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k likes | 1.66k Views
热烈欢迎 各位领导及同行莅临指导. 江宁分校 办学情况介绍. 李海岩 2011 年 10 月 20 日. ◆ 学校概况 ◆办学成果 ◆办学策略 ◆学生状况 ◆面临困难. ◆ 学校概况 —— 名校办学. 国立东大附中 ( 南京师大附中 ) 校门. 南京师大附中校门.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校门. 校友、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彭珮云为学校揭牌. ◆ 学校概况 —— 办学规模. ◆ 学校现有四个部: 小幼部、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 ◆有 168 个班,学生总数 6450 多人; 其中:幼儿园: 12 个班,学生近 350 多人;
E N D
江宁分校 办学情况介绍 李海岩 2011年10月20日
◆学校概况 ◆办学成果 ◆办学策略 ◆学生状况 ◆面临困难
◆学校概况——名校办学 国立东大附中(南京师大附中)校门 南京师大附中校门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校门
◆学校概况——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四个部: 小幼部、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 ◆有168个班,学生总数6450多人; 其中:幼儿园:12个班,学生近350多人; 小学:44个班,学生1547人; 初中:55个班,学生2289人; 高中:55个班,学生2373人; 国际部:2个班,学生62人。 ◆有教职工718多人,其中教师506人,职工212人。
◆办学成果 • 高考屡创奇迹 • 初中质量稳步提升 • 奥赛名列前茅 • 作文竞赛优势明显 • 英语竞赛成绩突出 • 体育比赛成果丰硕 • 学生作品、科技竞赛市内领先 • 教师发展优势明显
高考屡创奇迹 • 连续两年获得了南京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表彰;连续三年获得南京市“年度高中教学推进先进奖”。 • 六届高中毕业生有16位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朱冰夺得06年南京市高考状元,张亮取得07年南京市高考总分第二名。 • 高考推进率、纯文化本二以上达线率在全市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 • 2011年高考再续辉煌,二本纯文化达线255人,超额完成最高目标。无论人数还是比例与同类学校相比均有明显的优势,全市范围硬升学率处于第一方阵。
初中质量稳步提升 • 中考成绩稳步提升 2008年中考人均分比区均分高51分; 2009年中考人均分比区均分高62分; 2010年中考人均分比区均分高87分; 2011年中考人均分比区均分高89分; • 面对丰富的学生层次,中考成绩体现了突出的推进力度。可贵的是分校初中毕业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表达表演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学校。
学科奥赛名列前茅 • 连续几年学科竞赛紧随南京市三大名校(附中、南外和金中),在南京市名列前茅(部分学科已达到甚至超过金中水平)。 • 2010年获得省一等奖及以上 19人,省二等奖53人,省三等奖70人,市级奖107人。获奖层次与获奖人数稳居南京市第一方阵。 • 连续三年每年均有学生因学科(数学、物理和生物)竞赛成绩优异而获得高校保送资格;
作文竞赛优势明显 • 2007年12月,在由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第二十九届奥组委发起的全国“绿色奥运青少年环保征文大赛”中,我校王斯熠同学获全国唯一的特等奖。 • 2008年,南京市第八届“好家长”杯作文大赛全市特等奖六名,我校有两名。 • 2009年,省中学生作文竞赛,我校初中和高中各有一位学生获特等奖,而且是南京唯一获得特等奖的学校。 • 2010年11月20日,在南京市第十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校初、高中四名参赛同学全部获奖。高二(3)班许冬月获高中组特等奖第一名,高二(18)班于婵获获二等奖;初三(8)班赵雨恬(20)班李木子均获得初中组一等奖。 • 2011年7月在重庆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初二(17)班朱恒宇同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总决赛唯一的特等奖;
英语竞赛成绩突出 我校每年参加南京市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大赛,都能进入决赛,竞赛成绩始终处于全市第一方阵。 • 2008年在由南京市教育局、江苏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 “译林杯”中小学生英语征文大赛中,全市40名选手获奖,我校有6人。 • 2009年我校顾小雨同学,夺得第三届江苏省时代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高中组的总分第一名(另有一位列省第七)。 • 201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七届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大赛中,我校初中部由王昱超、刘彧淼和高文星三位选手组成的代表队,获得了团体二等奖,其中刘彧淼同学荣获个人最佳风采奖。
学生作品、科技竞赛市内领先 • 2008年在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中,全省最终入围15件作品中南京有4件我校占2件; • 2008年在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中,我校有3名同学获特等奖、1名同学获一等奖、2名同学获二等奖; • 2009年在首届全国高中生技术设计大赛初赛中,最高分为我校学生。全省有132名学生获得复赛资格,我校占10名。最终全省进入决赛仅10人,我校占2人; • 2010年在第22届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中,我校共有9名学生分获江苏省一、二、三等奖; • 2011年1月,由市教育局组织的普通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现场展示评比活动中,我校有四项成果参评,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
体育比赛成果丰硕 • 2011年暑假,男女代表队双双获得垒球全国锦标赛冠军; • “2010年12月我校小学部健美操队作为江苏省冠军代表江苏参赛,位列全国第六。 • 2010年11月在江苏省第十届中学生健美操比赛中,我校中学健美操队获得团体第六名,其中啦啦操第二名、大众健身操第七名(去年团体第五,参加市级比赛均为一等奖)。 • 我校学生参加江宁区体育比赛,成绩突出,部分项目优势明显; • 参加“南京市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多次获得金、银、铜奖。
教师发展优势明显 • 我校老师参加区赛课优势明显,绝大部分老师获一等奖。参加市级赛课同样有实力(机会少)。2010年我校王晓玲老师获得市初中物理教师赛课第一名;刘维涛老师参加市初中英语老师赛课获得第三名。 • 2010年8月,我校语文、物理教师团队,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中均获全国一等奖; • 2010年11月20日,沈保兵老师在全国信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 2011年7月,英语组获得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全国特等奖; (仅以2010、2011两年为例)
