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k likes | 1.75k Views
第八章 液体制剂. 教学目标. 掌握液体制剂的定义、分类及应用特点; 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熟悉混悬剂与乳剂的处方、制法与稳定性; 了解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型液体制剂的性质、结构和稳定性; 了解非均相分散体系稳定理论。.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第四节 各类液体制剂.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 1 . 液体制剂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制剂,可供内服和外用。. 二、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一)特点. 1. 优点. 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
E N D
教学目标 • 掌握液体制剂的定义、分类及应用特点; • 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 熟悉混悬剂与乳剂的处方、制法与稳定性; • 了解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型液体制剂的性质、结构和稳定性; • 了解非均相分散体系稳定理论。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第四节 各类液体制剂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 1. 液体制剂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制剂,可供内服和外用。
二、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一)特点 1.优点 • 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 • 引湿性药物或对胃有刺激性药物制成溶液较为适宜, • 给药途径广泛,可用于内服,也可用于皮肤和粘膜。 • 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尤其老人小孩。 • 某些药物制成液体有利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2. 缺点 • 药物分散度大,易受分散介质影响引起药物降解; • 体积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 • 水性液体制剂易霉变,需加防腐剂; • 非水溶剂常有药理作用; • 非均匀性液体制剂,分散粒子物理学不稳定 • 包装材料要求高、易产生配伍变化等。
(二)、质量要求 • 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 非均匀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 • 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 • 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 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 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 • 包装容器应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三、液体制剂的种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 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2. 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药物以分子或离子 状态分散在介质中 低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 < 1 nm 热力学、动力学稳定体系 药物以分子聚集态 (微粒或液滴) 的形式分散在 液体分散介质中 溶胶剂 混悬剂 乳剂 1~100 nm > 500 nm > 100 nm 热力学或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二)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 1. 内服液体药剂 2. 外用液体药剂 如:合剂、混悬剂、芳香水剂、 糖浆剂、溶液剂、滴剂、醑剂 如:洗剂、搽剂 • 皮肤用 • 五官科用 • 直肠、阴道、尿道 如:洗耳剂、滴耳剂、洗鼻剂、 滴鼻剂、含濑剂、滴牙剂 如:灌肠剂、灌洗剂
四、常用溶剂 一、极性溶剂 1、水 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任意比例混溶 蒸馏水、纯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 易霉变、药物易不稳定 2、乙醇 溶解力强、防腐(>20%)、杀菌剂(75%)
3、甘油(Glycerin) • 粘稠、味甜、毒性小。 • 能与水、乙醇、丙二醇任意混合,挥发油、脂肪油不溶 • 外用:多用保湿剂、>30%防腐、>90%对皮肤有脱水作用 和刺激性。 内服:含量在12%g/ml以上时,有甜味,能防鞣质析出。
4、丙二醇(PG) 性质和甘油相近 口服10~15% 注射液10~60% 外用制剂5~8% 5、聚乙二醇(PEG) 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混溶, PEG200~600 液体 6、二甲基亚砜(DMSO) 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混溶,万能溶剂
2. 非极性溶剂 1、脂肪油 2、液体石蜡 3、油酸乙酯 4、肉豆蔻异丙酯 • 品种:花生油、豆油、麻油、棉子油。 • 能溶解激素、生物碱,挥发油,及许多芳香族化合物。 • 外用,如洗剂、搽剂、滴鼻剂等。 • 轻质液体石蜡——外用液体制剂,亦可用于口服制剂。 • 重质液体石蜡——后者多用于膏剂、糊剂。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 表面张力:一种使表面分子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并使表面自动收缩至最小面积的力。 表面活性: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即为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还具有增溶、乳化、润湿、去污、杀菌、消泡、起泡等性质,
OOOWW OOOWW OOOWW OOOWW OOOWW OOOWW OOOWW OOOWW 二、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一)临界胶素浓度(CMC) • 胶束:在溶液内部多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团互相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的集合体,称胶束。 • 临界胶束浓度 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 胶束的结构
(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 定义: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 • 值越大,亲水性越强;值越小亲油性越强。 • HLB不同,性质不同(O/W,W/O)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和性 HLBab=(HLBa•Wa + HLBb•Wb)/ (Wa +Wb ) 混合后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计算:
例 HLB值的计算: 用司盘80(HLB值4.3)和聚山梨酯20(HLB值16.7)制备HLB值为9.5的混合乳化剂100g,问两者应各用多少克?该混合物可作何用? 应使用司盘80 58.1克,聚山梨酯20 41.9克。 该混合物可作油/水型乳化剂、润湿剂等使用。
三、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OOOOOOOOWWW(肥皂R——COO-) 亲油的非极性烃链 亲水的极性基团 羧酸磺酸硫酸及其盐或羟基酰胺基等 长度不少于8个碳原子 双亲性分子结构
四、表面活性剂的吸附 • 在溶液中的正吸附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称为正吸附。 • 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表面张力↓ 润湿性↑ 乳化性↑ 起泡性↑
