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心理減壓模式實務工作坊

危機 總動員. 心理減壓模式實務工作坊. 涂喜敏 諮商心理師 社會工作師. 過勞死的高危險群. 1. 對工作的成效有過度的期待,而且容易緊張 的人。 2. 狂熱於工作,遺忘生活品質之重要性的人。 3. 不懂拒絕別人,有求必應,盡攬責任的人 。 4. 工作單調無趣且工作量大的人。 5. 輪值大夜班,卻適應不良的人。 6. 需直接面對服務對象,經常需面對挑剔的 人,如:醫療人員 . 老師 . 警察 . 顧問人員 …. 自殺 , 自殺企圖與情緒障礙. 情緒障礙. 自殺企圖. 15% 死於自殺. 10% 十年內自殺. 自殺.

silvi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理減壓模式實務工作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危機總動員 心理減壓模式實務工作坊 涂喜敏 諮商心理師 社會工作師

  2. 過勞死的高危險群 1.對工作的成效有過度的期待,而且容易緊張 的人。 2.狂熱於工作,遺忘生活品質之重要性的人。 3.不懂拒絕別人,有求必應,盡攬責任的人。 4.工作單調無趣且工作量大的人。 5.輪值大夜班,卻適應不良的人。 6.需直接面對服務對象,經常需面對挑剔的 人,如:醫療人員.老師.警察.顧問人員…

  3. 自殺, 自殺企圖與情緒障礙 情緒障礙 自殺企圖 15%死於自殺 10% 十年內自殺 自殺 19-24% 之前有自殺企圖 45-70%合併情緒障礙 節錄至張家銘醫生講綱

  4. 情感性疾患之重鬱症 重鬱症 (N>=5) 兩周以上 • 1.食慾或體重變化 • 2.失眠或嗜睡 • 3.疲累\失去活力 • 4.憂鬱心情 • 5.無價值感或罪惡感 • 6.思考\專注力減退 • 7.自殺意念\嘗試\計劃 • 8.失去興趣或喜樂 • 9.行為激動或遲滯

  5. 四不五沒有」檢視是否罹患憂鬱症 • 四不 「不快樂、不能吃、不能睡、不想動」 • 五沒有 」「無興趣、無法專心、無精力、無價值感、無求生意志 若超過4項徵兆,持續2個禮拜

  6. 工作壓力檢測表 在您填答之前,請你仔細閱讀每一部份的說明,並請依照說明填答,請您盡可能答覆每一個問題,這能幫助我們更了解您的壓力狀況,以便未來提供適當的壓力調適措施。 您所提供的資料將為您保密,其他人不會知道您回答的內容是什麼

  7. 工作壓力 ●主管互動 ●同事人際 ●工作滿意 ■理性思考 • 壓力因應 人格特質 ■情緒支持 以「刺激/反應」的觀點來說明壓力的發生,並結合行為學派的效果論來說明壓力源、個體變項、因應策略的運用對身心反應及工作狀態的運作機制。 ■資源協助 ■問題解決 ◆行為表現 ◆競爭挑戰 ◆說話表達 ◆耐性 ◆休閒焦慮 工作適應 健康狀態 ★生理健康 ▲工作適應 ★心理健康 ※本量表為「張老師」基金會自編之問卷 工作壓力檢核量表介紹

  8. 世間無常 • 「災難」:較大規模的天災人禍 • 「危機事故」或「重大意外」 意料之外,非比尋常,超過平日慣於應付的壓力,造成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 「創傷事件」 帶來劇烈的心理驚嚇,甚至牽涉到死傷的意外事件

  9. 安心團體( debriefing ):語言模式(黃龍杰,2007 ) 5.行動計畫:分享因應壓力的方法 6.重新出發:回顧危機處理中的成長 6+1:篩選轉介:邀請(需要者)參加後續藥物或心理治療 1.開宗明義:介紹團體宗旨和進行流程 2.還原現場:輪流敘說意外事件始末 3.壓力反應:回溯身心所受的衝擊和症狀 4.機會教育:歸納成員的身心行為反應

  10. 危機(Crisis) • 危機是「一個人面對一個既存且無所頓 逃、無法利用現有的資源解決這個危急 事件時,所經驗的一段短暫心理不平衡(disequilibrium)的時期」 • 危機也是轉機-危機在中文的意涵是「危險」(Danger),也是「機會」(Opportunity)。

  11. 「安身」與「安心」 的介入順序

  12. 危機減壓的要素 重大災難 (NOVA) • 二安: 安身 + 安心 • 二解: 紓解 + 瞭解 • 二預: 預測 + 預備

  13. S&S : 二安(NOVA, 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Victim Assistance) • 安心(Security) • 隱私、保密 • 保證、重獲掌控感 • 不會因危機後的身心行為反應而被批判 • 安身(Safety ) • 人身安全及醫療需求 • 生存需求 • 食、衣、保暖、安睡 • 消息和通訊的需求

