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49 Views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免疫净化. 16 组 陈一郎. 低倍镜下肿瘤细胞.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疾病的复发。 最近的基因标记实验证实了在急性髓性白血病和神经母细胞瘤病人,自体移植物中残留肿瘤细胞对人体的再输入是复发的重要因素。 因此,从自体移植物中清除污染的肿瘤细胞是十分必要的。. 免疫净化.
E N D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免疫净化 16组 陈一郎
低倍镜下肿瘤细胞 •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疾病的复发。最近的基因标记实验证实了在急性髓性白血病和神经母细胞瘤病人,自体移植物中残留肿瘤细胞对人体的再输入是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从自体移植物中清除污染的肿瘤细胞是十分必要的。
免疫净化 • 在体外用免疫学的方法消除移植中残留肿瘤细胞的措施称为免疫净化( immunologic purging),与其它净化方法相比,它具有特异性高,杀伤力强,费时短的优点,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体外净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免疫净化又分为免疫正净化和免疫负净化
免疫正净化 • 免疫正净化( immunologic positive purging)是指利用免疫学方法将正常造血干细胞从移植物中纯化。目前从移植物中分离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主要依靠其表面的 cD34抗原, cD34抗原分子是一种酸性糖基化膜蛋白,编码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q32区,共27kb,有9个外显子。 • 以抗 cD34单克隆抗体( mcAb)为探针,利用免疫吸附柱、免疫磁珠、免疫荧光及间接免疫包被( panning)的方法分离得到高纯度的 cD34细胞,这一过程使3个对数级的肿瘤细胞得到清除。
免疫负净化 • 利用免疫学方法将肿瘤细胞从自体移植物中清降称为免疫负净化(immunologic negative purging)
补体(c)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即将单克隆抗体( mcAb)与肿瘤细胞结合后再加入补体,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达到净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目的,也称为 mcAb法。 • 由于肿瘤细胞存在抗原异质性,单一的 m cAb加补体只能清除2个对数级的肿瘤细胞,目前临床研究多使用抗多种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复合型 mcAb,可除去4个对数级的肿瘤细胞。
免疫双净化 将免疫正、负净化法结合起来进行移植物体外净化被称为免疫双净化( immunologic double purging)。用 cD34+正净化联合 mcAb-C负净化对 aML病人移植物进行双净化,证实此法能使净化效果明显提高,使白血病细胞减少7个对数级, cD15+细胞减少1~4个对数级,造血细胞无明显损失。
免疫磁珠 • 免疫毒素 • 双特异抗体
免疫磁珠:用抗肿瘤 mcAb与磁性颗粒结合,在磁场作用下,可使与免疫磁珠相连的肿瘤细胞从移植中分离出来。与 mcAb-C法相比,免疫磁珠不仅可清除低密度表达靶抗原的肿瘤细胞,而且对已耐受补体细胞毒作用的 b细胞肿瘤也有显著疗效,可清除4~6个对数级的肿瘤细胞,因此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中最常用的体外净化方法之一。
免疫毒素:用于体外净化的免疫毒素是由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而成,结合物中的抗体能特异地识别肿瘤细胞,使毒素对其产生选择性杀伤效应。免疫毒素:用于体外净化的免疫毒素是由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而成,结合物中的抗体能特异地识别肿瘤细胞,使毒素对其产生选择性杀伤效应。
双特异抗体:最近已有人用双特异抗体( bispecific antibody ,BsAb)开展了自体骨髓体外净化的临床前研究。 bsAb能够同时识别肿瘤靶细胞和免疫效应细胞,因此兼有抗体特异性和介导效应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双重功能,经过合理设计的 bsAb能结合和聚集效应细胞于肿瘤部位,激活效应细胞的活性,诱导肿瘤细胞溶解。
细胞因子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自外周血来源的 lAK细胞体外净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获得成功以来,如何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效应细胞进行移植物净化已成为日益受到重视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