五、常用的表面活性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新洁尔灭--杀菌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碱金属皂:O/W 碱土金属皂:W/O 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良好的乳化能力,但易被酸破坏,一般供外用 (1)肥皂类 通式(RCOO-)nMn+ (2)硫酸化物 通式ROSO3-M+ (3)磺酸化物 通式 RSO3-M+ 硫酸化蓖麻油、 月桂醇硫酸钠、 十六烷基硫酸钠等 乳化能力很强,较稳定。主要用作外用软膏的乳化剂 渗透力强,去污力强,为优良洗涤剂 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阿洛索-OT)、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甘胆酸钠等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通式[RNH3]+X- • 主要有苯扎氯铵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 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 • 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 天然品卵磷脂 • 合成品氨基酸型与甜菜碱型。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RCOO-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 (酯) RO -(醚) 1)脂肪酸甘油酯 2)蔗糖脂肪酸酯 HLB值:3~4,主要用作W/O型辅助乳化剂 HLB值:5~13,主要用作O/W型乳化剂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脂肪酸山梨坦:司盘Span W/O 4)、聚山梨酯:吐温 Tween-80O/W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 Myrij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 Brij 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8)泊洛沙姆,商品名(普朗尼克,Pluronic) HLB值:1.8~3.8 W/O型乳化剂 HLB值:﹥8 增溶剂、润湿剂、 O/W型乳化剂 HLB值较高, 作增溶剂、O/W型乳化剂 Poloxamer188系O/W型乳化剂,可用于静脉乳剂
六、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 起泡剂和消泡剂 • 去污剂 • 消毒剂和杀菌剂 • 润湿剂、乳化剂等
表面活性剂 药 物 1、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 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 加并形成透明胶体溶液,称为增溶。 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 表面活性剂能够增溶,一般认为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 表面活性剂能够增溶,一般认为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 表面活性剂 药 物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 Krafft点: • 温度↑→ 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度↑ • 增溶质在胶束中的浓度↑ • 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点。 应用时高于Krafft点温度为宜 注意
昙点:对于一些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致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由清变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当温度降低到昙点以下时,溶液恢复澄明。。昙点:对于一些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致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由清变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当温度降低到昙点以下时,溶液恢复澄明。。 吐温类有起昙现象,但某些聚氧乙烯类如泊洛沙姆188等在常压下观察不到昙点。 制备温度〈昙点,Tween-20 的昙点〉80
2、起泡剂和消泡剂 起泡剂指可产生泡沫 的表面活性剂,一般 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较 高HLB值,在溶液中可 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而使泡沫稳定。 在产生稳定泡沫的情 况下,加入一些HLB 值为1~3的亲油性较 强的表面活性剂,其 可使泡沫破坏,这种 表面活性剂称消泡剂。
3、去污剂 去污剂或洗涤剂是指用于除去污垢的表面活性剂,HLB值一般为13~16。常用的有油酸钠和其他脂肪酸的钠皂、钾皂、十二烷基硫酸钠或烷基磺酸钠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去污机理:包括对污物表面的润湿、分散、乳化或增溶、起泡等多种过程。
4、消毒剂和杀菌剂 大部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可用作消毒剂,少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有类似作用,如甲酚皂、甲酚磺酸钠等。 可根据浓度用于皮肤消毒、伤口或粘膜消毒、器械和环境消毒等。 表面活性剂还常用做乳化剂、助悬剂和润湿剂等。
5、助溶剂 (1)概念: • 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溶解度的过程。 • 当加入的第三种物质为低分子化合物(而不是胶体物质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时,称为助溶剂。
(二)助溶剂 2. 助溶机理 (1) 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 (2) 形成复盐 (3) 形成分子缔合物
6、潜溶剂(cosolvent) • 为了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应用混合溶剂。 • 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与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nts),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 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与水组成的混合溶剂。 • 如甲硝唑在水中溶解度为10%(W/V),如果采用水-乙醇混合溶剂,则溶解度提高5倍。
潜溶剂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机理: 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有利于药物的溶解; 2)改变了原溶剂的介电常数。
(8、防腐剂 能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又称抑菌剂. • 防腐的重要性: • 防腐措施 防止污染: 添加防腐剂:
作用方式: 1、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统,抑制酶的活性。影响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尼泊金类和酸类) 2、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干扰其生存和繁殖;(醇类) 3、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或竞争其辅酶,增加菌体胞浆膜的渗透性,使其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物逸出导致其失活。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常用防腐剂如下: 1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2 苯甲酸及其盐 3 山梨酸及其盐 4 苯扎溴胺 5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