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登楼赋

登楼赋. 作者:王粲(东汉). 一、作者介绍:. 王粲 (177-217) 汉末文学家,字仲宣,今山东邹县人。 生于乱世,怀才不遇,故作品多感时伤事,自悲不遇。 代表作 《 七哀诗 》 、 《 登楼赋 》 ,“建安七子”之一。 《 文心雕龙 》 称他为“七子之冠冕”。. 二、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 192 年),王粲因董卓之乱逃离长安,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未得到重用,羁留荆州达十五年之久。建安九年(公元 205 年)秋,他久客思归,登上荆州所属当阳县东南的麦城城楼,纵目四望,聊慰乡思,写成了这篇 《 登楼赋 》 。.

slade-da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登楼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登楼赋 作者:王粲(东汉)

  2. 一、作者介绍: 王粲(177-217) 汉末文学家,字仲宣,今山东邹县人。 生于乱世,怀才不遇,故作品多感时伤事,自悲不遇。 代表作《七哀诗》、《登楼赋》,“建安七子”之一。 《文心雕龙》称他为“七子之冠冕”。

  3. 二、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粲因董卓之乱逃离长安,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未得到重用,羁留荆州达十五年之久。建安九年(公元205年)秋,他久客思归,登上荆州所属当阳县东南的麦城城楼,纵目四望,聊慰乡思,写成了这篇《登楼赋》。

  4. 三、字词音义 沮(jū)皋(gǎo)隰(xī)庄舄(xi细) 惧匏(pao袍)瓜畏井渫(xie卸) 忉(dāo)怛(dá) 阒(qu去) 憯(cǎn惨)恻cè 挟xié清漳黍稷Shǔjì

  5. 四、课文分析 1.感情基调和抒情脉络: 忧思 2.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节): 交代登楼原因,确定全文基调。 第二部分(第二节): 描写路遥山高川深,抒发思乡盼归之情。 第三部分(第三节): 向往太平盛世,感叹怀才不遇。

  6. 3、文章主题: 《登楼赋》抒发了作者因久客他乡,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怀乡思归情绪,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同时也倾吐了渴望施展才华,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情怀。 赋中充盈着沉郁悲愤的失意之叹,但这种情绪并不消沉,是建安时代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的反映。

  7. 五、艺术特色: 1.情景相生: 景——登楼四望之景 情——虽信美而非吾土 以乐景写愁思 情:眷眷怀归 景:北望遥想 以情观景,因情设景 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 景——黄昏萧瑟惨淡之景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8. 2、用典贴切: “陶牧”、“昭丘” : ——事业无成、未逢明主之慨叹 “仲尼”、“钟仪”、“庄舄”: ——羁旅漂泊,去国思乡之愁情 “匏瓜”、“井渫”: ——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愤

  9. 六、相关评论: 述其进退危惧之状。 ——唐·刘良《文选注》 其篇首所云四望形胜尽“华实蔽野”二句,所以明有战守之资,而深惜之也。然措辞雅丽,令读者不觉。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九

  10. 发声微吟,山川奔进,风声、云气与歌声并至。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因登楼而四望,因四望而触动其忧时感事、去国怀乡之思。凡三易韵,段落自明,文意悠然不尽。 ——清·李元度《赋学正鹄》 《登楼赋》情真语至,使人读之泪下。 ——清·浦铣《复小斋赋话》

  11. 献帝兴平二年,李(催)、郭(汜)之乱,至于劫夺乘舆,关中无复人迹。仲宣方依刘表,知其不足有为,故为此赋以写其不遇。其云“信美非吾土”,斥刘表之不能据有荆州,祸将作也。其下写客子思归之状况,声激而悲,尚不远于屈、宋。齐梁以下,不足语此矣。 ——近代·林纾《古文辞类纂》卷十

  12. 七、拓展阅读: 七哀诗(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13. 第一部分(第一节): 首句中的“望”字,是作者外在行为的眼目,统摄了三段中的景物描写部分。 次句中的“忧”字,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眼目,统摄了三段中的抒情部分。 从“览斯宇之所处兮”到“黍稷盈畴”,是写景,承“望”字而来;“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二句,是抒情,承“忧”字而来。 返回

  14. 第二部分(第二节): 开头四句,从上段“非吾土”转到抒发怀乡之情。 “凭轩槛以遥望兮”一句中的“望”字,引出下文的山高水长之景,把景物化为情思,目的仍是倾诉思乡之情。 返回

  15. 第三部分(第三节): 由思乡之情,自然过渡到抒发政治感慨,由怀念家乡,推进到怀才不遇。 文章末两句:“循阶除而下降兮”写下楼,呼应文章开头“登兹楼以四望兮”的登楼; “气交愤于胸臆”写忧思难销,呼应文章开头“聊暇日以销忧”之销忧。 返回

  16. 八、课后思考练习 简述典故在《登楼赋》中的作用:   全文多处用典,其中第二段以孔子在陈、钟仪楚秦、庄舄越吟等典故,说明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遍人,不论是身在富贵还是处于困境,怀乡恋土是人的共性,很贴 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第三段“瓠瓜徒悬”语出《论语》,“井渫不食”语出《周易》,王粲利用这些当时人所熟知的语典,也就为自己的忧虑寻找到往古的回 响,所以更显得忧愤深广。这些典故的成功运用,啬了文章表达感情的深度和广度。

More Related