  14. V&V :二解 黃龍杰編譯 • 紓解(Ventilation) • 當事人能說出創傷的經驗 • 瞭解(Validation) • 助人者顯示出聽到(hear) • 並知道(understand)當事人所說的

  15. P&P :二預 • 預測(Prediction) • 現實問題 • 安置 • 財務 • 官司 • 醫藥 • 認屍 • 媒體 • 情緒反應 • 當下的身心反應 • 接下來的身心反應 • 親友的反應 • 預備(Preparation) • 打算? 計畫? • “接下來幾天,你想會面臨什麼問題?你打算怎麼應付? ”

  16. 替代性的心理創傷 • 第一手的心理創傷 • 生還者、家屬、相關教職員、學生 • 第二手心理創傷(secondary trauma) • 救難者、助人者   • 第三手心理創傷 • 目睹耳聞者 • 整個社會

  17. C B A 從同心圓看危機事件波及的對象以下之資料來源:賴念華教授編著《校園危機事件處遇訓練進階工作坊─危機減壓藝術模式 A:該生最直接有關的人,如當事人、家屬、導/教師、好同學或好友、男/女友、目睹者等。 B:參與救助或處理的人或與該生較為有關者,如教官、急救者、班上同學、社團、同系師生等。 C:耳聞者或與該生間接有關者,如他系/他校師生、街坊鄰居等。

  18. 壓力事件 暫時性的壓力反應: 生理上、情緒上 認知上、行為上 等四方面急性壓力反應 恢復正常 無實質或持久的 心理改變 _心理成長_ 學會新的 適應技能或態度 _心理疾病__ 需要進一步的 藥物或心理治療 (Dohrenwend,1978) 危機後續發展的可能性

  19. 『問題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問題』 • 如何面對危機事件? • 如何處理危機? • 如何使後續的負面影響最小? ← 可以改變的部分 → 危機的處理 危機事件的影響 危機事件 (不可能改變)

  20. 危機減壓的目標 • 協助當事人渡過現有的混亂 • 縮小危機負面影響程度 • 恢復到危機前(pre-crisis)的功能與現實狀況 • 減少日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 stress disorder,簡稱 PTSD)的出現; • 增加當事人成長的可能性,學到新的因應技巧、增加生活選擇、拓展人生觀將是最高目標 (Myer & James, 2005; Thompson, 2004) 危機處遇是不同於傳統諮商模式賴念華教授 2007

  21. 【情緒】 • 驚嚇害怕、悲慟難捨、大惑難解、擔憂不安、孤單無依、脆弱無助、怨嘆感慨、麻木疏離、難以接受(不像是真的)、內咎(罪惡感)、羞愧、容易緊張或大發脾氣、猶豫不決等等 【生理】 • 疲累(全身無力)、吃不下、睡不好(或一直睡)、做惡夢、頭痛、胃不舒服、噁心想吐、拉肚子、便秘、胸悶(像壓著大石頭)、喘不過來、起雞皮疙瘩、全身緊繃、容易被電話或警笛聲嚇一跳等等……

  22. 【認知】 • 最驚心的畫面歷歷在目、某種刺激的聲音或氣味揮之不去、注意力不集中(「恍神」),不由自主的念頭:像「都是我害了他」、像「如果我更努力,也許她會再回來」)、像「人生好無常」、像「遲早也會輪到我,我也逃不過同樣命運」) 【行為】 掉淚、自責、指責別人(怨天尤人)、坐立不安、拼命做事、一直往外跑、不想講話(或拼命想找人講話)、離群索居(或特別想找人陪)、借酒澆愁、抽菸、吃安眠藥、發呆……

  23. 創傷後壓力反應(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s, PTSR (黃龍杰編譯)) 面臨嚴重的死傷威脅 經驗到強烈的害怕或無助後 常有以下四類反應 經驗重現 “觸景傷情” 餘悸猶存,往事歷歷在目,陰影揮之不去 逃避或麻痺 “退避三舍” 避而不談,選擇遺忘,麻木不仁,失魂落魄

  24. 創傷後壓力反應 焦慮或過度警覺“神經緊繃” 有如驚弓之鳥,戒慎恐懼,神不守舍,暴躁易怒 靈異經驗 害怕死者回來,或者夢見死者(托夢) 直覺亡靈回來了,彷彿聽到死者的聲音、看到其形跡

  25. 對災難的壓力反應是------(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 非常狀況下的多數反應 • 無人可以無動於衷

  26. 心理危機介入期程 危機事件發生 PTSD 危機減壓 悲傷輔導 預防階段 (30天以上) (事件發生前) (10天以上 ) (1天 ~ 14天) • 1. 危機減壓的目的: • 減低PTSR症狀 • 透過正常化反應釋放壓力 • 篩選並轉介需幫助的人 • 2.「安身」與「安心」的危機介入 • 悲傷輔導的目標: • 增加失落的現實感 • 協助CL處理或表達潛在的情感 • 協助CL克服失落後再適應過程中的障礙 • 鼓勵CL以健康的方式向逝者告別,並坦然地重新將情感投注在新的關係裡 PTSD的診斷與治療 • 高危險群個案的篩選 • 生命教育 • 危機相關訓練與知識 (賴念華 講義資料,重新繪製)

