任秘書 急診待命醫師 其他相關人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