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40 Views
歌曲. 好大一棵树. 田震. 那树. 王鼎钧. 学习目标 1. 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 ,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2. 品读课文 , 揣摩语言 , 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 3.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 发展与环保的矛盾 ,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王鼎钧, 台湾散文家 。 1925 年生于山东临沂 .14 岁开始写诗 ,1949 年到台湾 . 他的散文题材一贯 关注大众苍生 , 揭露了 现实的种种流弊 , 感受 时代苦难 , 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识。其散文被誉为台湾散文“ 崛起的山梁 ” , “ 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 . 他和余光中一起创造了散文的阳刚之美.
E N D
歌曲 好大一棵树 田震
那树 王鼎钧
学习目标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王鼎钧,台湾散文家。1925年生于山东临沂.14岁开始写诗,1949年到台湾.他的散文题材一贯关注大众苍生,揭露了现实的种种流弊,感受时代苦难,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识。其散文被誉为台湾散文“崛起的山梁”, “一代中国人的眼睛”.他和余光中一起创造了散文的阳刚之美.
读一读 倒坍 荫庇 紊乱 虬须 嚼啐刽子手 引颈受戮 周道如砥 yìn bì tān wěn qiú jiáo cuì guì lù dǐ
自主学习 —概述故事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情节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
跳读课文 感知形象 那是一棵 的树 (方法指导: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那树的形象,要分别从树的形象、生长环境、品格、价值和后来的境遇、命运等方面概括。并简述理由。)
合作学习 品味语言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美的、最喜欢的句子或最令你感动、最令你痛心的句子,说说理由。 以“段句令我,因为”的句式回答.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或从修辞方法入手,看看这种表述,突出了事物什么特点?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个性展示 结合现实生活经历,展开想象,设想文中老树不被醉汉撞上,能否能幸免于灾难呢?为什么?
理解主旨 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树”?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 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质疑问难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难。你对本文还有那些疑问请提出来。
合作探究 链接中考 散文题型 1、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2、揣摩词语或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4、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修辞。 5、字词的音、形、义。 6、这篇散文很感人,你认为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 7、仿写、填写词句。
训练达标 学以致用 训练达标 1.散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那树》,作者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同时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本文使用的表现手法有_____。作者对树的情感是 ,对人的情感是 。 感 4.仿写句子: 爱是一棵小树,给大地增添一份绿色;爱是一缕阳光,给冬天带来一片温暖;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一棵树,耳闻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地倒下,你面对人类,有什么话要说?
链接生活 保护母亲河 共建读者林 自2000年读者杂志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保护母亲河,共建读者林”活动以来,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黄河上游——甘肃永靖县龙汇山,兰州市大沙沟和四川乐山三个地方,已营造了“读者林”17500亩。这一片片新绿,为母亲河筑起了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母亲河正恢复肌体。为了母亲河早日重现健康,美丽的倩影,让我们用爱心为母亲河捐一片林,营造万顷绿洲。 5元钱,捐种一棵树,200元捐植一亩林。 大额捐款,在“读者林”中建造以捐赠者命名的林中林。 所有捐款,由青基会统一接收,并开具专用收据。 捐款地址: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甲1号中国青基会 收款人:“读者林” 邮编:100009 咨询电话:010-64035547 传真:010-64033895 读者林网址:http://dzl.cydf.org.cn
海德格尔说“人类应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说“人类应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人类完全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只是要看我们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