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33 Views
學校本位管理與公共關係. 范熾文. 壹 、學校本位管理的形成背景. ( 一 ) 市場導向 自由市場 公辦民營 ( 二 ) 全球化與本土化互動 WTO. 認同 ( 三 ) 後現代思潮影響 多元 . 差異 . 解構. 貳、教育改革發展. ( 一 ) 對第一波教改的反動 第一波教改採由上而下促使學校提升水準 「第二波」的教育改革重點主要在「重新建構學校人員的角色與關係」,並以 SBM 做為核心理念,此可說是對於第一波高度集權角色的反動 ( 二 ) 組織發展理論的影響 授權、合作、參與、士氣、歸屬 Decentralization
E N D
學校本位管理與公共關係 范熾文
壹、學校本位管理的形成背景 • (一)市場導向 • 自由市場 • 公辦民營 • (二)全球化與本土化互動 WTO. 認同 • (三)後現代思潮影響 • 多元. • 差異. • 解構
貳、教育改革發展 • (一)對第一波教改的反動 • 第一波教改採由上而下促使學校提升水準 • 「第二波」的教育改革重點主要在「重新建構學校人員的角色與關係」,並以SBM做為核心理念,此可說是對於第一波高度集權角色的反動 (二)組織發展理論的影響 • 授權、合作、參與、士氣、歸屬 • Decentralization • Devolution • Deregulation
(一)先進國家學校改造理念: • (1)學校的自主性。 • (2)家長的參與 • (3)教師的授權。 • (二)內化價值的強化: • (1) 3C:內容、選擇、品質。 • (2) 3E:能力、效果、卓越。 • (3)強化、卓越、能力、認同。 • (三)學校總體營造理念 • (1)凝聚共識邁向目標 • (2)進行需求評估。 • (3)考量條件、挑選發展。
Q&A • 試說明你希望教育局為學校提供哪些服務? • 你認為學校自主項目有哪些?
參、學校本位管理的意義與模式 英國稱之為「地方管理的學校」(Local Management of Schools);澳洲稱為「自我管理的學校」(Self-Managing School);而美國則出現「學校本位管理」(Sited-Based Management)或「學校重建」(School Restructuring)
一、相關名詞 (一)school-based management (二)school-sited management (三)site-based management (四)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五)share governance 學校本位管理是將學校視為作決定的基本單位,而作決定的權力是將以往教育行政機關所擁有的權力授權到學校層級。
Murphy & Beck(1995)認為SBM具有兩種教育信念,分別是學校層次的自主,以及在校內強調參與式的決策歷程。 • Anderson(1993)指出SBM會因學校之不同而在實施上有所差異,一般是提供學校人員、家長及社區成員在教育決策上增加權責。
(一)、管理什麼? • SBM所決定的主要內涵包括課程、學校人事及學校預算等方面。 • (二)、誰來管理? • SBM是由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等人員組成類似「SBM委員會」共同決定上述相關事務。 • (三)、怎麼管理? • SBM乃是將原屬於教育當局之決策權下放到學校,由學校自主決定,並承擔決定的後果。 • (四)、為何如此管理? • 學校被視為作決定的單位,因為學校有較多的機會去瞭解學生,且對其需要較為敏感,能將資源有效直接地與學生的需求配合。
二、學校本位管理特性 (一)授權學校自主決定 (二)由學校相關人員共同參與決定 (三)學校必須擔負績效責任。
三、學校本位管理的功能 (一)行政運作具有彈性 (二)滿足個別需求 (三)鼓勵成員的參與和投入 (四) 提升學校教育品質 (五)提高學校的責任與榮譽感