  27. 心理減壓與諮商輔導????? • 賴念華教授 前者是「點」的介入(減壓) 後者是「線」的介入(輔導) • 黃龍杰老師比喻 危機減壓是幫心靈傷口做初步「急救」 少數有必要的人才轉心理治療(諮商)「動手術」。 從台北到杭州 ~海峽兩岸「危機干預與心理治療」一瞥 2006/8 張老師月刊【心靈急診】專欄

  28. 3、危機後處遇_ 危機後,接受的 外部處遇刺激 2、性格特質個人過去累積的特性與習性 1、危機本身_ 危機時,強烈且特殊的外部刺激 個人創傷後心理反應 (Hodgkinson & Stewart,1991) 危機後影響個人心理反應的因素

  29. 創傷明顯特徵診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A 遭受創傷 B 煩擾的回憶(歷歷在目或經驗重現) C迴避和麻木(退避三舍) D過度亢奮 (神經緊張)

  30. 創傷明顯特徵診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A組群 遭受創傷 1.符合創傷事件:意外地,無預期,粗暴地 (危及生命或四肢) 2.遭遇/接觸 • 直接接觸 • 透過愛的人有所接觸 • 目擊者 • 3.反應:害怕,無助或恐懼

  31. PTSD另外的必要條件 1.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 2.症狀是事件後產生的新症狀 或與事件席席相關 3.症狀損害正常運作功能或使 特別令人痛苦

  32. 失落之後----- 哀慟(grief) 的心路歷程(Kubler-Ross, 1969) (黃龍杰編譯,2004) 「不」能接受 (Denial) 「滿」腔憤怒 (Anger) 「心」存盼望 (Bargaining) 「憂」鬱自責(Depression) 接納事實 (Acceptance)

  33. 受災(害)者的家屬 否認事實 (Denial) 她沒死她還在各地方等我們解救;吉人有吉相 • 討價還價 (Bargaining) 活要見人與要見屍; • 滿腔憤怒 (Anger) 台灣的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搜尋這樣下去活人就成死人 • 陷入憂鬱 (Depression)

  34. 一些該作與不該做的 • 應該說 • 這些是對災害多數的反應 • 你所感受的是可以理解 • 你並沒有喪失理智 • 並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竭盡所能 • 也許永遠不會像從前,但是會變好些,而你有會感覺有好些

  35. 一些該作與不該做的 • 不應該說 • 可能會更糟 • 你可以得另外的房子/汽車/金錢 • 最好是一直保持忙碌 • 我可以體會你的心情 • 你必須繼續你的人生

  36. 接受失落的事實 經驗悲傷的痛苦 重新適應一個逝者不存在的新環境 將情緒活力重新投注於其他關係 悲傷輔導:悼念 (grief) 的五項任務(WilliamWorden,1991) (黃龍杰編譯) • 重建因失落而遭挑戰的信念與哲理系統

  37. 你可以(921心靈服務群) • 1.徵求對方許可,才可以開始陪伴 • 2.  全神耐心聆聽,支持對方 • 3.  多聽少說,不判斷對方 • 4.  真誠實際的關懷態度 • 5.  陪伴流淚也無妨 • 6.  適度的以肢體表達關懷(如:擁抱、拍肩等) • 7.  適度的表達自己哀傷的情緒 • 8.  協助對方放鬆(倒杯水、散步、簡單運動等) • 9.  鼓勵對方多休息與睡眠 • 10. 舒緩對方的罪惡感與自責的想法 • 11. 配合對方的信仰,陪伴對方禱告或誦經 • 12. 必要時鼓勵尋求專業協助

  38. 全國張老師中心 • 高雄張老師服務時間 • 每週一至週六 • 9:00 - 21:00 • 週日 • 9:00 - 17:00 高雄張老師全球資訊網Kaohchang.myweb.hinet.net 輔導專線電話 1980

  39. 附錄 高雄張老師輔導工作系列 完形治療工作坊 102.3.2-3(六日) 李素芬助理教授 (文大心理輔導學系) 家庭會談諮商技巧工作坊 102.3.23-24(六日) 翁樹澍副教授(慈濟大學 兒童發展語家庭教育學系) 敘事心理劇體驗工作坊 102.4.13-14(六日) 陳信昭醫師 (台灣心理劇學會理事長)

  40. 閱讀與情緒療癒--「書目療法工作坊」 102.4.20-21(六日) 陳書梅教授 (台大圖書館資訊學系) 正向心理學在諮商的應用 102.4.26-27(六日) 蕭文教授 (暨南大學輔導與諮商所) 心理諮商與治療技術工作坊 102.4.18-19(六日) 張麗鳳博士 (高雄學諮中心督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