校本课程建设初步成果 • 2010年11月,李海岩获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称号。(市局报省厅被取消评比资格) • 2010年3月,陆天明主持的《高中物理立体化校本课程体系的架构与实施》获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首届(2010年11月)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0年11月,李晓东主持的《初中物理教学行动的校本探索》获首届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1年6月,在江苏省教育学会举办的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中,我校李滔老师主持的《走进经典》获得省一等奖,陆天明老师主持的《物理思维方法》获得省二等奖,季桢莉老师的《穿越时空与心灵对话》获得省二等奖。 • 2011年7月,分校校本课程纲要《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基——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校本课程建设纲要》由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仅以2010、2011两年为例)
◆办学策略 一、继承附中传统 二、构建丰富课程 三、建设高效课堂 四、实行分部管理
一、继承附中传统 百年附中文化深厚 一百多年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十易校名、七迁校址、以“校风诚朴、善育英才”著称。校友中有53位院士、30位将军与数以万计的社会中坚和合格劳动者;以“慎聘良师、锐意改革”的优良传统,一直走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百年附中文化深厚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课程文化 ◆附中课程文化可概括为: 尊重差异、适应个性,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尊重差异是适应个性的前提,丰富课程是鉴别个性的主要途径。 我们继承附中的传统,其核心就是要继承附中的课程文化传统,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个性、鉴别个性,通过丰富的课程来适应个性、发展个性。
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以人为本”是我们教育理念的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们教育观的核心。我们的教育既要对学生的当下负责,也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教育最大的成功是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挖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孩子都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真理、追求理想、超越自我。 ◆我们希望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还有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不断成长和发展中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存在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平等的对待。 ◆我们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其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中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的教育。 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要。
二、构建丰富的课程 对教育的认识 ——一是促进人的发展, 二配置人的社会地位 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宗旨 ——增进人的幸福 教育作为一个行业 ——属于服务业 ——课程 教育的产品是
二、构建丰富的课程 • 课程建设的目标 • 课程建设的策略 • 课程建设理论依据 • 校本课程的结构 •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建设目标 目标:发现个性、适应个性、发展个性。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根据学生兴趣、爱好 和个性需求的不同,制定学业规划,并通过选科(选课) 进一步鉴别个性,发展个性。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 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目前使学生达到: • 较高的身心健康水平 • 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 较强的表达表演能力 • 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 较强的行动实践能力 • 较强的交流合作能力
课程建设的策略 ◆开足“国标”,开发“校本”; ◆鉴别个性,适应个性,发展个性。
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就是计划、机会和发展平台。课程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消化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理论,其中,尤为关注结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二元对立形成结构,事物本质在于结构,结构优良的整体效能大于部分之和。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没有高下之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光谱;每一种智能都可以得以激活、开发和培养。
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 校本必修课程 第二类, 校本选修课程
◆经典阅读 对象:全体学生。宗旨: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策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自读与指导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涉猎广泛,加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中文阅读量:初中阶段至少300万字(国家课程标准规定260万字)。高中阶段200—500万字(国家课程标准规定150万字)英文阅读量:初中阶段至少30万字(国家课程标准规定25万字),高中阶段至少40万字(国家课程标准规定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