四外控管理與校基管理比較 • 外控管理之觀點則為: • 第一、標準結構原則:以標準方法與程序達成目標途徑;強調通則。 • 第二、集權原則:小心管控大小事務避免問題發生;尋求過程控制。 • 第三、執行系統原則:外在控制;被動接受;無績效責任。 • 第四、結構控制原則:力促外部監控;科層體制的擴大。(Cheng,1996)
SBM之觀點為: • 第一、殊途同歸原則:利用多種途徑來達成目標;強調彈性。 • 第二、分權原則:問題是必然存在的,需即時即地解決;尋求效率與問題解決。 • 第三、自我管理系統原則:自我管理;主動創發;擔負責任。 • 第四、人力倡導原則:發展內部人力資源;學校成員廣泛參與。
五 SBM之模式 • 一、校長行政控制模式 • 二、教師專業控制模式 • 三、家長社區控制模式 • 四、平衡控制模式
肆、學校本位管理的內涵 (一)學校本位預算 • 1.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依經費分配比率,予各校一筆年度預算總額(依學校性質及學生數決定 ); • 2.學校讓學校成員與家長、社區人士(學生)一起參與預算的編列; • 3.年度預算剩餘可保留至下年度繼續使用。
(二)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 • 1.由主管機關統一訂定教育目標和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標準; • 2.學校依據上述教育目標和基本標準自行設計課程與教學計畫; • 3.學校可自行決定課程內容、教材、教法和選用教科書; • 4.學校可自行設計補充教材以配合學生的興趣或地方的需要; • 5.教育行政機關應提供教學計畫、課程、教材給各校參考。
(三)學校本位人事 • 學校負責人事聘用和解聘; • 學校擁有彈性使用人事經費的權力; • 學校可依特殊需求聘用教師,不需符合編制標準; • 學校負責學校成員的進修、訓練等工作,並負責實施成效之評鑑。 • 張明輝網站資料
伍、學校本位管理的問題與限制 • 一、學校本位管理的問題 • (一)校長遴選:權力派系保衛戰 • (二)教師甄試:不重學力看花俏 • (三)校本課程:草根模式成草莽 • (四)行政組織:科層組織成官僚
二、學校本位管理的限制 • (一)教育行政機關未能充分授權 • (二)學校相關人員缺乏自主意識與作決定 的相關專業知能 • (三)校長和單位主管不願與成員分享決定 權力 • (四)增加教師工作負荷 • (五) 民意代表與非專業力量介入施壓干擾
陸、落實學校本位管理做法 (一)教育行政機關1.支援、輔助、溝通協調和監督者; 2.協助建立學生和教師在學習成就表現之標準,透過評鑑協助學校檢視有無達成目標; 3.提供預算計畫以供學校參考,督導學校是否依其自行決定之計畫執行; 4.負責招募人員供各校遴用; 5.評鑑各校執行成果。 6.試行學校組織再造
(二)校長 1.提供教學與課程領導 2.與學校成員和家長分享作決定的權力 3.支持教師專業成長 4.建立學習型組織 5.推動團隊管理 6.負起績效責任
三教師 1.參與發展和評鑑課程、選擇教科書; 2.參與學校本位管理委員會,參與學校計畫預算的擬定、發展和評鑑; 3.研發教材教法; 4.參加專業成長計畫,提出專業見解; 5.溝通合作。
((四)家長、社區成員 1.參與諮議,對學校提出建議或參與作決定 2.參與訂定學校目標,參與預算及資源分配 3.與教師會談,提供學生具體學習意見 4.為學校募款 5.形成壓力團體,對政策產生影響 參考張明輝網站資料
壹、學校公共關係的意義與目的 一公共關係的意義 追求個人、團體、社會彼此間的互助合作,共榮共存;易言之,是以公眾利益及社會責任為前提,而與人為善,與人溝通。公共關係的作用,是要在結構高度分化的社會中,清除人際間的誤解,增進了解、拉近距離,使社會於分化中又能整合。公共關係之作用,亦可說是藉現代科技及技巧進行溝通,促使人類的個人、團體、及社會間的信任
公共關係的目的 一、監測環境 二、幫助決策 三、宣傳引導四、溝通協調五、全員教育
貳公共關係發生的背景: 1.民意受到重視 2.傳播媒體的發展 3.社會各方面的失調 4.分工程度的加深
