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11 Views
以人为本 解读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黄荣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Email:huangrh@bnu.edu.cn Website:http://ksei.bnu.edu.cn. 1.23 亿网民,周平均上网 16.5 小时,上网计算机 5450 万台。 3000 万上网学生, 50%+ 高中学生上网。 1500 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 ——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 第 18 次, 2006 年 7 月). 社会信息化环境. 1.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形成.
E N D
以人为本 解读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黄荣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Email:huangrh@bnu.edu.cn Website:http://ksei.bnu.edu.cn
1.23亿网民,周平均上网16.5小时,上网计算机5450万台。1.23亿网民,周平均上网16.5小时,上网计算机5450万台。 3000万上网学生,50%+高中学生上网。 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第18次,2006年7月) 社会信息化环境
1.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形成 • “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CERNET、CEB-sat)覆盖全国,互联互通 • 2004年,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建成开通,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开始应用 • 1600多所高校、3万多所中小学、5600多所中职学校建成校园网 • 数万所农村中小学建成了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或计算机教室
3. 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改进课堂教学环境 网络与远程教育
⒋ 关键技术与相关标准 • 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等的“十五”课题 • 在天地网结合、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网络教学等方面,突破多项制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技术。 • 初步建立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 • 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 • 推出40余项标准 • 10项进入国家标准审定程序
正面临的挑战 • 持续提升应用能力的挑战 • 缩小数字鸿沟的挑战 • 助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挑战
学与教的方式变革 • 教育信息化发展 • 基础设施 • 资源建设 • 应用能力
关于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效的研究 • 影响方面 • (1) ICT对于学习和成绩的影响 • (2)监督与评价问题 • (3) 公平问题:性别、特殊需要、边缘人群 • 费用方面 • (4) 费用 • 应用情况 • (5)当前项目与实践 • (6)特定教育 工具 • (7)教师、教学与ICT • (8) 内容与课程 • 规划问题 • (9)学校层次问题 • (10)信息化教育政策 国际视野 《知识地图:ICT在教育中的应用》 (世界银行“信息促进发展”项目,2005年11月)
Knowledge Maps: 关键发现 • 影响方面 • 教育中使用ICT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充满着争议; • 尚缺少广泛认可的标准及指标来评估教育中使用ICT的影响; • 在教育中使用ICT的理论与实际常常脱节。 • 当前的应用状况 • ICT正被快速引入教育领域,人们对它的兴趣在增长,甚至是发展中国家。 • 政策层面 • 在很多地区已经有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但很少被广泛传播,没有以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决策者; • 也没有在与“千年发展目标”相关的教育语境中得到明确的检视。
人均GDP与生机比的对应关系 国际视野 葡萄牙 匈牙利 韩国 GDP与生机比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 例如:韩国与葡萄牙人均GDP接近,但生机比差一半。匈牙利GDP较低但生机比相对排名第四。 相比,中国人均GDP为1740美元,排名全球128位,生机比为24:1
教育信息化的四个阶段 4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 3 • 2005~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 • 1998~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1 • 1990s~ 计算机学科教学 • 1980s~
当前教育信息化处于关键期 • 创新的特征 • ⑴创新包括具体的事物(特别是科技产品或技术),及抽象的思维和观念; • ⑵创新是个体主观上的认定,它是个体过去所未具有的认知经验和行为,与客观的时间因素无关; • ⑶创新对个体应可产生认知、态度、价值取向与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创新的可接受性
目前处于关键期! 创新扩散的过程
教师“创新采纳”的调查 • 教师“创新采纳”的动机: • 学历提升(对个人发展最直接的理解) • 接受培训(案例式、观摩性质的培训) • 校本研修(教研组教学研讨?) • 自我钻研(反思/多渠道获取信息) • 教师“创新采纳”的主要步骤: • 感知->模仿->自省->内化
1. 感知 创新采纳 2. 模仿 4. 内化 3. 自省 典型的教师创新采纳过程
保 守 型 空 谈 型 操 作 型 认 同 型 ? 感知(Apperception) 模仿(Imitate) 自省(Introspection) 内化(Assimilation) 教师创新采纳的四种类型
创新扩散的途径 深度 认同 校 本 研 修 实验 学校 认可 大规模 培训 (子) 项目实验 专题网站 观 摩 课 报纸/杂志 专家报告 了解 广度 大众 分众 小众
重新思考ME命题 • ME命题(1998):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与突破口。 • 过去8年的经验:技术在强化与维护已有的! 在过去近20年的信息化建设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学与教的方式改变甚微!
构建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变革的方向 • 学校面临变革 • 学与教方式的变革 • 与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制度的建立 • 校本教研环境与制度的建设 • 教学评价手段及方式的逐步改革 • 校本研修是学校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区县级研修支持能力的建设 • 县电教馆(从装备->支持?) • 进修学校(补充力量?) • 教研室(科)(改变研究内容和指导方式?) • 督导办公室(职能转变?)
用知识资产衡量教育信息化发展潜力 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 • HC1-教师队伍 • HC2-学生来源 • HC3-行政人员 • HC4-技术人才 • HC5-常规培训 • HC6-课外活动 关系资本 Relational Capital 结构资本 Structural Capital • SC1-行政能力 • SC2-教研水平 • SC3-教学能力 • SC4-基础设施 • SC5-创新意识 • RC1-学术外援 • RC2-企业支持 • RC3-家校联络 • RC4-外校关系 知识资产 Knowledge Assets 过去的“实验课题(项目)”目的之一是提升“人力资本”,实际上更多的是增长了“关系资本”,而对未来最核心竞争力之一的“结构资本”关注不够。
实验项目/课题对学校的影响 • 基本步骤: • 制订方案 • 培训/讲座 • 实验课(含2节实验课和1节公开课) • 总结/评估 • 基本代价: • 5~10倍于常态教学的工作量 • 学生/教师的“好奇心” • 资源配置的倾斜 • 可能的影响: • 学校声誉的增长 • 教师积极性/能力的提升 • 学生的积极性改变 • 家长/社会认同度 • 资源紧张的学校可能导致配置失衡
变化中的 经济 、 社会和文化环境 创 教学方式 变 改变 学习方式 新 革 改变 变化中的 经济 、 社会和文化环境 创新、变革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系
政策制定者 资助 告知 创新 识别 研究者社群 调节 告知 实践者社群 典型的教育创新与变革生命周期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 黄荣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