參、學校公共關係的類型與內涵 一、學校公共關係的類型 校內公共關係 校外公共關係
二、校內公共關係的內涵 (1)教師間的公共關係 (2)行政人員間的公共關係 (3)行政人員與教師間的公共關係 (4)長官部屬間的公共關係 (5)師生關係
三、校外公共關係的內涵 (1)學校與家長間的公共關係 (2)學校與社區間的公共關係 (3)校際間的公共關係 (4)學校與上級機關間的公共關係 (5)學校與新聞媒體間的公共關係 (6)學校與民意機關間的公共關係
肆、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公共關係 一.學校組織變革的內涵 1.教師會的成立 2.教評會的設置 3.家長會功能的強化 4.學校行政程序的調整 參考張明輝網站資料
二學校行政、教師會和家長會的定位 • 學校行政之定位: • 國民教育法第九條之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各置校長一人,綜理校務,應為專任,並採任期制。」及第十條之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視規模大小,酌設教務處、訓導處、總務處或教導處、總務處,各置主任及職員若干人。
教師會之定位: • 教師會的設置是依「教師法」第二十六條之規定所設置;復依第二十七條第五款之規定:「派出代表參與教師聘任、申訴及其他與教師有關之法定組織。」;此外教師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學校教師會係指各級學校專任教師所組成之職業團體。」 • 教師會在參予校務運作上之定位,乃屬於諮詢性質,而不是決策性質。
家長會 • 依「台北市中小學校學生家長會設置辦法」第一條之規定,家長會設置目的在於增進學校與學生家長聯繫,共謀學校教育發展 • 諮詢性質而不是決策
教師 • 學生 • 行政 家長 • 建立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的教育願景
伍.互動問題分析 • (一)個人層面 • *法治觀念不夠成熟 • *民主素養仍舊不足 • *權力過於自我膨脹 • *問題認知差距太大\ • *個人主觀意識強烈 • *過分重視權益爭取
(二)制度層面 • *法令規定不夠周延 • *溝通管道不夠暢通 • *工作負擔勞逸不均 • (三)環境層面 • *學校組織氣氛欠佳 • *學校變革能力薄弱 • 參考吳清山資料
陸、學校公共關係的做法 一、校長領導轉型 1.領導風格的轉型 2.引進學習型組織 3.實踐關懷與尊重 4.善用真誠溝通
請討論著名學校識別系統 • 北一女 • 台大傅鐘 • 曉明女中 • 清園 • 以SIS學校識別系統(含MI/理念識別、VI/視覺識別、BI/行動識別)
二、加強媒體校友關係 1.建立企業識別系統 2.建立媒體記者良好關係。 3.本校各項活動之簡報及彙整。 4.協助校友會建立聯絡網。
三、強化學校社區關係 1.發展情境SWOTS分析 2.開放學校設施設備 3.社區資源支援學校 4.建立社區人才資料庫
四、鼓勵家長參與 1.辦理親師說明會 2. 加強教師溝通智能與修養 3.擴大教師與家長聯繫管道 4.辦理「班級家長會」 5.成立班級義工組織
五、發揚校園倫理 1.發揮行政服務倫理 2.建立同儕專業倫理 3.強化親師夥伴倫理 4.發揚關懷師生倫理
結語 科層權威與宰制心態,來管理學校,推動校務。 目前校組織變革與衝擊,傳統的管理方式與心態已無法適應,甚至產生負面衝突、對立紛爭。 教師會、家長會與學校本身,成為三位一體,榮辱與共,開創教育願景。
養生歌 • 起得早,睡得好,吃飯只吃七分飽。 • 常走動,或慢跑,逢人便笑笑。 • 放輕鬆,遇事不計較。 • 心情樂,莫煩惱,天天忙,逐無聊。 • 找事做,不呆著。 • 這樣人生你說消遙不消遙?你說消遙不消遙! • 參考吳清山教授資料
以上資料參考自張明輝教授網站吳清山上課資料以上資料參考自張明輝教授網站吳清山上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